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173舰:台灣農業諺語、俚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5:29:27

台灣農業諺語、俚語

 

台語是很精緻、典雅、優美的語言,而且台灣的諺語、俚語孕藏了許多先人豐富的生活經驗。本學區屬於農業村落,居民除了使用國語外,第二種語言非台語莫屬,因此本篇特地介紹許多農業俚諺,來觀察二十四節氣台灣氣候的變化,以一窺先人的智慧結晶。

 

一、立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1.     立春落雨透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會多雨。

2.     立春趕春氣:立春以後,萬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

   水氣,明示世人春天已降臨。

3.     早春、慢播:立春在十二月,因雨水多,播種較遲。

4.     春天後母面:入春以後,氣候陰晴,冷暖無常。

 

 二、雨水(農曆正月初一)

1.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雨水」如果下雨,預測農作必豐收。

2.     雨水節,接柑桔:這個時間,最適合柑桔接種,以及播種作物。

3.     好上元好早稻,好中秋好晚稻:正月十五若是晴天,則預測當年一期稻作豐收;中秋天氣晴朗,則預測二期稻作豐收。  

 

三、驚蟄(農曆正月十六日

1.     驚蟄聞雷,米似泥:驚蟄當天,如果春雷乍響,表示節氣無誤,風調雨順,這一年會豐收,米價便宜。

2.     未驚蟄,打雷,會四九日烏:如果春雷響在驚蟄前,則今年雨水較多,會連續下四十九日的雨。

3.     未驚蟄打雷,六畜恐有災:節氣未到就先打雷,一般認為不合時令,六畜不安。

4.     驚蟄鳥仔曝翅:驚蟄後氣溫升高,不但土中蟄蟲出動,連鳥兒也飛出鳥巢,停在樹枝上曬太陽。

 

四、春分(農曆二月初二

1.     春分有雨病人稀,棉花豆麥處處宜:春分如果下雨,人們才會注意到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減少生病的機會,也會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農作物才會生長良好。

2.     春分,日暝對分:春分日,晝夜各為十二小時。

3.     西風麥貴東風賤:春分這天如颳西風,則農作物收成不好;如吹暖濕風,則農作物收成會豐收,以致價格低廉。  

 

五、清明(農曆二月十七日

1.     清明風若從南起,定是農家有大收:清明時節如果吹南風,則雨水充沛滋潤農作,必定會有大豐收。

2.     三月無清明,四月無立夏,新米舊米價:清明不在三月,立夏不在四月,則當年必定乾旱,因此當年所出的新米(一期稻米)一定與舊米同樣貴。

3.     雨淋墓頭紙,日曝穀雨田:清明下雨,榖雨多半會放晴。

 

六、穀雨(農曆三月初三

1.     榖雨寒死虎母:雖然已過清明,仍然有低溫冷鋒過境,令人冷得發抖。

2.     榖雨鳥最肥:榖雨時期草木開花結果,鳥食不虞匱乏,故最肥。

3.     榖雨落雨,冬好:榖雨日下雨,預測會豐收。  

 

七、立夏(農曆三月十八日

1.     立夏東風少病痛:立夏日吹東風,五榖豐收,人民安好。

2.     立夏,稻仔做老父:中部地區一期稻作,此時已含苞待放。

3.     立夏北,無水通磨墨:立夏日刮北風,則乾旱。

4.     早夏,卡慘死老父:立夏來得太早,氣候將失調,穀物將因而歉收。

5.     立夏雨水潺潺,米粟割到無處置:立夏日下雨多,則五榖豐收,沒有地方放;立夏日如天晴,其年必乾旱。  

 

八、小滿(農曆四月初五

1.     小滿不下,乾斷塘壩:小滿如果不下雨,梅雨季較短,很可能會乾旱而影響秋收。

2.     小滿,雨水相趕:此時台灣正進入梅雨季節。

3.     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四月初八如果天晴,則瓜果不會受到長雨淋濕,必定瓜甜多汁,好收成。

 

