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车动力: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革命造就了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9:53
基辛格、周恩来和毛泽东(资料图)


  本文摘自《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王鹤滨著,长征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

  记得有人讲过:艺术家是用形象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政论家则借助逻辑的推论,来证明自己的思想,毛泽东则是将这两种方法兼用的。

  毛泽东在哲学方面的成就,是他奉献给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之一,他的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世人皆知。他那哲学思想极具特点的思维方式更多地贯穿于他大量的著作中,以及人际间的交流之中。所以凡是接触过他的人,都会体会到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及和语言的含蓄与多层次的含义。从笔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接触,也常会遇到他那深奥的思维活动,他不是语言上的深奥,而是含义上的深奥。在他的语言中你会遇到双重的、或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让你去思考,去琢磨,去咀嚼,去品味,有的则是永远不会确切地体会出来。

  接触过毛泽东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佩服他的洞察力、辩才和难以捕捉的他所表述的语言内涵。

  在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音的眼睛里,毛泽东是一位完美的人。在她的记述文章中,充满了对毛泽东的赞美之词,她认为:“到了1935年,毛的生活和中国革命已经交融在一起了,无法分开了。毛已经和他的事业结成一体,他的思想和行动就是革命,如果要把毛和革命分割开来,就会使历史失去原有的雄伟壮观。革命就是他的骨肉、心血,就是他生活的意志、力量和前提。”因此韩素音认为:“革命造就了毛,毛也造就了革命。毛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一生,而且也是中国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的象征。”说得多好,多深刻。

  韩素音用了毛泽东的辩证法和矛盾论作为分析毛泽东的方式。她认为:“他是一个擅长辩论的辩证法家。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战术,他很少正面攻击对方,而且是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从侧翼包围对方的特点,逐个打垮对方的论证,直至把对手完全包围起来,最后再来一句俏皮话,或者在逻辑上指出一个致命的破绽,对方就倒了。”

  韩素音并认为:“毛的幽默来自辩证法,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一眼看到事物的对立面,正是这一点成了他的语言特色,也是他所制定的政策的特色。他的幽默有时真是锋芒逼人,他虽极不喜欢杀人,可如嘲讽起人来,都是入骨三分。”

  韩素音认为毛泽东:“他是各种矛盾的统一体:他既是一个通晓古今的学者,又像农民一样平易近人;他十分幽默风趣,可又非常严肃认真;既坦率,又精明;既老实朴素,又决不会上当受骗;既单纯,又复杂;既细致周到,明察秋毫,又衣着随便,不修边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