台湾大学与大陆大学:天体引力与地震、人体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07:04

天体引力与地震、人体的关系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加以增删修改整理而成)

 

 

一、天文因素与汶川大地震

二、月亮与优生的关系

三、月亮与养生、治病及修炼的关系

四、名词解释(朔望与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及卯酉)

五、附录:月相变化规律祥析

 

 

一、天体引力与汶川大地震

 

(一)历史上有些大地震发生在上弦或下弦的前后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这一天恰好是上弦月(农历四月初八历)。这天,上弦时刻出现在中午11时47分。上弦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排列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的角度恰好等于90度,上弦这天,有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引潮力对地球施加影响

 

历史上有些大地震发生在上弦或下弦的前后,如:

《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二月:“四川汶川县初八日地震,至日,复震,俱有声如雷。”上弦日。

里氏9.1级的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发生在1957年3月9日(农历二月初八),这天恰好是上弦。

里氏8.8级的南美洲厄瓜多尔大地震,发生在1906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七),次日为上弦。

里氏8级的我国甘肃古浪大地震,发生在1927年5月23日(农历四月廿三),次日为下弦。

里氏7.3级的我国辽宁海城大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4日(农历十二月廿四),2月3日为下弦。

 

(二)太阳、月球、地球处于同一平面

 

汶川大地震时刻恰好出现在太阳月球地球3个天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在平时,月球与太阳地球的运行不是处于同一个平面,而是有一个5度多的夹角。当3个天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可能对地球地壳的某些板块产生特殊的或共振的影响。

 

(三)月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纬线

 

汶川大地震前夕,月球和太阳位于同一条纬线上。5月11日,太阳位于天空北纬18度,而月亮由北往南掠过北纬18度。也就是说,5月11日有一瞬间,太阳和月球位于同一条纬线(北纬18度)上。日月两天体位于天空同一条纬线上,这种合力可能对地球的地震起引发作用

 

地震的地点和强度主要来自地球的内部而地震的时间可能受地球外天体的引潮力及辐射和磁场等外因影响。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在空间的排列状况处于特殊的位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合力将会出现一个临界点或转折点时,将会形成较强天文潮汐,就有可能对地球的气体潮(大气潮)、液体潮(海洋潮)、固体潮(地壳潮)及人体的液体潮、真炁潮产生显著影响,就有可能触发地震,这就是地震的天文外因。

 

——————————————————————————————————————————

二、月亮与优生的关系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许多种生理和心理变化,都跟月亮的盈亏周期密切相关。

 

例如,17世纪时,医生萨托里奥在一段较长时间里连续测量男子的体重,发现他们的体重在一个朔望月里有1—2磅的波动:月亮圆时体重最大,无月时体重最小。(这与我国古代《黄帝内经》所述相符,详见后文)

 

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斯的耳鼻喉科专家发现,月亮圆时动手术,出血量比其它时间手术要多82%。

美国学者阿·墨纳凯尔兄弟,在1959年1分析了25万人的出生日期后,发现受孕日往往是在月亮圆的时候。1973年,3位美国科学家研究了在纽约出生的50万人的出生月日,也得出了跟墨纳凯尔兄弟相同的结果。

 

根据上述理论,有医学家在研究时间优生的过程中发现:

 

1、男子在正常情况下的射精量,月圆比无月时要多50%(《内经》“月廓满,血气实;月廓空,气血虚”)。对某一男子来说,月圆时精液中的精子密度(每毫升含精子数)比无月时多20%,有活力精子的比例也偏高

 

2、月亮的周期变化对人类影响最明显的是妇女的月经。一般女性月经周期为28天正好介于“恒星月”周期的27天和“朔望月”周期的29天之间,二者周期长度一致

女子的月经排卵节律与朔望月节律运行协调(女子月经的第1天在农历的初一士4天,排卵在农历的十五士5天)时,其生殖机能运转得好:卵泡、子宫内膜的发育、各类激素的分泌都正常,卵巢排出的卵健康且容易受精,受精卵多数能正常着床发育,未来的婴儿极可能是聪明健康的。反之,女子的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就较差,排出的卵可能不健康,即使能受孕也不一定优生。

 

实践中发现,女子的月经周期中,若卵的发育成熟期在月亮的上弦日到下弦日(农历初八到廿三)之间时,大多数的卵能正常地发育成熟;特别是卵的成熟期在望日(农历十五)附近时,卵发育得最好(月廓满,气血积)。反之,当卵的发育成熟期在下弦日到下个朔望月的上弦日之间时,则有相当数量的卵不能正常发育成熟;特别是卵在月亮的晦朔日(农历三十到下月初一)前后发育成熟并受了精,未来的胚胎或者不能正常发育,以致病残或小产,或者生出的孩子不健康。

