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彩手写板:西和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7:02:36
农业产业化是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区域发展形成互动机制的根本所在,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英明决策。特别是对贫困地区来说,要实现农业产业化,除了解决干部、农民自身存在的观念和认识问题外,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要在重点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1
西和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1.1.1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不太切合实际
  国家规定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是生态林7a,经济林5a。但从西和县陇磨矿栽植速生日本落叶松和长道、姜席等地栽植桃子、苹果、核桃等的生长情况来看,在土壤、气候适宜,管理到位的情况下,要真正收益,生态林至少需要15a,经济林需要7a的时间,传统的树木品种需要的时间会更长。这使得一些农民对退耕还林心存疑虑,大部分农民存在得到一天补助算一天,明天没有补助明天就有可能砍树种地,因而也没有把种树当种庄稼一样地看护管理。
  1.1.2对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叫得响,落实得少
  国家提出西部开发战略后,为了挂靠西部开发优惠政策,现在的西部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西部地区,给西部的倾斜资金用到了更多的地区,从而对真正的西部地区重点倾斜政策诸如扶贫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生态林建设项目等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得西部地区和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越拉越大。
  1.1.3农民贷款难
  面向农民的贷款只有信用社一个渠道,农民向信用社贷款不仅利息高,而且必须按规定每千元入50元的股,如果农民向信用社贷10 000一年期限的款,利息加股金,一年就得还1 500元,使得农民对贷款望而生畏,即使敢贷的,也一般都是指望短期内就能偿还,形成信用社贷款用于解决农民燃眉之急的多,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少。扶贫性小额信贷利率虽低,但手续繁多,数额太小,加上运作中的问题,一般农民很难贷到。国家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做一些微调。
  1.2**职能的转变滞后
  目前,有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职能转变迟缓的问题。一是“越位”:**过度推动,对农业产业化或是“越俎代庖”,或是“揠苗助长”。 二是“错位”:**与企业、市场的分工不清。**官员还热衷于对经济活动中的公共权利进行限制和审批,习惯于数量管理、项目管理,而不是规则管理,习惯于直接的纵向控制而不是间接的横向协调。一些职能部门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把关”,官僚主义严重,农民办事到处是关卡,一个合法的手续很难通过正常渠道办到。 三是“虚位”:**推进农业产业化存在口号化倾向。**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方面,工作不到位。表现在:①习惯于一哄而起的工作方法,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②缺乏适宜本地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发展规划,或有规划但不按规划办,甚至管不住规划,对一些饱和行业的盲目重复建设缺乏有效调控;③忽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必要和急需的市场体系、信息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业产业化组织难以形成,特别是处于农村第一线的乡级**,在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缺位”尤为突出,过去多数时间及主要工作量是“催粮要款,刮宫引产”,现在税费不收了,计划生育工作逐渐上了轨道,可是乡镇中心工作观念没变,职能没转,对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没有完全介入,抓产业化发展思路不清晰,主动性不够,行动上应付。
  1.3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我们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欠帐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通周围县市的道路还有6条断头路,通乡镇道路还有一部分存在晴通雨阻现象,通村路有许多等级太低,仅能走一辆农用三轮车,田间农路配套率更低。二是限电、临时性停电现象比较突出,使得一些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群众意见比较大。三是通讯入户率低,关键原因是收费太高。国家应该对贫困地区要有因地制宜的优惠政策,现在是由行业各行其事,不利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四是生态环境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工业废气污染和农产品加工造成的河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荒山荒坡生态林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五是成型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在我县还没有一家,一些农产品加工作坊缺乏资金扶持和向现代企业改造的积极引导。六是仓储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空白。
  1.4软环境建设力量薄弱
  一是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和法制意识普遍较低。二是科技入户率低,许多地方存在果树野长,没人会修剪;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一个村社没有几个“明白人”,大部分农民存在病虫害发作后,才看样学样喷洒农药,不懂得提前预防;专业性强的技术,农民掌握的程度更低。三是投资环境差,一些商人欺行霸市,外地客商到我县搞展销,时有发生被当地个体户赶走的现象。同时,各种税费也存在“抓大头”、“以点带面”现象。四是法制意识淡薄,扰乱、延误了各种投资机遇。五是技术开发滞后,以数量为主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已不适用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低成本、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才具有竞争力,农产品品质需由科技来提高。
  2解决对策
  2.1转变各级地方**职能
  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改变过去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推动农业生产的方法。二要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行政部门要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资源分割的现状,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管理,把农业产业化工作统起来,减少扯皮,逐步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转化。要加快**管理职能的转变,由指挥型、审批型向指导型、服务型转变。三要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四要围绕主导产业,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培植规模较大、带动辐射力较强、有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五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化。**要通过培育和完善科技成果市场,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或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参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帮助双方建立联系,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视等现代化媒体,向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展示和介绍外地及本地区最新的科技成果,培训技术力量,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 六要积极鼓励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赋予协会一定职能,使协会真正成为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中介。七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确保农民在产业开发上一门心思地干,不再担心政策变,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适用和可行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二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首先,国家要对贫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更大的倾斜;其次,要切实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调整对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政策;第三,要鼓励、引导并组织农村集体和农民投资投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基础。四要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和办好**信息网站,建立完整、有序、高效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切实做好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工作,围绕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搞好监测、分析、预测工作,为生产和经营服务。五要大力扶持有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六要抓好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的力度不但不能减还要继续加大,荒山荒坡的绿化工作还要继续坚持。七要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沼气、改厕、改灶等工作力度,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
  2.3加强软环境建设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除了各级领导的决心和**的服务外,说到底主要还是农民素质的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大规模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营手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源泉所在。一是加快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商品基地为重点,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开发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程、农业标准化工程等一系列科技兴农工程。通过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使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进入千家万户,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优、特农产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二是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要彻底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农民,充分利用农职校、农民夜校、农广校以及远程网络教育等,帮助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和高素质的农民,从根本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创造条件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组织、农业科技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推向市场经济前沿,使龙头企业成为吸纳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的主体,支持和鼓励应用型农业科研机构改制为科技型龙头企业,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