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归还中国土地:《太上感应篇》讲解二六(净空法师主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13:10

《太上感应篇》讲解二六(净空法师主讲)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一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1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我因为有一些各个宗教的应酬,另外一些事务,我们将早晨讲经停了五天,今天我们恢复到正常了。请看《感应篇》第八十四节,这也有两句话: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

这在整个大段落里面,这是第十一个大段。无因,换句话说,没有原因,无缘无故造作的恶业。『埋蛊厌人』,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我们很少听过,我在少年时代,抗战期间在湖南、在贵州,在读书的时候,这些事情常常听到。是不是真有其事?我没有见过,但是我听说的就太多太多了。可能有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在从前帝王专制时代是犯法的行为,国家法律所不容许的。「蛊」,听说有许多许多种,古大德告诉我们,凡是蓄意去养蛊,放蛊害人,都有很深的过失。他为什么要放蛊害人?听说蛊毒到一个阶段,如果不放,不害别人,它反过来伤自己。所以这种事情,不害人就害自己,有什么好处!我曾经听说养蛊的人家,那个家里头非常干净,非常整齐,真的像一尘不染一样。蛊毒有很多很多种,大概都是些毒蛇之类,毒蛇,有的像蜘蛛、蝎子这一类都有毒的。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在佛法里面讲,过去世的业障,他没有这个业障,不会干这些事情。过去生中业障是因,现前的是缘,年轻人喜欢希奇古怪,好奇!可是你走进去之后,出来就很困难了。这也是没有善友教导他,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一句我们做何解释?广义的讲,凡是损人不利己的事,都在这一句范围之内。损人利己的事情,尚且不可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更不应该造作。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常存一个爱心。

下面一句,『用药杀树』,这是伤慈悲心。在我们现前环境里面来说,这个意义就更深了,没有正当的理由,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懂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佛菩萨教导我们,世间古圣先贤教我们「仁民爱物」;换句话说,圣贤的教育无他,启发我们爱心而已,培养我们爱心而已。今天我们接触的宗教很多很多,这许许多多的宗教我们发现有个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爱的教育,佛家讲慈悲,一片慈悲,一切慈悲。天主教、犹太教、基督教,这算是一个系统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印度教、婆罗门教,大梵天也是爱世人。综合所有的宗教教学,圣贤教育,就是这么一句话。我们不但要爱人,还要爱物,佛经菩萨戒里头,佛劝导我们,「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那个小草,它长得活活泼泼,你怎么忍心踩到它头顶上?人的爱心到这种地步,连一草一木都爱护,他怎么会不爱人?怎么不会爱动物?怎么会伤害人?人生活在爱的世界里面,这是真正幸福。

前几天,我们这里有一些同修跟随李木源居士,我也去参加了,见到此地一位一百零一岁的老修女│许哲,她一生就是生在爱的世界里,幸福美满。她给我们讲,她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她真年轻,我们看她的身体,也不过是四、五十岁的样子,怎么说也不能相信,拿出身份证来给我们看,真的不是假的,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今年两千年了,照中国算法一百零一岁。她是广东潮州人,所以她懂广东话,懂潮州话,懂英语,也懂普通话。这么大的岁数了,我们从她身体体能上看,她跟年轻人一样,我仔细观察她牙齿掉了一颗,她告诉我,牙齿全是真的,只掉一颗牙齿。视力很好,天天看书,不戴眼镜。耳目聪明,反应敏捷,非常有智慧。每天还作义工,昨天我讲经,本来要请她到我们讲堂跟大家见见面,她昨天上课去了,她现在每个星期还有几堂课,教别人静坐。我们去,她翻筋斗给我们看,我们一般人,五十、六十不敢了,她还可以翻筋斗给你看,表演给你看。

告诉我们,她一生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是养生之道。一生不见世间过,我说:你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情,看到恶人,你有没有感受?没有,见如不见。她举个例子给我们说,就像我们走在马路上,看看来来往往那些人一样;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心里头不落印象。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什么叫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是转识成智。我们凡夫是用识,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着,第八识是落印象。《楞严经》,交光法师在批注里面教我们「舍识用根」。舍识,我们不用第六识;也就是说我们不分别。不分别,你用的是什么?妙观察智。我不用第七识,第七是执着,不执着;不执着,你就用平等性智。不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落印象,它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是大圆镜智。所以她的生活,她所用的,她用的是智慧,佛家讲,她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她用四智菩提,所以她健康长寿,一点毛病都没有。我们四十、五十腰酸背痛,人家一点病都没有,完全正常。所以她说她是年轻人,这是名实相符,她真的是年轻人。

我亲眼看到,我也就真正证明了,过去李老师跟我们说,中国医学的根本典籍《黄帝内经》「灵枢」里面所讲的,人的寿命正常应当要活两百岁,你寿命活不到两百岁,是你自己把身体糟蹋掉了。我们同学问她:你会不会生气?不会,一生没有发过脾气,没有生过气。她告诉我们,一分钟的发怒,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这个话我听了相信,我懂得。佛家、道家都讲求养生之道,什么是最健康?人的身体、心情跟大自然融成一片,这是真正养生之道,完全是合乎于自然的;七情五欲都是扰乱自然,破坏自然环境。在七情五欲里面,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佛法讲「贪瞋痴慢」,最严重的,就是破坏力量最大的是瞋恨、是发怒,其它欢喜、爱好,这些是小的振动,破坏的面小,不是太严重的,都是会有伤害。

真正修道人,他心清净,决定没有五欲六尘的意念,所以人家长生不老。但是在接触外面环境里面,好象也有喜怒哀乐的表情,那是什么?那是应付人情,不是真的有喜怒哀乐,那就是佛家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有忧虑,我总不能在这里笑,在人情上讲不过去;你有悲哀的事情,我也有悲哀的样子给你看,而这是发自于内心,不是虚妄的。众生喜怒哀乐,说实在话,他脱离了真心,虚伪的,这里头的道理很深,不是深入经藏,你体会不到。所以说清净心,永远生活在大慈悲的境界里头,这个人不老,这个人不衰,这个人不迷、不邪、不染,佛法讲究竟圆满殊胜功德,真实的快乐,是说的这个。凡夫没有,赞叹你几句,就欢喜得不得了;说几句不好听的话,要生好几天的气都摆不平,这都叫自杀,于自、于他都没有利益。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世间人是可怜悯者,真的可怜!

这位老修女一生当中,有没有遭遇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有赞叹她的,有毁谤她的,有侮辱她的。不管你赞叹也好,侮辱也好,她无动于衷,她不着心,决定不放在心上,决定不把它当作一回事,而一个心只有爱。她什么宗教书都念,对佛教是特别有好感。她们教友说她:你怎么常常看些魔鬼的东西?她的回答,她说: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华严经》上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这是一个圆满智慧人所讲的。她没有学佛,她实际上是菩萨,真的,一点不假,五戒、十善、三福、六度,要我给她打分数,都可以打满分。

自己生活非常简单,一天吃一餐,她的生活回归到自然了。我们也有吃一餐的人,菜里面还要放一些油盐酱醋,还有一些调味,她统统都没有,只有生菜,顶多生菜用水把它煮熟,什么佐料都没有,完全回归自然。衣服,捡别人破旧的衣服穿,不是没有钱,供养她的人好多。她说了,别人给我这么多钱,是要我替他做好事的,替他修福的,这个钱自己不能用。衣服捡破旧的,她说,我要做一件新衣服来穿,打扮打扮自己穿得漂亮,世间还有很多人没有衣服穿的,没有饭吃的,这怎么对得起他们?你就晓得她的爱心是真的,不是假的,爱一切众生。我们天天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没有做到,她完全做到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她也做到了,学佛的好处,学佛的利益,从她身上我们得到见证,得到证明。生活那么样节俭,我们看起来好象很清苦,她在这个世间是第一快乐人,第一幸福人,没有人能跟她相比。

她一百零一岁自己住一个房子,没有人照顾,她照顾别人,每天都出去,有些贫穷清寒的人家,她都去帮助,都去照护。她告诉我,有人租房子房租缴不出,她去替他缴房租;有人家里面水电费没有钱缴,她去帮人缴水电费;没有吃的,她就送米。我那天去看,她那个房子大概堆的有二、三十包米,人家送给她的;送给她,她去布施,到处布施。这是仁民爱物的好榜样,修行证果,我们亲眼看到了。我跟李居士说过,邀请她到居士林道场,在我们讲经的时候,请她上台跟大家见见面。我们如果真正能够接受佛法,依教奉行,也能像她这个成就,也能像她这样真正幸福美满。

她一生建了十几个养老院,一生的工作,照顾老人,照顾病人,在佛法里面讲「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所以我们看她,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她是以无畏布施为主,财布施、法布施是附带的,总而布施,「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她以这个为主。所以这个果报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深信不疑,应当要努力依教奉行,拓开心量,爱护众生。所以她说,那天我们也问:你到底信什么宗教?她说:我信爱的宗教。这话说得有道理,爱的宗教把所有宗教都包括了,一个宗教都不漏。言语简单,义味无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两句。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二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感应篇》第八十五节:

