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泰勒写真:不伤人战胜对手是中华武术技击上乘技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8:04:15
不伤人战胜对手是中华武术技击上乘技法   我生在河北沧州,从小就喜欢学练中华武术,曾作过散打小运动员,又经过几年的文化学习与技术训练,终于考入向往已久的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继续学习武术专业——散打专项,接受科班训练。经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现成为武术教练,在一所武术学校任教。
  
  一、回忆大学生活二三事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十几年的学艺时光已经过去,但每每想起跟随王锋朝先生学习武术技法与理论的那段日子,总是感到无比的幸运。他使我从一个懵懂青年寻阶步入中华武术的殿堂,也使我与武术推手、散手结下了不解之缘。
  1、懵懂练散打
  起初我以为散打这项体育运动项目既然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不仅需要用汗水去浇灌,还必须付出鲜血的代价。每次训练都是挥汗如雨,打起实战来更是“举手不留情、上场无兄弟”,每次不流几滴血、挂几块彩就不能算是一场真正的较量,时间久了就习以为常,在我们的头脑中散打就是如此,流血流汗才是男儿本色,而擂台上精彩的KO场面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由于想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白天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训练课程外,早晨、晚上还约上学兄学弟们去馆里练习。为了在比赛中获得一拳一脚定输赢的实战效果,提高击打准确度以及增强拳腿击打力度就成为了每次必练的项目,打沙袋、摔布人、踢打手靶、脚靶是最常用的训练手段。每次训练时沙袋在我们的拳腿下左右横飞,时常引来旁观者驻足观看,有一次外系的同学说:“你们这一腿要是踢到人身上,还不得把人踢死啊!”平时自己练习时没有护具,我们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块儿散打时,一拳打到脸上、一腿踢到身上,不是这里青一块就是那里肿一片,我们谁也不计较,但是每伤一次好几天都练不了。
  在实战训练中,为了降低击打力度保护双方,戴上拳套想避免受伤,但为了获得优势胜利而拼力重击,因此戴着拳套打伤也是家常便饭,伤病问题成为影响我们练功的首要难题。我清楚地记得:训练课上进行一场教学实战,同学吴某和许某为了胜利而头脑发热,交手过程中吴某被对方一记高鞭腿踢中下巴,当场就神志不清,急救一番送往医院,幸亏为下巴脱臼,但不得不回家休养;就在同一周内,为争一时之胜打红了眼,同学许某又被另一名擅长摔法的吕某一招抱摔即成休克,在场的教练赶忙急救,十多分钟后才慢慢醒过来。久而久之老师不愿安排打实战,同学们一想起伤痛的往事就害怕打实战。
