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ingbuling亮晶晶:有一座城市名叫福州(from天涯)[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23:30
有一座城市名叫福州(from天涯)[转帖]

有一座城市名叫福州

  m无处遁形 (作者?)

  曾有一福州老乡出差上海,路上与的士司机聊天,司机问他是哪人,他说是福建人,司机想了想,恍然大悟:“噢!是不是有厦门的那个福建啊?”
  福建作为省份在全国已经够低调了,而省会城市福州的知名度更是可怜地排在厦门之后。厦门有鼓浪屿,有诗人舒婷,有夏新电子,还出了个“远华”;相对来说,福州似乎乏善可陈。郁达夫曾经写过一篇散文《饮食男女在福州》,细数福州的小吃、福州人的性格,应该算做描写福州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吧,可惜他还是个外乡人。
  福州的性格还确实可以从“食”中总结,因为“食”是福州人生活中的大事,逢年过节,大袋小袋,淘淘洗洗,一大家子,一大圆桌,忙坏了主妇,却乐得沉浸在火锅、干红、高声谈笑中。福州的性格就藏在这杂烩火锅、佛跳墙、荔枝肉和芋泥、肉松、线面等种种“食”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糊”。融美味与精髓于混沌状态之中,融生活于不事张扬中。
  福州的市容市貌、夜景工程没能赶过厦门,服饰品牌鞋业品牌更不及泉州,但省、市、各级机关、非组织都在福州,于是,福州成了一个注重生活的城市。如果按人口数量将一个城市划分为三级的话,那么福州绝对属于百万人口的二级城市,二级城市的特征就是喜欢模仿,由于上升的空间还很大,所以所有外来事物、新的生活方式都能在福州立足,那么拼的就是“大众化”的程度:只有“没想到”的失误,没有“不接待”的理!这几年,福州的超市业可算火了一把,麦德龙、沃而玛、好又多、联华,更有本土航母永辉超市,各超市都贴上大卖场、平价、打折、赠送的标签,于是,超市里那股奇怪的榴莲味并没能阻挡兴奋的福州人,尤其在遍地开花的永辉超市,收银台前天天都排着长龙,让外地人疑心福州人是不是天天都有节过,让商家惊叹福州人的购买力怎么那么强!其实,福州人是很懂得生活,很实际的,于是,消费的年龄段、消费场所、消费内容分得十分清楚,前面说到的超市便是家庭主妇比拼谁更会过日子的赛场,是单身男女省钱省时的消费乐园。
  先拿中学生开涮。福州几所主要中学恰好都位于商业主干道边,学生们下了课,背着个大书包就喜欢钻网吧,钻新华图书城,钻安泰城的小弄子,这里的小弄子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琉璃厂,只要用心,各种别致的小玩意儿都能让你从角落挖出来,他们用为数不多的零用钱照大头贴、买明星海报、淘手链、试滑板,而老板们则一致将他们的货标榜为日韩原版,这又让中学生们神圣了一把。过年置新衣的时候,专卖店的大门专门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敞开,佐丹奴、班尼路、fun、邦威……t恤、毛衣、风衣、围巾,不是条纹就是方格,批量生产,撞车率极高,但是学生们乐意啊,大众化不好吗?不特别也绝对不难看,星期一到星期五都穿校服了,周末就穿专卖店的吧。在吃上,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绝对是他们的好去处,抽出各店的打折卡,端一盘子汉堡、可乐,就叽叽喳喳说开了,讨论周杰伦的新专辑,讨论师大学生街哪家的珍珠奶茶好喝……
