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片多少钱一瓶 2017:"六大行动计划"惠泽百万留守儿童 重庆到处是关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2:06:01
"六大行动计划"惠泽百万留守儿童 重庆到处是关爱2011年12月01日 06:57:12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今年,12岁的陈心忆,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

  就在一年前,她每天都要5点起床,走近1个小时的乡村小路,赶到学校上课。冬天,打着火把的小手满是冻疮。

  但这一切已经过去。如今,住在南岸区迎龙中学留守儿童寄宿学校里,陈心忆每天睡到早上7点,然后在新修的塑胶操场上跑步,7点20分,准时坐到教室里开始一天的学习。“每天可以吃到爱心午餐,喝上免费牛奶,晚上还可以洗热水澡。”陈心忆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

  陈心忆并不是特例。在全市130万留守儿童中,陈心忆只是其中一位普通代表。

  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800万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是重庆“缩差共富”、统筹城乡、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六大行动计划”,举全市之力使这一“希望工程”走在了全国前列。

  将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党政决策体系

  近年来,“留守儿童”这四个字,被市委、市政府提及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并将对他们的关爱首次纳入了党政决策体系。

  2010年6月,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在《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中,将“培养照顾好130万农村留守儿童,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列入“十大民生工程”。

  2010年9月,市人大颁布实施《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从政府职责、家长责任、社会关怀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出多项保护措施。

  2011年5月,市人大颁布实施《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011年7月,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在《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中,又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列入“两大关爱行动”(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之一。

  同时,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出台相关文件,作出全面部署,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制度性安排。

  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从来不乏重庆决策者的身影。

  今年,市委书记薄熙来收到南川区小朋友何美娅参加“感受新重庆”夏令营活动后的来信,亲笔批示:“一定要很好地关心这些孩子,尽可能为他们多做些事!”

  尽管这是一句朴实的话语,却有着沉甸甸的份量。重庆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与关怀,既有行动,也有效果,更有思想上的高瞻远瞩。在重庆,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民生,就是关心祖国未来。

  市长黄奇帆多次询问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落实情况,并亲自部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具体安排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费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非常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对留守儿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切和推动下,我市从校内重建设、校外送温暖两方面,启动了幼儿园建设计划、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培养模式创新计划、社会共育计划、营养健康计划、权益保障计划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六大行动计划”。

  为推进“六大行动计划”实施,还建立了全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五个协作片区,联席会由市领导任召集人,市教委、市妇联、团市委等八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区县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关爱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校内重建设,学校成为留守儿童不想走的地方

  “老师,我能不能不走了?”

  在北碚区柳荫小学,第一眼看到漂亮的新校舍,留守儿童孔秋晨就有了“走不动”的感觉,和他有共鸣的孩子不在少数,大家都感受到了学校的变化:校舍变新了,楼梯变宽了,教室变宽敞明亮了,桌椅也都是崭新漂亮的。

  看着孩子们眼中的渴盼,柳荫学校校长钟兴福又是心疼,又是欣慰。“是的,你们都不用走了,这就是你们的家!”

  柳荫小学的改变,是重庆农村小学深刻变化的缩影。

  市教委主任、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周旭表示,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情牵社会,事关民生。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是教育部门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

  为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内家园,我市实施“幼儿园建设计划”,破解留守儿童“入园难”问题。全市按照“农村幼儿园建设以公办为主、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思路,近两年新建农村幼儿园232所,100%的乡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心幼儿园或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9%。

  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破解留守儿童“住读难”问题。全市累计投入68亿元,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080所,解决了101万名农村学生寄宿问题。投入4.7亿元,改造98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改善45万名师生饮食饮水条件。投入16.5亿元,建塑胶运动场1172片。全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60%,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实施“营养健康计划”,破解留守儿童“健康难”问题。近两年,全市投入12.59亿元实施学生免费蛋(奶)、“爱心午餐”计划,惠及农村留守儿童106万人;投入1000万元为留守儿童免费体检。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市1732所学校设立“亲情视频聊天室”2247间,3058所学校安装“亲情电话”9431部,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搭建平台,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

  调查显示,在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1%认为住得更好了,79%认为吃得更好了,83%更喜欢上学了,72%感觉更开心了。

  校外送温暖,每个孩子都有贴心人

  何国政是涪陵区南沱镇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本可以到城区享清福的他选择留在连丰村当“代理家长”。何伟就是何国政“孩子”中的一个。在何伟家里,何老师不仅要辅导何伟的学习,还把他的生活费和零花钱都管理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长“。

  几年来,何国政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有20多名,除了已经毕业和升学的,现还有15名。何国政说,当听着孩子们何爷爷长、何爷爷短的亲切的叫着,当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滋味。

  像何国政这样的“代理家长”,全市有20万名,他们是市妇联组织动员的巾帼志愿者、妇女干部和退休干部,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爱等现象而设立的,让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操心、情感上有人交心、学习上有人关心。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重庆更加注重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创新上狠下功夫。

  为此,全市实施了“培养模式创新计划”,破解留守儿童“管教难”问题。探索了农村留守儿童“4+1”培养教育(“4”即思想政治、心理情感、行为养成、人格品质教育,“1”即安全健康)、代理家长、寄宿之家、托管家园、亲属代管、亲情连线等6大管理模式。建成校外托管机构1813家,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农村“儿童之家”980个,结成帮扶对子8万对,对留守儿童课外和节假日进行管理和教育。

  实施“社会共育计划”,破解留守儿童“关爱难”问题。市区政府及部门、社会组织设专项资金,在重要节日慰问留守儿童,在寒暑假专门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让关爱不留“空档”。今年暑假,市教委联动市级相关部门,为留守儿童开展了“走近科学、体验科技”夏令营十项活动,即:“走进科学、体验科技”夏令营活动,“心手相连、共度快乐暑假”活动,家庭教育流动培训活动,留守儿童“知心哥哥姐姐”志愿者服务活动,农村留守儿童进军营,暑期大家访,暑期读书,免费体检,企业关爱留守儿童及“珍爱生命,平安度假”安全教育活动。这十项活动,全市共投入1600多万元,惠及90%的农村留守儿童。同时,还创办了“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市妇联组织1.3万名家教知识宣讲志愿者、配备20辆“家庭教育流动学校”教学用车,把家教知识课堂开到村社院坝、田间地头,较好地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和家教水平。多种关爱模式,为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编织起了一张“贴心网”。

  实施“权益保障计划”,破解留守儿童“保护难”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开通“12338”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热线电话,并开展了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执法检查。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独立建制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一校一警”,规模小、人数少的学校实现“多校一警”。

  关怀不“断档”,“十项关爱行动”让留守儿童更幸福

  据市教委统计,随着留守儿童工作的扎实推进,一部分农民工为更好地照顾孩子,开始选择就地创业或就近就业,使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总量呈现下降趋势。截至今年3月,全市留守儿童数量已由去年的130万人减少到110万人,基本实现了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工作目标。重庆,被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誉为“一座关爱留守儿童的城市”。

  关怀仍在继续,下一步,重庆将着力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十项关爱行动”,让一股股暖流不断涌向孩子。

  “十项关爱行动”的目标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率达到80%;“蛋奶工程”、“爱心午餐”覆盖率达到98%;新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360所;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827所;建设村社留守儿童之家5000个;建设社会实践教育基地500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全面推广;“流动少年宫”开展活动4000场;配备寄宿学校服务管理人员6000名;开展“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传活动9000场。

  到2015年,重庆将率先在全国建立和完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充分发挥市、区县两级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作用,让11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 张莎 何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