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堂呢灸养生:试析民进党执政以来的两岸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4:38:08
试析民进党执政以来的两岸关系



    上海台研会副秘书长 仇长根

    2000年5月20日,民进党以39.3%的(得票率)微弱多数走上执政之路,由此结束了国民党长达55年在台湾执政的历史。

    民进党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相比较国民党执政时期,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仍然呈现“民间交往持续,政治僵局依旧”的基本态势。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仍然在大陆,短期内民进党公开“台独”的可能性难以兑现,而隐性、潜在的“台独”危险性不能完全排除,两岸关系时有波折、紧张乃至动荡的根源尚未完全消除。

    一、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势

    (一)两岸民间各项交往交流持续向前发展

    民进党执政一年来未能阻挡、也不可能阻挡两岸日益发展的民间各项交往交流。因为这是多年来两岸人民共同努力积累的成果,而且已有相当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有关方面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经商、交流的台胞,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加36.3%;大陆居民赴台探亲或从事交流活动也高达10万人次;两岸间接贸易金额突破300亿美元,同比增加31%;台湾“经济部”统计台资项目在大陆投资合同金额,同比增加108%。历年累计,台胞到大陆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次;大陆赴台总人数近50万人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投资合同总金额已近500亿美元。两岸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项目上万余个。2000年两岸开启了城市交流的新模式,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十多年来两岸“全方位”的交流交往,彼此的了解增加许多,彼此的互信增进许多,彼此的理性增强许多。

    (二)海外及岛内“反独”的政治态势逐渐扩大

    民进党在2000年3月18日实现“变天”后,人们担忧由一个不放弃“台独党纲”的民进党执政,是否会将台湾引向“灾难”,或“战争”的边缘。然实际情况是,民进党执政后的“台独”立场没有改变或放弃,也不可能改变或放弃。但民进党清楚,公开“台独”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台独”在海外、在台湾并无“市场”,原来有限的“台独”空间也无条件扩张。相反,海外及岛内“反独”的政治力量不断提升、扩大。迄今35个国家的华侨华人相继成立了57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或类似的组织,形成了强大的海外“反独促统”的政治声势。岛内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党,支持、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和“92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力量也有所上升,逐步形成了孤立和打击分裂势力及联合“反独制扁”的政治声势。据台湾“陆委会”民调,台湾民众赞成“一国两制”的由上年的9.3%升至16%(10年前仅为3%),主张“维持现状后走向统一”的由上年的18.9%升至24.4%。

    (三)一个中国原则大格局在国际上进一步确立

    民进党执政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130多个国家先后向中国政府作出承诺。162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仅29个小国与台湾保持所谓“邦交”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的事件发生后,严重损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但在台湾问题上,继克林顿总统在陈水扁上台不久即表示美国政府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基础”后,美国新政府同样表达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立场,并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4月24日小布什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CNN)采访时称:“美国对台政策并无改变,仍强烈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在2000年召开的55届联合国大会上,包括美、俄、英、法在内的4个常任理事国,均反对将“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联大议程。这是民进党执政后的第一年,也是台湾“参与联合国”的图谋第八次遭到挫败,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TO)也第五次遭封杀。事实验证,民进党执政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之一部分,这个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大格局、大框架没有改变,这是中国的综合实力所决定的。

    (四)两岸政治僵局依旧无突破“切入点”

    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两岸政治僵局围绕的焦点问题是“一个中国”。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何为一中”即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中华民国”,主要分歧在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上,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政治斗争的焦点变为“有无一中”,即民进党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主要分歧在一个中国的政治原则上,民进党主张一个中国是“议题”,是“未来的”,坚持现在“没有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几乎与李登辉1999年7月9日抛出的“两国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是“明独”与“暗独”的合流。这无疑与大陆坚持的“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即可恢复谈判,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政治立场毫无交集之处。由此,两岸政治僵局短期内仍然得不到化解,关键问题是民进党“台独”立场未有根本改变。