【恚怒师傅。抵触父兄。】

这两句批注里面讲得很清楚,「此与慢其先生有别」,慢是轻慢,我们一般讲,没有把师父看在眼里,「慢是无故而慢之」。这个地方『恚怒师傅』,「此是因教责而恚怒之也」。老师教训学生,学生不服,心里面恚怒,恚是心里面的憎恨,怒是表现在外面。「古人事师之道,无犯无隐。」这四个字是古时候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凡有所教,皆当虚心和气以受之,何可恚怒乎。恚怒者,必是薄德无福之人也。」这一段话我们应当记住。 现在世风日下,师道已经不存在,不但师道没有了,实在说孝道也没有了。今天的社会我们普遍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儿女不孝父母,学生不敬师长,已经形成了风气。我们处在这个社会里头,应该怎样去做,那就要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想在道业上有成就。如果在道业上有成就,还是遵循古德的教诲;如果不希望在道业上有成就,那就可以随顺世风,所以自己要有一个了断,我们自己应该走哪一条路。

老师的责备教诲,如果我们觉得老师错了,古人有涵养的,他无犯无隐,我们涵养不够的,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的责备,我犯的什么错,我自己觉得我没有犯错,老师认为我犯错,错在哪里,可以请老师讲清楚、讲明白。老师毕竟年岁比我们长,学识阅历比我们丰富,看问题比我们看得深,比我们看得远,这是实在的。有些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只看到目前,深远处看,这才知道有过失,这是往往我们自己不能理解,而怨恨老师。诸位要知道,你怨恨老师,老师会不会教你?决定不会,老师对你很客气,不会再教导你,因为什么?你器太小了,你容纳不下,于是乎老师不教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追随他老人家的学生很多,他对学生的教诲有区别,能够接受责备,真的是无犯无隐,老师对他责备教训就特别多,几乎常常见面,常常听老师的训斥。如果有一、两次表现不太愿意接受的样子,老师看出来了,从此以后不再说他,有过失也不说,为什么?不跟他结怨。你常说,他又不能接受,而且有怨恨,这不就是结了冤仇?所以老师聪明,不跟人结冤仇,你能接受的我教你。这印光大师讲:你一分诚敬,教你一分;两分诚敬,教你两分;你没有诚敬心就不教了。上课、讲学,你在旁边旁听就好了,绝不把你当作教学的对象。由此可知,损失在哪里?损失在自己。

下一句:『抵触父兄』。这八个字在佛法里面讲,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教学是从孝敬开始,净业三福诸位晓得,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佛法也是从这里圆满,成佛了,成佛是什么?孝亲尊师达到究竟圆满,这成佛了。所以佛教以此为始,还以此为终。人家要问,佛教是什么?孝敬而已矣!这是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的,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孝学敬。不孝不敬,无论他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千万不要认为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这个很浅,这就微不足道,那你就错了。一切诸佛如来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还是这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大家常常看到彩画的佛像,佛的头部有圆光,圆光上面常常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梵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也有用中文写的,这三个字是「唵、阿、吽」,表示圆满。什么圆满?「唵」是身业圆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圆满了;「阿」是口业圆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业圆满,不贪、不瞋、不痴。诸位要晓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圆满,十善圆满的这个人就叫佛陀,我们怎么能把这个看作小事?甚至于一般人看作这是小小戒,小小戒无所谓,不知道小小戒的圆满是佛陀,根!今天孝道、师道衰微了,我们如果真正发菩提心,真正想自利利他,从哪里做起?就从孝敬做起,做出一个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看,你就是菩萨了,你就是在弘法利生。

我们去访问许哲修女,这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我们在她住宅房间里面去看,她的房间干干净净,什么样摆设陈设都没有,我只看到她桌子上一张照片,床头上一张照片,她母亲的照片,我们就晓得她是孝女,自己一百零一岁了,写字台、床头还不离开她的母亲。孝亲必定能尊师,孝亲尊师必定能够友爱一切众生,菩萨!真菩萨,不是假菩萨。所以我说净业三福、三皈、五戒、十善,我们现在人要来评分,她得满分,她得一百分。她没有受过三皈,没有受过五戒,她全做到了,所以诸佛菩萨、众神保佑她,这是事实。

我们今天一切作为弘法利生,我们这个小教室,为什么把老师照片都挂在这儿,韩馆长照片也挂在这里,知恩报恩,念念不忘。我们能够认识佛法,能够理解佛法,能够修学佛法,从哪里来的?老师指导的。我们今天能有这点儿成就,韩馆长三十年给我们修学的环境。老师好比是生我的父母,护法是养我的父母;老师能生,如果没有人护持,没有修习的环境,那还是枉然,还是一无所成。今天的社会大家所见到的是忘恩负义,我们要挽救这个社会,那一定要对症下药。他忘恩负义,我们提倡知恩报恩;他轻慢、恚怒师父,我们对师父特别恭敬;他不孝父母、抵触父母,我们要特别做出孝顺给世间人看。这就是世尊在经典上常常叮咛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解释,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看看古人是怎样修学成就的,那些人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在世尊教学当中,他们为我们作证,使我们听到了、看到了,就能够断疑生信,能够精进不懈,学业道业自然就有成就了。

古人所说的「父兄五伦之首,孝弟人道之先」,纵然父母师长不公平,有偏心,有偏爱,我们也决定要和颜悦色,承事受教,这是自己得利益。这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所以无论世出世法,你求学能得多少利益,完全在你对于老师的尊敬,决定是成正比例的;绝对不可能有一个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会有成就的。诸位翻开历史去看,一个也找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深深反省了。

批注里面有不少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很能感动人,你不要把它看成神话故事,那你自己就错了。故事头一条,讲明朝时候汪会道,我把这段文念一念,「汪会道,性颖悟」,很聪明;「书过目辄成诵」,读书一遍就能够背诵,天赋好;「八岁能文」,能文就是能写文章,八岁就能写文章;「然事师傅,则傲慢异常,稍拂意,则背师怒詈」,詈是骂,背后骂老师;「一日独坐书斋,忽呵欠」,打哈欠;「口中跃出一鬼」,哈欠一打的时候,口里吐出一个鬼出来,这个鬼指着他说,「汝本大魁天下」,大魁天下,在古时候考试中状元,状元叫大魁天下;「因汝恚怒师傅,上帝削去禄籍,吾亦从此去矣」,因为恚怒师傅,上帝把他名字勾消了,这个鬼也走了;走了之后,「寻翻故篇,茫然不识一字」,再看书的时候,不但记不住,连字都不认识了。

大家念这一段,你把它当神话看也可以,我们从这些地方深深去反省,这是反面的,后面还有几则正面的,纵然老师多次的责备教诲,他还是温和承事,这种人后来决定有成就。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人不能孝顺父母,绝对不会尊敬师长,道业学业当然就很难成就了。这是古今中外,在现前诸位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能明了,然后知道圣人的教诲是真实不虚,我们应当虚心去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三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3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个星期我到美国加州访问,我们这个课程停了一个星期,今天我们开始恢复。这一次访问加州,因缘是看了《慕西》四十一期,美国青少年犯罪统计的数字,我们这一次到旧金山、洛杉矶两个地方实地去观察,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如果不能够改善,这个世间的灾难,许多人讲的「末日」,很可能会变成事实。而今天改善,实在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由于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普遍的将人文教育忽视了,伦理道德忽视了,过分的着重在工商、科技、经济上的发展,于是举世之人,意识形态里面,无一不是充满竞争。诸位要读儒书,孟子说得很好,「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今天不是一国,全世界每个国家,从上到下哪一个不在争利!不择手段去竞争,这不是国之危矣,这是世界危矣。

能挽救世间的劫运,还是要靠古圣先贤的教诲,但是现在有几个人真正意识到。几千年前这些贤圣,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方式,对现代社会能起作用吗?还有价值吗?存疑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纵然有少数觉悟的人也不敢做,自己也很清楚,即使认真努力拼命去做,未必能产生效果。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抱着非常悲观的态度,告诉学生世界乱了,他说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条生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李老师最后的遗言,我们听了非常难过,他说的话是实话。可是我们现在还在这个世间,看到众生遭遇到这么大的劫难,决定不能够置之不问,这是讲不过去的,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尽人事而听天命。怎么个作法?印光大师已经教导我们,除了宣扬圣教之外,特别加强因果理论与事实真相的教导。所以我们看印祖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就知道他老人家的用意,这三样东西确确实实能够挽救劫运。

台北三重廖居士在那个地方极力提倡忏悔改过法门,编了一个「百过格」,幸之跟我们净宗学会同学守则相应,大量的在流通,劝勉大家普遍的学习。台湾同胞如果能够认真好学,决定是福不是祸,能够转祸为福。祸福是果报,善恶是业因,转变一定要从因上转变,能够真正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就能够转祸为福。这个办法要向全世界推展,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卫星电视的传播。我这一次到北美,有机会与北美卫星电视传播公司的董事长萧先生、总经理见了面,他们对于这个世间的劫难都非常关心。我劝导他们,过去三十多年前,有人问方东美先生,美国是当前世界第一强国,但是从过去历史上来看,再强的国家也会有灭亡的一天,所以有人向方先生请教,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方先生毫无犹豫的立刻就回答是电视。电视的内容,这是社会教育,教这个社会,今天可以说从婴儿就开始教,一出生的小孩两个眼睛就瞪着电视了,这内容是教「杀盗淫妄」,所以儿童犯罪率会这样高,与这个关系太密切了。