  散打比赛允许、鼓励重击使对手被强制读秒获得优势胜利,而为了降低击打力度,比赛时却又给双方戴上拳套,要是说拳套为只允许用拳的西方拳击所认可,那么散手的腿又该戴上一个什么样的护具?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影响很大,我们朝夕相处的兄弟一起学习武术,为了赢就相互致伤、致残,这样的代价值得吗?难道中华武术就是这样吗?自己渐渐开始产生质疑,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训练方法吗?直到后来我与武术推手相遇,进一步学习了不伤人战胜对手技法,才意识到照搬西方的那副拳套犹如张冠李戴、鼓励重击对手强制读秒获优势胜利的条条犹如掩耳盗铃,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也束缚了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的全面发展。
  2、未习武先识礼、先明德
  随着时光流逝我进入了大二的学习,正当我沉迷于硬碰硬、伤人战胜对手打法的时候,我班这学期专项技术训练由王锋朝老师教授。第一次上课王先生先向我们行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抱拳礼,然后通过对抱拳礼丰富内涵的细心讲解,严格要求我们学练散打必须先识礼、先明德。抱拳礼不仅是国家和国际上规定的武术礼节,也是遵守武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交手训练时先行抱拳礼既是尊重对方又是庄重承诺严守武德,潜移默化修养心性、完善人格,以礼始、以礼终,武术交手训练中不可或缺,以互不伤害对方的练功方式提高交手技法,拳技乃诡道,武德是圣道,以圣道统制诡道是中华武术的传统。
  我当时非常惊奇,心想我们练散打的一上场就想KO对方,现时散打比赛里许多拳手也是这种想法,恨不得一开赛就把对手——同行拳友狠狠打倒在地,读秒后担架抬下去,自己获优势胜利,抱拳礼在思想上只不过是个不得不摆样子的手势。经过老师这一讲我才知道原来这么一个简单的手势竟有如此不简单的道理。中国武术界流传千百年的“未习武先识礼先明德”是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是习武者必须遵循的戒律。人在散打中的技术动作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只有做到武德为本才不会去故意伤人;要做到不伤人战胜对手还要刻苦练习、提高武技,达到手头有准。现在遵守武德的观念在我们心里扎下了根。
  3、通过武术推手训练方式更好的修炼交手技法
  王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武术推手训练方式,原来在中华武术各拳种尤其是在发育比较完善系统的拳种里,在训练程序上一般分为: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拆招、单操、推手、散手等。推手是进入散手之前先要进行的训练方法,是散手的初级阶段,要我们补上传统武术精华中的这一课。讲完后让我们班的二十几个同学分别轮流体验,这一搭手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老师已年近花甲,而我们班这群壮小伙儿无论是身材高矮、体重大小、素质强弱,只要和老师一交手,忽忽悠悠就是一个跟头,却没有一个受伤的。而体会最深的是当我自己向老师进攻时,一接触就觉得浑身哪都别扭,当时也弄不清怎么回事就摔倒在地。老师告诉我们,在和对方交手时首先要能够保持自身平衡,让对方失去平衡再谈打,才能更好地占据主动、发挥优势、战胜对手。在口传身授、亲身体会之后,对于交手训练的认识逐渐开了窍。第一次课我就被这种训练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以往在散打中遇到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我不仅课上认真学练,课余时间还跟随王先生学练教学大纲规定以外的内容。
  