    二、民进党大陆政策要点

    (一) 政治上回避、模糊、拒绝一个中国原则

    “台独”本是民进党奋斗的最高政治目标,1991年10月写入“党纲”。同样“台独”也是民进党作为反对国民党执政和反对大陆一个中国原则的两张政治牌。长期以来,民进党强调“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政治立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取得执政党地位前,主要是与国民党争夺大陆政策的发言权。但由于“台独”政治诉求受到国际、岛内及大陆坚决反对,民进党不得不采取“淡化台独、包装台独”的做法。二是2000年3月竞选台湾地区第十任“总统”前,主要是与国民党争夺岛内执政权。采取“淡化台独、包装台独”、“走中间路线”的政治策略,最后奏效并赢得了竞选胜利成为执政党。三是民进党执政以来,继续“淡化台独、包装台独”,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其执政党地位,因而不得已,相继宣布“五不”,提出“寻求两岸永久和平的政治统合新架构”。但仍然坚持“台独”的政治主张,坚持以“台湾主权尊严”、“台湾安全和平”、“一中一台”作为解读和定位两岸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 经济上微调“戒急用忍”为“根留台湾”

    李登辉于1996年9月提出“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明显的企图是将两岸经贸关系与政治挂钩,将经济问题纳入政治层面考虑,以阻碍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减少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达到“去中国化”和“分裂中国”的政治目的。民进党执政后,一是在两岸经贸政策上仍然坚持“戒急用忍”的政策。虽然这个政策多年来并被台湾各界所接受,但“戒急用忍”政策确实对大项目(500万美元以上项目)、高科技项目、基础实施项目到大陆投资进行了限制,这个政策符合民进党“以经遏政”的政治目的。二是适度有限制的开放“小三通”政策。在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之下,民进党在今年元月允许“两门(厦门、金门)”和“两马(马尾、马祖)”先行对开“直航”,但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三是强调对大陆经贸政策要“根留台湾”。仍然是人为设障,阻碍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与“戒急用忍”政策并无本质上区别。近期有限制的开放大陆记者入台驻点采访、将有限制的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应该说对两岸关系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民进党更多的考虑是借此争取民意、巩固政权。

    (三) 对外关系上加紧提升台湾与大国实质关系

    自1972年10月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起,台湾的对外关系就一直处于不佳状况,所谓“邦交国”始终徘徊在30个左右。国民党执政时期,尽管竭尽全力,但最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民进党执政后,其对外政策基本上延续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对外政策,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拓展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加速台湾问题“国际化”。一是继续耗巨资维持现有29个穷小国家的“邦交”关系。陈水扁、吕秀莲上台后不久已先后出访中美洲国家,要让国际社会正视台湾“存在”。二是继续推动台湾与美日实质关系,希望得到美国所谓的第四支柱,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由台湾人民决定”,希望得到日本国会起草类似美国国会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三是加强、改善、推动台湾与欧盟国家的实质关系。台湾要以“政党外交”、“议会外交”、“学术外交”等名义频访欧盟国家。尤其推出“人权外交”,以迎合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反华势力,希望大国支持台湾参加国际性组织,强化在国际上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塑造台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四) 军事上调整战备,大量军购,“依美保台”

    两岸军事实力比较,台湾远远不及大陆,这一点不论是国民党或民进党或其它政党都非常清楚。因此,民进党上台后同样是将军事战略放在“提升军力、固守台湾”上。一是继续向美国采购高科技、高精尖的先进武器。去年耗资18.6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军火。今年台湾主动开出的清单除“四艘宙新盾级驱逐舰”外,美国几乎“全单照收”,预估总价值达数十亿美元。二是依附并希望加入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赞同并支持1997年9月日美制定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将台湾纳入其“安保范围”,希望构筑“美日台新军事同盟”框架,为其分裂中国“护航”。三是加强调整军事战略。合并原“三军大学”、“国防医学院”、“国防管理学院”与“中正理工学院”为“国防大学”,建立首支专业资讯作战部队,实施“全民国防”并“法制化”(2001年1月29日“立法院”通过),提出“止战不惧战,备战不求战”及“决战境外”口号等。

    三、两岸关系走势及原因分析

    (一) 两岸民间交往仍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原因之一:大陆因素仍将继续主导两岸关系。尽管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复杂多变,尽管台湾问题的国际背景错综复杂,但大陆始终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因为大陆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军力增强,国际地位、威望提升,是主导两岸关系的最基本条件;是震慑、遏制“台独”势力膨胀的坚强力量;是影响、促进台湾民众逐步认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决定性因素。

    原因之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已成民意主流。这些年来,两岸关系时有波折,台湾民众越来越明白了两岸关系能否良性互动和稳定发展,事关台湾民众能否“安居乐业”这个重要的因果关系。当前多数台湾民众仍希望“维持现状”,但并非是反对统一。而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反对“台独”,则是不希望两岸“兵戎相见”。因为“台独”将使两岸付出沉重的代价;绝大多数台湾民众需要两岸交往交流,因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强盛的唯一途径。

    原因之三:利益驱动将继续促进两岸交往。十多年来两岸经贸、文化、人员往来和合作,已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实惠。“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已成为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商界、学界甚至是政界人士的共识。当两岸开启交流初期,来大陆的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政治、经济不无担忧,而十多年后台胞再次赴大陆,他们担忧的是今日的台湾政治、经济。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在问:台湾的希望和未来在哪里?

