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2013年销售额: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00:25

防人之心不除,诚信社会难成  

2011-11-10 09:34:07|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许博渊

    日前读到一篇题为《防人之心不可有》的文章,颇受打动。作者引用孔老夫子的教诲,说做人要“不逆诈,不亿不信”。意思是与人交往,不可事先怀疑别人的动机,不可事先臆测对方不诚信。作者认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俗话是有害的,“如果我们在全社会提倡‘防人之心不可无’,结果便是,所有人都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一切人怀疑一切人,一切人防一切人,最后社会就变成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彻底分崩离析。”

    这样的社会自然不是美好的,解决之道却要从根子上找。好比下水道里往外冒臭气,行人掩鼻而过。你要他不捂鼻子,首先要消除下水道里的臭气。同理,假如骗子成了社会的稀有动物,谁还吃饱了饭没事,存着防人之心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社会的确少有防人之心,比如澳大利亚。笔者曾在那里工作多年,深有体会。作为一种民风,或者文化,他们真是“不逆诈,不亿不信”,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有华人朋友请客,持两张一等票、一张二等票去看比赛。他把三张票叠在一起,稍稍错开一点,两张一等票在前面,检票人以为三张都是一等票,放我们进场。我都担心得出汗了,朋友却说没事,他们傻。我见过的海外华人不少都说当地人傻。一位对中西文化有研究的老华人告诉笔者,这是文化差异。中国人与人交往是先疑后信,一开始不信,必须交往一段时间,证明对方可信才放心;澳大利亚人的程序相反,是先信后疑,一开始就相信对方,但一旦上当,就再也不会相信此人了。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是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密度高,生活资源紧张,艰苦的生活使中国人形成勤劳节俭和窝里斗两种品格。大约150年前,到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淘金的都是华人,因为那里非常闷热,白人吃不了那个苦。在节俭方面,以吃鱼为例。中国人整条烹煮,边吃边清除鱼刺,不但鱼肉没有一点浪费,连鱼皮、鱼鳔和鱼头都吃光。而西方人是先把鱼头鱼尾砍掉,把脊椎两旁的肉片割下来,然后烹制。至于内斗,西方当然也有,但总体上保留了较多游牧部落的习惯,比较注意内部团结,一致对外。对生活资源的争夺不那么残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单纯得多。

    中国人是优秀的,我们也可以建设出诚信社会。物质基础是首当其冲的。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丰富生活资料,同时进行社会改革,确立社会公正。只有经济发达了,生活资料高度丰富了,人民普遍富裕了,社会财富的分配公正了,恶性竞争才可能逐渐消失,骗子才可能会逐渐减少。

    由是观之,孔夫子的话虽然不错,但它反映了儒家一个不算优良的传统,那就是重个人修养而轻社会改造。如今社会诚信度严重不足,骗你没商量,诈你没商量,闹得人心惶惶,却批判人们的防人之心,恐怕是这种传统的不自觉延续。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原创)  

2007-06-13 07:54:17|  分类: 关注社会 |  标签:社会  评论  |字号 订阅

  早上一上班,打开电脑网络浏览器,映入眼帘的全是触目惊心新闻。 

  首先还是那个热门词汇“城管”,有关城管的负面新闻充斥着各大媒体,由城管“导演”的恶性伤害事件层出不穷,一度引发“城管存在合理性”的大争论。可是,任凭媒体如何暴光,任凭人们如何议论,任凭良知如何谴责,城管的“恶行”仍然依旧。人们不仅要问: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干什么?在思考什么?由政府“放养”的这群城管的所作所为,真的就不能引起政府官员们的重视呢?还是政府根本就没能力治理好城管与小贩的对立关系? 

  城管打着“维护城市秩序”的幌子治理小贩,而小贩扛着“为了生存”的招牌摆摊设点。到底是要“生存”还是要“秩序”?还是两者都要?这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最好试卷之一了。人们期待着政府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其次是一个小女孩因无钱治病而无奈的回家等死。因病等死的人在中国的确不是这位小女孩一人,她只是那些因病等死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从她的身上,人们除了同情进而伸出援助之手外,难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到底是谁在享受?面对那些因病等死的人们,我们的医疗管理机构和改革机构到底该做出怎样的回答? 

  最后是一则[我国政府浪费现象严重公款支出缺乏有效监督]的新闻,对于这则新闻,林子那边实在不知道该做何评论,还是留大家来说吧。 

  相关新闻链接: 

  成都小伙指责城管野蛮执法遭暴打吐血(图) 

  苏州女卖报工不满200元罚款在城管局跳楼 

  23岁女孩病危无钱医治出院回家屋中等死(图) 

  我国政府浪费现象严重公款支出缺乏有效监督 

审丑时代  

2007-08-28 09:02:42|  分类: 关注社会|字号 订阅

  刚才看了朋友的一篇文章,谈到芙蓉姐姐,觉得“去审美化”这个词特别不错,用来概括当今中国这个时代再确切不过了。 

  去审美化者,拜丑主义也。以前的时代,人们都生活在向往着真善美的伊甸园,美是大多数人们潜意识中所认可、肯定和追求的价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在营造着“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尚的道德塑造人,以美好的情操陶冶人,以优美的艺术感染人”的向上氛围。但是自从芙蓉姐姐横空出世以来,时代陡然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变化。人们象是突然被赶出真善美的伊甸园一样,争相以无聊、无知、无能、无耻为荣,总之,就是怎么恶心怎么来、怎么让人呕吐怎么来。下三烂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博您一乐。芙蓉姐姐就是一个典型中典型。 

  哎,芙容姐姐,一个表面上贩卖着肉体实质上却贩卖着自己空壳灵魂的人已经够可笑和可耻的了,而对这一切姐姐竟都浑然不知,由不知自然就滑落到沾沾自喜甚至洋洋得意,导致在这样一个最具有礼仪廉耻的国度出现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怪胎。这样的人物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注定是要进入历史的。这是我的断言。 

  哲学家讲起人的概念时候这样说,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是人有意识。生物从简单的本能反应到一步步进化出能产生意识的大脑这种高级物质以后,人——这种动物,才得以开始使用意识站在世界之外反观世界,从而使自己与这个世界区别开来,确立了主体性,真正的“人”才现实地诞生。于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才引申出了“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这样的的醒世恒言,而中国哲学家孔子则引申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等警世名言。可以说,与这个对象世界保持着清醒的距离意识和主体意识,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用哲学家的标准来考察一下芙蓉姐姐,得出的唯一结论是,“姐姐”虽披着人皮,但却没有主体意识,她以为她眼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她眼中的世界和世界眼中的她也是完美统一在一起的。而实际上,她眼中的世界和猪狗等一般动物眼中的世界差不多,世界在“他们”眼中都呈现为浑沌未开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姐姐”她不是人,乃一千古国妖! 

  不过话又说回来,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到芙蓉姐姐身上也不公平。按照现在流行的市场供需原理,有买家才有卖家,芙容姐姐之所以能卖得那么火,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她的买家,而且这架势似乎还有点供不应求。因此,要反省的就不是姐姐了,而是我们这些大众。姐姐懂什么,不过是时势的汪洋把姐姐不经意地推上浪尖而已,这纯属“时势造英雄”的范畴。因此,往深了挖掘说,该反省的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余华曾有一句无比深刻的话,他说:每个人都应为他所处时代的每一样缺陷和弊病负责,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大意,原话忘了)。我想,是到了我们应该警醒的时候了,否则,我们甚至我们的后代都将为此付出代价,我们不是已经和正在付出着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