我提醒主持卫星频道教学的这些负责人,电视可以毁灭这个社会,可以毁灭这个世界,现在还加上网络。同样的,如果能够反过来,它是个工具,利用这个工具宣扬正法,劝善规过,电视可以挽救社会,可以挽救这个世界,就在主持人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了,纯善而无恶,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救世为目的,这个电视台就是道场,是诸佛菩萨的大道场,是所有一切宗教上帝神圣的大道场。这个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从领导到所有的员工都是菩萨,都是神圣的使者,他们来救度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功德无与伦比,就像佛经上所说,三世诸佛来说也说之不尽。萧董事长与总经理跟我的谈话,他们也非常赞成,也真正有心想做。他有心提供时段,我们就要尽心尽力贡献软件,我们讲经的这一些录像带,我们眼前机器设备还不够理想,还达不到他们电视台所要求的水平,在这一方面我们努力改进,我们添加设备,希望我们也能够认真努力尽到这一份责任。

许多地区同参道友见到我,也很同情我,也很能够怜悯我,一直到今天我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许多同修担心,「法师,你没有帮手,你没有后继的人才」。当然我们现在在此地做培训的工作,工作的效果没有宣扬出去。佛法自古以来传人数量都是有限的,在中国历史上,传法人最多的无过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四十三个人;而只传一、两个人,这一种情况非常之多。传人难,古人所谓「可遇不可求」,但是有没有?我们肯定有。如何能肯定?决定有佛菩萨再来的,那个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离不开自私自利,放不下名闻利养,所以不能契入佛境界,原因在此地。什么是凡夫?什么是佛菩萨再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观察到了。乘愿再来的人,决定能够放弃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舍弃五欲六尘的享受。诸位在此地看到的,一百零一岁的修女│许哲,你们看她,这就是佛菩萨再来的。

凡圣都在一念之间,真正再来人,佛家常说有「隔阴之迷」,也会迷惑颠倒一段时期,但是这种人一接触正法,他就觉悟,他就回头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天亲菩萨如是,在迷的时候毁谤大乘,觉悟了之后,偏赞大乘,回过头来了。在中国我们净宗的大德,我们在传记里面看蕅益大师,这了不起的人,没有回头的时候,偏赞儒家,毁谤佛法。就是连最近给我们示现的印光大师也不例外,学佛之前跟学佛之后完全是两个人。有人回头早,有人回头晚,这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早晚他会回头,这个人就是再来人,一回头就是乘愿再来。这个意思,我们在讲席里面多次的说明过了,没有回头他是业障的凡夫,回过头来他是佛菩萨再来,他的形象会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舍己为人。

我们今天在居士林,诸位看到李木源居士,这个人是回头了。年轻的时候,他也跟普通人一样,业障习气也很重,他告诉我喜欢吃肉,一餐没有肉就吃不下去饭,吃得那个肚子像弥勒佛一样,你们如果看到他早年的照片,跟他现在完全不相同,吃了一身病。真的,回头是岸。他今天能够无私、无条件为佛法服务,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业,团结宗教,和睦族群,消弭世间的劫难,全心全力为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付出全部的贡献。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这是我们眼前护法的一位大德;他不但护佛教,他护所有的宗教。我们看在眼里,要认真学习,自己天天要反省,改过自新,前途自然呈现一片光明。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四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八十六节,批注也只有两句: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批注里面前面两段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什么叫『强取强求』?「分所不当得,而必欲得之,谓之强」。分是本份,你本份里面不应该得的,这里面的范围就非常广,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包括在其中了。你不应当得的财富,你一定要得到;不应当得到的地位,你也一定要夺得,这就叫强;凡是属于这一类的。其实这合不合乎因果的道理?决定不符合。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命里没有的,我一定要得到,真的会得到了,因果定律就被推翻了。不但佛法给我们说,世出世间的贤圣,一切宗教里面的神圣,无一不是阐扬因果的真理。换句话说,你本份不应该得的,你现在勉强一定要得到,你果然得到了,还是你命里所有的。换句话说,所谓「分所不当得」,是你现前;换句话说,譬如说财富,财富你命里面有,不是你现前得到的,也就是说时节因缘没成熟,你偏偏在这个时候争取,你得到了,你所得的财富,可能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三十年之后,你会得到,你现在不过是提前拿到而已,依旧是命里所有的。所以谚语有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也强求不到的。

世间自古以来,中国、外国强求的人太多太多了。如果一百个强求的人,一百个人都得到了,那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一百个强求的人,真正能得到的一、两个而已,可见得这不是真的。我们从这个地方很冷静的去观察,《了凡四训》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对于因果的道理,因果报应事实的真相,说得很透彻,举了许许多多的例子,我们应当把它参透,然后希求的这个念头自然就息掉,就没有了。这是「强」的意思,勉强的意思。

底下又说,「以人供我曰取,以我干人曰求」。别人供养我的这是「取」,我求助于别人这是「求」,都不能够勉强,佛法给我们讲的随缘随份,这是真正明理的人。「以诡计暗取曰侵,以势明取曰夺。如此得来,自难消受,将必并其本有者而失之矣」,这个话讲的真实不虚。以你的阴谋、诡诈、欺骗而得到的,这是『侵』,侵略别人,以你的势力,你的权力,你的地位,明目张胆夺取的。这些事古今中外,尤其是现代的社会,几乎成了普遍的风气,能够强取强求,能够侵犯别人,夺取别人,社会上尊之为英雄好汉,大家都佩服,他行,他有办法。没有想到你夺取来的是一时,你能够享受几天?祸患就在后面。我们看到的后患是你犯罪了,你被判刑,在佛法里面说这是现报;现报完了之后,还有后报。现报,佛法里面用个比喻叫花报;好比说开花了,花开后面就结果,果报。这些人在花报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很不好,可是世间人不知道警惕,果报都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人,实在讲迷惑颠倒,不知道因果之可畏。

接着他给你举了许许多多的公案,我们一般人讲的故事。第一条「郑瑄曰,余观钱之为物,人所共爱,势所必争」,后患无穷!这不必要很高深的学问,也不必很广的见识,只要我们冷静去观察,都在我们眼前。中国人造字,古人造的文字,文字含着有高度的智慧。「钱」,钱是会意,在「六书」里面它属于会意。你仔细看看那是什么意思?这一边是「金」,金钱;那一边是「戈」,戈是武器,不是一个戈,两个在相争,这叫钱。换句话说,钱的意思就是为了财富而斗争,你说这个东西多么可怕!古人造这个字,让你看到这个字,你就晓得赶快远离、避开,这是祸害,不是好东西。即使在我们佛门同修当中,有些人虽然学佛了,名利还没有放下,兄弟姊妹还为了财产、为了遗产上法庭,六亲不认,只认得钱。实际上钱他也没有真正认识,他真正认识了,他就不争,他就放下了,所以想一想这个东西多可怕。

我们中国古代的老祖宗,有智慧,真有学问,遗留给后世子孙真正的财产是智慧,是经验、教训,表现在文字符号之中,让你看看,你就觉悟,你就体会到,你就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印祖(印光大师)观察现代世间人缺少智慧,这些智慧符号摆在面前,看不出它的意思,所以依旧是迷惑颠倒,想错了,做错了,结果是不善的,结果是悲哀的。于是极力提倡因果的教育,他用《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用这三种东西做教材,教导初学。《了凡四训》是教我们认识因果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感应篇》帮助我们辨别是非邪正,使我们有一个断恶修善的标准,先教给我们立足于人天道,不至于堕落三途,这是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真实慈悲的教诲;然后再进一步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安士全书》。

世间人沉迷在杀生好食,口腹的欲望不能够克服,贪吃一切众生肉,感召来世间的刀兵劫,我们现在讲战争、人祸,从哪里来的?从杀生吃肉来的,所以佛劝人不吃众生肉。如果你说没有肉食,我们身体得的营养不足;诸位昨天看到许哲居士,她昨天皈依的,一百零一岁了,一生素食,她是属于「胎里素」,一出生闻到荤腥她就呕吐,她有强烈的反应,所以一生素食。中年以后,生活愈来愈简单了,昨天你们听她自己说的,她一天吃一餐,就是生菜。生菜煮一煮、炒一炒不好吗?太麻烦了,浪费很多时间,所以生活愈简单愈好。