九、芒種(農曆四月二十日

1.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如果芒種這天下雨,則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2.     芒種蝶仔討無食:農曆五月以後,百花花期已過,此時蝴蝶已無花粉可採。  

 

 十、夏至(農曆六月初六

1.     夏至,風颱就出世:夏至後已出梅雨季節,而進入颱風季節。

2.     無食五月粽,破裘不甘放:端午節來臨前,天氣冷暖變化不定,過了端午,才不會再寒冷,棉裘才可以收藏。

3.     五月端午前,風高雨亦連:端午節前,常常風雨連綿,少有晴天。  

 

十一、小暑(農曆五月廿二日

1. 小暑驚東風,大屬驚紅霞:小暑吹東風,大屬傍晚紅霞滿天,都是颳颱風的徵兆。

2. 六月一雷鎮九颱,七月一雷九颱來:六月鳴雷,則六月颱風少;七月鳴雷則颱風多。

3. 六月初一,雷壓九颱,無雷便是颱:民間常以六月初一是否打雷預測當年是否有颱風。

4. 六月六落雨,一百日見霜六月六日下雨,當年秋冬會很冷。  

 

 十二、大暑(農曆六月初七

1. 六月防初,七月防半:六月份的颱風,以月初較為強烈;七月份的颱風,以中旬較為強烈,須預防之。

2. 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大暑不熱即表示氣候不順,會有水災或風災。

3. 六月霜,凍人不死;六月棉被,撿人蓋:六月是暑天,雖然偶有寒冷,甚至降霜,也不怎麼冷。只有身體虛寒的人,才蓋得住棉被。

4. 西北雨,落不過車路:入夏常有西北雨,雨勢急,區域小,經常田的東邊有雨,田的西邊放晴。  

 

十三、立秋(農曆六月廿三日

1. 立秋,一天落雨一天涼:立秋後每下一場雨則更冷一些。

2. 立秋無雨最堪憂,萬物從來只半收。

3. 立秋有雨,秋收歡喜。

4.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之日,如聞雷響,當年晚冬的稻禾欠收。

5. 立秋雷鳴禾欠收,立秋下雨蔬菜熟。  

 

十四、處暑(農曆七月初十

1. 播田播到處暑過,卡贏擔什貨:能插秧插到處暑以後,所獲得的利潤勝過挑什貨四處販賣。

2. 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處暑下雨,當年會歉收。

3. 不怕七月半鬼,只怕七月半水:七月半附近一旦豪雨,容易成災。  

 

 十五、白露(農曆七月廿五日

1. 白露不可攪土:以免損害稻根。

2. 白露水,上毒鬼:白露雨水性毒,如果田中的稻禾淋到白露下的雨,將結實不飽滿;蔬菜水果淋到則多會有苦味。

3. 八月八日落雨,八月無乾土:指會時常下雨。

4. 白露水,寒露風:白露日落雨,則寒露日會颱風。  

 

十六、秋分(農曆八月十一日

1. 秋分,日暝對分:秋分這一天,晝夜各為十二個小時。

2. 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欣歌好稻栽:指會豐收。

3. 八月半看田頭:此時二期稻作的好壞已可以看出。  

 

十七、寒露(農曆八月廿六日

1.寒露麥,霜降豆:寒露時適合種麥子,霜降時適合種豆子。

 

十八、霜降(農曆九月十二日

1.     霜降出無齊,牽牛犁:霜降時,稻穗出不齊,則收穫壞,要重新拖牛耕田。

2.     雷打菊花蕊,柴米貴如金:九月鳴雷,擊打菊花盛開的花蕊,預測明年必為凶收之兆,柴米油鹽必定昂貴。

3.     霜降,風颱走去藏:霜降後,颱風季節也跟著結束。  

 

十九、立冬(農曆九月廿七日

1.     十月小陽春:農曆十月慣稱陽月,在農村是個豐收的季節。

2.     立冬,青黃刈到空: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割。  

  

