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ground coffee:中文字体对中国传媒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01:12
作者:张庆钧  |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视觉中心主任  辽沈晚报编委  视觉总监  |  July 6 2009
汉字是中国人探询未知世界的主要途径,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给现代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经过数载演变造就了今日的文明,在这里,让我们踏着祖先的足迹,再一次领略汉字的无穷魅力。
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文字是有声语言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用来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的工具。世界上的文字从体制上看,可以分为音素文字、音节文字、语素文字三大类。汉字作为语素文字的一种,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体系中是比较独特的。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历经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几个阶段;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到了西周时期,逐渐演变为“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宰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了“小篆”。 “小篆”由于书写过于规范,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被称之为——“秦隶”。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汉隶”发挥了毛笔的特点,书写起来轻松自如。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楷书”。之后,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汉字又出现了“草书”、“行书”。

甲骨文 金文

楷书 行书
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价值。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五种——“横、竖、撇、捺、折”,用这些基本笔画进行“组装”,就能写出表达不同音、义的汉字。
从字形结构上来看,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对称性特点。
除了汉字内部构造的理据性外,汉字在形体上具有明显的方块特征,具有平面性特点。
汉字印刷体的产生与发展
在印刷术没有产生以前,文字书籍的传播手段主要靠手抄。文字传抄的过程,也是文字变异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字体发展到楷书阶段,从字型上可以说是最规范的字体,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朝印刷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和《金刚班若波罗密经》,使用的都是楷体字。
到了宋朝,开启了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宋体字”也应运而生。最初它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宋体字”典型特征实际上是在明代确立起来的。明代印刷体也叫“明体”,它秉承宋体遗风,将宋代印刷字体的一些特征进行归纳和改造,最终创造出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字形扁长”的直线化字体。由于它仿照宋代印刷字体,所以也叫做“仿宋体”。这种字体去掉了楷书微妙的变化,将书体富有弹性的曲线进行直线化改造,不仅便于刻写,而且看起来也比较工整醒目,更适宜阅读。
随着西方铅字印刷技术和石印技术的传入,文字排版技术进入了“铅与火”的“热排”时代。20世纪初,照排制版技术问世,透明字代替了铅字。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又将文字印刷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直接在电脑中进行文字设计与编排,开创性的进入了电与光的数字化字库时代。印刷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字体设计的发展,仿宋体、黑体、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字体都相继诞生,这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字与外文字体的比较
1.汉字与外文字体的区别
汉字与其它外文字体无论是在印刷上还是在web显示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主要分析西文字体和方块字体两大类。
西文字体的种类极为丰富繁多,美国有1800多种,全世界有5000~6000种,西文字体主要是拉丁字母的体式。拉丁字母由26个字母构成,字母可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它的造型体系主要由罗马体、哥特体、无饰线体和手写体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众多风格。
在西文字体中,以英文为例,如果把英文字体更换成中文字体,整体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英文字体设计中有一个中文字没有的重要概念:x-height(参见图)。 x-height就是小写x的高度。在英文字体的设计中(主要指小写),一个字体的高度体包含三部份,以基准线 (baseline) 为中央,以上称之为上部 (ascender area),基准线内称之为x的高度,基准线以下称之为下部 (descender area)。所有小写字母中的核心部件都位于在这一黄金地带中,正是x-height成为了英文排版中行气贯通的核心,很容易的引导视线的流动。

另外,英文字母的构架有很强制的标准,使得本来构架就很简单的字母显得整齐。弧度也是英文字母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一个因素,比如[n,m,h,u],[b,d,p,q],[c,o,e],[v,y,x],而这些简单的弧线构成字母,它们的原始弧度带来的视觉效果的统一性。这些标准的架构都使得英文排版相对容易些。
2.汉字与外文字体关于衬线的应用
在字体排印学里,衬线指的是字母结构笔画之外的装饰性笔画,而且笔画的粗细会因直橫的不同而有不同。有衬线的字体叫衬线体(serif);没有衬线的字体,叫做无衬线体(sans-serif)。
在西文字体中罗马字母体系字体基本分为Sans Serif(无衬线)和 Serif(有衬线)两大类。
在方块字体中,衬线体和无衬线体的使用也非常广泛。无衬线体在中文通常称为黑体,在日文称为ゴシック体(Goshikku-tai,即“哥特体”),韩国语中称Dotum体,这类字体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没有衬线装饰,较为醒目,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
在传统的正文印刷中,衬线体能带来更佳的可读性,尤其是在大段落的文章中,衬线增加了阅读时对字母的视觉参照。是比较正统的。而无衬线体往往被用在标题、较短的文字段落或者一些通俗读物中。无衬线体给人一种休闲轻松的感觉。随着现代生活和流行趋势的变化,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无衬线体,因为他们看上去“更干净”。有调查显示,欧洲人对于无衬线体的接受度略高于北美,在书籍、报纸和杂志中大段落文字的排版,衬线体始终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西文字体