我过去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三十多岁才开始学佛,他学佛没有多久就素食,而且也是一天吃一餐。他跟许居士不一样,他吃的不是生菜,是煮熟的,生活非常简单。他有个小锅,带把的小锅,锅、碗都是一个,为什么?省麻烦,要洗,一道洗完了,这锅碗统统洗干净了。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所以生菜下面,一餐饭十分钟就够了,不浪费时间。我在台中看到他那种生活方式,我就学会了,我在台中住十年,其中有五年的时间,我学习李老师的生活方式一天吃一餐,我也买一个带把的小锅,我煮这一餐饭需要多少时间?五分钟,五分钟水就烧开了。面,我们都很喜欢吃大陆叫挂面,台湾叫线面,很细的,这营养好。放到开水里面一滚,然后火就熄掉,菜也不必切,掐断之后放在里面,锅盖子盖起来,五分钟它就焖好了,所以用的燃料很节省,一餐饭十分钟就解决了。

我们看到这位许哲居士,她比我们更简单,她完全吃生的。我们仔细一看,她家里有没有厨房?有,厨房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知道她厨房大概是烧水的。人家活了一百零一岁,你们大家昨天看,她的身体跟年轻人一样,她跟别人介绍,她说「我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昨天请她表演打坐,你看她双盘动作多快,坐的姿势多么标准;是在讲堂里面不太方便,没有要求翻几个筋斗给大家看看。你看人家耳目聪明,看报纸,看那么小的字不需要戴眼镜。非常喜欢读书,常常读书读到两、三点钟,忘了睡眠的时间,她睡得很少。工作量绝不亚于现在任何一个年轻人,每天还要到处去奔波,照顾那些病的人,穷苦的人,帮助他们。一般人去看她要预先约时间,不约时间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办事去了。

由此可知,我们平常所讲的健康维生素,在她全是假的,她没有这个概念。她一餐吃生菜,油盐酱醋统统没有,她都不吃,糖也不吃,几十年如一日。我们一般人身体缺少这一样,缺少那一样,这身体会产生毛病,人家什么都不要,身体那么健康。我们如果不吃盐,不吃油,马上问题就来了;她可以不必要,这是什么个道理?佛法里头有一句,「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想着,「我没有吃盐,恐怕身体发软」,身体就软了,就不行了。从心想生!她心地清净,她什么都不想,所以人家那个身体完全回归到大自然。我们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这个身体养分就缺乏很多,这就有病,身体就不健康。你仔细看看牛羊,牛羊天天吃青草,它吃什么油?它也没有吃糖,它也没有吃盐,它身体很健康。从这个地方证明,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是决定正确的。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把这个身体搞坏,想的时间太久了,养成习惯,变成习气,稍稍缺乏一点,这身体一检查毛病就出来了。可是可以回头,只要你有决心,慢慢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改变我们错误的认知,恢复到自然,身体自然就健康长寿。

所以我看到她,我对于佛家讲的「富贵」的意思,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了。许许多多人对「富贵」两个字的认识不清楚,狭义的解释,所以说到佛家的富贵,大家都摇头。但是现在说佛家富贵,大家还能够相信,为什么?出家人都很富有,住的是宫殿房子,比一般人是好。可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那富贵从哪里讲起?三衣一钵,日中一时,树下一宿,天天出去托钵。那个富贵我们怎么讲法?看到许哲居士我们明白了,「富」是你物质生活不缺乏,一天吃一餐够了,不缺乏这就是富足,富是知足;「贵」是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不一定有地位,不一定有权势,大家都尊重你,这是贵。不但大众尊敬,千年万世,只要提到你这个人,人人都尊敬,这是真正的富贵,帝王将相所不及,没有法子跟你比。这一些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我们要细细去参究,明白了,要认真努力学习,把竞争的念头要化解掉,欲望不但要降低,融化了,没有了。

你昨天看许哲居士,她的欲望没有了。昨天我们讲四十八愿,讲到「不贪计身愿」,很相应,我执放下了。我执放下了,最低限度是证须陀洹果,须陀洹是位不退,决定不会退到凡夫位;三不退里头,他得到位不退。所以她相信老天也会保佑她,她有这个信心。我们要有信心,佛菩萨会保佑我们。如果你「我」没有放下,佛菩萨想保佑你也无能为力,为什么?不相应,必须破我执,跟佛菩萨才有一条管道相通,才能得感应,这个道理要懂。那「身」是什么?我昨天说得很清楚,身是「工具」,不是「我」,是我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一个工具,把它当工具看待,不要把它当作我。「我」是什么?虚空法界是我,一切众生是我,我用这个工具来成就我,来服务于我,这就对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五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5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感应篇》第八十六节: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这些恶行恶业,都是从一个错误观念上产生的,这个错误观念就是佛经上讲的「我执」。佛在经上常讲,执着要是不能够打破,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无论怎样用功,修学什么样的法门,总在六道里面流转,永无出期。凡圣的分水就在这个地方,破了我执,这就是圣人;没有破我执,就是凡夫。为什么「我执」这么难破?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造成的。六道凡夫起心动念都执着这个身是我,这错误的见解;「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你看错了。身不是我,我在哪里?我是什么?实在讲真理就在眼前,就在当下,可惜我们不觉悟。我们伸出一只手,我的手,我的脚,我的眼睛,我的耳朵。这身体?我的身体。扩展到外面,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我的朋友,我的城市,我的国家,我的世界;再扩展,我的虚空。我在哪里?我说了这么多,诸佛菩萨也是这个说法,我们会么?我的,只要把那个「的」去掉,「我」不就现前了。你真正把「我」找到了,你就成佛作祖。凡夫就在「我的」里面迷失了,一旦觉悟,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我。

佛家讲「三德密藏」,三德密藏里面有「常乐我净」,有真我,不是没有我,有!「我」是什么意思?佛经上解释很多,通常讲有八种意思,八个意思里头最重要的有两个: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主宰是宗教家里面讲的造物主,自在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我」的意思。诸佛菩萨有,觉悟的人有,我们迷惑颠倒的众生有没有?有,并没有失掉,只是迷失了,虽有而不觉不悟。佛讲「三德」,法身是我之体,般若是我之相,解脱是我之用。佛又说「三身」,法身是我之体,报身是我之相,应化身是我之用。我们可以这样说,法身是我的体,报身是我的相,应化身是我的用,这说出三法。我们套惠能大师的话来说,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什么叫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如果你落在「法、报、应」三身里面,你分别有三身,执着有三身,你是迷而不觉。觉悟的人,晓得三身是一身,一而三,三而一。言说有三,事实是一,那个「一」是什么?一是我。三是什么?三是我的,「我的」有三,「我」只有一个。

这个关口瓶颈要突破,突破之后,才真正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要问这「四相」到底有没有?有。「我相」,佛所指的众生误会身是我;「人相」,人相是指与自己对立的一切有情众生;「众生相」,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的,缘生法就叫做众生,它怎么没有相;「寿者相」,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所以四相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一个都没有漏。这些法相皆是因缘生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不但理无碍、事无碍,实际上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有这些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执着来的。四相明显的展在我们现前,我们跟四相是一体,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执着这个相,你在法相、法性上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这叫着相,严重的着相。如果离开了执着,执着放下了,还有分别,这也是着相,着相的程度比较轻一点。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妄想,妄想跟分别有差别,分别是有意识的,妄想是无意识的,那就是还有很轻的执着,极其轻微的执着,都叫迷。

佛在经上讲「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个「无」是无有妄想,无有四相的妄想,无有四相的分别,无有四相的执着,你就证得三德,「法身、般若、解脱」你就证得了。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里面也有「常乐我净」,会么?会了就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我们学佛,不但学佛法,过去儒家教学都讲求「悟处」,我们常听老人讲的「悟性」。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有没有悟处?你能悟得多深?你能悟得多广?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悟?就是没有做功夫。什么是功夫?放下分别执着是功夫。经读得多没用,佛念得多也没用,咒念得多还是不管用。什么东西管用?看破、放下管用。看破是真学问、真智慧,放下是真功夫。头一个放下「我」的执着,看破是真正认知,这个身体是什么?是「我」的工具。什么工具?为「我」服务的工具。我这个话讲的大家不太好懂,我再加一个字进去,你就好懂了。为「我的」服务工具,是不是好懂些了?为我的家庭,为我的国家,为我的世界,为我的一切众生,为他们服务,这是工具。

说「我的」,这里头就有能有所,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我的」那个「的」字去掉,就第一义了。换句话说,这个工具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我,谁懂得?诸佛如来懂得,诸佛如来证得了。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也是要教我们证得。如何证得?放下就证得了。所以诸位要晓得,「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报身、应化身」,是自性本具的德能。《华严出现品》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法身,智慧是般若,德相是解脱;要是以三身来说,如来是法身,般若是报身,解脱是应化身,一切众生皆有,「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虽然不能证得,你不可以说他不是如来,你不可以说他没有三德密藏,他没有三身,不可以说。他一切都具足,只是现在迷而不觉罢了!一旦觉悟,他跟诸佛如来是一不是二,决定没有差别,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了,你就破迷开悟,就转凡成圣,佛经上讲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你听了会会心的大笑。