二十、小雪(農曆十月十二日

1.     月內若響雷,豬牛飼不肥:十月已入冬應無雷,若打雷則表示氣候不順,豬牛六畜有災疫。  

 

廿一、大雪(農曆十月廿七日

1.     大雪無雲是荒年:大雪日若晴空無雲,預測會是荒年。  

  

廿二、冬至(農曆十一月十一日

1.     冬節在月頭,要寒要年終;冬節在月中,無雪又無霜;冬節在月尾,要寒正二月:冬至如果在當月的初旬,年底會很寒冷;冬至如果在當月的中旬,當年的冬天很少有霜雪;冬至如果在當月的月底,年底前的天氣,要遇到了大寒或過了農曆年之後,才會變得寒冷。  

 

廿三、小寒(農曆十一月十六日

1.     小寒大冷,人馬安:冬至後,天氣應寒冷,人畜才不會得災疫。

2.     十二月卯,不見草:十二月晝短夜長,即使到了卯時(上午五到七時),天色仍暗,看不清野外草枝。

廿四、大寒(農曆十二月初二

1.     大寒不冷,人馬不安: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此時天寒地凍,害蟲或凍死,或蟄伏,若大寒不冷,害蟲未死或未伏,則人畜多病,或有災殃。

2.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若不冷,則寒天向後移,翌年春分時節,天氣仍會十分寒冷。

3.     最喜大寒無雨雪,下歲農夫發大財:大寒若逢大雪,來年會乾旱。  

 廿五、其他

另外亦收集一些流傳於相野間的俚諺,供作參考:

1.     冬看山頭,春看海口:冬天氣候變化從山頭開始,春天則從海邊開始。

2.     春南夏北,無水可磨墨:春天颳南風與夏天颳北風,均預測會大旱。

3.     東閃無半滴,西閃抱子跑不離:東方閃雷電是空雷,很少下雨;西方閃雷電,多半雷響雨即到。

4.     空心雷不過午時雨:午時前下的雷雨,時間不會太長。

5.     烏雲飛上山,棕簑提來披;烏雲飛落海,棕簑覆狗屎:滿天黑雲飛上山頂,一定有雨,出門要帶雨具;滿天黑雲飛向海邊,天氣會轉晴,不需要雨具。

6.     紅雲日出生,勸君莫行:日出時有紅雲,會有颱風,勿出門遠行。

7.     四月八月亂穿衫:四月和八月都是天氣轉換的季節,天氣時熱時冷,所以很難穿衣服。

8.     九月颱,無人知;九月颱,慘歪歪:台灣的颱風,從五月開始,七月最多,八月底結束。九月已過颱風期,但有時颱風也會出人意外,突然來襲。

9.     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小雪時節,農家的莊稼多已收割,農民利用農閒,曬乾稻穀,把穀物堆放在穀倉中冬藏,開始為明年的春耕做準備。人們慣於在秋收後,開始進入結婚的旺季,適婚男女為結婚而忙的熱潮,會一直維持到新春過後。

10. 春暴頭,冬暴尾:春天的風暴來於雨前,冬天的風暴則來於雨後。

11. 春颶頭,冬颶尾:春天的颶風,起時較強;冬天的颶風,卻在終止時較猛烈。

12. 朝看東南烏,午前風雨急:早晨東南方天空籠罩烏雲,上午會風雨交加。

13. 暮看西北烏,半夜起風雨:傍晚西北方天空籠罩黑雲,半夜會有風雨。

 

廿四節氣佮農諺、氣象諺語      魏水明提供資料

    『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福建安溪採錄:

有以「茶歌調」傳唱)。

〈四个季節歌〉(福建安溪採錄:以茶歌調傳唱):「春天路上雨如絲,夏天炎日汗濕衣,秋來清風消暑氣,冬到霜雪步難移。」)

民間普遍流傳一句俗語:「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曆法家

所獨創,向來為農民所重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得配合季節與氣候的變化,從事農業生產或安排活動。一年二十四節氣中分十二節、十二氣,在月首的稱「節」,月中的稱「中氣」,簡稱為「氣」,其名稱反映一年中四季氣候寒暑的變化,農民們依循節氣變化,栽種適時的植物,才能夠有豐碩的收穫。

