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罪立功的意思: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给学校的建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3:40:38
给学校的建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嘉兴一中孙国虎 发布时间:2008-08-27 点击数:823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本文从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出发,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学校角度提出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建议,即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积极进取者、终身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    挑战    建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励的21世纪,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议的重要一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各国在综合中采取的一项共同举措。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今年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要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环境,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互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即课程”。因此千方百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题 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教师专业化的目标有二个:其一是把教师作为社会职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其二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服务水平。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21培养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报告。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我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二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将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门专业,是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另一种不同的理解是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就业的发展或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事实上上述分析包含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二层含义,我国教育学专家叶澜对“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十分透彻,她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提升 。本文主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如何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实现教师的自我更新,指导教师个体的专业提升,属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应有以下四层含义:(1)教师是改革的积极进取者;(2)教师是终身学习者;(3)教师是合作者;(4)教师是研究者。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无疑已成为加速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二、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新课程挑战
2004年9月,普通高中新一轮课改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今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将全面进入新一轮课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挑战:课程理念是教育观念的具体化形态,课程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上,渗透于操作中,才能被教师深刻理解和具体把握,才能内化为教师的行动。因此新课程的推进首先是一个更新观念的问题,而研究表明,教师本质上是保守的,是抵制和抗拒变革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熟悉的模式和经验,因此如何推进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教师观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2、教师的专业知识受到挑战。新课程知识选择上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使许多教师原有知识不够和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不少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知之甚少,对相邻学科知识懂得不多,因此要顺利推进新课改,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3、教师的工作方式受到挑战。一直以来,教师大多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开展工作,教师的劳动具有明显的个体性的特点。“文人相轻”正是反映教师间缺少沟通、合作。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如:三级课程管理开发、师生关系的转变、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要求强化师师合作、师生合作、师长合作。因此要顺利推进新课程,教师必须加强合作。
4、教师的研究能力受到挑战。传统教师是一种“教书匠”的形象,缺少对话、研究、反思,而新课程盈含着许多新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书匠”变为“教育家”,成为研究者。
三、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教师职前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前教育主要由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师范学院承担,教师就后教育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研室 )和学校共同承担,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英国的几项调查说明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经过大量调查基础中发现,以高等院校或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心提供的教师在职进修存在诸多弊病。由于教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高校中进行的教师培训往往偏重于教育理论基础,很少与教育实践联系,教师在大学里大都解决“教什么”,但“怎样教”还是应该在中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来体会。2000年2月,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咨询文件,一共收到学校和教师1100多条反馈,列前二位的分别是:95%认为大多数关于专业发展活动的决策应该在学校一级产生;90%以上的被调查者赞同专业发展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标准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工作中和从最好的实践中学习。
在我国,学者王邦佐等在“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一文中提到“中学教师各种能力形成时间分布”如下:从国内外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基地。因此从学校层面来研究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各种特殊能力
大学前%
大学期间%
就业后%
处理教学内容能力
18.95
12.63
68.42
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力
21.65
12.37
65.98
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19.58
11.34
69.08
语言表达能力
34.69
20.41
44.90
教学科研能力
18.18
11.11
70.71
教育机智
19.19
11.11
69.70
与学生交往能力
21.45
10.21
68.37
平  均
21.95
12.74
65.31
四 、给学校的建议
(一) 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积极进取者。
1、加强专业精神教育。一个优秀和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强调的是会不会,专业技能强调的是能不能,而专业精神是基于对从事的专业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可以促进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完善的根本动力。
2、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在以往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往往只是被动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脱节。继续教育在教师心目中只是任务观点、效果较差,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在教师自主、自动地寻求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更是“自我教育者”,每个教师必须自觉引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必须是学校的驱动和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自律和自觉,以新课程为契机,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责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3、学校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一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学校是教师的学校”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尊师环境和文化氛围,突出教师专业地位;二是主要尊重教师专业权利,形成良好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冒尖,发挥主体性;三是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成长,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二) 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终身学者。
1、教师成为终身学者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应首先成为终身学者,传统的课程内容缺乏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教师只需“一桶水”就可以高枕无忧,新课程在知识选择、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有很大调整,增强与学生生活联系和科技进步前沿知识,打破学科界线,强调学科选择性,所有这些理念的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 ,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创建学习型学校。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场所,把学校构建成学习型组织,这是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要创设积极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长和学校管理者都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表率。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认真钻研教学业务和相关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其次是学校要为教师开辟专门 的学习场所,提供的学习时间,并给教师的学习明确要求,并搭建平台优质课、说课、论文、教学案例等评比活动。三是和大学合作,创造条件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教师能经常和专家合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3、加强自我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最根本途径是学习,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看,通过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知识主要通过教师的自我学习获得,当前对新课程的学习正是教师自我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对教师加强学习意识和重要性的培养训练,使教师明确学习的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学习即休闲,学习即责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三) 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合作者。
1、教师之间合作。英美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因素是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在专业上各有所长,教学风格各有差异,相互合作能使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更应强调教师多向互动,智慧共享,同伴互助和合作,才能完成新课程赋予的使命。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间合作,通过教研沙龙和拜师带徒等活动,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和指导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
2、教师和学生间的合作。新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发生改变,要加强和学生的合作,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形成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
3、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是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要顺利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和家长的合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合作。合作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的重要意义,使家长支持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二是主要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四) 学校要引导教师成为研究者。
1、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应重视工作实践中参与、学习、研究、生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是实践。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不在于职前教育,也不在于脱产培训,而在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研究表明,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以校本培训最为有效。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特别重视校本培训,具体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制订科学合理的符合教师实际的培训计划;二是通过讲座、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使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三是使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相结合;四是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相结合;五是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研组在新课程推进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又是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者,学校要为教师从事科研创设平台,把教育科研工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师在问题中研究,在学生中研究,在实践中研究。
3、实践反思与行动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自20世纪60年代“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在欧美兴起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成为一个不断研究,勇于创造的研究型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研究者的眼光全面地发现教育教学活动新动向、新问题,自觉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反思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它强调教师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进行应用,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学中反思系统化,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范教育司
【2】 刘捷       专业化――挑战新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
【3】 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
【4】 王少非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魏国栋 吕达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