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伏灸:泻青丸-辑医学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2:48:08

[返回]《明医指掌》卷十

方名

泻青丸

别名

镇肝丸

组成

当归、川芎、山栀、大黄、羌活、防风、胆草、生地、竹叶、琥珀、天竺黄各等分。

主治

肝热惊风,目窜或暴赤,抽搐。

用法用量

砂糖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附注

本方加朱砂,名“驱风膏”(见原书同卷)。

[返回]《玉案》卷三

方名

泻青丸

组成

羌活、大黄、川芎、山栀、龙胆草、当归、防风、柴胡、白芍各等分。

主治

肝经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淡竹叶煎汤调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返回]《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方名

泻青丸

别名

凉肝丸、泻肝丸

组成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龙脑(焙,秤)、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秤)各等分。

功效

清肝泻火。

主治

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至1丸,煎竹叶汤同沙糖温水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

用药禁忌

必壮实之人,方可施用。

临床应用

1.惊风:罗田令治朱女,未周岁,病惊风。方用泻青丸,服之而搐转甚。盖喉间有痰,药末颇粗,为顽痰裹住,粘滞不行之故。乃煎作汤,用薄棉纸滤去滓,一服而愈。
2.发热:万密斋治黄学仪子,病热不退,其父治之已八日不效。全叩之,曰:日夜发热,小便赤,大便难;再叩药,曰:先与胃苓丸,今与镇惊丸。全曰:不效宜矣。其父曰:汝能已此病乎?全对曰,此名风热,乃肝病,宜用泻青丸,热即退矣。黄氏相招,即令全往如法治之,五日而愈。

各家论述

1.《医方考》:中风发热,不能安卧者,此方立之。肝主风,少阳胆则其腑也。少阳之经行乎两胁,风热相干,故不能安卧。此方名曰泻青,泻肝胆也。龙胆草味苦而厚。故入厥阴而泻肝;少阳火实者,头角必痛,故佐以川芎;少阳火郁者,必生烦躁,故佐以栀子;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势不容易治,故又夺以大黄;用当归者,培养乎血,而不使其为风热所燥也;复用乎羌活、防风者,二物皆升散之品,此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意。乃上下分消其风热,皆所以泻之也。
2.《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不易平也。龙胆、大黄、苦寒味厚,沉阴下行,直入厥阴而散泻之,所以抑其怒而折之使下也。羌活气雄,防风善散,故能搜肝风而散肝火,所以从其性而升之于上也。少阳火郁多烦躁,栀子能散三焦郁火,而使邪热从小便下行。少阳火实多头痛目赤,川芎能上行头目而逐风邪。且川芎、当归乃血分之药,能养肝血而润肝燥,又皆血中气药,辛能散而温能和,兼以培之也。一泻、一散、一补,同为平肝之剂,故曰泻青。惟肝常有余,散之即所以补之,以木喜条达故也。
3.《删补名医方论》:龙胆草直入肝经,以泻其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便而出,是治火之标也。肝主风,风能生火,治肝不治风,非其治也。故用羌活、防风散肝之风,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质喜滋,故用当归之濡以润之。是于泻肝之中,寓有养肝之意。泻肝者,泻肝之病也;养肝者,悦肝之神也。
4.《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主治肝火烦躁不寐,易惊多怒,目赤肿痛等证。方内用龙胆、山栀、大黄苦寒泻热,当归、川芎、羌活、防风养血祛风,兼能发越郁火。按泻青丸和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三方同用于肝火实证,同为苦寒直折法,而泻火之力以当归龙荟丸为最强,龙胆泻肝次之,泻青较弱。三方的特点是,龙胆泻肝兼利小便,当归龙荟能通大便,泻青具有搜风散火而无通利二便的作用。

附注

凉肝丸(《得效》卷十一)、泻肝丸(《普济方》卷三六二)。本方改为汤剂,名“泻青汤”(见《痘疹一贯》)。改为散剂,名“泻肝散”(见《赤水玄珠》)。

[返回]《许氏幼科七种·热辨》

方名

泻青丸

组成

柴胡、天麻、当归、赤芍、黑山栀、车前、羚羊角。

主治

热久烁其血,不能营养经络,风乃内动作搐,内酿积热者。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青黛为衣。

各家论述

柴胡、天麻疏肝滞,当归、赤芍养肝血,栀、羚、青黛、车前泻其蕴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