中國流傳一首歌訣:「正月立春雨水節,二月驚蟄及春分,三月清明並穀雨,四月立夏

小滿方,五月芒種並夏至,六月小暑大暑當,七月立秋還處暑,八月白露秋分忙,九月

寒露並霜降,十月立冬小雪漲,子月大雪並冬至,臘月小寒大寒昌。」。

先民渡海來台,大致上都以務農為生,所謂「人勤地生寶,人懶地長草」,農諺:「百

般工藝,不值鋤頭落地」、「百般生理路,不值掘田土」、「一粒米,百粒汗」、「甘

願做牛,不驚無犁」、「顧秧,較贏顧倉」等,這些純真、樸實並含有韻律的台灣俗諺

,反映了農人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農諺:「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

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指白菜)」,「靠天

吃飯」的老祖先,累積了長期的農事經驗,知道依循節氣變化,栽種適時的植物。中國

氣象諺語:「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早晨浮雲走,晌午曬死狗」、「太陽打早

笑,不是好徵兆」、「早晨陽光強,不必曬穀糧」,而台灣預占晴雨天象的俗諺也頗多

,如「日暮胭脂紅,無雨也有風」、「烏雲飛入山,棕蓑提來幔,烏雲飛入海,棕蓑覆

狗屎」、「落霜有日照,烏寒著無藥」、「日頭圍箍,火燒埔」、「田蠳若結堆,戴笠

穿棕簑」、「雷打菊花心(或菊花蕊),柴米貴如金」、「雷打颱,大水來」,也展現先

民的農事體驗與智慧。

 

 【立春與雨水】(正月令,端月,孟春)

「歲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立春」,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春」為蠢動,表示萬物充滿

生機,春天即將降臨大地。「立春趕春氣」,立春之後萬象回春,當草木萌出新芽,綿

綿的春雨遍灑大地,正是春耕好時節。農諺:「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元旦雲

晴霽中天,雨雪霏霏是豐年;最喜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雷不打春,今年

好年冬」。「立春」這一天,也是「農民節」。

「雨水」,指冰雪溶化成水;常春雨綿綿,農民也為耕種忙碌。農諺:「雨水節,接柑桔」、「雨水甘蔗節節長」、「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東風,雨祖宗」、「春南夏北,無水磨墨」、「春無三日晴」、「雨水,海水較冷鬼」。「雨水」的節氣神正是大家熟悉的「海龍王」。

 

【驚蟄與春分】(二月令,花月,仲春)

「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荳麥佳。」

「驚蟄」,指春雷一響,萬物甦醒;這個時節正值春暖花開時期,桃花紅、李花白,黃鶯

鳴叫、鳥兒高飛的時節,農夫們也忙著插秧、播種。農諺:「驚蟄聞雷,穀米賤似泥」、

二月初二霆雷,稻尾較重過秤鎚」、「未驚蟄霆雷,會四十九日烏」、「雷摃蟄,落烏四十九日」、「驚蟄,鳥仔曝翅」。「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

「春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農諺:「春分暝日對分」、「春分落雨到清明」、「春分有雨病人稀,五穀稻作處處宜」、「春分前好播田,春分後好種豆」。春分時節,也是報歲蘭盛開的季節。

 

【清明與穀雨】(三月令,桐月,季春)

「風雨相逢初一頭,沿村瘟疫萬民憂;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豐年大有收。」

「清明」,春暖花開,草木萌芽茂盛,大地景象清爽明媚。「清明」也是『祭祀祖先』的

「掃墓日」,宋代高菊澗〈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節」還有「踏青」民俗,常藉著上山掃墓,順便爬山、賞花兼郊遊。

