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弓变异的概率:教学絮语(7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35:28

教学絮语(70)

(2011-10-09 22:16:00) 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思想芳菲

三十多年前,《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位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在这封信中,年纪才23岁的潘晓,写道:“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小学的时候,我就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日记》。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尔后愈演愈烈……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那年我初中毕业,外祖父去世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为了钱的问题吵翻了天。我在外地的母亲竟因此拒绝给我寄抚养费,使我不能继续上学而沦为社会青年。”“我相信组织。可我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我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我求助友谊。可是有一次我犯了一点过失时,我的一个好朋友,竟把我跟她说的知心话悄悄写成材料上报了领导。”“我拼命看书。我读了黑格尔、达尔文……巴尔扎克……看到的都是一个个葛朗台、聂赫留道夫式的人物……”“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读者纷纷给《中国青年》杂志社去信,就潘晓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发表各自的见解。争论激烈。在我看来,潘晓所阐述的观点,未必全部正确。尤其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人的情感世界是复杂的,既有“为自我”的一面,也为“为别人”的一面。不应该将“为自我”与“为别人”,绝对地对立起来。但潘晓这种热爱思考、探究人生的热情,无疑是十分可贵的。他期待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爱与关心,期待这个社会少一些欺诈,他对幸福的生活充满渴望,反映了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心声!这种心声,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宝贵财富!如果更多的青年像潘晓那样,不是仅仅关心自己的生计,而是也热爱思考、探究人生,如果我们的教师,我们的社会,也对潘晓那样热爱思考、探索人生的青年,予以热烈鼓励,那么,我们青年的生活就更为充实,我们社会的未来也会变得更有希望!我还想对那些对生活感到迷茫、像潘晓那样发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感叹的人,说几句。我想告诉他们,我们周围的人,总是充满缺点的。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事物,总是有美中不足的。我们通往理想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尽管如此,人性的本质是好的,生活的本质是美的,如果的辛勤播种,是能够获得丰硕回报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对人性失去信心!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与奋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定不移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我不赞成专业化成长这个提法。我觉得,专业化成长这个提法,使教师的阅读和思考,变得狭隘。对教师而言,他的业务素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学科的,二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及自身的道德人格素养。我觉得,与其说前两个方面更为重要,不如说最后一个方面,才是更为重要。而专业化成长这个概念及其实践,不可避免地会把教师的阅读和思考,引到前两个方面,而不是引到最后一个方面。这就使教师的心灵变得狭隘。

若干年前,听到大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村一个村民,因为在政治上犯了错误,被政府抓了起来。那个年代,对这类事件的处理,是很严厉的。这个村民,最终被处决。处决就在我们村不远处的一块平地。头被砍下,滚到地上。这个人还没有完全死去。只是感到极其痛苦,不断地啃着地上的草皮。头在地上滚了一圈,滚到之处,草皮都被他的嘴啃光。许多乡亲都看到这个恐怖的一幕,无不骇然。这些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件事。我愿每一个人都平安地活着,都安享天年,不至于遭到这类悲惨的事。我愿意死刑的判决,能够少一些,要珍惜每一个生命,包括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的生命。

三则心情随笔:“我感到我的生命依然年轻。我感到我的生命充满活力。我感到我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干,而且能够把这些事情干好。”“我是你们中间的一员。我爱你们,我将与你们一起,并肩战斗!”“人可以是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人,心则永远有一颗自由的心!”我热爱生活。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岁月中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我热爱公平正义,我愿意与正直善良的人一起战斗,给他们鼓舞。我热爱自由,愿意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颗自由的心。

外甥在县城读书。钱用光了,常常到我这里来拿钱,待他家里钱寄过来后,再还给我。外甥用钱较大。往往上一周刚刚给他两百余元,到了这一周就用光了。我批评过他几次,但他还是改不掉用钱较大的不好习惯。相反,对我老是批评他,他倒是有了几分不满。母亲知道这个情况,对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的钱,你就给他吧!少一些批评他!小孩子不懂事,你老是批评他,他还以为你不疼他呢!感到我妈妈的话有道理。于是从此之后,我没有再批评他。外孙依然用钱较大,但对我的不满,也消除了。感到我母亲的话,有她的道理。在教育孩子上,长辈的一些话,不乏经验之谈,值得重视。

