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作风建设:小学数学公式汇集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56:36
小学数学公式汇集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4、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3、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4、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5、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6、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一、数量关系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二、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3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总棱长=((长+宽+高)×4 C=(a +b+h ) ×4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4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总棱长=棱长×12 C=12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三、植树问题

两端都要植树,

棵数=间隔数+1=(全长÷间隔)+1

全长=间隔×(棵数-1)

间隔=全长÷(棵数-1)

一端要植树,

棵数=全长÷间隔

全长=间隔×棵数

间隔=全长÷棵数

两端都不要植树,

棵数=间隔数-1=全长÷间隔-1

全长=间隔×(棵数+1)

间隔=全长÷(棵数+1)

平均数问题: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四、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 分米 厘米

2、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3、1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 毫升

4、1吨 1千克

5、

1元

6、1世纪 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 闰年2月29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 小时

五、定律和和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

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3.减法的性质 :a-b-c=a-(b+c),

4. 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5.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 ×c=a×(b×c)

6.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b) ×c=a×c+b×c

7.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8.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不变。

9.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14.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5.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子 分数的大小不变。

17、 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

互质关系 1 两个数乘积

倍数关系 较小数 较大数

一般关系(短除) 公有质因数乘积 公有和独有质因数乘积

18、互质关系

1和任意自然数、2个质数、2个合数、相邻自然数、1质1合

如: 1和5 2和3 4和9 8和9 2和9

六、小数取近似值法

三位小数

最大:前面不变,末尾添4. 如1.874

二位小数

如:1.87 最小:前面去1,后面添5. 如1.865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初中物理所有公式中学所要掌握的所有物理公式满意答案:初中所有物理公式速度:v=s/t密度:ρ=m/v重力: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压强:...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中学所要掌握的所有物理公式

满意答案: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绳=G/Fn(n为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F浮=G物—F F:测力计的拉力
浮力F浮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
S=n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w) P=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2011-04-2408:53:41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2、用出生年月来...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2011-04-24 08:53:41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2、 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3、 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8、分数段人数统计:(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如:A1〉1时,C1显示红色0“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公式 =A1=1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条件2设为:公式 =AND(A1>0,A1<1)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条件3设为:公式 =A1<0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5"(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公式”=COUNTIF($B:$B,$A2)=0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LARGE($A1:$E1,COLUMN(A1))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复制到其他地方。注:第1步的公式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数据范围)作相应的修改。如果要从小到大排序,公式改为:=SMALL($A1:$E1,COLUMN(A1))五、巧用函数组合进行多条件的计数统计例:第一行为表头,A列是“姓名”,B列是“班级”,C列是“语文成绩”,D列是“录取结果”,现在要统计“班级”为“二”,“语文成绩”大于等于104,“录取结果”为“重本”的人数。统计结果存放在本工作表的其他列。公式如下:=SUM(IF((B2:B9999="二")*(C2:C9999>=104)*(D2:D9999="重本"),1,0))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六、如何判断单元格里是否包含指定文本?假定对A1单元格进行判断有无"指定文本",以下任一公式均可:=IF(COUNTIF(A1,"*"&"指定文本"&"*")=1,"有","无")=IF(ISERROR(FIND("指定文本",A1,1)),"无","有")求某一区域内不重复的数据个数例如求A1:A100范围内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某个数重复多次出现只算一个。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利用数组公式:=SUM(1/COUNTIF(A1:A100,A1:A100))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二是利用乘积求和函数:=SUMPRODUCT(1/COUNTIF(A1:A100,A1:A100))七、一个工作薄中有许多工作表如何快速整理出一个目录工作表1、用宏3.0取出各工作表的名称,方法:Ctrl+F3出现自定义名称对话框,取名为X,在“引用位置”框中输入:=MID(GET.WORKBOOK(1),FIND("]",GET.WORKBOOK(1))+1,100)确定2、用HYPERLINK函数批量插入连接,方法:在目录工作表(一般为第一个sheet)的A2单元格输入公式:=HYPERLINK("#'"&INDEX(X,ROW())&"'!A1",INDEX(X,ROW()))将公式向下填充,直到出错为止,目录就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