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 希腊:寂寞让我如此多情(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十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6:25:58

 五十二,相思已是不曾闲——蜀妓

 

 

      最早记载此事的莫过于南宋的周密,他在所著的《齐东野语。卷十一》中,记有:“蜀娼类能文,盖薛涛之遗风也。放翁客自蜀挟一妓归,蓄之别室,率数日一往。偶以病少疏,妓颇疑之。客作词自解,妓即韵答之云:‘说盟说誓,说情说意。。。。。。’或谤翁尝挟蜀尼以归,即此妓也。”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在《情史。卷二十四》中记有:“蜀娼能文,盖薛涛之遗风也。昔有客自蜀挟一妓归,蓄之别室。”只是不知为何到了他这里,“放翁”二字竟换成了“昔有客”了。(估计是他老人家想保住陆游完好的形象吧?)但清朝叶申芗的《本事词》记作为:“蜀妓类能文,盖薛涛遗风也。陆放翁返自蜀,其客挟一妓偕行。”清朝另一文人潘永因,他在所编辑的《宋稗类钞。卷五》中也收录为“放翁有客自蜀挾一妓归。蓄之別室。”这样一来,以致后来的很多人都解释成了另一种意思,包括百度上的解释也是“陆游的一位门客,从蜀地带回一妓。”我现在终于明白,关于“传说”这个词是怎么一回事了。就是说,本来的确有某人有某个故事,但由于口叙者和笔录者的更改或是夸大其辞,最后到了另外一些人的耳朵里的时候,听见的传闻又是另外那么一回事了,这个就意味着失真。
  其实,维护古代文人完美的形象,这个可以理解。但作为历史来看,理应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如果历史上真的是陆游的一个所谓的门客包养了小蜜,那么,周密干嘛不直接写某人好了,何必要把我们的放翁牵扯到文章里来呢?难道说是为了炒作不成?我想这个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打个比方说的话,周密也根本不具备这样的“作案动机”。且不去争论,这个蜀妓究竟是陆游带回来的,还是有人移花接木成了他一个门客的女人。退一步说,就算是陆游门客带回来的,这多少也会和他脱不了一些干系。
  “蜀娼能文,盖薛涛之遗风也。”薛涛,这个唐朝时代才貌冠绝的成都女子,十六岁便寄身于乐籍,后来成为了当时娱乐圈中的大姐大。“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就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当时也是无不慕名而来。红的发紫的女校书,其才华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还影响了以后无数女子,纷纷把她归于心中的偶像人物。提及薛涛,就是要介绍下面的女主角,因为她也是一名歌妓,也是四川成都人。只不过,颇有讽刺意义的是,所谓的主角,居然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也许人家,那个时候就懂得低调做人,低碳生活。好了,我还是来说说故事吧。
  故事说的是陆游从四川归来,带回了一个川妹子。你说带回家吧?家里的老婆还不知道是什么态度,这可不成。不带回家吧,那川妹子怎么办呢?对了,眼前一亮,干脆暂时“蓄之别室”,来个金屋藏娇。真不明白陆先生早干嘛去了,回来之前就应该先考虑好的。