 

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实例谈谈朔望月的优生和劣生问题。

 

1. 在1983年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健美宝宝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魏花,她妈妈在怀她时的末次月经是1981年12月29日(农历辛酉年十二月初四),受精卵形成是1982年元月12日(农历十二月十八,B超测知)。她妈妈的月经排卵节律与朔望月节律运行协调,符合朔望月节律优生

 

2. 王某,曾于1982年夏天生产一女婴,因胎儿脐带绕脖颈未成活。这一年太阳系发生了大一字的天文现象,有碍优生。1983年10月,她和丈夫找专家寻求实施时间优生。由于此夫妇的男方患有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病的一种,x联锁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专家本着“提高下一代素质,防止残病儿童出生”的宗旨,为他们实施了“怀孕前确定胎性孕生男孩”的实验。

 

根据中医的“血为阴,气为阳。人体左半体行血,右半体行气”的学说,我们建议此夫妇女方的右卵巢工作排卵时怀孕。根据B超测量,她1984年2月12日的月经月是右卵巢工作排卵。他们按要求实验。这次排卵因与朔望月运行不协调,受精卵未着床。4月28日(农历三月廿八)月经后,B超证实此月经月是右卵巢发育卵泡排卵。由于此次月经排卵与朔望月节律是协调的(她的卵成熟期是5月13日,农历四月十三),卵泡的发育和卵的分裂生长应是正常的,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也是理想的,丈夫一方的气血神精在卵成熟时也是充沛丰实的(《内经》“月廓满,血气实”)。他们这次怀孕成功,女方于1985年2月5日足月生产男婴,十分健壮。现在,此男孩已满7周岁。体检色感完全正常,智商检测是120,属“最优秀”一级。

 

我们曾对500对在望日或晦朔日受孕夫妇的子女的健康进行分析。望日孕的402名,婴儿出生时各项生理指标都正常者为385名,占总数的96%;晦朔日孕的为101名,婴儿出生时各项生理指标都正常者48名,不足总数的48%。故此我们说,女子的月经排卵节律与朔望月节律运行协调时可能优生,两种节律运行不协调甚至反相时难以优生。

 

至此,还要着重说明,时间优生的内容很多(如年代优生、季节优生、年龄段优生、三节律优生、时辰优生等),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从选择配偶,怀孕前的准备到婴儿出生,费时至少两三年),时间优生工程实施过程中所要做的事情很多……总之,只有符合“在人类繁衍过程的任何时间点都不应受到不良因素的作用,而一些关键时间则必须给予优良因素的作用”的大原则,才算真正的时间优生。

 

——————————————————————————————————————————

三、月亮与养生、治病及修炼的关系

(此篇主要引古文,并加以简单注释,以期给人以启发,进行深入体悟)

 

万物生长靠太阳,也离不开月亮。比如,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类(包括其他动物)的优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月亮与人类息息相关之处在于它的引潮力。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是月亮的389倍,因而就对地球的引力而言,月亮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2.25倍。人类很早就知道月亮与海洋潮汐的关系。我国古代科学家王充曾明确指出,潮汐是“随月盛衰”并强调了潮汐“以月为节”的道理作为人类,占体重80%的液体几乎保留着海水中的所有的元素,所以人体就像一个“微型”的海洋这样,当月亮作用于地球的海潮的同时也同样作用于人类,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满月的时候海潮盛大,人的生物潮处于高峰,月亮对对人行为的影响比较强烈,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较大,人的气血精神充实,体重增加,情绪高涨。当月亮隐没,海潮衰弱,人的气血也就显出了不足,处于了“生物低潮”。

 

这些论述均指出了人与天地自然相应(天人感应),人体的阴阳消长变化与天地自然保持同步,如是则二者相应而相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人体的朔望月节律,又叫月亮的盈亏节律,指月亮完成1次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其周期是29.5天。

 

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对人与月亮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论述:

 

《灵枢·岁露论》里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

 

译文: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与日月的运行是相互感应(天人合一。《阴符经》:“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因此,月圆(月满)的时候海潮盛大(海水西盛),人的气血在此时也就充实(血气积),肌肉饱满、体重增加(肌肉充),皮肤的腠理致密(皮肤致),毛发坚固(毛发坚)。待到月亮隐没看不见了(月廓空),海潮退潮(海水东盛),人的气血在此时也就相对虚些(气血虚),卫气衰退些(卫气去),形骸独居(形独居),体重减轻(肌肉减),皮肤松弛(皮肤纵),腠理开泄(腠理开),毛发脱落(毛发残)。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泄,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内经这段意思是人体气血、肌肉、经络的虚实与月亮的圆缺是相对应的。)

 

