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8711c功能:美國高調推行TPP玄機重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0:39:02
京媒:美國高調推行TPP玄機重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1 00:08:09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美國一方面意欲通過迫使TPP締約國大幅提高其勞動力成本,讓美國在不削減本國福利的前提下,使本土製造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把持國際環保政策和法規,強迫締約國購買美國製造的節能減排設備或新能源產品,重振美國製造業。

  新華網文章稱,就在夏威夷APEC首腦峰會舉行之際,另一個組織“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的基礎框架於11月13日在峰會上浮出水面。一時間,原本並不為人所熟知的TPP立刻成為世界媒體標題裡使用率最高的三個字母。據報道,TPP其實並不是這次APEC峰會的議題,但美國卻高調處理,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這個TPP到底是什麼?美國如此高調推行它的戰略意圖何在?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呢?

  美國加入使TPP變了味

  最初的TPP(也就是美國加入前的TPP)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並無本質區別,只是FTA的一個升級版。升級之處一方面體現在,TPP是一個超越了雙邊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另一方面,在貿易自由化所涵蓋的領域以及自由化程度上,TPP比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更廣、更深。比如,TPP不僅針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定了具體條款,還對政府採購、知識產權等在雙邊貿易協定中沒有過多涉及的方面制定了具體條款。又比如,在雙邊貿易協定中,締約雙方在相互取消進口關稅後可以將某些商品作為例外品目,保留相應的關稅,而TPP則要求成員國分階段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沒有例外品目。因此,最初的TPP可以說僅僅是一份自由化程度更高的貿易協定。

  美國加入前的TPP之所以倡導更高程度的貿易自由化,是因為它原本只是小國間的貿易協定。TPP最初是由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的。從領土面積看,新加坡只有705平方公里,文萊只有5765平方公里,智利、新西蘭雖然分別有75.61萬平方公里和27.05萬平方公里,但也是世界上領土面積不大的國家。從人口看,2010年智利為1709.43萬,新加坡為508萬,新西蘭為439萬,文萊只有40.6萬,也都是世界上人口較少或很少的國家。由於這些小國都不可能在世界範圍內對資金成本、勞動力價格、能源價格(能源和貨物運輸供給渠道)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因此TPP締約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產業鏈上游施加實質性影響。所以,小國之間進行高自由度貿易,貿易國雙方的地位是相對平等的,貿易關係是互惠互利的。

  但是,自從2008年2月美國加入後,TPP所倡導的最高程度的貿易自由化就變了味。TPP從原本只是幾個小國間的貿易協定,變為了一個大國和幾個小國之間的貿易協定。這個大國可以控制全球的資金成本、勞動力價格和能源價格(能源和貨物運輸供給渠道),因此它必然處於其他小國經濟產業鏈的最上端,控制著其他小國的貿易成本。在自由貿易中,大國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其他小國的貿易成本,將其他小國在貿易中所獲得的產業利潤轉移到大國的“腰包”裡。因此,在美國主導的基礎框架下,TPP締約國之間原本是地位平等、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變為了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上從屬於美國,並向美國進行單向利益輸送的附庸關係。這才是美國所主張的“自由貿易”的潛台詞。

  本次TPP基礎框架就明確指出,TPP核心議題除了包括貿易協定、工業產品、農業、紡織、知識產權、技術性貿易壁壘、勞工和環境外,還包括過去貿易協定沒有的一些跨領域問題,例如增強TPP國家市場的調節系統,以讓美國公司能夠在TPP市場更加無縫操作;以及一些新的貿易問題,例如保證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公平競爭,以及不能將美國公司置於競爭不利地位等。奧巴馬更是毫不諱言打造TPP就是為了實現在2015年之前達到美國出口較2009年倍增的目標。