  20—40岁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城市财富的创造者和主体消费者。有决心有能耐的高中毕业生都考到外地大学了,为了学问,也为了开始另一种独立自由的生活,而且怎么说厦门大学的牌子也比福州大学和福建师大响亮吧。年轻人中还有一批想赚钱,想涮一把“洋”肉的则选择出国,因此,福州各种出国英语培训班办得特别红火。日本、美国是福州人首先考虑的地方,打工再苦再累也挡不住福州人出国的步伐,人数上的优势使得唐人街的福州同乡会势力强大得很。上个世纪,如果谁家里有人在国外就牛得不得了,现在不同了,无论是出国还是呆在家乡,会赚钱生活好,在哪都一样,福州人的心态平和了,因为骨子里就很实际。福州是很宽容的城市,不像闽南城市那么有方言归属感和老乡意识,它一点也不排外,工作机会公平竞争。企事业单位里的员工常常来自四面八方,休息日一到,呼朋引伴,“搓”一顿在所难免,兜里没几个钱的会选择元洪美食街的大排挡,水煮活鱼、虾米春菜、油爆田鸡、炒田螺,外加雪津或惠泉啤酒,大声瞎侃,管饱管醉。有钱的年轻人自动靠上了优雅的生活,福州没有真锅,没有星巴克,但也还有上岛,有必胜客,有豪客来;没有钱柜,也还有好乐迪可供释放能量。但一般不会选择大饭店里的消费,因为那太不实际,又太拘束,不见得会被人认为品位高,反被人评价为包“烧”得不行!福州的年轻人喜欢看《参考消息》、《南方周末》、《体坛周报》,喜欢《读者》、《计算机世界》,而那些包装在玻璃纸封套中的铜版纸杂志,比如《瑞丽》、《时尚》、《看电影》等,不是不喜欢,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啊,从事实来说,等待借阅的人还是占了多数。福州的年轻女子喜欢逛大街,八一七路、津泰路、南后街,这是福州最繁华最丰富的去处,会砍价的人牢记“福州价,半半价”,照准店主的口头价一半砍起,有话好商量,但真的是“撑死胆大的”!这里也是福州的时尚秀场,直发、卷发、珠片、皮草、高跟满大街乱晃,外贸服装、品牌鞋店、饰品店、化妆品店、迪吧,应有尽有。大百货倒是少人逛,不过,如大洋百货般天天打折的百货却人头攒动,法国艾格(etam)也由于其时不时的3折5折几乎成为农贸市场的大甩卖,女孩子试穿后的衣服随意堆在架子上,店员整理都来不及。每次打折后看到满大街的etam袋子,突然觉得很尴尬,雅一下子变成俗,之间的关系还真微妙。走上五四路,那里有商业人士的cbd乐园;走上温泉路,那里有天然温泉洗浴和酒吧一条街;走上五一路,有数码发烧友的乐土大利嘉城……反正套用动感地带手机卡的一句广告语:你的地盘,你做主!
  福州的老人已不是消费的主体,但他们是城市缓慢节奏的享受者。近两年,社区概念刚刚在福州人脑中扎根,老人馆随之兴盛,麻将、四色牌、闽剧、评话是福州老人的四大最爱。虽说老一辈福州人都习惯说福州话,但普通话在福州的普及率极高,虽然普通话中的福州腔十分严重,但至少外地人不用担心沟通问题,一般老人不会说也会听,还会如老外般连比带划地用一两个词表达意思,实是可爱。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办免费乘车证,公交车上的让座之风自然而然。老人们在西湖公园、江滨公园里锻炼、聊天,笑意盎然,精神生活的富足比物质上的富裕更让老人高兴。
  福州话刚劲粗犷,讲快了总让人以为在吵架,但那是福州人之间最哥们儿的表达方式。在福州,只讲普通话的朋友略显客气,讲福州话的朋友肝胆相照,可以在两种语言间交换自如的朋友则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出过林则徐、严复,也出过林祥谦,还出过冰心先生,它的历史都在史书里,在三坊七巷、三山两塔之间,在石板路上,在青砖朱门里,静谧悠长,但出了坊巷,大街一样喧哗,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福州人有着榕树般顽强的生命力,哪里生根哪里成长,有着茉莉花般清香温柔的性格。城内小桥流水,闽江一水护城,福州人枕着历史融入现代,它不会是前卫的秀场,却能用时间见证存在;它不会张扬,也没什么可张扬的;它不是工业城市,也不是摩登都市,它只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一个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