无衬线字体

衬线字体

衬线字体的衬线(红色部分)
方块字体

汉字中的衬线体宋体和无衬线体黑体

日文明朝体(MS Mincho体)和ゴシック体

韩国语中的衬线体Batang体和无衬线体Dotum体

繁体字、简体字排版
报纸的历史及中国报业的发展
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不装订、没有封面的纸质出版物,有固定名称,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现在多数报纸每日出版一次或数次,也有每周出版几次或每周出版一次的。中国的《邸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使用印刷术印报大约出现在1450年的欧洲。报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历的报纸出现在1493年,是罗马当时印制的第一份报纸。1609年,索恩在德国出版了《艾维苏事务报》,每周出版一次,这是世界上最早定期出版的报纸。日报首次发行于1650年,是德国人蒂莫特里茨出版的。虽然只发行了3个月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份日报。现代报纸的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单张单条的新闻传单)。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报纸”的英文一词(Newspaper)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现最早的日报《新到新闻》,但是日报成为报纸的主角是在18世纪以后。
中国现在意义上的报纸作为舶来品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著名的维新变法派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并出版报纸《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这是早期的中国人所办报纸中影响力较大的。
1900年后, 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 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 字号是: 聚兴, 聚恒, 合成, 信义, 集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 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由于联合报刊发行处的建立,在北洋时期,北京的报业中心也随发行处而集中在了南城菜市口附近,《民国报》、《觉报》、《晨钟报》、《中国公报》等百余种报纸的聚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产业。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据权威机构测定,北京每天的报纸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报纸。2000以后,中国是世界第一报纸大国。
简体汉字在中国传媒业的应用
1.中文传媒的主流字体
中国的传媒界在主流字体的应用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约束性,无论是报刊还是网络,多选用“标宋”和“黑体”作为中文媒体识别的主流字体。
黑体又称方体或等线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汉字的黑体庄重又大方,充满力量,有着既严肃又有紧张感的双重性能,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使人易于阅读。
“标宋”是最传统的中文字体,承传了中国书法的审美韵味。宋体字在笔画上,仍然保持了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如点、捺、撇及转折处的顿挫处理,就是对书法运笔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化概括。今天版本学家对于宋体字下的定义是:“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起落笔的棱角,应是宋体字的最大的特征,所以无论是结构还是形成,标宋字都是中国汉字最优美的,因而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报刊杂志等媒体作为正文用字。
2.个性字体不适合做报纸主导字体
由于传播和大众审美的需要,报纸的主导字体不能像其他艺术设计作品一样随心所欲,他们的字体应用有着比较多的束缚和要求。例如,水柱体,珊瑚体、粗倩体等,这些字体个性化较强,因而不适合广泛传播。这些特殊字体在传达方面会对读者产生意向感,在都市类报刊中偶尔使用,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3.报章字体编排的规范问题
报刊字体的混排应用会对整体的视觉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影响传媒的品质。在一种报纸或杂志的标题字体的应用中,主流规范字体要占整个传媒产品的80%标题字。辅助字体要根据传媒的个性传媒的产品特性来决定辅助字体的配合与应用。
4.关于字体编排的标准
报纸版式设计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方便读者阅读,进而为之带去视觉愉悦。好的版式设计应该符合以下两条规律:1.越简洁越好。 2.形式为功能(传播信息)服务,即为易读性服务。读者每天读报时间有限,过于繁复的形式给读者的视觉造成障碍的同时,也给读者高效地获取信息造成了障碍。2000年,全球最佳报刊设计评委会就提出:削减超载信息,简化阅读过程,实质上就是提升了信息含量,也就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5.传媒业的主流字体应用
阅读字体的正文是读者浏览的主体,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兰亭宋、博雅宋、报宋、书宋。在特殊稿件评论类的文章中一般还会应用楷体;特刊、服务类版面中,也会采用细圆体来配合,使版面更加丰富,读者阅读时视觉更加流畅,舒适,使文化类的主题更富有变化。
方正第一代报宋字体一直是国内纸媒内文的主打字体,该字体笔画偏细,结构不够严谨、饱满、现代,而且在笔形塑造上不够精致,笔画不厚实,缺乏韵味。第一代报宋排列后容易字距不分明,视觉重心偏离,造成文字跳跃,有不稳定的感觉,进而影响读者的有效阅读。
为了适应报业版式设计的需要,方正公司开发了第三代宋体字——博雅宋。该字体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提升报纸的质量。
博雅宋可以提高报纸印刷质量;由于报宋粗细不一,结构不完美,造成报纸文字块灰度不一致,印刷在调墨时就要“照顾”字体,从而造成图片印刷质量不好。
2、提高报纸的阅读速度。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报纸更加“易读”,在视觉上感到舒服的文字,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喜爱文章本身,而博雅宋根据人的视觉生理特征设计,重心平稳,笔画粗细比例合理,不仅整个版面整齐均匀,而且也增强了词句的整体效应,使阅读更为轻松和愉快,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3、保护读者的视力健康。
目前很多报纸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反映:报纸正文字体太小,太细,看不清。博雅宋字体本着“以人为本,形式服从于功能”的原则,尽量避免繁杂凌乱,增强文字的可读性,使人易认,易懂,从而保护读者的视力健康。
4、提升报纸的竞争优势。
报纸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报纸正文字体的更新,报纸的质量提高了,报纸更加“易读”了,充分体现了报社对读者的关怀,从而巩固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提升报纸的竞争优势。
博雅宋字体推出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得到了国内平面媒体专家,设计师的广泛认可。
在博雅宋字体推出的同时,方正公司也推出了标题字的新字体——方正韵动黑体字。
该字体与传统的黑体字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单字笔形、结构更加完美
1、 去掉了原黑体的喇叭口,使字体更加简洁、清新。
2、 在竖、撇、提的起笔处增加了装饰头,增加了黑体的装饰性。
3、 能适合标题范围内不同字号的使用,同时能经受压扁、拉长、倾斜等的考验。
二、 粗细形成系列化字体:
粗细、风格系列化,形成了完整的家族字体,从字体的笔形、粗细、结构等特点上形成风格一致的系列字体,解决了原字库中黑体、大黑、超粗黑的风格不一致的问题。新的黑体系列无论是从笔形、结构均一致,只是粗细不一样,这样就利于报社进行主、副题的配合,更加满足报社实用需求。
三、 版面整体视觉冲击力强
1、 原黑体中的侧点改为竖点,使字体更加有“力量”。
2、 字面适当扩大,加强黑体字的庄重感。
经过近几年在广州日报,辽沈晚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现代快报,东方今报等媒体的应用,读者反馈效果很好。
中文字体在报纸版面中的特殊设计
以文字为主的版面在设计中应用时有发生,超大字号或者对文字进行裁切甚至文字和图形的叠加在版面的设计中都会出现极佳的设计效果。处理这类稿件时通常是图片不够理想,需要美编在设计上多花心思。
文字为主的创意版面设计技巧种类较多,无论何种技巧都要与媒体的风格相吻合。文字要有序排列,在黑白灰有变化的同时要与新闻图片相结合。(见图3)对文字或数字进行趣味创意,如3D立体、捆绑、叠成设计等。(见图3、4)在超大文字内行文或与图形相结合,这类创意通常要求选择笔画比较简单的文字,这样才能给设计留有空间。(见图2 、9)