今天我们这一关就是没有办法突破。可是诸位要晓得,这一关不能突破,不但不能自度,也没有办法度人。要想自度度人,自度是自己觉悟,度人是帮助别人觉悟,你要把这一点抓到,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应念而生,你得大自在。我们现在要问,我也很想悟入如是境界,这个境界是诸佛的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从哪里下手?从放弃自私自利,放弃名闻利养,放弃贪瞋痴慢,一心一意为一切众生服务,只要看到众生有需要的,尽心尽力去帮助。用什么态度帮助?众生是主人,我自己是仆人,用这个态度去做,要以孝顺心、恭敬心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再来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讲这一段话非常非常重要。这一段话古大德他不肯讲,不是他不会讲,为什么不肯讲?大慈大悲,讲出来之后,把你们的悟门堵塞了,所以他不讲,他用种种暗示的方法叫你豁然大悟。我今天是被逼得不得已,没有法子不讲,为什么?看你悟不了,没法子悟入。希望大家把这些话,我们有录像,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关键就在放下,放下就突破了。放下之后,要以真诚的慈悲,我们常讲十二万分的热忱,为社会大众服务。放下决不是消极,放下之后比什么都积极,那是真放下了。如果放下消极了,那是假的,那他没有懂得这里面真正的意思,决定没有悟入,这是误会,不是悟入。悟入的人决定积极,误会的人消极了。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六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6

诸位同学,请看《感应篇》第八十七节:

【掳掠致富。巧诈求迁。】

《汇编》批注第一行我们念念。「所谓掳掠,非因兵火,安得有之。然居官吞剥百姓,私窃公帑,豪强重利举债,皆掳掠也。以此致富,悉出家破人离,妻啼子泣之余,岂能安享」,这一段已经把『掳掠』的意思说得很透彻了。这个在佛家里面就是属于「盗戒」,盗戒的范围非常广泛,不论用什么样的手段方式夺取别人的财物,或者是剥削别人的利益,都是属于盗戒。盗戒果报之严重,如果不是佛说,世间人确实没有法子理解。

佛在经论上说得非常清楚,也说得很多、很详细,如果我们盗一个人的财物,结罪比较轻,将来还债还一个人的。如果是公共的设施,像世人所谓的贪官污吏,他所侵夺的是人民的税收,国家的财物,结罪将来要还债,所有纳税人都是他的债主,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我们要看看债主是谁?债主有多少?国家的公共设施,债主是全国人民,你说怎么得了!什么时候你能够还清?比这个更严重的,佛讲「常住物」,就是僧团里面的财物。《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说得好,佛说五逆十恶之罪,佛有办法救度,盗常住物佛不能救。为什么?寺院里面公共设施这些财物,它这个范围就是十方常住,债主比一个国家人多,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都有份,这个债主的数量,比我们整个地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还要多很多很多倍,这个数字没有人能够计算。但是今天侵夺寺院庵堂财物的,不知道这个利害,不晓得这个果报。我们读佛经,深入经藏,才明了事实的状况。

佛教我们布施,教我们放下。布施是福德之因,你能够修因,当然就能够证果,你能够得果报,经论里面说得太多太多了。施财得财富的果报,所以财富决定不是以不正当的方式可以取得的,这前面我们也说得很多了,任何手段取得的财富,都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没有的,什么样的手段你也得不到。这个道理,诸位应当多多去研究《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流通得很广,这一个小册子很容易获得,细心去读,仔细去研究,你就明白了。

人、六道众生,谁没有欲望?谁不想得财富?谁不想得聪明智慧?谁不希求健康长寿?这是六道众生的大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教给我们求得的道理,教给我们求得的方法,如果我们如理如法的修学,你一定能够称心如意,你所希求的决定能够得到。如果是非理的祈求,这一段所讲,这是「夺志之恶」,违背了道理与方法,所以纵然得到还是命里有的,你说这是不是冤枉?不过是把命中所有的提前得到了。譬如说你命里面发财,五、六十岁才发财,你用不正当的手段,三、四十岁就得到财富了,提前了,只能做到这个。但是你所造的罪业,把你命中应该所得到的,或是财富,或是聪明智慧,或是健康长寿,都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实实在在是得不偿失,我们应当深明其中的道理。

众生何以造恶?众生造恶这情有可原。何以出家人修学佛法,甚至于佛门四众老修行人,还是不能够断恶修善,依旧是明知故犯,这个原因何在?我们细细的去思惟,都是阿赖耶识里面,无量劫来熏习的恶习气在作祟。这个恶习气,就是自私自利,使我们明知故犯,造作更深重的罪业,自己不能够觉察,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而果报现前之快,也是我们往往疏忽了,这一口气不来,果报就现前,你说多可怕!我们如何对付自己恶习气?必须要看破。我昨天早晨跟诸位说的,帮助大家看破的一个方法,方法无量无边,我只举一个例子来说,说明一切众生执着这个身是我,是决定错误。在这个身相当中,我确实不可得,为什么要为这个不可得的身相,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身相是我所,不是我。一切众生迷惑,根本的迷惑就在此地,把这个身相执着以为是我。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个谜揭穿,把这个谜底揭开,你什么时候找到真我,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诸佛如来。

宗门里面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真我。这个东西是我所,不是我,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我所有的,这是个工具,佛在大乘经里面说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物质,末后一条那是心理,身心里面都没有我。西方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他已经知道物质里没有我,那什么是我?我能够想,我能够思惟,这个思惟、想象的是我,其实还是错了。思惟是什么?我的思惟,我的想象,还是属于我所,不是我。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从物质现象,从精神现象里面,都找不到我,物质、精神都是属于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我昨天跟同学们说,我所拿掉,我就现前,真相就显露出来了。

真的我是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真我。我们在很多宗教书籍里面看,也看到这个意思,真我只有一个,他们称为造物主,称为神圣,佛教里面称为自性,称为法身,那是我;从我变现出无量无边一切众生,虚空法界都是我所。我既然是一,我所是从我变现出来的,你们想想看,一切诸法怎么会不平等?佛家有所谓「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这个「无」是无妄想分别执着,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真相才现前。佛家讲善恶,究竟的标准在此地,与性德相应的是善,与性德相悖的是恶。相应的是什么?悟,相悖的是迷。通常我们讲断恶修善,这是对初学,不究竟;究竟说法是转迷为悟。迷就是恶,悟就是善,佛家的教学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这个原则,没有离开这个目标,所以这是至善圆满的教育。果然转迷为悟,《感应篇》里面所说的一切恶,全都消融了;《感应篇》里面所说的一切善,自自然然就圆满。

这是过去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们,常常说的「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迷悟。迷悟之相,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一念起来为自己,就是迷;一念起来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悟。为自己是私,为众生是公。大公无私,这个人觉悟了;还有一丝毫私心在里面,这个人没有觉悟,不是究竟觉,不是圆满觉。迷,分分在减少;悟,分分在增加,所以大乘佛法里面才说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五十一个阶级从这儿来的,小乘四果四向也是从这儿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果然觉悟过来,就是佛家讲的「乘愿再来」。迷的时候是业力,业力在作主;悟的时候,就是愿力作主,愿力作主就自在。我们用这个工具,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也不执着功德之相;迷的时候,这个工具造无量无边罪业,可见得关键都在迷悟。迷的时候,对于事实真相茫然无知;悟的时候,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转恶为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七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7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八十七节:

【掳掠致富。】

这个意思大家懂了。

【巧诈求迁。】

『迁』是什么意思?现在讲升官,得到更高的职位;从低的职位攀升到高的职位,这叫「迁」。他求取这个职位,是用不正当的手段,现在这个社会里面,这种事情太多了,无论是国家的机构,或者是私人的公司,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更高的职位升迁,我们到处都听到,甚至于看到这些事情。往年我在台北,教育部有一位官员,跟我也是老朋友,虔诚的佛教徒,有一天他来告诉我,他说教育部有一个单位主管出缺,他有资格争取,问我应不应该争取。我就问他,你争取这个职位,目的何在?他说无非是想多替国家,多替社会做一点事情。我说你这种居心,你可以争取。如果是希求升官发财,这个地位高了,俸禄拿得多了,甚至于还为非作歹,收取不应当的贿赂,那就不应该争取,你要争取就错了。他听了我的话之后,他也很积极争取,以后没有争取到,告诉我,我说没有争取到也好,为什么?你少操心,少劳碌。争取到了,尽心尽力替国家、替社会多做一点事情;争取不到,自己悠闲自在,而又何乐而不为之!但是这个机会你不能够错过,如果你不争取,你是消极,那表示什么?你为社会服务的心不切。你争取,争取不到,你很自在,缘不成熟,落得清闲自在。这个人就是赵福崇先生,现在早已经退休了,住在加州沙加曼多。

职位不容易掌握,古人讲「不易居」,居在这个地位上,你有职责,必须尽忠职守,把你的分内事情做好。你做得有成就,有成绩,你的长官看到了,自然会提拔你,按照你的功绩升迁,按照你的资历升迁,这是正常的。如果在同僚当中,想方设法障碍别人,甚至于打击同僚,这是古今中外都有,我们过去也做过这些事情,也亲身体验到,这些都是造作很重的罪恶。别人真的被你障碍住了,还是他命中没有的,命里有的,你障碍不住;命里没有的,你想给他,他也得不到。这个理就很深了,知道的人不多。纵然熟读《了凡四训》,熟读《感应篇》之人,境界现前,自己还是做不了主,这个原因到底在哪里?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自私自利的恶习气没有拔除,境界现前还是随顺你的恶习气,没有随顺圣贤的教诲,这个不是修行人。修行最低的限度,是要把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放下;勉强放下,也好!哪一个修行人在开头不是勉强压抑自己?

