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的组词是什么:破解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2:51:33

坚持公平性原则,是落实中央“居者有其屋”住房保障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目前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即违背了中央关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2008年以来,我们零敲碎打地出台了很多文件,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分配问题做了一些规定,现在看来,问题不少,漏洞很多。目前,保障房分配不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执行环节出现的不公平问题。由于公职人员审核把关不严甚至弄虚作假,导致一些高收入家庭享受保障房待遇,这里既有人为因素,也存在制度缺失的问题。二是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推进,进城务工并长期在城市居住的非城镇户口家庭数量激增。按现行保障房分配制度要求,这其中的住房困难家庭由于受户籍限制,被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单纯考虑户籍因素,忽视了非城镇户口家庭在城市长期固定居住的客观事实,势必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不稳定因素。户籍差别绝不是永久将这部分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各种福利制度之外的理由。随着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今明两年将会有大批的保障性住房进入到分配环节,分配公平问题日益摆在各级政府面前。

为搭建以公平分配为根本原则的保障房分配制度框架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公平分配难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是以公开促公平。首先政策条件要公开,通过尽可能的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公众都知道,什么样的家庭可以享受住房保障政策。其次保障计划要公开,让公众知道政府年度住房保障计划,在哪里建?建多少保障性住房?让公众心里有数、有底、有盼头。第三程序办法要公开,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分配保障性住房,包括怎么样审查,怎么样复核,这个程序要公开。第四受益对象要公开,让公众知道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保障了谁?保障的结果要公开。通过一系列的公开措施,使得公众都明明白白地了解住房保障是怎么一回事,营造有利于公众监督、理解和支持保障房建设的社会氛围。

  二是以严密促公平。要建立严密的资格审查程序,落实社区街道、区级政府、市级政府审查责任,完善层级把关、三级审核制度。要重点把握保障对象现有住房和收入状况两个核心要素:住房状况相对容易掌握,可以通过产权登记管理部门核审;家庭收入状况是一个难点,不容掌握,可以通过银行存款查询和从业单位收入调查解决。逐步建立完善资格审查多部门联动机制。

三是以处罚促公平。逐步完善中的保障房分配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漏洞。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相关法制和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纠错机制建设,一旦发现有人通过不合法手段或者虚报信息骗住、骗租情况,就应发现一起纠正一起。为了严肃这个问题,即便没有法律规定,一经发现确认,第一个是清退,第二个是五年之内取消保障房申请的资格。同时,对帮助当事人弄虚作假的公职人员,要严肃处理,可视情况解除公职或移交司法部门。

四是以管理促公平。住房保障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将长期存在,彻底破解保障房公平分配难题,有必要建立一套全国性统一的个人综合信息动态数据库,通过整合工商、财税、银行、劳动、户籍等社会信息资源,加强国家对公众基本信息的把握和了解,增强保障住房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推动保障住房制度可持续发展。

五是以发展促公平。目前的廉租房制度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实施的,各地方政府因为财力有限,很难将各种福利制度普及至外来务工人员。加之农民工等不具有当地城市户口的人群具有流动性大、数量众多的特点,也为地方政府实施各种福利政策带来了很多困难。但这并不是永久将这部分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各种福利制度之外的理由。各级政府应该有计划地逐步配合中国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适当考虑吸纳那些流动性不大的非城市当地原住家庭。例如,在过去5年中一直居住在某一城市,尽管收入比较低,但工作相对稳定的家庭,当地政府可以考虑给予申请保障性住房的申请资格。

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好事办好的关键在分配环节,抓好以上五个要点,以分配公平保民生、保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