    (二) 两岸政治僵局短期内仍将难有重大进展

    原因之一: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权谋性决定。初掌政权的民进党,由于其仓促上台、准备不足,解决内战、稳定政权必然“首当其冲”。故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并没有打算“有所作为”,而是采取了“既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又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的策略与我周旋,并以“让美国满意,让国际社会接受,让中共找不到任何借口说我(台湾)挑衅”的三原则处理两岸事务。陈水扁将“避免两岸战争”和“稳定台湾政局”作为其最大的政治责任,避免两岸直接的冲撞与对抗。

    原因之二:台湾政党左右“拒统”政治力量,台湾政党政治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基本形成,90多个政党的力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台湾的政治、经济,包括两岸关系,“一党独大”或“一党主控”时代已经过去。而“反共拒统”是现今多数政党的基本立场。民进党执政是“朝小野大”的格局,陈水扁是“弱势总统”,难以“一手遮天”。更何况,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台湾主要政党“反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立场与民进党并无二致,民进党恰好以此为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借口,称之为:“岛内政党共识”。而且,民进党内部“急独”政治势力虽不占优势,但确对民进党有牵制作用。

    原因之三:美国对台湾政策支持“分裂”、“拒统”。50多年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台政策始终是扶持、支持台湾“分裂”、“拒统”,美国已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没有美国因素,两岸统一的障碍将会消除一大半。2001年美国布什新政府主政的对台政策本质上没有改变,仍呈现“三性”,即“两面性”(政治上向中国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军事向台湾承诺依《与台湾关系法》军售不变)、“平衡性”(台湾不宣独、大陆不动武)、“战略性”(以台制华,将台湾作为美国掌控亚太主导权的战略棋子)。布什的对华对台政策从模糊趋于清晰。即中美非“战略伙伴”关系,而是“竞争对手”,美国将继续依《与台湾关系法》“尽一切必要力量帮助台湾自卫”。

    (三) 两岸和平统一形势复杂,须警惕危机发生

    原因之一: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不成熟易生误判。民进党历经14年在野党历史,其主要矛头对准国民党,同国民党政争的主要方面多为台湾内政。而长期以来,民进党几乎与大陆没有实质性的沟通和接触,对大陆了解甚少。近几年,民进党开始着手重视对大陆政策的研究,但毕竟时间太短,掌握的资讯不足,研究不深。现今制定出台的有关大陆政策显示不成熟、不定型、不完整,而且多为“急功近利”,多为反对而反对,甚至有时情绪化,反映了双方的“路数”不是十分清楚的娴熟。民进党在这种形势下很容易发生误判而导入歧途,造成对抗。

    原因之二:“急独”势力时而猖獗易铤而走险。民进党执政后已策略性的将“中华民国”与台湾视为一组相同的概念,强调“维持现状”即是“实质台独”。但在民进党掌握的权力中,不仅与“台独”政治理念、政治路线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而且在选票左右政治的台湾,民进党要巩固执政、连续执政,也离不开“急独”票源。而且,民进党的“台独”根深蒂固,“台独”党纲依然是党内最大的“神主牌”,代表民进党基本教义派的“急独”势力时而“铤而走险”,由此,对“台独”势力妄乎所以可能造成台湾失控的局面不得不有所警惕。

    原因之三:“久拖不决”将使非和平统一因素增加。台湾问题“久拖不决”是大陆不允许的,台湾当局“以拖求独”更是大陆不可能坐视的。2000年2月大陆发布《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指出:“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大陆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目的是针对台湾问题“久拖不决”提出警示,也是对“以拖求独”提出警告。因为“久拖不决”难以保证和平过渡、和平统一,难保不在某时某个问题上“擦枪走火”。大陆将继续努力寻求政治方式,尽一切可能和平解决统一问题,以打破目前政治僵局,但这又不是大陆单方面能决定的事。对“久拖不决”的忍耐总有限度,“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两岸关系仍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不冷不热”、不容乐观。导致两岸政治关系僵持对立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台湾当局不承认、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台湾当局只有承认并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和平统一才有基础,两岸重启对话才有条件,两岸关系良性互动才有可能。

                                             中国网200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