「清明穀雨,十夜八雨」,清明時節雨綿綿,且常冷熱不定,俗語:「三月初,寒死少年家」、「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農諺:「清明芋,榖雨薑」、「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田禾大有收」、「清明晴魚高上坪,清明雨魚埤下死」。「清明」部分地區也有吃潤餅、春捲的習俗。

「穀雨」,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雨生百榖」,農民剛好春耕完畢,最需要豐沛的雨水灌溉滋潤。這個時節,桑樹冒出青翠的綠葉,正是養蠶人家忙碌的時節。農諺:「清明田,穀雨豆」、「穀雨前三日無挽茶,穀雨後三日挽不及」、「雨淋墓頭紙,日曝穀雨田」。俗諺;「穀雨補老母,立夏補老爸」,穀雨日要為母親進補。「穀雨,鳥兒做母」,鳥兒此時大量交配、繁殖。春茶也在這時節前後採收。

 

【立夏與小滿】(四月令,梅月,孟夏)

「立夏東風少病遭,晴逢初八果生多;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稻禾。」

「立夏」,已正式進入夏季了。俗諺:「立了夏,把扇架;立了秋,把扇丟」;《禮記》〈月令〉篇解釋自然界:「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青蛙已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農諺:「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初一落雨,無花結無籽,初二落雨,有稻割無米」、「立夏,稻仔做老父」,農民總希望「風調雨順」,有好收成。這個時節是桑椹、櫻桃的盛產期。

農諺:「小滿麥滿仁」、「小滿櫃,芒種穗」,指的是「小滿」時節,稻與麥都已經結穗盈滿。農諺:「立夏小滿,雨水相趕」,「小滿」適逢梅雨季,有句俗諺「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

 

【芒種與夏至】(五月令,蒲月,仲夏)

「端陽有雨是豐年,芒種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蔬園內受熬煎。」

「芒種」,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有芒作物開始成熟,結實成穗。農諺:「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七月斷點露」,亦即芒種日下雨,五月就會陰雨綿綿,六月會烈日當空,氣溫攀升。「芒種」與「梅雨」,總是一前一後進入節氣,俗謂:「芒種逢壬便入梅」、「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是這個時節裡最重要的節日,「未吃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意含氣溫冷熱不定;「芒種蝶仔討無食」,指花期已過。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夏日炎炎,長夏漫漫」,此日陽氣最盛,白晝最長。

《禮記》〈月令〉篇記載:「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菫榮。」,這時節開始採鹿茸,蟬兒開始鳴叫,半夏及木菫已逐漸繁盛開花。農諺:「夏至不過不熱,冬至不過不

寒」、「夏至見春天,有雨在秋邊」、「夏至蟬聲晴雨報,天氣預報有得靠」、「芒種夏至,檨仔落蒂」、「夏至稻仔早晚鋸,夏至風颱就出世」、「五月端午前,風高雨亦連」、「夏至,種籽齊去」。「夏至,早晚鋸」,中部地區的水稻此時已開始收割;「夏至,風颱著出世」,夏至後已進入颱風季節。芒果、鳳梨、西瓜、香瓜等各種熱帶水果,也紛紛在芒種、夏至後陸續上市。

 

【小暑與大暑】(六月令,荔月,季夏)

「三伏之中逢酷熱,五穀田禾多不結;此時若不見災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小暑」,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這一季節,台灣的颱風季節已經來臨。農諺:「小暑過,一日熱三分」、「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小暑一聲雷,翻轉倒黃梅」、「小暑小禾黃」。這個時節正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小暑時節,也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季節,在徐徐的薰風中,陪伴人們度過漫漫長夜。

「大暑」前後,氣候酷熱到達高峰,俗諺:「大暑曝死老鼠」。農諺:「大暑熱不透,大水風颱到。」、「熱在大小暑,好有雷陣雨」。「大暑吃鳳梨」,這個時節是品嚐鳳梨的好時機。

 

【立秋與處暑】(七月令,瓜月,孟秋)