某一节课。我说到,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弃婴或堕胎现象。弃婴或堕胎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恋爱中的男女,偷食禁果,但未到法定婚姻年龄。也可能是一些已婚夫妻,重男轻女。我说,这些婴儿,或者胎儿,它们已经有了生命,有了快乐与痛苦的意识,有了爱的需要与感受。本来,它们投胎到某个女子身上,是指望得到这位孕育它生命的女子的爱,也指望得到那位给它生命萌芽的男子的爱!但是,正是那对与它关系最密切的男女,不但不肯给它们爱,而且剥夺了它生命的权利!这是多么的不合情理啊!我说到这里,声音哽咽。班级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讲,鸦雀无声。我注意到,有一位女生,眼里噙着泪花。

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与阅读环境,对人们人格和思想的更好发展,是有益处的,尤其是对独立意志和自我鉴别能力较为薄弱的人,更是如此。今天这个时代,多数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是平庸的,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习惯,是有缺陷的;多数媒体的内涵,是不健康的,充满谎言和炒作,不对观众或读者负责,也不对社会健康发展负责;多数书籍的内容,是粗糙的,充满着哗众取宠和夸大其辞。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与社会靠得太近,与现有的媒体靠得太近,与市面的书籍靠得太近,我想,他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会被庸众所同化,而失去其内在的光芒。狄金森的诗歌,为什么那么别具一格?为什么有一种超越世俗的纯真?我想,与她的生活与阅读,有其相对独立性,肯定存在着很大关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湘西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同样与其相对独立性有关,正如凌宇在《沈从文》一书所说:“在这里,没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影响,甚至封建宗法关系也还没有生根”。一些人承认多数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是平庸的,承认大众媒体水平是低下,也承认市面上的书籍大多数粗造滥制。但他们声称,一个人只有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他的人格才能发展得更加茁壮,他的学识才会更加全面。我看,他们这种理论,失之细察。没有看到,在池塘遭到严重污染时,给鱼儿以相对独立的小环境,把它们隔离到未被污染的地方,是对鱼儿的必要爱护。没有看到,培养较为优良的农作物,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生长环境,避免它被其它农作物同化。

如何使更多的人热心于慈善?如何使司法人员,不至于刑讯逼供?如何使富人更关心穷人?如何使当官的人,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如何使更多的人,不但关心物质生活,而且也关心精神生活?如何尽量减少劣质奶粉、劣质食品的出现?如何使企业老板不断提高职工的薪酬,并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如何使人们放弃捕杀鲸鱼,保护这些弱小动物生命?如何使更多的人放弃暴力,学会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如何使我们的校长、局长,放弃应试教育,把教育的重心转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上来?在各种措施中,我始终觉得,向人们进行必要的劝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措施。是的,他们现在的内心还是十分固执的。他们对于名利,看得很重。他们对别人的不幸,缺乏同情之心。他们对于自己的灵魂,仍然缺乏关心。但是,相信他们都有人之为人的善良天性。相信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对真理的热爱。因此,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正直与善良,我们对他们的劝说,是能够奏效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改掉坏的习惯,逐渐形成好的习惯,告别错误的人生道路,走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