图7 图8

图9 图10
一张超特写的人物图片加一个好的创意,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版面的主体创作。接着,美编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标题 “憋”字 的处理上。一条绳索紧紧地把文字捆绑住,令读者充分感受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报刊改版字体对传媒品相的决定作用
传媒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纸媒,美国报业纷纷倒闭,这是否是纸媒走向衰落的信号,对一张有市场竞争力的纸媒如何在市场中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进一步的提升纸媒的视觉品牌形象迫在眉睫。我们在对《辽宁日报》近期的改版过程中了解到一本《关于辽宁日报视觉定位及执行标准》,这是一次党报创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历史变革。在这次改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在这本标准中主打字体在设计上的分配比例和详细的规范:在字体上内文为方正报宋。一级大标题为方正大黑体;二级和三级大标题为方正黑体。一、二、三级大标题的肩题为方正报宋,副题使用方正细黑体。一般言论性的文字及评论性的文字用楷体。





作为报刊的美编和视觉负责人,要充分了解读者阅读的习惯,掌握中文字体的不同特点,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感受,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很好的应用字体,使中文字体在中国的传媒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视觉中心主任  辽沈晚报编委  视觉总监
张庆钧
附: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SND国际新闻设计设计协会会员,SNDC华北区、东北区董事。
2008年,《版面探索与实践——视觉突击》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8年带领团队获得CSND2008北京奥运全球中文报纸版面创新设计四项大奖,本人获得最佳设计师奖。
在SND第三十届全球最佳报纸设计大赛中,《奥运史记》获得银奖,这是迄今为止中文报纸在此项大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