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被锁定是什么意思:中国智库与美国智库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 已解决 - 搜搜问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36:01
美智库大多“赔钱赚吆喝”

  这就是华盛顿智库的风格。在楼下马萨诸塞大街这段短短的街区附近,集中了上百家各色各样的智库机构。这些智库大的有数百人,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无所不包,政治影响力也难以估量。比如,三月初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访问华府时专程前往发表演讲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就在几百米之外。而大名鼎鼎的“传统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也都是近邻。当然,这里也有许多小型智库甚至微型智库。记者的一位日本朋友就在一个“超迷你”智库工作。该智库专门关注日本贸易问题,连老板加员工一共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一名实习生。

  华盛顿的智库不管大与小、综合与专业,都以类似的方式运作,也以各自的渠道影响着美国的内外政策。一般来说,美国最典型的智库都是民间性质的,由私人出资筹办,是以政策研究为主业的非营利性机构。换句话说,大多数智库的运作模式就是“赔钱赚吆喝”,私人公司或者基金会投入巨资资助学术研究,其目的就是“达声于上”,同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品。当然,也有少数智库如著名的兰德公司,因其超强的研究能力和声誉,可以通过售卖研究成果来赚钱自给,甚至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公共政策咨询的商业模式。中国智库并非一无是处

  比起美国智库的声势显赫,中国智库的影响力似乎明显占下风。甚至有比较极端的观点认为,中国基本上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独立智库力量。政府机关对于自身决策机制和内部研究机构过于依赖,将大学和其他非政府研究机构的声音隔绝在外;而官方智库在资金和人才上依赖政府资助,往往迎合部门利益,无法发出独立的声音。知识界与决策层的脱节,智库学术研究缺乏独立性,这两项缺陷使中国政府的“外脑”被贴上了发育不良的标签。

  其实,这样的标签未免有些过时。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中国智库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网络和丰富的层次。既有中国社科院这样门类齐全、人员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型智库,也有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这样天天面临生存危机的民间智库;既有军事科学院这样纪律严明的军事决策咨询部门,也有洛克菲勒中国研究发展中心这样完全由外资独立运营的研究机构。著名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是依靠福特基金会投资建立的。中心的创始人林毅夫现在已经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到全球层次上为全球政治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就连一些私人出资资助的小型专业性智库,近两年来也出现萌芽。记者数年前就曾经在北京一家私人出资的微型智库参加过工作。这样的智库上有通向政治决策层的私人渠道,下有与学术界和媒体界的联系网络,不就是美国绝大多数小型智库的运作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