我认为站在高山中的一米七的男子,与站在平原的一米七的男子,长得一样高。丈量一个人的高度,只能看他的生理高度,不能把他所站地方的海拔也算进去。我认为那个善良的穷人,与那个善良的有钱人,一样的值得尊敬。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只与这个人品德是否善良有关,却与一个人有多少财产没有关系。我认为那个山村的美女,与都市中的美女,一样的可爱。可爱是天然带来的。山村的美女尽管打扮不如城市,但无损于其可爱。我认为那个拿家中所有一百斤粮食的七八十斤,用于帮助别人免于饥饿,比拿家中所有一千余斤中的三四百斤,用于帮助别人免于饥饿,是一种更可敬的行为,因为前者在帮助别人上尽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力量,后者只尽了百分之三四十的力量。我认为那朵开在野外、不为人所知的小花,同开在闹市、不时有人所欣赏的小花,一样的美丽!花儿的美丽,不在于它有没有为人所欣赏,而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美的魅力!我认为那个小孩子,勇于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与一个政治人物,勇于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一样的伟大!是否伟大,不在于一个人所处的地位,而在于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坚持了对真理的热爱,都坚持了仁爱的品质,都坚持了知错就改的气概!我认为那个凭藉手中的权力杀害民众的人,与那个仅仅出于贪财而杀人越货的人,都是一个杀人犯,都是禽兽不如的东西!他们都践踏人之为人所应该遵守的法律与良知,他们都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深刻的损害,他们都应该得到最严厉的审判!我认为居住在乡村那两个相亲相爱的夫妻,比居住在王宫那两个天天吵架的夫妻,更为幸福。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相亲相爱,生活在王宫有什么相关呢?我认为那个家境一般,却热心助人的人,他才是真正的富人,在助人过程中,他会感到生活的充实。我认为那个家境良好,在助人上却不愿有所作为的人,是一个真正的穷人,除了财产之外,他在灵魂上一贫如洗。我不认为那个有博士学历,有院士头衔,有教授职称的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我倒认为,那个没有什么头衔和职称、不过是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的学识渊博,他看问题不乏独到的见解,他知错就改,做学问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出于名利,他总是慎之又慎,不轻易作出结论。这使他的观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认为那个被称为战斗英雄的人,可能是一个应该被审判的人,因为他本来可以用较少伤亡的代价,取得这场胜利,结果却付出了三倍以上的伤亡。而那个被许多人谴责的将领,可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因为他知道这场战役一旦打响,必然两败俱伤,所以选择了与对方言和,避免了大量士兵和黎民百姓的伤亡。我认为举起五六十公斤重的十一、二岁小孩,与举起一两百公斤重的青壮年人,一样是大力士!因为他们都已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体力!我认为那个条件简陋的农村某所学校,比那所条件豪华的城市学校,更象一所学校。因为那所学校,教育学生热爱真善美,而后一所学校,在教育学生热爱真善美上,则做得远远不够。事物有本质,有外表。有时,事物的外表将事物的本质展示出来。但更多情况下,事物的外表,往往歪曲了事物的本质,将事物的本质掩盖。就我而言,我不喜欢把外表与本质等同起来。而更愿意透过生活的重重迷雾,透过外表,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根据外表如何好看,地位如何显赫,所干的事业如何惊人,就热爱你,尊敬你,赞美你。而是当我意识到你内在本质的美丽,对真善美的热爱,尽自身所能去努力,才会热爱你,尊敬你,满腔热情赞美你。

有的人从外表上看,是平平凡凡,内心却是惊心动魄的。瞎子阿炳,正是这样的人。听他的音乐《二泉映月》,我们会对他这个人肃然起敬。一个没有用整个生命追求过生活的人,一个没有用整颗心灵热爱过人生的人,是作不出这样伟大的音乐的。《巴黎圣母院》那个敲钟老头,也是这样的人。当他果断地从刑场上救下不幸的姑娘埃斯特拉达时,此时此刻,他展现出一个伟大人物的品质:勇敢,正直,大义凛然,蔑视千军万马!我读了这一段文字,在眉批中写了这么几个字:“不要漠视这样的人。虽卑微,但有高贵的灵魂。高贵的灵魂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从外表上看人,而要从内心上看人。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要敬重外表上道貌岸然、内心渺小龌龊的人,而要敬重外表上可能很平凡、但内心伟大仁慈勇敢的人。

一个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引起争议,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争议,包括一些学生的不适应。这些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中,站出来责疑他的教学方式。包括家长的不适应。一些家长,可能会向校长反应,对这个教师的教学发表意见。包括班主任和其它科任教师的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教学改革的教师,不必埋怨那些学生、家长或教师。因为他们是在旧的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对你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感到不习惯。同时,应试教育也使他们把目光紧紧盯着孩子的分数,生怕因为你的教育改革,而使孩子的分数受到影响。也不应灰心丧气。因为教学改革,毕竟是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大方向所在,而且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益的东西,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更深刻责任心。问题在于淡化对名利的追求。带着一颗名利之心,不能不使你的教学改革蒙上污玷。问题在于以谦和的态度,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同仁的支持,得到家长的理解。问题在于适当调整教学改革的策略,使自己的工作少一些与外界因素的冲突。问题在于少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提出批评,多肯定他们的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问题在于现实或网络中热爱教育、喜欢思考的同行们多一些交流,扩展自己的思路。问题在于使自己的工作,尽量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如果得不到支持,至少不至于同学校的办学管理,发生正面冲突。不过,说句实话,在以上各方面,我也做得不好。大家都尽力而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