「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立秋」,夏去秋來,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農諺:「立秋無雨上堪憂」、「立秋晴    一日,農夫不用力」、「雷打秋,稻仔像嘴鬚,甘藷像泥鰍」、「雷打秋,冬半收」。「立    秋」分為「六月秋」和「七月秋」,農諺:「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六月    立秋快快收,七月立秋慢悠悠」。台灣地區的立秋,是一期稻作收穫、米榖滿倉的時節,也    是龍眼的盛產期,花東縱谷滿山遍野的金針花正盛開。

「處暑」,表示夏天暑氣結束的時節;暑氣雖然逐漸消退,但是,天候還沒有轉涼,還會有熱天氣,俗諺:「處暑處暑,曝死老鼠」、「秋老虎,毒過虎」,入秋時的暑熱,猶如老虎般之猛烈。農諺:「播田播到處暑過,較贏過擔什貨」。在這節氣裡,是「橫山梨」盛產期,也是虱目魚苗溯流北游的時候,常看到海邊有許多捕魚苗的漁民。

 

【白露與秋分】(八月令,桂月,仲秋)

「秋分天氣白雲多,到處歡歌好晚禾;最怕此時雷電閃,冬來米價道如何。」

「白露」,已從盛夏進入秋涼的節氣,清晨常看到花草樹葉上許多透明晶瑩的露珠。這時節正是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儲存乾果準備過冬的時候;「白露時分桂飄香」,此時也是桂花盛開時分,因此農曆八月又稱「桂月」;《禮記》〈月令〉篇記載:「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南飛避寒,百鳥開始儲存乾果準備過冬。「白露」之後,在夜晚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杜甫〈月夜憶舍弟〉詩:「露從今日白,月是故鄉白。」又是另一種相思情緒浪潮。農諺:「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白露水,較毒鬼」、「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白露雨,寒露風,較聖過三界公」、「白露湧,開卡大天頂」、「白露南,三天四日澹」,意指要多注意穿著,避免受風寒著涼。

 

阿美族人的豐年祭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舉行;此時節也是文旦、柿子、水梨、酪梨和筊白筍的盛產期。

「秋分」,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畫夜長短相等,這個節氣大約在中秋節前後;「蘆花千里秋月白」,中秋時節,溪灘的蘆葦花盛開,展現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俗諺:「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欣歌好稻栽」,也反映了期待豐收的心情;俗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紅柿若出頭,羅漢腳就目屎流」,也表示「秋分」以後的節令氣候變化。紅柿、文旦、水梨、酪梨也在「秋分」的仲秋時節,成為時鮮水果。

今年國曆九月廿五日,是中秋節,民間有拜「土地公」、吃米粉芋(俗語: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吃月餅、農民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拐杖」的習俗;周璽的《彰化縣志》就記載:「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士子製月餅,以骰子六枚,擲得四、五紅者奪之,取秋闈奪元之兆。村庄皆演戲以祀土神,做秋報也。仲秋一月,雖山橋野店,歌管相聞。」;「月圓人圓」,入夜皓月當空,家人團圓歡聚,也正是賞月最佳時光;只是傳統民間唸謠:「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南塘,南塘未得過,掠貓仔來接貨……」現在已不常傳唱了。

 

【寒露與霜降】(九月令,菊月,季秋)

「初一飛霜侵損民,重陽無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聲菜價增。」

今年的「寒露」在農曆八月廿九日,「此時已屆深秋,天氣轉冷,早晚溫差變化愈來愈

明顯,也常給人蕭瑟寒涼的感覺。農諺:「寒露開花袂結子;寒露吐穗不結實」、「寒露百草枯」、「寒露十月已秋深,田裡種麥要當心」、「寒露多雨水,春季無大水」。在這個節氣,天空會有過境台灣的伯勞鳥、灰面鷲鳥群。菊花(又稱長壽花,四君子之一)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野牡丹、山芙蓉、月桂與雁來紅,也都紛紛綻放。今年「寒露」後十日為重九時節,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民間在「重陽」日,有供牲醴祭拜祖先之

