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有副作用吗:毛泽东最后7年风雨路(1972)国门洞开(11)--(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5:45:00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1)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此时邓小平已在江西新建县的一幢破旧的小楼里,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邓小平从1969年被“战备疏散”到江西,就顶着“二号走资派”的头衔,很谨慎也很平静地潜居在民间。他与同时被打倒的“头号走资派”刘少奇不同,他可以通过汪东兴和毛泽东保持着一种间接的联系。这种状况也是按毛泽东的意图安排的。
    毛泽东在1971年9月南巡途中,严厉批评林彪的同时,看似无意却有意地对在座的军区司令员们说:“百万雄师过大江,当时有个前委,主要还是邓小平起作用的。”毛泽东这些话通过间接渠道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他棉团藏针的性格使他能够冷静观象,明辨是非。
    邓小平这位年近70岁的老人除了去不远的一家机械厂做工,,每天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清晨或黄昏,他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反思“文革”中的失误,也思考困境中的出路。
    久而久之,墙根下的荒草地被踩出了一条小路,后来人们称它为“邓小平小道”。
    1971年11月5日,邓小平在新建拖拉机厂全厂职工大会上默默地听完了林彪事件的传达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说了一句话:“林彪不死,天理难容!”
    他立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揭批林彪、陈伯达等人的罪行,同时也表示:“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68岁了,还可以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这封信正是林彪事件后处于内心痛苦中的毛泽东很愿意看到的。毛泽东交代汪东兴:“他的事还要你来管。”并且把邓小平的来信批印中央政治局。
    然而,中央高层里跑了一个拿枪杆子的,还有一群耍笔杆子的,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依然乌云重重。这封信并没有马上“开花结果”。
    “邓小平小道”通往中南海的路还很漫长……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2)(图)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查看原图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抱病参加陈毅追悼会。他对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3)(图)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查看原图
    
    
    1972年6月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中南海书房会见来我国访问的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毛泽东饶有兴趣地观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4)(图)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查看原图
    
    1972年9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中南海会见了第一个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5)(图)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查看原图
    
    
    1972年9月,周恩来总理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干杯!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6)(图)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章 (1972)国门洞开(17)(图)

作者:顾保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