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问题发展趋势:沈度书法作品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0:08

',1)">




沈度(1357-1434)

沈度《敬斋箴册》 楷书,纵23.8cm,横49.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永乐十六年仲冬至日,翰林学士云间沈度书。”钤“沈民则”、“玉堂学士”、“自乐轩”3印。鉴藏印有“秦汉十印斋藏”、“张吉熊印”、“日藻珍玩”3方。    作品乃1418年(永乐十六年)沈度52岁时书。结字端正严谨,笔笔工致稳健,体态珠圆玉润,表现出精湛的功力,是“台阁体”的经典之作。只是因过于关注精巧与雅致,故笔墨较少变化,这也是“台阁体”千人一面、千篇一体的通病。清代书家王文治曾制诗赞曰:“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此诗正解释了沈度为何多书“箴”、“铭”一类文体,而少见自作诗文之现象。 (撰稿人:华宁




《楷书四箴页》 纸本 纵29cm 横1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箴”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根据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录》卷五《克治》载:“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作品以乌丝界栏,楷法紧结遒丽,具唐人法度,又不过分甜润,是沈度“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作。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帖曾经清代乾隆、嘉庆、宣统御府鉴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将其“赏溥杰”,遂被携出皇宫。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所编《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对此事有所记载。1965年由故宫博物院出资购回。 (撰稿人:华宁)
  释文:   言箴: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凶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动箴: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视箴: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听箴:人有秉彝,本子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隶书七律诗》 纸本 纵23.2cm 横34.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度擅长隶书,但传世作品稀少。此帖结体方整,用笔少波磔与回转,体势笔法更接近楷书,具有唐隶的特征,但略显厚重呆板。
  释文: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宫。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云间沈度隶古

《行书七律诗》 纸本 纵24.5cm 横2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笔法仍以“台阁体”为基调,端妍润丽,亦仿米芾笔意,结字欹斜,遂成紧劲清健之势。
  释文:   伯也驰驻历岁年,阿咸来省意何专。儒林共说多才艺, 乡里从知有俊贤。舟舣石城青嶂月,帆开杨子白沤天。到家已是春将半,应念当时蜡凤圆。   云间沈度



云中公子欢迎您

您已欣赏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