       兩個補充協議暗藏玄機

  TPP將通過何種方式確保美國能夠實現在2015年之前出口較2009年倍增這一目標?這就要仔細研究它的條款了。當前TPP的條款一共有20條,內容主要涵蓋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消除非關稅壁壘、服務貿易自由化、政府採購、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合作(所謂戰略合作就是確保美國跨國公司在TPP締約國的市場上不受當地政府的制約)這六大方面。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實際是在正式條款外附加的兩個補充協定,即《關於勞動合作備忘錄》和《環境合作協定》。根據TPP的規定,這兩個補充協定與TPP不可分割,成員國如果不執行這兩個協定,就等於自動退出TPP。

  眾所周知,當前最令美國頭疼的就是經濟增長乏力,債務纏身,失業率高企。造成這一經濟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選舉制國家的政客為了贏得選票,不斷用高福利“賄賂”選民(說白了就是讓選民們少幹活多拿錢,甚至是不幹活多拿錢)。這就導致該國經濟體的人力成本急劇提高,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急劇下滑,製造業空心化。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經濟困境,美國就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新的投資需求,而新的投資需求又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美國民眾的家庭收入,進而帶動消費需求。只有在這樣一種良性循環下,美國才能降低失業率,重拾強勁的經濟增長。奧巴馬在其2011年1月25日的國情咨文中已經將節能環保及新能源產業確定為美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了確保這一新經濟增長點能夠幫助美國在不削減本國社會福利(即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將投資創造的工作崗位留在本土,重振美國製造業,就要先給這個新經濟增長點找到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要保證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不能以低於美國的成本自己生產同類的節能減排設備和新能源產品。這是美國一系列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

  基於上述美國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我們再來看看TPP這兩份補充協議的具體內容。《關於勞動合作備忘錄》規定:“各成員國承擔作為I鄄LO(國際勞動機構)成員國的義務,承諾履行《關於勞動的基本原則和權利的ILO宣言以及跟進措施》的有關規定,實行與有關國際規定保持一致的勞動法、勞動政策和勞動習俗;成員國既不能因為貿易保護而制定不合時宜的勞動法規和勞動政策,也不能延續貿易保護性的勞動習俗。”這就意味著,凡是加入TPP的國家,無論經濟發展程度如何,其人力成本必須跟美國看齊。換句話說,如果美國人一天工作6個小時,越南人就不能一天工作8小時;如果美國人工作一天拿100美元的工資,越南人就不能工作一天只拿80美元的工資,否則就是沒有“實行與有關國際規定保持一致的勞動法、勞動政策和勞動習俗”。一向標榜尊重多元文化,崇尚自由選擇的美國,居然為了自身的利益連別國的勞動習俗都要干涉,這實在是一個諷刺。

  再看看另外一份補充協議《環境合作協定》。該協定規定:“繼續實行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的環境法規、環境政策和環境習俗,開展高水平的環境保護;尊重各成員環境政策的主權,不能因為貿易保護而制定不合時宜的環境法規和環境政策,也不能因為鼓勵貿易和投資而放寬環境規制,實行不合時宜的環境政策。”這個補充協議表面上似乎尊重各國環境政策的主權,實際上不然。

  眾所周知,當前國際上達成一致的環境法規和環境政策就是碳減排。根據2009年6月2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第767條規定,美國將於2018年1月1日開始建立並於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一項“國際保留排放額計劃”。根據“國際保留排放額計劃”制度的規定:“符合美國標準的實施碳減排政策的國家是與美國皆為某國際協議(即未來將接替《京都議定書》之新協議)的締約國且該國際協議含有可執行的國內減量承諾,該國所負的義務至少與美國一致。”凡是不符合上述標準的都算作是未執行碳減排政策的國家,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都要被徵收碳關稅。由此可見,《環境合作協定》的真正含義是,只有購買了美國的節能減排設備或新能源產品的國家,才算是實施了碳減排,才算是“繼續實行與國際規則保持一致的環境法規、環境政策和環境習俗,開展高水平的環境保護”。

  綜上所述,美國一方面是通過迫使TPP締約國大幅提高其勞動力成本,讓美國在不削減本國福利的前提下,使本土製造業重新獲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通過把持國際環保政策和法規,強迫締約國購買美國製造的節能減排設備或新能源產品,重振美國製造業。 

        美國的戰略意圖

  美國在本次APEC峰會上,如此喧賓奪主地高調宣布其主導的TPP基礎框架的戰略意圖又是什麼呢?