译文:月亮初生的时候,人的血气随月新生,卫气亦随之畅行;月亮正圆的时候,人的血气充实,肌肉坚实饱满;月黑无光的时候,人的肌肉减瘦,经络空虚,卫气不足,形骸独居。所以要顺应天时而调和血气的。因此说,气候太寒了,不要行针刺;气候暖了,不要错过针刺时机;月初生的时候,不要用泄法;月正圆的时候,不要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就不要进行治疗。这就叫做能够顺应天时而调养血气。按照天时推移的次序,结合月亮的盈亏变化,来确定人身血气盛衰情况,并聚精会神地等待治疗的最好时机。

 

《周易参同契》:“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

 

《周易参同契》:“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炁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

 

《洗髓经》:“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乾沐浴。”(每个月注意把握月亮的盈、亏、上弦、下弦这四天,每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天,以及每天的子、午、卯、酉四时)

 

——————————————————————————————————————————

四、名词解释

 

(一)朔月、上弦、望月、下弦

 

1、朔月: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

 

2、上弦: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3、望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4、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对应上弦月,其月相盈亏状一样,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上弦月出现在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下弦月出现在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月亮从新月位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在不太强调天文学上的月相概念时,很多情况下,上半月的娥眉月也被统称为上弦月,农历大约初二到初八九。上半月娥眉月有时也被称为新月。)

 

——————————————————————————————————————————

(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

 

1、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这时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2、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3、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到终极的意思。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4、冬至: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

(三)子午卯酉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2、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3、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4、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

(四)潮汐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故农谚中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之说

 

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是月亮的389倍,因而就对地球的引力而言,月亮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2.25倍。所以,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阳的影响,在天体运动过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很小,这就是小潮;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齐心合力,引潮力就大,这就是大潮。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季节,地球离太阳最近,加上月亮的力量,就形成特大潮。闻名于世的钱塘江大潮,就发生在秋分时节。每到涨潮时,钱塘江会掀起巨大波涛,如万马奔腾其惊险壮观,堪称天下一绝。


但由于月球和太阳运动的复杂性,大潮可能有时推迟一天或几天,一太阴日间的高潮也往往落后于月球上中天或下中天时刻一小时或几小时,有的地方一太阴日就发生一次潮汐。

太阳和月球引力对地球上的水(液体)起作用如此大,对地壳的固体大陆也起作用会发生“陆潮”,“陆潮”可能会促使引发地震,所以在作地震预报时应虑月相。

太阳和月球引力对地球上的大气(气体)也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发生“大气潮”,引起大气对流和大气运动上的变化,会引起气候上的变化。(这和认为气候的变化与月亮无关的传统观点是抵触的。)故气象专家建议在作天气预报时应考虑月相。

 

——————————————————————————————————————————

五、附录:月相变化规律祥析

 

(一)月相及其形成

 

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在太阳光照射下,总是一面亮一面暗,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

 

因为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这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正对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着地球的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可见,月相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二是地球上人观察月球的方向。若在月球的背日方向观察月球,月球似乎全部是黑暗的,反之,若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察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

 

(二)月相的变化规律

 

1、几点说明

 

(1)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7.33天,在此相同的时间内地球绕太阳公转约30°。研究分析一个月内月相变化,人们可只考虑地球自转而忽略地球公转。

 

(2)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公转轨道平面(白道面)的夹角θ在4°57′~5°19′之间,平均值为5°09′,这个角度很小。因此,在讨论月球、地球相对太阳运动对月相变化的影响时,可以忽略这个角度。

 

(3)月出月落的时间。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比月球公转的角速度大得多,所以地球上的人们能较长时间观看月相,即月相变化在人们眼中的变化速度是缓慢的。由于地球的自转,某一日月亮的东升西落的视运动是明显的。随着地球的自转,月球在清晨时从东方天空升起来,黄昏时从西方天空落下去。月球在黄昏时从东方天空升起来,清晨时从西方天空落下去。如此等等。

 

(4)地球上的人们见到月相的时间。由于地球的自转,月球每日从月出到月落大约为半天,即月球有半天挂在天空。月球在地平线之上时,我们并不一定能见到月相,若月亮和太阳同在天空,则月光淹没在阳光之中,见不到月相。正午月出,子夜月落,但能见到月相的时间只是从黄昏到子夜这段时间,即上半晚。子夜月出,正午月落,但能见到月相的时间只是从子夜到清晨这段时间,即下半晚。

 

2、月相变化规律

 

(2)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月。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月。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9)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残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10)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月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三)月相变化周期与日历的关系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朔望月是月相的变化周期,长度约为29.53059日,中国传统的夏历(即农历)及伊斯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都是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

 

此外,从朔到上弦、上弦到望、望到下弦、下弦到朔,这种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7日的现象,也是一种天然的计时单元,星期最早就是由此演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