  二、终生难忘的学艺时光
  
  艰苦而又有趣的学艺开始了,我们几个师兄弟每到休息日就去练功场上,最初阶段王老师由浅入深地讲解武术不伤人战胜对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手把手的传授,先从定步单推手运动形式开始,先以慢速持续力的方式进攻防守,按照规定的方式和路线进行练习。防守者运用周身的感知觉体会进攻者的劲力而变化,“随曲就伸、沾粘连随、不丢不顶、顺化避害”,想方设法破坏对方的平衡后反攻,而进攻者转化为防守一方时,则又要体会对方劲力变化,运用周身的变化,化解对方进攻,维持自身平衡。
  1、由基础训练到交手能力的提高
  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使本体感觉增加灵敏性而得到提高,初步培养出正确的攻防意识。程式化进攻、防守方式熟练后,就进入到定步散推手的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将所学的不同招法随机的施展,进一步提高身体各部位的随机感知觉和灵敏性,各种战术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摔法、拿法随机加入。
  我逐渐认识到练功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水平的有效手段,王老师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寻找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在练习时每一回合都是由进攻和防守两部分组成,进攻一方要根据防守一方的情况选择进攻的方式,防守的一方因“敌”变化而变化。每一攻守回合可以看作是进攻一方在帮助防守一方练习防守、进攻,而防守者也在帮助进攻者练习进攻、防守,一阴一阳相互转化提高。去掉输赢心、保持平常心在交手时有利于细心体会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变化,利用周身的变化,化解对方进攻反而往往取胜。保持平常心不仅是实战交手的要诀,更是对人对事之妙法,虚心求教,严以律己,注重点在练好提高自身能力。
  2、把握生理极限,做到手头有准随着习练时间、技术的增长进入到活步散推阶段,也就是逐步加快向散手过渡,将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动作招法随机进行“预练”。运用的踢、打、摔、拿技法所施之力先为持续力,所用劲法是在不伤害对方为前提下进行的,既不伤人又要战胜对方。
  有一次我拉开架势向王老师进攻,无论我出什么招法都被轻松化解,而老师只是轻轻地一化一转、一起一落我就倒地,但每次倒地又是那么的轻松柔和,虽然是水泥地面,可每次倒地都没有疼痛的感觉,有时老师还顺势帮我打个整滚再把我拉起来。有几次老师的拳头快速向我打来,慌张之际没有躲开,拳头接触到身体时却不疼,感觉到拳头松软的轻轻一推,我就不由自主坐到地上。当时那种感觉难以言表,我却真切感受到了无伤害交手技法关键在于“度”的把握,武术推手是一项科学、系统而且功能完备、经济、高效的交手训练方法。
  老师说:“作到不伤人就要寻找对方的生理极限,从而学会控制这个”度“,突破伤人的度就会伤害对方。当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练习时,就要把握住这个度,不能为逞一时之能而突破对方的生理极限将其伤害。当我们遇到坏人需要见义勇为、正当防卫时,可以突破这个”度“,以保护合法的社会权益,真正做到”绝技只对暴客施“、”若逢良善莫出把“的武德要求,习武者练到手头有准是技术基础,武德修养更是不伤人战胜对手的灵魂。
  3、制人而不制于人
  拳谚讲:“打重容易打轻难,打着容易摔倒难,摔倒容易管住难,管住不伤人、令人心服为高”。到了训练完胜阶段,不管我出什么招势,不过几秒钟就被老师拿住,不动就没事,稍微一较劲就自觉的疼痛难忍,这一回合只能认输,老师放手后,我站起来抖抖被拿住的关节部位,马上进入到下一回合的交手中。而我对老师使用拿法时总是不成功,虽然我实打实的真想拿住,但老师巧妙的顺化却总能将我深深吸引,习练起来更是倍加认真。那看不见、说了也不好理解的交手中的“内劲转换”、“不制于人的技能”,就这样老师手把手地一次次被拿、顺化、反制,通过我的本体感觉传导到我的身上。
  
