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酵素洗头发:名人与绍兴酒:苏轼:把酒问青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50:33

把酒问青天

——苏轼酒词(诗)解读

 

(续上)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虞美人》

1084年(元丰七年)冬,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词中反映了苏、秦两人的深挚情谊。这是一首思念友人的作品。躺在船上,淮水的波声,如拍枕畔,在船篷罅隙中看见一亮前的残月,追忆过去和朋友们在一起时的宴饮和别后的悲辛------这里把过去和现在,酒和月巧妙连结起来,引发出一系列的联想。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出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醉落魄·离京口作》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冬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词之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

这里又有月和酒,不但这一次心境比较平和。已经到了二更天,从沉醉中醒过来,船已走出很远,只见孤城隐约在一片烟雾之中,饮酒高歌的情景还记得,只是怎样回到船上的就想不起来了。这里表述出的是一股淡淡的衰愁。酒和月起了一种奇特的衬托作用。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凄然北望。

——《西江月》

中秋之夜,想到自己所处的穷交旧绝的境地,像一轮被浮云遮盖的明月,不胜感叹。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

在这首作品中我们看到词人是把世事看透了。这与他的许多作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由那种豪放奔发,变为更加深沉解脱,表现出强烈退隐的愿望,有的地方又进入了玄学的思辨。酒和月在这里所起的作用是增强了这首词的恬静美。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三年被贬谪黄州,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靠朋友的帮助,得到一块荒废的耕地,他在这块土地上种了麦稻、枣粟,还栽了竹,养了鱼,弄水挑柴,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这块由他自己开辟又直接参加劳动的地方,叫东坡,所以他后取号东坡居士。

这首词就是描写他在劳动的地方喝醉了,三更半夜才回到家,家童已睡熟,叩门不应,于是倚着手杖谛听江水的声音------多么安适、静美的境界。这次只提到酒醉没有提到月亮,但是我们在这个境界中,仿佛感觉到了月的存在。夜很深,又很静,诗人在门前,倚着手杖站立着,带着酒意,在欣赏江水流淌出的别致的乐章-----这一切难道不是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之下吗?

此词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同时,也反映了词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