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中医院曹莉:用文字供养的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8:35

晨曦还没有照射进来,女人便悠悠地醒了。
没有梦,睡得很踏实。只是中间醒来过一次,后又沉沉入睡。也许是睡前没有看书的缘故吧,也没有想过要写什么,睁眼望着黑洞洞的天花板,恍惚间便睡着了。
窗帘过于厚重。女人慢慢地拉开第一层,还是不能看到一丝光亮;再拉开第二层,光线便怯怯地透射过来。女人这才想起当初自己选窗帘时,为了能睡得安稳踏实,将第一层选用了防辐射并遮光的料子。
厚实的落地窗面对着马路,旁边的停车场整日整夜地喧闹着。女人深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为什么不将房屋的地点选到里面去一点点呢。要知道那时小城还没有完全开发,有的是地皮。根据现在这种发展局势,只怕这个地方最靠山边的那片土地也会被开发掉吧。
没有了清静,就不能产生奇妙的文字。这是女人的观点。女人喜欢文字,渴望回到从前,回到那片清清静静的天地里。
然而,现实似乎不太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应该只是一句励志名言吧,要真正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有点难度的。
不过,这女人却极易养,也极好养。不用车,也不用房,不用金银首饰,更不用金钱地位。男人说:这种女人只要用普通花草,平常山水,加上整个书房,就足够。
也许吧,女人微笑着。
柔顺的样子有一点可爱,男人也在微笑。
梳洗罢,女人走进了自己的书房,这是她的独立王国,也是她的幸福乐园和开心天堂。她可以在这里呆上一整天,如果没有男人的捣乱。
书房里,互为对应的两面实体墙上装着书柜,书柜装得满满的全是书;中间临窗的地方摆放着电脑桌,这是女人上网和写作的方寸田园;电脑桌的对面放置一张小床,这是女人偶尔休息和打盹的地方。女人满足于自己这片小小的天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是儿时听外公说过的话。她渴望知道天底下所有的事情,于是拚命地识字、读书,即使在家里下了最后通牒,说只送弟弟不再送她上学的那些日子,她也在用文字捍卫自己的权利。

那时的她刚满十四岁,她给远在他乡的伯伯,也是家里学问最高的人,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陈述了自己想读书的强烈愿望,抗议母亲重男轻女,不履行送读义务。这在当时,在大人们的眼里,是很正常的事儿。因为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偏僻农村,女孩能完成学业的的确微乎其微。可在她的笔下,这种行为竟成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在她的抗议书中,那些反对派简直是在扼杀一位天才少年,罪不可赦。
伯伯接到她的信后,以最快的速度给家里打了电话,说是怕耽误了她的学习;接下来,专门指定她——这个在伯伯眼里了不起的小大人接听电话。伯伯肯定了她的想法,还坚决支持她的观点,并许诺如有需要,他随时都会支持一名热爱读书的青少年,绝对不会让她失学的。
那时,她根本不懂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只知道自己还没有成年,最重要的是自己酷爱文字。在她的眼里,文字就是忘忧草,就是她的幸运神。只要一看到文字,她的心里就会涌现一种幸福感;她就会忘掉所有的委屈和烦恼,包括母亲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还有那些重男轻女的行为。那时的她一直认为:很多事情是自己可以争取的,特别是读书的机会。她学过李清照的词,读过秋瑾的诗和故事,她听说过三毛的经历,还有琼瑶的小说;在文学作品中,她读过《木兰诗》,那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在外国历史中,她学过贞德英勇卫国的事迹。虽然学识有限,但她觉得自己应该向她们学习。一个女子有没有出息,并不在于别人对她怎么样,主要在于她自己有没有争取机会,有没有努力奋斗。
她不爱梳妆,不喜打扮。清晨起床,用清水洗一把脸;用梳子把头发梳顺,扎成一个马尾;把那些很朴素的衣服往身上一套,再整理整理;往镜子前那么一站,一个整洁清爽的形象就能让自己很满意了。然后背上书包,快乐地跑去学校。这就是她熟悉且喜欢的生活。现在,如果真的失学了,她的所有梦想都不会实现了,她的理想生活就会被打破。于是,当她接到伯伯的电话,心里格外高兴。
不过,高兴归高兴,她内心并不轻松。她有隐隐的担忧,因为母亲虽答应让她继续上学,却只肯出弟弟一个人的学费。说她有本事叫伯伯打电话支持她上学,看有没有本事为自己筹到学费。这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来说,应该有点难度,甚至有点残酷。但这是现实,她不能逃避,一旦逃避,她便会不攻自破;她只能勇敢面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解决问题。
很快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几经努力后,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得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年近古稀的爷爷。她知道爷爷退休早,工资并不很高。但如果爷爷不为自己想办法,难道真像母亲说的那样:早点找一个能送得起书的婆家,毕业后就顺其自然地嫁过去么?那还谈什么理想呢,不是像秋瑾一样,到时还得抗争,还得奋斗,为脱离那种家庭而奔忙么?她想不到自己的母亲是这样的人,真的。她从内心深处鄙视自己的母亲,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她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不可能重新选择自己的父母。
爷爷听到孙女可怜的陈述,很气愤也很欣慰。气愤的是自己的媳妇见识如此短浅:他安慰孙女儿,说她的母亲不过是一只虱子,她撑不起一床被子;爷爷还否定了母亲的观点,说她思想落后,见识太浅,还不如一个小女孩……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有这样的孙女感到非常欣慰,并很爽快地答应帮她出学费。爷爷叫孙女儿放心,只要想读书,只要认真读书,不仅伯伯会支持,爷爷会支持,爸爸会支持,家里所有的人都会支持的。
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女孩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而且在学习之余还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读过不少文学作品,也写过不少幼稚的习作。进入大学后,女孩的作品竟然能够夺得大奖了。每次获奖后,她都会接到一个男孩的祝福和礼物,而这个男孩的写作水平又远远高于她。只是如果女孩参加了的赛事,男孩就一定会避开。这样,女孩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信心也越来越足了。他们携手快乐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