随顺圣教,总得有一段时间,才能够趋向自然,这里面你功夫就得力了,感觉得不十分勉强了。到功夫得力的时候,法喜就生起来了,法喜充满!可是最初要不克服自己这一关,那你决定做不到。换句话说,你功夫永远不会得力,永远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见到别人得到利益,升迁了,得到高位,得到荣誉,你的嫉妒还是免不了。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警惕,要有高度的警觉,还有这个念头生起来,自己立刻要晓得又再造罪业了。虽然没有这个行动,这念头就造罪业,意业!几时看到别人荣耀,别人得利益,我们生欢喜心;别人遭遇困难,我们有怜悯心,这个功夫才真的得力,你的念头真的转过来了。转,不是在口头上转,是在心地、是在境界里面转,用心要纯正。

为一切众生服务也都是缘份,缘份不到,慢慢等待,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诸佛如来尚且如是,我们着什么急。缘很复杂,佛菩萨那一边没有障碍,障碍在众生,我们总要晓得,总要清楚,众生那一边的机缘没成熟。所以你看看古大德给我们做的榜样,缘不成熟的时候充实自己。儒家也说,缘没有成熟,独善其身,充实自己;缘成熟的时候,兼善天下,为天下人服务,这叫兼善天下。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至于机会,我们佛法里面讲机会,有很好的机会,很好的缘份,给你做事情,我们要认真努力。就像现前的「弥陀村」,李会长积极在争取这个机会,机会真的争取到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辛苦,这么大的规模,我们工作量又增加了;争取不到,没有这个机缘,我们省事。可是不能不积极争取,不积极争取,你没有慈悲心;积极争取,缘不成熟,这情有可原。

这是佛弟子对于「求迁」,求迁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说,求机缘,有机缘为众生服务,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是在求,也常常求佛菩萨加持,使我们有机会尽心尽力为佛法、为众生、为社会服务。可是众生要有福,众生的福德这个时候没有现前,它就有障碍,所以这个缘就很复杂,不是个很单纯的。我想帮忙,想帮你忙,他对方不接受,诚心诚意帮助你,他对你疑惑,他对你打了很多问号,对你不信任,这缘不成熟。不成熟的时候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等待因缘成熟。在等待当中,我们也可以以一些善巧方便,促进因缘成熟。这个促进是什么?促进是增上缘。诸佛菩萨无量劫来教化众生,他的这一套方法,我们要细心观察,要好好的学习。总而言之,不论是世法、是佛法,都要以真诚处事待人接物。

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德行,总结就是天天改过,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天天如是。等觉菩萨每天还在反省、检点、改过自新,所以人家能够圆成佛道,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就是在这一个层次上疏忽了,没有认真反省,没有认真去改过。古大德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佛法里面讲人不是佛,纵然是等觉菩萨还有过失,比世间人说得更要严格,更要彻底。所以我们读《华严》清凉、李长者的注疏,他为我们说出来,佛法无论大小乘,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讲到修行的总纲领,忏除业障而已矣!这话讲得有道理。忏除业障,《金刚经》上讲「离一切相」,断一切恶;「布施供养」,这是修一切善。要是问佛家讲的修行,这两句话就包尽了,一个「忏除业障」,一个「广修供养」,就尽了。确实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无论是哪一个法门,无论是哪一个宗派,这是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巧诈求迁』,一看就晓得这是凡夫,迷惑颠倒的众生,他才干这个事情;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真正为社会、为众生服务,佛家讲的布施供养,什么样的身份都能做,不一定要有地位、要有权势;没有地位,没有权势,照样可以做。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些同学念书国文里念过「武训」,武训是个乞丐,乞丐也能作圣人,乞丐也能作佛菩萨,他每天在外面乞讨,那一点钱逐渐逐渐攒起来,他办了不少学校。在我们佛家讲,那个乞丐是佛、是菩萨,不是凡人。在儒家眼光里面,那是圣贤,不是普通人。

由此可知,何必要争取社会地位?现在我们看到这一句话,你在这几天的报纸里面,诸位自己细细去看,台湾总统竞选,「巧诈求迁」!甚至于美国总统今年也在竞选,十一月间投票。最近我们也看到德国的,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都在争取这个职务。现在人讲「争」,竞选、竞争,这个跟我们中国文化完全不相同,我们中国文化是「让」,哪里会有「争」的道理!上古时代的许由,这诸位在国文里头念过,人家要请他来做国王,他听说了赶快逃到深山里面去隐居。现在人还要争,他不要,为什么不要?责任太重,这个事情做不好就不得了。做好了,是你的本份,你应该要做好;做不好,就是罪过,所以这个事情平心而论,吃力不讨好。三国时代诸葛亮,还要人家三顾茅庐才肯出来,你就想一想,这些真正是读书人,真正是明理的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自己的生活逍遥自在;一旦得到这个职位,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世出世间的职位都不好争,在我们出家人,这寺庙的住持,寺庙里面的执事,这个好争的?住持、方丈这个职位比作总统还难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住持正法,教化一方,你的职责要教这一方的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在你肩膀上,你要没有能做到,你就有亏职守,那就该堕落,这个事情好干的?印光大师一生不作住持,什么意思?告诉我们这个职责不容易做,做得不好过失太重了,依照佛法戒律里面来说,这是堕地狱,极重的罪业;做好了,无量功德。住持、方丈就像学校的校长一样,你怎样把这个学校办好,利益一方众生。所以「巧诈求迁」的意思无限的深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八集﹞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8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中国农历年的除夕,我们有缘在澳洲这个道场跟同学们团聚,这也是希有的因缘。今年是公元的千禧年,正是所谓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我们能够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因缘际会非常难得遭遇的,古人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句话的含义很深。在我们面前,我们遇到两桩大事情:一个是乱世当中,浊恶到极处了,佛在经上常说的「五浊恶世」,我们今天遇到的是浊恶到了极处,这是灾难,我们不幸遇到了;另一个希有的因缘是佛法,尤其是佛法的净宗,不仅仅是世尊告诉我们,可以说是一切诸佛如来,异口同音的宣告,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在这个时代得人身、遇佛法,也遇到希有难逢的净宗法门,通过我们这些年来的学习,我们对这个法门深具信心,这是值得庆幸的际遇。

这两种际遇合在一起,也是希有难逢。这个大灾难现前的时候,我们如何能够自度?如何能够帮助别人?这是佛家常讲的大事因缘,无过于是。自度必定要求生净土,度他要劝导众生,佛菩萨慈悲到极处,我们能够体会得,无不是由衷的感激。不仅仅是佛在经论上,将净宗往生成就殊胜的道理,跟我们说明了,往生的方法,我们也学到了。现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转迷为悟,我们不但取得净土,而且可以生到净土的高品位,这个因缘无比的希有。不仅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祖师大德苦心婆心的劝导我们,而在眼前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事实,念佛往生的事实,佛法里面常说的「三转法轮」。世尊的开示是指示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明路,祖师大德劝导我们,我们亲眼看到念佛往生的这些人,示现为我们做证明,使我们对于净宗的修学断疑生信,确立信念,这一生当中必定取得无比殊胜的成就。

去年四月间,东北出现一桩希有的事故,长春有个寺院,住持是一个比丘尼,被北朝鲜的山神请去领众念佛,听说北朝鲜那边有一百多位山神,在那里修学净土,想请一位出家人去领导,找到这位法师,而是我们中国护法神不让她出境,所以她没去。从山神口里面透出来的消息,他们说天上不安全,地上不能住,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于是乎发心念佛求净土。这位法师就问这个山神:「你们作山神做了多久?」山神告诉他们:「我们作山神已经做了三千多年」。法师说:「三千多年,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么那个时候不学?」这山神说:「那个时候我们不相信,现在才觉悟了。」这是真人真事,给我们做证明,许许多多鬼神都在要求听经、念佛、修学,我们如果不肯真正的干,连鬼神都不如。所以处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第一桩大事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一定要把这桩大事做为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事情来看待,其余的事情都是小事,微不足道!