  三、春江水暖鸭先知
  
  1、小试牛刀暗自喜
  在练习武术推手一年之后,净训练时间约200小时左右时,发觉自身变得灵活了许多,好多人说我的僵劲没了。散打班的年轻人好打闹,同学王某自小练习武术,身体灵活基础好,力量也比我足,原来闹时总占上风。有一次在宿舍内他向我扑来,冷不防猛地一个拧臂拿我,我瞬间顺势一个转身反折腕将他拿住,此时动弹不得的他单腿跪在地上认输。起身之后他问我此招是如何做的以及破解之法,我告诉他后他用刚教他的招法来拿我,而我自然而然地遵循“不顶不丢,顺化避害”的原则瞬间顺势化解后又将他反拿住,动不了的他再次认输,松开之后他说:“我服了,以后再也不和你闹了,沾不了光。”
  2、散打比赛的验证
  随着习练时间、技术熟练、功夫增长,再打实战时不像以往那么紧张了。在2007年那次省会高校武术邀请赛散打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战到了最后,决赛的对手也是通过几轮取胜而进入决赛,肩宽胸厚,是一个臂展、身高比我多13公分的大个,同学们开玩笑说整个比我大一号。当时我的心态就象平时师兄弟练推手一样,我俩交锋时他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很清楚,对方的拳脚向我打来时很轻松的就能闪避或化解,转瞬就是我使用柔克打法进攻了,雨点般的拳脚连续不断地扑向他,轻松的点击准确击中而不摧毁,没有鼻青脸肿,也没有受伤,只是使他反应不过来,几秒钟就抱着头下台;出拳角度、速度之快出乎他的意料,令他应接不暇、防不胜防,从心理上给予强大的精神压力,连续几次的抱头挨打而无法还击,在第一局时间还没结束时心理防线就崩溃了,意识到自己没有取胜的可能,只得举手弃权认输。赛后他跑到我跟前说:“多谢你手下留情,要不然就被你KO惨了”。在第一局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就赢得最后的冠军,这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后来看了几遍比赛的录像,才发现自己在不到两年的武术推手训练中真的进步太多,虽然离老师的要求还差距很多,但我亲身验证了不伤人战胜对手的技法更高。
  3、传道授业解惑
  如今我走上了武术散手教练工作岗位,已经身知武术推手在散打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看到我现在的学生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强壮如牛、一身蛮力,以为交手就只有伤人才能取胜,其实不然!我要使我的学生全面发展。每当教学生们武术推手技法时,当年王老师说过的话就会在耳边响起,然后再一遍遍地讲给他们,口传身授、耳提面命,体会其中的奥妙。
  有一次在教学训练时,我讲解吃根一招的技法要领,其他同学都在旁边认真练习,而一名身体素质很好的同学对此似乎不以为然,便在一旁观看。对每一位同学我都力求让其亲身体会一下内劲,每一次我都轻松的放倒他们,那位同学似乎安耐不住了,提出要尝试一下,当我俩刚拉开架势时,正好旁边的两名学生向我提出问题,当我给他们回答问题时,这名学生冷不防地使了一招吃根,在没有看见的情况下凭本体感觉我习惯性的小腿顺势一转,回过头来的时候他正趴在地上看着我笑,从尴尬的眼神中看出他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训练中给学生们“喂引”,时而将他们拿住,时而将其放倒,每次我都让他们顺势打个整滚重新站立起来,无一受伤。必须控制这个“度”,瞬时把握他们身体的生理极限,只有不让他们受伤,才能天天坚持训练,每天都有所提高,让他们真正提高认识,感受到在不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习武的好处。我在摔倒或拿住他们的时候,逐渐发现要想使一个人致伤或致残是多么简单的事,我意识到了与人交手是伤人还是不伤人,其实是心中人性与兽性究竟谁占上风,而支配二者的就是武德!必须以武德之圣道统制拳技之诡道。通过武术推手这种方式进行散手训练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伤人战胜对手不仅展示了一个中国武者的高超技术,又能体现崇高的武德修养。
  
  四、实践出真知
  
  自随王先生习练中华武术以来,在实践中我深深意识到武德和武技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历代武术宗师所以有高深的武功,除了勤修苦练,还在于高层次的武德、心性修养。武术是一种工具,有德者用之,保家为国、护善惩恶,成为英雄义士,众人景仰,流芳百世。无德者用之,作奸犯科、鸡鸣狗盗,沦为歹徒鹰犬,终必丧命辱身。修德也需要高超的武技,没有武技水平,不能“行德”、“立德”。武德、武技水平低下只能伤人滋事,酿成的恶果难咽。武林人士从来不以纯武技的角度去看待武术,总是将武技与武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讲究“无德无拳”、“文以评心,武以评德”。
  武术散打实战技术、训练方法,应当多多吸收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精华来丰富完善自己。我亲身经历体会到由一年级时水平徘徊在下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取得散打比赛80kg级冠军,这与改进训练方法、汲取中国传统武术中步法、手法、身法等全方位内在协调如一的先进技术是分不开的。武术柔克打法、不伤人战胜对手技法对提高交手能力具有高效性,无伤害交手技法继承了中华武术的大智慧,远高于弱肉强食、拼体能、伤人取胜的西方搏击思想层次,可以实现中国武术对敌格斗、体育性比赛和传承训练的不同要求。
  作为中国武者,在擂台比赛和传承训练中要努力做到不伤人而战胜对手,赢的让对手心服口服。有道是“功夫有限,仁者无敌”,我们这代人肩负着把“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中华武术继承下来、发展创新、走出国门、发扬光大、造福人类的历史使命,让我们谨记武德,努力提高武术技法,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