工作后的女孩早已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不过,偶尔她也有思绪万千而无从下笔的时候。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男孩就会来安慰她,引导她,开启她的思维;有时,还会把他自己的日记本或者发表过的作品寄给她。这样,女孩又豁然开朗,思维如流水般通畅了。
女孩渐渐感觉自己离不开男孩了。假日里,男孩邀请女孩去他的家中作客。女孩走进男孩的房间,仿佛步入了一个神圣的殿堂。那里真是一个书的海洋,文的世界:有她幼年时在外公家看到过的线装书;有她儿时在自家小阁楼里读过的连环画;还有高中时,只在图书馆内读过的古典文学和外国名著……另外,还有五花八门的丛书:青春期的心理,有关易经风水方面的书籍,为人处世的指南,音乐武术之类的指导书,甚至还有美学方面的书籍……
那小小的房间,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唤起了她对生活无限的遐想。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似乎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偶尔翻开其中的一本,里面有过不少用笔划过的痕迹,时而可以看到阅读者的旁批和点评,时而还可以读到后面的感受。
她小心地问:是不是他自己的杰作。男孩诚实地告诉她:有些是他自己的感想,有些却是他哥哥的点评。
难怪!这是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女孩一直认为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因为自己的外公通读古典文学,自己的爷爷写算俱全,自己的伯伯是高级工程师,自己的父亲也是个了不起的老师兼行政干部,自己的母亲虽思想落后,可也上过中专。家里的书也堆满了那个小阁楼……
不过,面对着这个书房,面对着那些文后的字迹,女孩有如河伯见到了大海,只能望洋兴叹,深感望尘莫及。
就这样,女孩的双脚似乎被这些绊住了,再也无法迈出这个书房了;女孩的心也似乎被这个书房囚禁了,而且她非常愿意就被这些书所囚禁着,与这些文字厮守一辈子。
男孩说:在他的构想里,家里的房子翻修后,还会在前坪建一个很大的花园。虽买不起那些奇花异草,但一些四季常见的普通花卉也能给人带来享受。
女孩笑了,她羞涩却又情不自禁地问道:如果她就是一株农家常见的普通花卉,不知道男孩愿不愿意供养?
男孩惊喜地望着女孩,说:你真的愿意成为这寒门里一朵寻常的花么?
怪不得男孩这么惊异,因为男孩去女孩家的时候,女孩的母亲怕男孩打自己女儿的主意,曾郑重地告诫男孩离自己女儿远些,她的女儿早已名花有主了。而那“主”,便是很有钱很有地位的某某官员。
男孩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女孩很干脆地回答:那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她要寻觅的是真正的知音。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高山流水觅知音啊。这样一个贫穷得只剩下书籍的梧桐,引来了一只酷爱文字的金凤凰。男孩怎能不高兴呢?他喜极而泣。因为他想到他们的爱情之路必定会历经坎坷,女孩跟着他一定会经受不少委屈的。
不错。该来了自会来临。母亲得知女儿和那位穷学生相恋后,坚决反对;而且还说出不少难听的话,甚至对女孩大打出手。然而,只要想到那个书房,只要想到书上那些文字,只要想到那些日记和那些散发着油墨气息的作品,女孩就信心倍增。她相信家里会支持她的选择,她相信母亲迟早会被他们打动的。至于母亲的祝福,应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男孩的书信传到了女孩父亲的手中,她的父亲非常欣赏男孩的才气。父亲第一个被打动了。

不管女孩的母亲如何辱骂,男孩还是一如既往地来到女孩的家中。母亲不理不睬,丢下他们去做自己的事情,女孩便把男孩带到自己爷爷家中。男孩陪爷爷聊天,帮爷爷做事。爷爷很看好这个年轻人,说他见多识广,才华横溢,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男孩又赢得了女孩爷爷的心!
父亲和爷爷爱才,母亲爱的却是财。女孩明白:以男孩家的财力和背景,肯定无法打动自己的母亲;况且当时的男孩,根本不可能和那些给母亲一套住房和一个门面承诺的男孩相提并论。不过,男孩安慰女孩,“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一定会有的,前提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委屈女孩。
女孩至今都不知道男孩用什么样方式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也许只有时间能见证一切,也许是命运之神的恩赐吧,男孩却说是他俩坚贞圣洁的爱情感动了她的母亲。
只是当女孩在自己父母的祝福声中,成为女人之后,看到母亲满意的微笑,听到母亲夸自己的夫婿是个极负责、特聪明的男人时,女人真切地感到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至于先前她对母亲的所有成见,也早已烟消云散了。
女人成为这个书房的主人已经很多年了。今天,女人仍然感觉这个书房很新鲜,如同她刚迈入时一样;而这里面的缕缕书香,也渐渐地幻化成为女人指尖的文字,发往全国各地的很多知名刊物。
思绪源源不断。女人打开电脑,那灵巧的十指又在键盘上欢快地舞动着、跳跃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