要怎样念才真正有把握往生?《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的方法,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真正觉悟,对于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丝毫留恋,你才觉悟;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所留恋,你没有觉悟。换句话说,真正觉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这是觉悟的。有一桩放不下,你还没觉悟,可能这一桩事情就又把你拉回来了,还继续不断搞轮回。什么都要放下,放下不是说这个事情不做了、不管了,那你就错了。你在家学佛,要把家这个缘放下,不是叫你出家,不是这个意思。你家里面还要照顾,家里面的事情会做得更认真、更负责任。怎么个放下?心里上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事不障碍,清凉大师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里?碍在你念头上。所以经上教给我们「一向专念」,我们心里头一切时、一切处,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就对了!娑婆世缘再不要去牵挂,再不要去放在心上,这就对了,心上的放下,这叫一向专念。

我们的色身还在这个世间,还跟社会大众在一起相处,我们要懂得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这就是所谓「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我们对世间法会更认真、更努力的去帮助社会大众,会做得更好,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迷的时候,我们一切的工作努力为自己、为家庭,这是迷。悟了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努力会更认真,为社会、为众生,为落实佛陀的教诲,这叫行菩萨道,不为自己了。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凡夫念念有自己,菩萨念念当中没有自己。我们平常讲放下,《金刚经》上说「离一切相」,离相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放下是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绝对不是说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不是的,这些现相存在,确实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教我们离相,是离我们心里面攀缘的相,这要搞清楚。不是说这个四相,四相怎么离得开?离攀缘的相,心里头不要着相,事上没有妨碍。造成障碍的是心里头的执着,与事不相干。这个道理要懂,决定不能够误会。不是说学佛,我家也不要了,事业也不要了,那你就完全错了。这个佛法在世间才真正能够利益自己、利益一切众生,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随喜功德」,要懂得随喜。

随喜就是随缘,随缘是遇到了,我们就要做,遇不到不要求,遇不到要自己想怎样怎样做,这是攀缘。遇到就做,遇不到就不做,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清净平等就是真心,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心地清净平等与佛心就相应了,这正是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何相应?二六时中,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极乐世界,没有其它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无量寿经》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那就是极乐世界。所以经为什么要熟读,熟读常常可以忆念佛境界,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如果我们心里头不想佛境,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那是修净业,果报不一样。所以世法要随缘,心里头念念不忘西方净土。

那么要问,我们要修多久才能成功?这个问题是随着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利根的人,《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就了,利根!钝根的人,三年五载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由此可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一心专念」,需要这个,这是我们这一生求生净土关键之所在,我们一定要明了,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缘份不只千载一时,比这个千禧年一千年遇到一次还要难,彭际清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居然也遇到,这是可喜的。春节大家见面互相恭禧祝贺,我们祝贺这一桩事情。纵然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我们也不为浊恶所染,也不为恶缘所动,一切时、一切处,紧紧的抓住阿弥陀佛,一部经、一个名号就够了。如果大家嫌《无量寿经》太长了,《弥陀经》很好,一样的,这两种抓住一种,时时刻刻不离开,念兹在兹,希望我们在这一年当中,每一位同修都有圆满的成就。《弥陀经》上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大家努力,今年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真正的恭禧了。好,谢谢大家!

太上感应篇﹝第一九九集﹞

2000/2/6 /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19-12-199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在现前社会状态之下,国内外有识之士,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肯定大乘佛法、孔孟学说能够解决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纷争的问题,这种看法、说法的确是很有见地。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佛法里面讲是愚痴,根是愚痴;愚痴也就是无明,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不清楚、不明白,于是产生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才有错误的行为。因为心行错误,这才引起天灾人祸,到我们现在这一代,心行之浊恶,佛经上常讲的「五浊恶世」,可以说浊恶到了极处。从什么现象看到?每一个人,现在太普遍了,无论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这就是浊恶到了极处。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他就做许许多多所谓是损人利己之事,这个话我们在讲席里面说过很多次,损人决定不利己,利己是一时的、短暂的,祸害无穷。损人在佛法里面讲,这是偷盗戒,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手段,妨碍别人的利益,增长自己的利益,这个心是盗心,行是偷盗的行为。佛法是论因果,因果通三世,你盗人的财物必须偿还,如果盗的财物多了,债主多了,生生世世还不尽。所以利益是暂时的,是短暂的,后患无穷,我们要知道、要明了。

贪心、盗心、淫心、愚痴心,这是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源,是灾难的根本。我们不学佛,不明白这个道理;学佛之后,常常听佛的教诲,读诵经论,这些理论、事实真相逐渐明了,明了就得在自己生活行持当中做一个转变。什么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原来利他才是真正利益自己。世出世间的圣贤、诸佛菩萨,无一不是舍己为人,无论我们现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是从事哪一种行业,都要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社会服务就是菩萨行里面的布施波罗蜜。所以布施不是狭义的,在寺院庵堂捐一点钱,就叫布施供养,那这个意思太窄小了;它是广义的,深广无尽,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社会、为众生,为整体的利益。今天我们整体,至少这个眼光要放在整个世界,为全世界人做出贡献,尽心尽力服务,大乘佛法里面这布施波罗蜜,我们才真正得到,真正落实了。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凡事都有个因果,因果通三世。

所以决定不可以想为自己自身的利益,家庭的利益,小团体的利益,在佛法里面讲,这是无明,这是愚痴,这是错误。你纵然能得到利益,这个利益是你前生修的,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享受的是前生修的;「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来世是什么样的果报,我这一生所做的,就是来世的果报,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我们听了要觉悟。这一生的时间很短,在六道里头人身很短暂,「人身难得而易失」,得人身,闻佛法,这是无比殊胜的因缘。闻佛法,真正懂得佛法,借着这短短数十年寒暑认真学习,忏悔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开辟未来光明无量的前途。否则的话,这佛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如何消除无量劫的业障?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贪念,业障就消了。怎样创造未来无量光明的前途?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这里面就是布施供养。布施供养是一桩事情,供养是最极真诚心、恭敬心来修布施,布施就变成供养了,这里面三种布施都具足,所以果报是圆满的。真正透彻佛所讲的义理,领悟的人不多,纵然是出家了,还为自己的享受,还为自己的小道场,不能容纳别人,这种观念,这种行持,不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来生你人天福报都不能得到,哪里去?三途去了。所以古德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道理就在此地,他的心行与佛陀的教诲,完全相违背。

学佛没有别的,我们智慧没有开,没有明心见性,在这个阶段里面,真正学佛是放弃自己的成见,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错误的,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是真正学佛了。到我们智慧开,明心见性,我们的思想见解、一切造作,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那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必须要顺从佛的教诲,十法界之内,你还没有出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你住到一真法界里面,那是明心见性,《华严经》上说的法身大士,你的思想、见解、行为自自然然与诸佛相应,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跟佛同一个心,同一个愿,哪有不相应的道理!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在这些地方做一个转变,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转自私自利为大公无私,转贪图个人的享受为一切众生造福。

这两天我们从新加坡带来一卷录像带,有些同修看过了,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女居士,她今年一百零一岁,早年是个天主教徒,天主教的修女,一生没有结婚,一生奉献给社会。你们看到了,一百零一岁,她的身体、体力状况,就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什么原因?她没有自己,从来没有替自己想过,《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无寿者相」,她做到了,她是菩萨。一生她学护理的,为老人服务,为病人服务,她创办了十几个养老院。你听听她所说的,一生没有发过脾气,一生没有怨恨过一个人,都不是凡人能做到的,她能做到。我去看她,生活非常简单,尊重她的人多,敬仰她的人多,供养她的人也很多,她自己依旧是一天吃一餐,素食,一生素食,而且吃的是生菜。为什么不煮一煮?她说麻烦,耽误很多时间。她吃生菜,所有一切佐料她都不要,油、盐、酱、醋,她都断绝了,她的生活回归到自然,念念只有为众生服务,怎样帮助这个世间,苦难的、贫困的、残障的人。别人供养她的,供养她的钱,送给她的米、油这些东西,她天天往外面送,哪些人生活很苦,她都送给他,一百零一岁了,每天还背着米到处去救济别人。她说人家送给我的钱,不是送给我用,他相信我,我替他们做好事。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是垃圾桶里捡的,人家丢掉的时候,她捡来洗洗干净自己穿。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不买一件新衣服?她说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我要穿件新衣服,我心里头难过,对不起他们,这是菩萨。

所以我们今天无论是什么样身份,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应当落实菩提心,落实菩萨道,为社会大众做表率,为世人做好模样,这叫学佛,这才能真正挽救社会。这社会病太深了,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希望能起一个带头的作用,让社会大众能够冷静的去反省,寻求长远永恒的利益。我在讲经的时候提到,许哲这个人是佛法里面讲的真富贵,她一无所有,怎么说真富贵?她没有财富,没有地位,也没有权势,她是真富贵。所谓富,物质生活不缺乏就是富,不必要多,不缺乏就是富。什么是贵?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这就是贵人。她不但我们这个时代人尊敬她,她这个故事流传到后世,这个后世永远会尊敬她的。这是今天这个社会,你的地位再做到高,做到国王,做到总统,你的财富累积到亿万,未见得后世人尊敬你,未见得后世人感激你,你就比不上这个许居士。

她一百零一岁才发心皈依,但是她的心行是圆满的菩萨。所以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我说你是标准的佛弟子,你发心皈依,我把皈依、五戒证书就送给你,仪式都不要做,你圆满了。所以一定是念念为众生,那个前途是一片光明,念念为社会,不要为自己,为自己前途是一片黑暗,为社会,为大众,为整个世界,前途是一片光明。迷悟、吉凶、祸福都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破迷开悟,你就是佛菩萨;这一念转不过来,你是生死凡夫,你的地位、权势、财富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得很清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死了之后,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佛说的句句都是真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二00集﹞

