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管理局人才:浅谈曹操的用人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2:22

浅谈曹操的用人之道

 

记得幼时读三国,厚厚的一本书,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了,待到少年长成时,再读三国,其中之故事,之智慧颇为引人。一来,可以读懂曾未读懂的故事而感到欣慰;二来,可以领略感悟到其中之智慧,用于工作生活中,可谓受用。

伟大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成功的艺术形象。在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的重要性,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夺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夺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在用人方面,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民主,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榜招贤,因贤求贤

中国有句俗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曹操的用人尺度是很宽的,所以他招贤的人才也特别多。他一共三次求贤令,甚至提出对那些“贵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各州郡长官,名举所知,勿有所遗。

礼贤下士

礼贤下士是对待贤才的基本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人都渴望被别人理解、尊重,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例如,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210年,袁绍七十万大军与曹操七万人马对峙官渡,两个月后,曹操兵力渐乏,粮食不足,陷入进退不能的困境。正在忧愁不已时,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深夜来访,曹操喜出望外,连衣服、鞋子都没穿好,跌足出迎,远远望见许攸,就抚掌大笑,然后携手共入,并先拜于地,许攸本来是在袁绍处受了委屈才连夜投奔曹操的,心中还顾虑曹操是否能收录自己,今见曹操以大礼相待,深受感动,遂向曹操献上火烧袁军粮食的计策,曹操以计而行,果然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为统一北方奠定的基础。

惜才如命

曹操善于用真情招揽贤才为己所用,曹操两哭典韦就是很好的例子。曹操一哭典韦是在典韦死时,当时曹操引兵讨伐张绣,误中张绣奸计,深陷重围,典韦梦中惊醒后,奋力向前,死战不退,血洗满地而死,曹操得以脱险。曹操整顿军队,击退张绣后,立即祭奠典韦,并亲自哭而泣之。第二年,曹操再次引军至宛城攻击张绣,曹操忽然大哭,众人不知何故,曹操哭罢解释道:“去年于此吾折了大将典韦,不由大哭耳!”曹操第二次哭祭典韦时,在全军都引起震动。

容人之量,宽人大度

曹操在用人上,不计较个人恩怨。官渡之战后,清理战场时缴获一批信,皆是曹操中有人暗通袁绍之信,这些人心里终日惴惴不安,而有谋士建议“可遂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对这批书信,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种明智的做法使那些与袁绍暗中交往的人感激涕零,愿意为其尽忠效命。同时也使曹操在众人面前树立了能容人之短的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笼络了人心。再说一下曹操曾经失态相迎的许攸,许攸虽然才智过人,也有明显的缺点,他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在立下战功后,更是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带兵入冀州的时候,他纵马到曹操身旁,当众人面问曹操:“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门?”许攸可能没意识到,这句话有两点无法让人忍受,一是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的乳名,没有一点上下尊卑之序,给曹操难堪;其二是他打败袁绍,占领冀州的功劳归为己有,让其他文臣武将做何感想?而曹操听了这话仅是付诸一笑。

讲究民主,集思广益

曹操在用人上是讲究民主,他从来不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来束缚部下的思想。曹操每当对军国大事作出决策时,都征求部下的意见,这就是他的事业所以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他进步政治家的积极进取精神。这在权利至高无上的当时,以一个管有重兵,把持朝政,集兵权政权于一身的诸侯来说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一件事。袁术、袁绍等人当初拥兵之重不小于曹操却败于曹操,这也是曹操取胜的关键。

用兵如器,各取所长

曹操同孙权一样,也善于协调部署之间的关系,用其所长,这也是曹操能取胜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611db01008l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