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载机巡洋舰:不懂装懂,原来也是一门艺术——读《假装的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42:43
假装,是现代人的一种需要
“假装”或许称得上是“模仿”的升级,但凡是人都有模仿的天性,这已成为社会形式。在你还是小孩,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就难免会模仿他人,说得再直接些,那些演员,无不是在“模仿”或“假装”他人,至于像不像,那则是艺术的问题了。
《假装的艺术》出自美国时尚界人士劳伦斯·怀特德-弗莱之笔,他一直在纽约的曼哈顿和伍德斯托克教授女性主义舞蹈及开设瑞士风格厨艺课程,据说此书原本是为嘲讽一些上流社会的虚伪人士而写,却因其幽默和智慧成为人手一本的畅销书。书从各个生活社交可能遭遇的困境展开,他是试图将生活的智慧来教给你,而不是让你一再的错下去笨下去,于是文化艺术、钓男把妹、珍馐旅行、运动健康等方面作者都作了悉心研究,拎出那些文艺界人士、上流社会时常交流的话题,关键是要在这些内行或故弄玄虚的人群里解除你的无知,是极有挑战难度的。试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除了将每一领域的基础常识搜罗一遍,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个更高层次的态度,便是你的爱好永远比他人高一档,或者永远比别人要独特,这就需要在常识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立场——这一点,对我们这些写评论的人而言确实有所帮助。
但你一定认为,此书写的是美国文化,跟我们中国有何相干?此一点其实在书的“序言”中也可见识到,这是个智能傻瓜时代,很多人一生只能专研一项行业,但是否意味着你与其它行业就完全绝缘呢?就像你再不必咨询旅行公司而手执一册导游手册便可游遍天下,就像你不必看完一本厚厚的书就能从书评或简介中得知故事主题,作者恰恰是那个成全你做“智能傻瓜”的人,因为信息全球化时代,狂轰滥炸式的新鲜事层出不穷,多数都如过眼云烟,而少数却在人们的生活中扎根、蔓延、繁殖,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因为人们惦记才被保留下来,于是成就其为经典,而经典一再翻炒,又成流行和时尚,作者无非在一些旧课题上借题发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整理而成。再说,你想在人家领域里称巧工能匠显然不够资格,你不可能花好几年时间去大学进修,聘专家贴身指导,也不可能买一堆专业书来研习——在讲求时效的现代社会,崇尚蜗牛精神当然不是坏事,但显然会坏了你的事,因此想不被这个时代OUT,还是有必要装一装B的。
打肿脸像不像胖子,也是一门艺术
换到中国,“假装”就是“逢场作戏”。那明代才子李渔笔下的人物多有“逢场作戏”的潜能啊,再荡开一笔,那些野史、古小说里的才子佳人谁不是“逢场作戏”?一搬到戏曲舞台上,那就越发衍生出艺术的味道来了。《闲情偶寄》明摆着就是中国版本的《假装的艺术》,只是时代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而已。劳伦斯·怀特德-弗莱和李渔之所以成为行家里手,是因为他们对这些领域深谙于胸,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般人想写“假装”的书还真是“假装”不来的。
再到西方,你看萨克雷笔下的《名利场》,那个出身卑微的夏普小姐是如何混至上流社会的?还不是靠的“假装”?再如美国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说《天才雷普利先生》更是将“假装”做到登峰造极,小说屡被大导演搬上银幕,穷小子雷普利觊觎上流生活,杀死船王儿子后冒充其所有:签名、声音、作风,骗过了许多人——不过,这种“假装”实在可怕,违背了道德良知和社会规范,《假装的艺术》就告诉你:“装个文化人可是万无一失的,至少,你不会给自己招来什么身体伤害,所以,尽管大胆发挥吧!”
比如他讲到如何“伪装成爱书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指导:订阅有开辟书评版块的报刊,且对读书圈、《纽约客》作家、所有人都没听说过的某个第三世界的作家感兴趣,对他人所述嗤之以鼻并提出另外观点,当然,作者在各章末尾常有“必杀技”,穷途末路才出此下策,还提供了一些必备资料,绝对是一个全方面替你着想的贴身助手。
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些看法和建议,既觉得有趣又很实际。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和虚伪,这种“假装”的确称得上一种近身法宝,如何使它看起来不像“假”的,倒真正是一门艺术了。像梁实秋先生即仔细分析过“骂人的艺术”,这还真也算得上是“假装”的一种,那些简明易懂的归类或也可应用到此书身上:知己知彼、无骂不如己者、适可而止、旁敲侧击、态度镇定、出言典雅、以退为进、预设埋伏、小题大做、远交近攻。因为你的“假装”艺术是针对尴尬的时境,造成你尴尬的原因是那些人在吹嘘、在昧着良心说瞎话、假装高雅,所以你完全要秉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高姿态,才不致落魄到打肿脸充胖子的凄惨地步。
使“假装”成为“真实”流露才是真理
不过你如若想解除社交场所的尴尬,仅凭“假装”是不可靠的,像亚当·桑德勒的喜剧电影《我为玛丽狂》,男主角委派私人侦探去找寻多年未见的初恋女友玛丽,谁知那侦探爱上了玛丽并使出浑身解数假装自己是个完美的男人,最后当然面临的是谎言被揭、真相暴露的下场。而笨拙、倒霉的男主角却最终俘获了玛丽的芳心。现实生活往往就是一出戏剧,当你一天天“假装”下去,总有露出马脚的那天,所以“假装”只不过是应急灯,停电时暂且一用,长时间发电还得靠你本身的能量。
如果作者不是对这些领域有所了解或研究,怎么可能拎出最不容忽略的常识呢,且要对常见的问题作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性解答?所以读者可以当傻瓜,可以暂且接受这些信息,但切不可一味沉溺于“假装”,那只会招来非议,你经常出入的场所和圈子必定会在背后议论说你只懂皮毛、不懂装懂。这本书提到的每一领域的知识其实也是有缺陷的,并不完整,像“健身”这一章却连“游泳”都没有提到,因此,你完全不必照本宣科、现学现用,完全可以一翻而过,而且你可以创作一本属于你的贴身“假装”手册,通过网络通过别人的交谈。但是,你真的要“假装”行家里手,那就必定要下功夫,就像我们书评人绝不能在文章中空穴来风,要写一个短短的文章,却要花长时间去攻克很多资料和书籍。怎样使你的“假装”有一天成为“真实”的流露,这是此书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