  毫無疑問,美國心裡明白,僅靠TPP現有的或正準備加入的這些國家,是根本無法幫助美國完成其出口倍增計劃的。因為出口倍增計劃主要是依靠節能環保設備和新能源產品的出口實現的,只有工業化規模龐大、工業化種類齊全且工業化程度達到一定高度的國家,才會對節能環保設備和新能源產品有巨大需求。

  除美國外,TPP現有的或積極準備加入的國家一共有11個,分別是文萊、智利、新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秘魯、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日本和韓國。其中智利、秘魯、菲律賓、越南自身還處於工業化進程中,工業化程度不高。文萊、新加坡雖然工業化程度較高,但由於國土面積小,工業化規模總體很小。新西蘭、澳大利亞雖然工業化程度較高,工業化規模也遠超文萊、新加坡,但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是采礦業,新西蘭的支柱產業是農業、旅遊業和畜牧業,因此他們工業化種類非常單一。

  至於日本、韓國,他們本身就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本國市場規模並不大。特別是日本,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領域裡,其實與美國矛盾重重。自己早就儲備了一堆新能源專利技術,而且還與歐洲聯合在一起,搞了一個《京都議定書》,試圖跳過美國,把持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標準制定,結果美國至今還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這些國家合在一起,從整體上講,無論是工業化種類還是工業化規模都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難以比擬。所以美國知道,只有占領中國市場,才能真正重振美國製造業。

  現在的TPP類似於二戰後美國在西歐主導建立的OECC,即歐洲經濟合作組織。

  其一,美國當前主導建立TPP基礎框架與其二戰後主導建立OECC有相似的經濟原因。二戰時期,美國產能急劇擴大,因此戰後為了保住就業崗位,避免經濟因生產過剩而陷入衰退,美國急需擴大國外市場,歐洲則是當時美國傳統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而當前美國為了振興本土製造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樣是急需擴大出口市場。早在1983年,美國向亞太地區的出口額就占到了美國出口額的34.8%,而向歐洲的出口只占25.7%,亞太地區成為美國頭號的出口市場。2009年,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曾指出,美國最大的五個出口市場中有四個為APEC成員。由此可見,由美國主導的TPP與OECC一樣,在經濟上都是為了確保美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能夠給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維持美國製造業的繁榮。

  其二,美國當前主導建立的TPP基礎框架與其二戰後主導建立的OECC有相同的貿易主張。OECC在貿易上主張西歐各成員國要逐步取消對美國的關稅壁壘,取消或放鬆外匯管制,保障美國私人投資和開發的權利。結果戰後西歐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海外私人直接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而TPP也同樣是主張取消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實行最自由的貿易,並要保護美國跨國公司的利益不受締約國政府的限制,最終讓亞太成為美國未來商品出口和資本輸出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由此可見,TPP與OECC一樣,在貿易上都主張各締約國把對由美國出口的商品和由美國輸出的資本的限制降至最低。

  面對美國的戰略布局,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我們應該明確,沒有中國參與的TPP根本不能代表亞太,對美國來講也難有更多實質性的好處。我們已經加入了WTO,此外還有FTA,因此,不加入TPP並不會失去什麼。反之,如果中國不參加TPP,被國際貿易邊緣化的將不是中國,而是TPP自身。總而言之,中國將跟蹤研究TPP的談判議題和進程,根據世界經濟形勢、國際政治格局,權衡自身綜合利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