習俗;各鄉鎮市也都會舉辦「重陽敬老」等民俗活動。民諺:「九月九,風吹滿天吼」、

「九月風吹,滿天飛」,陳培桂修《淡水廳志》也記載:「重陽前後,童子製風箏,如鳶、如魚、如八卦、如四角雙連環,放之於高原曠野,以達雲霄者為樂。」,在東北季風期,河濱、草坪,形色色的風箏在空中飄飛,也是季節一景。

今年的「霜降」在農曆九月十四日,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

高山清晨地面上常結一層薄薄的霜,楓葉開始由綠轉紅,明顯感受到深秋的蕭瑟景象。俗諺:「九月九降風」、「九月起九降,臭頭仔無地藏」,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北部地區會颳起「九降風」,陳文達修《台灣縣志》記載:「九月,北風凜冽,積日累月,名曰九降風。」;不過,颳不停的東北季風,卻是新竹人生產米粉的最愛,也是盛產柿子的新埔、北埔吹乾柿餅的好幫手。農諺:「霜降,風颱走去藏」、「霜降有日照,烏寒死無藥」、「霜降出無齊,牽牛犁」。「霜降」時節也是台南麻豆鎮白柚的收穫期。

 

【立冬與小雪】(十月令,陽月,孟冬)

「立冬之日怕逢壬,來歲高田枉費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災殃預報損人民。」

「立冬」,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大陸冷高壓增強,天氣漸漸變冷。「入冬,田頭空」,水稻收割貯藏,農諺:「立冬,青黃刈到空」、「立冬好收,查某人發嘴鬚」。臺灣有「立冬」日「補冬」進補的習俗,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正是柑橘豐收的季節,也是螃蟹正肥美的時節,台灣西部的沿海地帶盛產螃蟹,肥碩黃澄的蟹黃,成了吸引饕客的美味佳餚。

「小雪」,天氣已經轉寒,中國大陸北方已開始雪花飄飄。農諺:「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雨夾雪,下不歇」、「雪花打菊心,柴米貴似

金」。「十月豆,肥到不見頭」,這個節令,嘉義縣布袋一帶是捕「豆仔魚」的好時節。 

【大雪與冬至】(十一月令,葭月,仲冬)

「初一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魔;冬至天晴無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大雪」,中國大陸北方大雪紛飛,地面積雪,亞熱帶的台灣,也只能在玉山、合歡山

上,才能出現難得幾次的雪景。農諺:「雪花好比銀錢,雪被子蓋麥田」,台灣沒有白皚皚的雪花,倒有白芒芒的「菅芒」花開,隨風搖曳。漁民諺語:「大雪大到」、「大雪來,烏魚到」,到了「大雪」,烏魚群便大批地湧入臺灣海峽,正是捕烏魚的好時機。

「冬至」,又稱「冬節」,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農諺:「冬節佇月頭,欲寒佇年兜;冬節佇月中央,無雪佮無霜;冬節佇月尾,欲寒正二月」、

「冬至紅,過年濛;冬至烏,過年酥」、「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乾冬至,濕過年」。冬至是古代的過年,俗云:「冬至圓仔食落加一歲」、「不吃金丸(紅)、銀丸(白),不長一歲」,台灣俗諺:「冬至大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搓湯圓,也象徵「圓滿、豐碩」。

 

【小寒與大寒】(十二月令,臘月,季冬)

「初一東風六畜災,倘逢大雪旱年來;若然此日天晴好,下歲農夫大發財。」

「小寒」,北風常伴著冷氣團的來臨,橫掃大地。農諺:「小寒大冷,人馬安」、「小

寒、大寒,無風水都寒」、「大寒、小寒,冷成一團」。小寒之後,「火鍋店」林立,成了消除寒氣的絕佳場所。花蓮、台東的洛神花也正值盛產期。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氣候相當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     間的酷寒。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俗諺:「 十二月卯,不見草」、「大寒不寒,春分     不暖」、「十二月雷,不免用豬槌」、「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這個節氣的     來臨,代表一年就結束人們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迎接新年。新年的腳步     正逐日趨近,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