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卡管理暂行方案:企业发展战略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55:02

企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我理解的战略

战略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长期目标而对资源和能力实施优化的配置和组合。战略的核心在于差异化,它意味着有意选择与众不同的行动方案以实现独特的价值组合。

对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想做的包含使命、愿景、目标,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等。能做的是从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进行评估所决定的。可做的依据则是发展大势、行业、规律。该做的就是企业既想做又能做也可做的即指企业发展战略决策。

 战略就是决定一个企业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通过取舍,实现差异化。

    ⑴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

对企业而言,可做的包括好机会,能挣钱(短期、中期、长期)。对该做的,我们就应当考虑:这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否有独特的资源及能力优势?是否能建立起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或短期大利但可顺利出局?机会成本,特别是企业家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对企业和企业家,可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该做的事情很少很少。

   ⑵中国企业经营的传统思路

中国企业经营的传统思路:机会导向、资源基础、巧妙运作。机会拼凑导致短命现象:机会→项目→大项目→大圈钱→ 财务危机→崩溃。

    ⑶战略趋同导致的鸡肋现象

大部分企业家的思路:不管什么行业,彩电、汽车、房产、手机,挤进去然后拼命干就行,无论竞争如何激烈,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最后能活下去,他们相信凭实力能拼到最后。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熟读兵书、三国,对自己的韬略很有自信的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一定要每次拼到刺刀见红?

鸡肋现象的根源是机会主义的思维惯性。直接表现为对市场机会的盲目追从,从而导致战略趋同。战略趋同的直接后果就是残酷的价格战。机会拼凑导致的短命现象:机会→项目→大项目→大圈钱      财务危机→崩溃。这是一条中国企业迅速做大的路径,也是一条从侥幸成功到灭亡的不归路。

这个循环的出现,究其根本,是由于企业家完全以“机会”为导向,什么赚钱做什么,根本没有通盘考虑企业的发展路线  。他们把通过一两次机会的“侥幸”获利的经验总结为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

中国企业演变的三阶段:从机会导向至战略导向的转变。如下图: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

(寻租1980’s)  ( 一招鲜1990’s)   (第三阶段全面竞争2000’s)

                ↓                    

好买卖           好项目                 好企业

                ↓                   

拉关系           “通用” 能力        组织管理的能力:

找资源的能力       眼光、广告、销售      品牌和创新

   

    二、如何进行企业发展战略决策——战略决策三定律

    定律一:大舍才能大得

    ⑴战略=机会+能力

“可做”是机会导向,“该做”是战略导向。看到机会就要想到机会成本,战略是对机会成本的判断和取舍,学会如何放弃小机会,抓住大机会。“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孙子兵法,九变篇)。

    ⑵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历史合理性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企业家凭自己的胆识、能力、资源、关系,利用政策和市场的大变化带来的机会,可以迅速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而在一个不规范、欠发达的市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在汲取外部资源,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方面又享有进一步的优势。因此,当中国从计划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大多数企业把多元化当作发展壮大的首选也有其历史合理性。

   ⑶活下去是硬道理

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多元化牺牲了效率,但大大加强了生存的可能性。

   ⑷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归核”

当市场中的竞争较弱时,企业使出两三成力气就可能获得成功,而一旦竞争激烈,企业将十成的力气全部用在这一点上,可能也只是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市场竞争越激烈,越需要资源的高度聚焦和匹配,企业专业化的程度也越高。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纷纷将非核心业务出售或剖离,“归核”为以专业领域为主的企业。

当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从“机会导向” 转向“ 战略导向”时, 以退为进,“做强”是进一步做大的必经之路。“追逐机会”所形成的多元化企业集团要向“创造机会”的专业化企业转变,大胆地做减法将长期目标不一致的业务坚决剖离,把资源集中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并在此领域内做到“绝对领先”。

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三五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通过做减法,大舍大得,完成从多元化扩张向专业化拓深的战略转变。只有经过深度专业化竞争的优胜劣汰,中国才可能真正出现像像GE这样强大的企业集团,这是一个不能跳过的历史阶段。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舍”才能“大得” 。这些观念企业家不是不知道,但未必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坚决执行。然而,环境的质的变化要求企业家现在必须作出真正的取舍。之所以反复强调“大舍”,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摆脱机会的诱惑,以战略为先 ,果断放弃很多看似诱人的机会,砍掉许多还在盈利的旁支业务,“弃子争先”,才能大刀阔斧地前进,取得真正可持续性的发展。

但是,如何取舍?对产业,社会乃至全球未来发展大势的判断,是制定任何战略最重要的一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明其大势,顺其大势,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无可选择,现状使很多企业不得不为?而路径依赖使昨天的选择决定了今天你能选择的自由度;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明天的命运。当然,从众、不取舍也是一种选择。

     定律二:大搏才能大赢

这里的大搏是指,在吃透大势,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状况,制定明确的差异化战略 ,选定未来发展方向,然后全力投入。只有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追逐机会,才是领先之道。

爆发式的市场需求被逐渐填满,越来越多的产业逐步解除垄断走向自由竞争,市场的空白点也变得越来越少。现在,要进入一个大行业,初期就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在行业内经营很长时间、基础雄厚的国有企业正规军,以及实力更加雄厚、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全球巨头,还有已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正是由于这几方面竞争的存在,如今进入新行业的门槛比以前要高得多。如果希望在新行业里杀出一条血路,就必须创新出巧、集中全部力量放手一博,才有获胜的机会,否则,占据一席之地的机会非常渺茫。

    定律三:大拙才能大巧

企业竞争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战略的结果往往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战略要想达成最终的目标,首先需要坚持能否将战略贯彻到位,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与所制定战略相匹配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所谓“大拙”,就是坚持长期的战略方向,不受短期利益的诱惑,同时建立配套全面系统管理能力。管理越扎实,战略上才越有灵活性。百折不挠,只要战略正确,坚持就是胜利。

   三、企业战略决策的前提

   ——战略的前瞻性

    战略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 ,未来总有不可知的因素 ,所以,任何战略都有冒险的成分。如果100%的清楚事情,不可能形成战略优势 。领先的战略往往超越它所在的时代 ,总是从最初的不被人理解到后来的被人称道。

   ——战略的承诺

战略不是口号,需要坚定的承诺。

战略的实现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形成独特的能力壁垒,以阻碍竞争对手的模仿。

战略的第一原则: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决定了大方向后,能否聚集资源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原因。

    ——战略的风险

     在方向尚不十分确定的情况下,大量资源的投入的确风险很大,但这是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

      大胆的战略需要更大胆的行动来实现。当企业对某一战略方向进行投入时,往往需要汇集企业全部的资金、最好的人才,去追逐一个可能失败的机会。

   ——战略思考

    痛苦的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差异化(独此一家)——不能出其不意,就只能刺刀见红。

     前瞻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此,战略决策的核心是明确目标,大舍大得;聚焦资源,大搏大赢;百折不挠,大拙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