  陆游把川妹子先安置在了一个稍远的小屋里,然后琢磨着回家该如何与夫人实行软磨硬泡。在陆游生活的年代,狎妓成风虽说是一种时尚,但这样采摘野花的风流韵事,一般的女人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事情。名人嘛,当然要注意自身形象的,谁愿意惹出一些绯闻事件缠身呢?所庆幸的是那个年代还没有狗仔队,不然陆游更惨了。老婆大人的反对声是毅然的坚决,陆游想把川妹子在短时期内带回家来,从而实现闺中统一的这个计划看来是要落空了。没办法,他在家郁闷了几天后,找了个借口便赶紧出了门,心急如焚般地去看望川妹子了。
  来到了两个人爱的小屋,只见川妹子一脸的怒气。陆游挨着她坐下来,川妹子便起身站在了窗前。陆游又去拉她坐下,川妹子却将身子一扭,不让他碰。陆游赔笑道:“别生气,我知道你是怪我这些天没来看你。”川妹子横眉冷对的说道:“知道就好,谁叫你骗我呢?”接着还唱了首歌:“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数日多。这些天来的日子不好过,你心里根本没有我,把我的爱情还给我。”歌妓果然就是歌妓,张口就唱了一首歌。陆游听了继续赔笑说“好了好了,别闹了,我这些日子真的是生病了,今天病刚好就急忙来看你了,这还对不起你吗?”川妹子说道:“你是故意弄些鬼话来骗我唆?”陆游叹道:“哎,为了你,我在成都的官也没做成了,这我都没有后悔。这些日子病倒在床上,脑海里总是回想起我们在成都相识相知的幸福而温馨的日子。”川妹子听了,也半信半疑的。于是她随即作了一首《鹊桥仙》的词: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的?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不由多说,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首词的其艺术效果。那就是浅白直率,无需雕琢,以其自然真挚的情感而感染了读者。不仅如此,诙谐中还带有一种俏皮的口吻,这也就成了这首词的独特风格。象这样的词风之作,应归于“俚俗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诙谐与庄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之。”这样类型的词,多是包含嘲讽之意在里面的。但俚俗词虽是以口语形式,幽默笔调,但也不能太过于俗气,否则给人印象绝对是肤浅无聊,更毫无艺术可言。
  都说四川女子美丽但颇具泼辣,这或许就是她们鲜明个性的具体表现。敢爱敢恨的川妹子,依然是水做的骨肉。柔情时如似秋水盈盈,痴情时是瀑布激流直泄三千里,且不会回头。
  上阕实际上就是川妹子在揭露男人花言巧语和虚伪的丑恶嘴脸。“脱空经”一词是宋朝时的一种口语,大致意思就是口是心非。女人就是这样,即使明明知道男人喜欢骗人,但又不得不接受男人的连哄带骗。不过,这其中,就要看谁的演技如何了。怪不得有这么一句话,“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莫相信男人的一张嘴。”想来,这句话也算是够一针见血的了。
  下阕是作者诉说了自己害了相思病。她不茶也不饭,不言又不语,用最平常的口语直白而言,却能准确而生动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愁眉苦脸,玉手托腮,眼睛发呆的痴女形象。
  痴痴的贾宝玉也曾唱过:“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的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你看,这就是和川妹子几乎一模一样的,那种为心上人相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似病非病,无精打采的精神状态。
