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验分布例子:应用文稿的感情色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33:45

应用文稿的感情色彩

作者:李明伦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07-08-15 08:54 | 点击33 次

 
  应用文稿同其它文章一样,总要在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过,应用文是用来处理公共事务的特殊文体,其感情的表露程度和表露方式有别于其它文体。它不像文艺作品那样喜笑怒骂,情感浓烈;也不像政论文章那样犀利泼辣,爱憎强烈。但它对事物有鲜明的评价,有明确的是非观和爱憎观,同时,文中也不可避免地或隐或现地流露一点写作者本人的含蓄隐藏的思想情感。其显著特点是内容深沉,态度鲜明,语气平和,格调庄重。因此,秘书人员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时,既要讲究朴实文风,把握语言分寸,注意抑制个人感情,又要区分不同文种,适度抑扬褒贬,恰当地显示或表露感情,把作者个人的感情同文稿所应表现的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应用文稿更鲜明,更生动。一般来说,应用文稿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以下一些方式或特色。
 
    ●说理中蕴含感情
  说理性应用文或应用文稿中的说理部分是应用文中表达感情最鲜明直接的部分,其显著特点是既有鲜明性和直接性,又有蕴含性和深沉性。其感情的表露“点”在所有词义的褒贬上。比如,有些通报、命令、通知、指示、决定、讲话等,其说理部分必须表明发文机关单位的立场和态度,要能够起到宣传教育、鼓动号召、引导告诫等作用,因而文稿的感情态度必须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棱角分明,毫不含糊。在词语选用上,如说到犯罪问题时,多用贬义词“歹徒”、“勾当”、“勾结”、“团伙”、“图谋”等等;而对于受害群众或见义勇为者则寄予同情或赞扬,多用褒义词“奋力反抗”、“无辜受冤”、“奋不顾身”、“不幸牺牲”等等。褒贬分明,措词有别。在语言格调上,态度既鲜明又稳重,遣词用句的分寸感极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反革命反人民,要一天一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
  这段话极准确地使用了“赞成”、“赞扬”、“批评”、“反对”几个动词,表明了对于各种同盟者的不同态度,话语中包含着感情,分寸把握得极好。

    ●叙事中带看感情
  应用文稿中的叙述部分虽然不像一般记叙文那样抒情写意,托物言志,但它在字里行间总会夹带着感情。只是其感情表露方式有着明显的间接性。如,毛泽东同志在1948年12月为中原、华东两大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的广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中,在叙述敌人被围困的情景时写道:“你们的伤兵和随军家属,跟着你们叫苦连天”、“应当体惜你们的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别再叫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了”。这些叙述性词语平实质朴,却充满了对伤兵和随军家属们的同情和爱护之情。再如,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十部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关心群众生活问题时有一段叙述的话:
  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做的人还有,但是不多了。
  这段话通过对过去一些小事情的叙述,显示了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关切之情,表达了他对党的优良传统的高度赞扬和对一些同志脱离群众问题的批评态度。
 
    ●指挥中显示情感
  有些指挥性公文,如指示、命令等,虽然没有描绘性抒情性词语,显得质朴镇定、格调沉稳。但人们从其坚定的祈使语气中,从其威严的措辞和铿锵有力的节协奏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炽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如,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为抒发作者坚定的感情,连续使用了三个“拒绝这个决定……”起头的排比句子,清楚地阐明了发布进军命令的充分原由,生动有力,极有气势。这个《命令》的第一条是这样写的: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这句话里“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四个词连用,雄壮有力、气势磅礴,显示出鲜明而坚定的感情色彩。这四个词的意思相近,但用到一句中决不是重复。“坚决”是说歼灭敌人的意志,“彻底”是指歼灭敌人的行动,“干净”是说歼灭敌人的标准。“全部”是指歼灭敌人的范围。用词简练明确,态度极其鲜明。

    ●知照中流露感情
   一些知照性公文,如通知、通告、布告等,往往只须写清事项,无须具体地说明情况,也无须阐述多少事理,似乎不表露什么感情。其实不然,这类公文在陈述事项、提出要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感情。请看一则普通的通知
 
各部、委、局机关办公室:
  兹定于明天(3月20日)下午2时30分在县委三楼会议室召开整顿机关办公秩序情况通报会,请各单位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准时出席为荷。
            县直机关党委办公室
              1999年3月19日
   
  这则一般性的简单通知,乍看没有多少感情,但从通知中“请”、“准时”、“为荷”等词语中,人们可以看出通知作者对这件事恳切、坚定的神情和严格的态度。
   
   ●办事中渗透感情

  一般来说,一些纯属处理行政事务、记述事情、传递信息的公文或日常应用文,只须内容明确,无须阐述事理,它的表情成分比较淡薄,甚至人们不易体察。但并不是说这种文字就没有感情。比如,写一张请假条,必然流露“请求”之情;写一张借据,必然流露感激之情。只要是为办事而形成文句的东西,总要流露出作者的某些情感色彩。比如,有一份简单的经济合同是这样写的:
    经济合同
    立合同人:××村小学校(甲方)
         ××村建筑工程队(乙方)
    (1)甲方委托乙方建造新教室2座;
    (2)全部建筑费为5万元;
    (3)甲方先交乙方3万元建筑费,其余的在教室建成使用后的10个月内付清:
    (4)工程于2月份开工,6月底前保证完工;
    (5)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立合同人:
    ××村小学校(公章)
    校长×××(私章)
    ××村建筑工程队(公章)
    工程队长×××(私章)
    1996年×月×日
   
  这份合同很简单,看起来只是些枯燥的数字,条文式的语言,干巴巴的要求,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其实,只要读者留意,就会发现这份合同中或浓或淡地渗透着写作者的感情。“委托”一词就表现了甲方对乙方的信任,“保证”一词表达出不准拖延工程的严肃神情,“签字盖章”的要求就表示了双方对这件事持一种慎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