2000/2/9 /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9-12-20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八十八节,文只有八个字:

【赏罚不平。逸乐过节。】

这是说两桩事情。批注里面说得很好,「失轻失重」,失就是过失,这是讲『赏罚』,「略错一分,便是不平」。赏罚要拿到很公平,确实是一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它的标准,在世法里面这是法律,在佛法里面这是戒律,可是执法的人,不仅要懂得法,还要明理,还要通情,所以是「情、理、法」,这三桩事情,你都能看得很透彻,才能做得圆满。否则的话,很不容易做得圆满,稍稍有差错,这就是不公平。不公平,下面这几句话就说得很严重了,「公道不存,人心弗服」,人心不服;「非特无以旌功惩罪,且反足积怨招祸矣」,这一句话说得很重,说的是事实。我们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特别是朝代的兴替,国家的存亡,在这个时候特别明显。在上位的人「赏罚不平」,所以激起民怨,最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小,是一个家庭,一个小团体,今天说是公司行号、商店的老板,对于你的员工奖惩,如果做到非常公平,下属员工必定对你心悦诚服,能为你效忠,为你尽力;如果赏罚不平,凭着自己的好恶,以这个标准来作奖惩,人心就不服,到最后一定是众叛亲离。所以说是无论事业的大小、久暂,要把这桩事情做好,是相当不容易的,这是大学问。不但是学问,而且还要有丰富的阅历,我们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这一点不能够不认真的去学习,佛法在弘法利生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

可是现在的世道比古时候艰难多了,古时候的人都有机缘接受过圣贤的教育,今天所谓是人文教育,读书明理。换句话说,他对于一切人情事理,比较通达,比较客观,人与人之相处容易融洽。现代的社会不然,人文、伦理、德行的教育,可以说是全面的废除,我们大家接受的是西方功利主义的教育,所以对于人情很薄、很淡,不但对外人,就是自己父子兄弟也非常淡薄,在现代社会,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譬如为争夺遗产,遗产分配不公,闹到法庭里面,这些事情我们常常听到,常常见到,这在古时候很难看到的,现在变成一种常理,常常能够见到了,这在古时候讲这是大不孝,大不敬,现在的人哪里懂得?出家人有道场,老和尚圆寂了,也留下了一些产业,这一些他的徒弟们也互相不能容忍,彼此争夺,也闹到法庭,这在过去历史上没听说过。兄弟争财产历史上偶尔有之,出家人争财产,历史上没有,可是在今天我们也常常听到,也常常看到,这是非常非常不幸。人心不平,累积的怨恨,发作就是祸害,这是我们不能不留意的,不能不小心谨慎去对待的。

下面一句『逸乐过节』,这是讲享乐。人,哪一个人不求享受?「乐」是人之大欲、欲望。这个小注里头也注得好,它引用《礼记》「曲礼」的一句话说,「礼曰,乐不可极,欲不可从」,这是圣贤人的教诲,享乐一定要有节制,不可以过分。过分怎么样?乐极生悲,那个效果是相反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节制。欲,人有欲望,欲不可以纵,不可以放任,放任害就来了。下面它又引用《国语》两句话,「民劳则思善,逸则思淫,是不欲人逸也」,这两句话也说得好。民劳,劳是劳苦,生活过得太苦了,他就回心转意向善,劝善很容易接受。为什么?他有吃过苦的经验。所以现在这个社会,特别是所谓是已开发国家地区,劝善非常艰难,他不肯接受,他每天的生活过得很自在,过得很快乐。所以在未开发的这些地区,半开发的地区,人民生活很苦,生活很艰难,劝他断恶修善他能听得进去。为什么?所说的正是他现实的遭遇,他想想有道理,所以能够听从。为什么佛陀的教诲,在世界上开发中的国家,我们去宣扬很难收到效果,道理在此地。一般比较生活贫困地区的,反而容易接受。这正是古人所谓的,已经开发的地区乐极生悲,贫困地区苦尽甘来,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佛说法他很有技巧,他先说果后说因,因为果是你现在所受的,一讲你立刻就能体会到。佛说法他的原则讲「苦集灭道」,然后再给你分析,苦从哪里来的?你就能听得进去。反过来今天在欧美开发中的国家,你给他讲苦,他体会不到,他觉得他生活很自在、很幸福,他听不进去。像这些地方,我们出家的法师,在外面讲经说法,法要说得契机,对于这些地方不能不留意。所以对于富贵人,我们对他说法,要劝他积德修善,这个对他轻而易举的,他有这个能力,多做好事,多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多布施恩德,这个说法就比较容易契机。说明福乐的由来,你今天享福,你今天有财富、有地位,过去生中修的这些因,这一生得的果报;可是果报是享得尽的,如果不继续修,你享尽就没有了。对于这些受苦难的人,我们遇到了,首先要展开救济的行动,他缺衣缺食,我们首先要帮助他,然后慢慢再教导他,如何改变生活的品质,如何提升自己,这个样子教化,就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此地他也引用《孟子》一句话说,「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所说的非常之深刻,跟佛法讲的不谋而合。我们一生修福,修福不要享福,福报到什么时候享?死于安乐,这是真有智慧,真有聪明,福报在临终时候享。临终时候享的是什么福?什么乐?临终没有病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到哪里去,这是真的福报。如果在平常一生当中把福报享尽,临终的时候糊里糊涂死去,去到哪里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佛法讲的堕三途。一般人死了以后来生能得人身,走的时候瑞相都很好,神志清楚,不迷糊颠倒。积功累德能生天的,临终的时候都有天乐来迎接,我们在古人读书笔记里面看到很多,那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往生,有佛菩萨来迎接。

去年年初,今年两千年,那算前年了,九八年,新加坡有一位林医生往生,年岁也不是很大,虔诚的佛教徒,一生行医为病人服务,他创办了一个「观音救苦会」,他作会长。临终的时候,跟李木源居士说想跟我见一面,那时候体力不行了,李居士告诉我,我说不必他来,我去看他好了。我送他念珠,送他佛像,大概我跟他见面一个多星期之后,他就走了,走的时候瑞相希有。有一些助念同修在他身边,最后他说「我看到一片金光」,最后他说「我看不见你们了,我看到一片金光」,安详自在的往生了。一生当中,所谓是「生于忧患」,这个忧患不是为自己,是为社会,为众生,为人民服务,唯恐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认真努力把服务的工作做好,临终必定得安乐。所以孟子这一句话是经验之谈,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要细心去揣摩,好好的来学习,只有这是真实的福报,你一生所享的不见得是真实的,临终走的时候手忙脚乱,迷惑颠倒,那叫真正可惜,这一生空过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二0一集﹞

2000/2/11 /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19-12-20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八十九节:

【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这两句恶作也是我们很容易触犯的,多半是属于习气,苛刻虐待下人。过去官吏虐待平民,苛刻平民,家庭里面,中上等的家庭,用的奴婢都很多,对于这些人往往也加以虐待,没有想到作下人的他也是人,也是人之儿女。我们学佛之后,对于这些事情了解更深,过去生中行业不善,所以才感得这样的果报;读书明理、一般真正学佛的人,对待下人都非常厚道。我们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想,我们修学,哪一个不希望在这一生有成就!但是为什么不能成就?实在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如果我们用苛刻虐待别人这种手段来对付自己,道业没有不成就的。过去、现代我们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别人能宽恕。

在日常生活当中早睡早起,这是生活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可是在都会里面生活确实比较上困难,可是还是有。我们曾经看到早晨四、五点钟,在新加坡、在台湾也是的,我们到公园、公共场所,就有很多人在那里练拳,在那个地方练功,这些人目的不过是为身体健康而已。我过去在加州,我们邻居有一些老先生,大概是八十出头的样子,他们每天早晨也是三点钟起床,结伴到外面去走路,每天大概要走一个小时才回来,都是为了锻炼身体。我们讲修行,每天这样子懒散,怎么能成功?

真正修行道场,老和尚对于同学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出家,以居士身份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篷,那个时候埔里是乡下,水电都没有,所以晚上没有电灯,忏云法师买了个汽车上用的电瓶,用小灯泡,手电筒的小灯泡,每一个房间用一个小灯泡,佛前面点蜡烛,所以在山上晚上八点钟就睡觉,三点钟起床,三点半钟我们就做早课。早课是各人做各人的,在山上做早课,那个时候就拜佛,早晨起来拜三百拜,每个人自己订自己的功课,忏云法师年岁大了,其实那个时候他才四十多岁,他拜佛的动作很慢,我们拜三百拜,他大概只能拜一百拜。住山上有个达宗法师,体格很好,他拜的速度比我们都快,拜得最快,他一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在山上一天拜八百拜,这是我们的定课,拜佛完了之后,大家在一起打一个三皈,这是早课。每天规定有两个小时读经,读经也是各人读各人的,你自己喜欢读什么经,喜欢研究什么经,自己做自己的,生活非常有规律。茅篷虽然小,只住五个人,可是相当精进,时光没有空过。如果有丝毫放逸,道业当然就不能成就,所以为什么不苛刻虐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