  一直都非常喜欢戴望舒的一句诗:“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她的相思是一个不能说出的秘密,如一粒莲子细嚼在嘴里,然后咽下这份清苦。在自己的心里藏着掖着,直到独自慢慢消化。炙热的爱情,能够令人着魔。吃不好,睡不稳,这段煎熬的日子里,梦里心里只有一个你,仿佛世界上的任何事都将与自己无关。
  其实这首词中,最倍受后人喜爱推崇的,那就是“相思已是不曾闲”这一经典之语。大致意思就是当相思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一刻也停不下来对你的思念。李宗盛有首著名的《凡人歌》,歌里是这样唱的:“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人生奔波之滋味,也是每时每刻苦不堪言。宋词人赵长卿的一首《朝中措》写道:“别来无事不思量,霜日最凄凉。”呃,他就有这种意境在里头的,其实凄凉的不是霜日,而是一种凄凉的相思。不过最伤感的,还是莫过于纳兰的一首《生查子》里的“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你看,忽然间就会被一种莫名的感伤所带动。这种伤感好像能够流动,如丝丝凉气般,就钻透了你的全身。
  台湾著名歌手潘越云,在早期的歌曲中,就有一首《相思已是不曾闲》的歌。这既是她的一张专辑名,也是其中一首歌曲。歌词是诗人卓以玉写的一首诗,她是这样写的:“说情说意,说海天那边的消息。说奔向南方无穷无尽的心意,海比天高恩比山高。怎奈春雨把残崖都化作软泥,怎奈后园花枝又都高过竹篱,叮当的风铃代替了檐溜点滴。相思已是不曾闲,更哪得功夫咒你”。很明显,她就是借用了蜀妓的这首《鹊桥仙》的。
  据相关记载,陆游在成都做官时,确实是混迹于青楼之中的。元方回《桐江集》卷四《跋所抄陆放翁诗集后》云:“予闻诸前辈,放翁人蜀从范石湖(范成大),后出蜀,携成都妓剃为尼而与归。”而他自己在《剑南诗稿》卷四的一首《成都行》的诗中写道:“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马驹,日斜驰遣迎名姝。”他还在一首《海棠歌》的诗中这样描写道:“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花非花,雾非雾,花如人,人又胜花。借人誉花,以花衬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牡丹也好,海棠也好,梅花也好。美丽的花儿,在文人的眼中,其实早就是丰姿绰约的女子们的化身了。真恨不能从此分身千亿,醉眠于繁花似锦百花争艳的世界里。有两个字可以来形容这样的心境,一个是“美”,一个则是“醉”。踏在花海中,香衣醉归来。《本事词》中记有“放翁在蜀日,尝有所盼,每寄之吟咏。有云:“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入侯家。”难道说,放翁放翁,当年就是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老翁吗?青若实在有点不敢妄自臆测了。也许,身临人心叵测的真实人生,梦枕风云多变的沧海桑田。一切早已不再是,那个原来的我。
  在陆游自己编写的《渭南文集。卷三三。山阴陆氏女女墓铭》中云:“八月丁酉,得一女。。。。。。女所生母杨氏,蜀郡华阳人。”如果按他这本书来推断的话,那么这个杨氏极有可能就是这位当年写词的蜀妓了。倘若这样,那么我们就得知了这个蜀妓原来姓杨。他们能够最终生活在一起,这也令人感到些许欣慰。思路顺着这般下来,更为欣慰的应是,在陆游的一生中,就没有了那么多的遗憾。因为,至少弥补了他和一个叫做唐婉的女子之间的千古遗憾。也至少,减轻了他心中的那份曾经沉甸甸的伤与痛。
  “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如果说幸福是写在脸上的,那么,痛苦就是用来埋葬在心里的。这样的痛,这样的苦,宁愿自己一个人独自去品尝。细细咀嚼着这个百味人生,默默怀想那份挚爱,直到最后浑身没有力气,直到那地老天荒。。。。。。

