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书哪些好:09高考诗歌鉴赏鉴赏之?思乡怀人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1:52

09高考诗歌鉴赏鉴赏之 思乡怀人诗

(2009-01-31 10:50:35)转载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如:2004年安徽卷张籍的《秋思》、浙江卷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广西卷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2005年湖南卷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湖南卷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等。

(02年高考题)前人评论"春夜洛城闻笛'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析:此句是说,听到笛声透出的凄婉和追思之音 勾起了思乡的心绪 。

     答  古人有折柳枝插地忆故乡和远方亲朋的习惯,因此这句是点题之句而折柳简简单单两个字,就清晰的概括出了思想离愁。当然是全诗关键。
一、 从作者的阅历及心境入手
《毛诗》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诗人的境遇变化及这些变化触发的情感波动往往外化在诗文里。以唐代诗人杜甫为例,他一生漂泊流离,用诗歌记载了自己一生的家国之愁怀乡之思。如他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烽火连绵、战事频仍的时局中,诗人既愁国家前途,亦忧家人的命运。“离乱人写离乱情”沉郁悲怆、撼人魂魄。他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莫不是作者妻离子散、有家难归的痛彻肺腑的哀叹。了解了杜诗的这些背景资料,就能够比较快的把握住他的很多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脉络,从而能较快地解读诗歌。
二、 从诗歌意象入手
意象是“情志”的载体,典型意象往往浓缩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与情感体验。品读典型意象,“泡”出这块“压缩饼干”中的酸甜苦辣是解读的关键。如: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几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的“秋风”就是一个典型意象,不仅照应题目(点题),而且为“秋思”铺设了一个落叶纷飞、萧索凄凉的氛围。并且,“秋”“愁”音近意连,“愁”字从会意的角度看就是“秋”“心”的组合,所以借“秋风”(或“西风”)“秋心”来写思乡之愁是有传统的。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等莫不如此。因此,读到“秋风”“秋”很容易想到“思乡”“怀人”了。
    再如大雁这一典型意象,由于大雁是候鸟,春秋迁徙。每到秋天,大雁都仿佛奋力飞回故巢,此情此景极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故“大雁”也就成了“思乡”的典型意象。如: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唐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在这两首诗里“雁”都寄寓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愁思。大雁归巢,人亦思家,物同此理。
     “明月”也是这类诗歌的常用意象。明月传情,万里同辉。明月见证了闺房的孤独与旅馆的落寞。借明月倾吐衷情,传递相思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这既有时空的合理性,又有极强的美学韵味。王建的《十五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都是这类诗的精品。
此外,“飘蓬”“杨柳曲”等都是“思乡怀人”类诗歌的常用意象,需要经常积累,了解这些意象的丰富内蕴,就抓住了诗歌解读的关键,较快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 从技法上进行鉴赏
直抒胸臆   即直接抒情。在表情达意时不做掩饰,情感自然地流溢于叙事描写的文字之中。最为典型的莫过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写景,第三四句叙事抒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作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思乡怀人的诗歌鉴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即它的情感是可以借助一定诗歌意象来传达的。我们阅读鉴赏时要注意借助诗词中的意象,领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抓住 “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例如: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这是至德元载(756年)8月,杜甫为安史叛军所俘沦陷在长安时所作。

《月夜》一诗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角度:(1)从对方抒写离情。诗人对月怀想妻子,却设想妻子对月怀念自己,这是构思独特之处。(2)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望月时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使“独看”的含意加深一层;不仅因丈夫不在为“独”,也因子女虽在身旁却“未解”为独。“未解”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小儿女自己不解想念陷在长安的父亲;一是说小儿女无知,不懂得母亲看月的心情。

(3)颈联想象闺中独自看月的形象。雾本无香,香从云鬟中来。“湿”、“寒”二字,写出夜深不寐。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深,爱之深。

(4)尾联,生死难料,所以意愿强烈。“何时”“泪痕干”,表明今夜泪不干。“照”字应“月”,“双”字应“独”,语意玲珑,章法紧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中。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的形象,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又如: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

其次,抓住诗词中的“雁”  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九江闻雁     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        一声新雁”“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其

家在江南海尽头。       实正因为 有了“一声新雁”,所以人们才觉得“九江秋”来

音信稀疏兄弟隔,       了。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闻雁而思乡带有普遍意义的。

一声新雁九江秋。       “‘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


又如:      闻    雁韦应物

故国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垠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这两首诗从题裁上都属于五言绝句。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秋思)之情。这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移。秋天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托自己浓浓的乡愁。

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了解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慢流声,    竹影当窗月乱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    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其四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                                                          

双袖龙钟泪不干。        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

马上相逢无纸笔,        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呢?其实,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                                                   

凭君传语报平安。        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思念之情,却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可见,诗人并非没有纸笔,只是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之民之情表达得十分充分。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将无数诗人写思乡怀人的无限情思借书信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其五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再如:邯郸至除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古诗词中的思乡怀人情感的抒发除了借助以上意象,还有一些常见的意象。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柳、长亭、杜鹃(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蟋蟀(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墙)等意象常把我们的思绪带到很远的地方。要掌握好这些,就要求我们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以便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