 

    五十三,若相忘有如此酒——蜀中妓


 

    仍是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一》中记载的一篇,因为是不同的四川女子,所以我将它分开来讲述而已。冯梦龙的《情史》里也有记载,另丁绍仪的《听秋声馆词话。卷八》、词人朱彝尊编著的《词综。卷二十五》、词人万树的《词律》以及《全宋词》中,都录有这一首词。
  没有作者姓名的诗词,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再纳闷,最多是一点郁闷而已。比起那些多如牛毛的,只标有“无名氏”的诗词来说,心里的感觉还是稍微强了一些。起码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四川的女子的作品。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这是秦观《虞美人》词中的一句。文人墨客和青楼女子之间发生恋情,这也是古代屡见不鲜的事。男女恋情,无论真假,也不想过多的去想最终的结果如何。爱了就爱了,恨了也就恨了罢。真心爱过,无怨也无悔,这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闲话少说,进入正题。当这位四川女子和心上人正爱得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之际,美梦却被朝廷派来的差官那急促的马蹄声踏碎。再怎么缠绵悱恻,终究抵不过皇命圣旨。无奈,只得匆匆作别。设酒践行,挥泪送别的心情,成了历来不知多少人曾经感受过的难以割舍的痛。想到这,川妹子即兴填词一首《市桥柳。送行》:
  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
  后会不知何日又?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
  读罢,又该是解析词意的时候了。
  “欲寄意、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官柳。”想赠送你一件礼物,好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可我实在是一无所有啊。在这桥高柳细的城市,只能随手轻轻折下细柳,一枝又接着一枝。(如果是现在,可不允许这样做哦,这种行为可是要罚款的哦)不过,她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难道说真的是没有什么来送给即将远去的心上人了吗?其实倒不是这样,说不定早已互赠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比如首饰和香囊之类的什么。作者故意这样写,也是为了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离别心情。就像一首歌曲中唱的“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就是这样的意思。你看除了这依依的杨柳外,其实赠送一首词也是不错的礼物。
  “市桥官柳”,就是一座城市的水桥两边,四处都是细柔的柳丝。这首词是她的一首自度曲,正因为词中有“市桥官柳”这几字,所以后人就以《市桥柳》定为了这首词的词牌。杜甫在《西郊》的诗里写有“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他还在《绝句》中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而这样的景色,就是在成都。毫无疑问,这个川妹子也是在成都折下柳枝来和心上人作别的。这样以柳来表述离别之意的文字,最早应该见于《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只是为何会选择柳树来作为惜别之意呢?大概“柳”和“留”是谐音,有留住的意思在里头,再说柳条细细的,像是人轻轻挥别的手。
  “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就这样,忍看着他穿好了踏上征途的衣衫,又随他一起来到了即将分别的古渡口。上阕基本就是用白描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即将送别的画面,此时那种内心难舍的强烈情感还没有正式爆发出来。我们好象就看见她正在轻轻挽住官人的手,和着泪,饮下了这离别的酒。来到依依楚江口,只是君这一走,不知相见,又会是什么时候?
  到了下阕,开头一句就以“后会不知何日又?”来发问他,或是说也是在问自己。在小说和电视剧中,我们好像经常看见古人离别,一般都是抱拳说道:“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了”这样的话语和场面。可是他们两个呢?还能有聚首的日子吗?这一定就是作者最担心的事情了。当分别已成了注定的事实,真的无可奈何啊。所以作者只能是感叹今日一别,谁也不敢保证能什么时候再相见。或者更进一步痛苦的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究竟有没有可能再次见面呢?哎,天知晓。正所谓“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怀,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我知道你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心存理想抱负。所以,其实你也不用这样和我终日厮守在一起的。秦观不是说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其在朝朝暮暮”的吗?只是只是,秦先生说的那个爱情,虽然不用朝朝暮暮,但起码还能以后相见吧?而我们呢?无语。。。。。。
  “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有朝一日你要是荣华富贵了,不知你会不会把我已经忘记?如果你真的把我忘记了,那么你我之间的恩情就会像这杯中的酒。末句其实就是这个成都妹妹最后对他的情人说的一番话,也就是对他敲了一下警钟,你可千万不要把我忘了哦!说完,将手中饯别的最后一杯酒,轻轻洒在了两个人的中间。“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垅上,怅然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这篇文章,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的。
  全篇词句毫无修饰雕凿之处,朴而不俗,语短而情深,言简而意真,读来也颇有侠骨柔肠之感。这样也就是不经意间突出了四川女子的那种率真,朴实,热烈,痴情,且敢爱敢恨的鲜明个性。晚清词人陈廷焯曾称赞其“运笔轻隽,用成语有弹丸脱手之妙”。
  近代美才女——白薇女士,她曾告诫过负心的薄情郎杨骚,对他说过了这么一番话:“你临终的时候,要想到,像我这种蠢笨连身子都化作了白莲花,交给你爱,人赠给你,自己宁蹈水火,负恶名的蠢笨。你的一生,是不能遇第二人的。”所以说啊,女人对她一生中的最爱,其痴情程度是不可低估的,更是无法想象的。
  爱是什么?正如张爱玲所说:“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无论男女,情到了最深处,也是痛得最彻骨。不管结局如何,也不计较得失,只要曾经在一起共同付出了,只要开心过就行。哪怕明明知道是飞蛾扑火,也要想看到自己最后美丽的燃烧如烟花般灿烂。
  然而,现实处处充满着莫大的讽刺和悲哀。象白薇也好,张爱玲也好,还有不知多少生长着玲珑心般的女子。在她们用娴熟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去诠释爱情经典的时候,恰恰又会在看不见硝烟的情感战场上,遍体鳞伤,竟是败得一塌糊涂。难道这就是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吗?
  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别说有如此酒,就算你折断一柄锋利的宝剑,狠狠地说:“若相忘,有如此剑。”这又有什么用呢?在爱情里,没有什么该走的和不该走的,只会有想到和没想到的。或许你一转身,滚滚红尘中,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就像醒了的一场梦,散了的一出戏罢了。
    

五十四,正是春光三月时——谢福娘



      有很多人都说青若的这部寂寞系列里,要么写着才子佳人凄美的爱情,要么就是凝重的历史,让人看了忍不住会掉泪。所以我就稍微转变了一下风格。我知道,即便是美味佳肴,人也有吃着生厌的时候。
  在南宋罗烨编著的《新编醉翁谈录》里,就记载了一篇关于建康妓谢福娘和张时的爱情故事。
  有一个叫张时的,字逢辰,河南洛阳人。有一次游历至建康,也就是今南京市。在和朋友一起游玩的时候,忽偶遇一位美女,顿时就对她一见钟情。当这位美女注意到了张时的一双眼睛紧盯着自己不放的时候,她隐约感觉到了眼前这位公子的一片款款深情。所以她轻轻回过头来,对这位公子报以友好的莞尔一笑,然后转身离去。也许人家是出于礼貌,便自然流露出的一种笑意。可张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家就是对自己有那么点意思。于是,张时带着这一份美好的感觉和执着,硬是把朋友一道拉着,紧紧跟随这个美女的脚步。
  美女到了家,再次回头发现了张时的身影。她也故意不露声色,放慢了脚步走进了家门,心中暗笑道:“傻样。”这边的张时见她已经进了门,也就急了,但又不好意思跟随进门,只得傻傻的站在不远处张望。旁边的好友拉了拉他的衣袖说:“走吧,人家都进屋了,你还犯什么痴啊?”张时顿觉很懊恼,浑身无精打采,但还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见他如此,便灵机一动,对他说道:“要不,我去帮你问问附近的人,打听一下这位姑娘的芳名,如何?”张时一听,拍手笑道:“哎呀,你怎么不早提醒我啊。太好了,快去吧,我等你。”朋友叹了叹气,有点后悔不该说这句话,但也只好帮他去问问了。
  朋友经过一番打听,也就大致弄清楚了美女的身份,于是赶紧跑去告诉张时。他对张时说:“经过缜密的侦查,美女芳名叫谢福娘,芳龄一十九,婚姻状况是未婚,职业是本地的一名官妓。才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只是身高和体重均不详。”张时一听,不但没有感激他的意思,反而责怪他说:“未婚虽是未婚,那怎么不弄清楚她到底有没有男朋友呢?”朋友一听生气了,便和他争论起来了:“你这人怎么不知好歹啊?我好心帮你去打听了,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你倒好,非但不谢我,反过来还说我没做好,真是做人难啊!”正当两人争论的时候,忽听见一阵银铃般的笑语传来:“你俩还真有意思的,争什么呢?好了,好了,有什么事,进屋里来说吧。”两人一怔,看见谢福娘正站在家门口,朝他们说道。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抓了抓后脑勺,倒被福娘的这个大方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再怎么不好意思,两人还是一起走进了福娘的家。进了屋,福娘叫丫环备好了几碟菜和一壶酒。看见两人坐着有些不安,福娘给他俩斟满酒,玉手轻轻一抬,作了一个请饮酒的手势。然后她自己也斟上了一杯酒,微笑道:“不知二位公子,来此有何贵干?”张时说道:“我本是洛阳人,来此贵地求学。偶遇姑娘,只是觉得有几分眼熟,但记不起来曾在哪里见过,故疑惑不解,于是。。。。。。”福娘听了,没等他说完,就差点把酒笑喷了出来,说道:“公子是洛阳人,小女子是建康人氏,怎么可能在哪里见过的呢?况小女子也从来没有去过洛阳的。”张时一时哑口无言,无以对答。朋友此时也笑了,插了一句话说:“姑娘分明早和张公子见过面的,怎么如今不承认了呢?我就知道他是在哪里见过你的。”福娘疑问道:“在哪里?”这个朋友手指着张时,笑道:“他啊——是在梦里曾见过你的!”福娘顿时掩住嘴,扑哧笑了一声。张时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好不好?”福娘怕他尴尬,急忙劝道:“来来来,我们还是喝酒吧。”于是三人边吃边聊,张时也就渐渐感觉放松了很多。就这样,三人有说有笑,酒也喝了不少。谈笑间,福娘心中对这位风度翩翩,且有些诙谐滑稽的张公子已是有了几分好感了。
  数杯酒下肚,张时便对福娘说道:“闻听姑娘诗词精通,故张某想讨教一二。”福娘连忙谦逊说:“哎呀,小女不才,岂敢在公子面前班门弄斧啊?”张时说道:“姑娘就别推辞了,我没有说叫你拿斧子砍树啊,估计你也没有那个力气。看在你我今日投缘的份上,就劳烦姑娘作一首词吧!”福娘心想:虽然说你对我有意,我也喜欢你,但我一女子怎么好意思先表白心迹呢?想到这里,她笑道:“好吧,不过在我作词之前,请公子先唱一首歌我听,让我听听你的心声。”张时也没推辞,立即应允了。于是他的那个朋友举着筷子敲击碗碟,打起了节拍。张时唱到:“草儿沾露水蝴蝶花中飞,何时我与你这样共相随?”福娘见他唱的真切投入,不禁起身翩翩起舞了。张时继续唱到:“今天今天我要与你一起双双飞,今天再不会让心为你流泪。今天今天我要与你一起双双飞,任凭年华似流水。”张时的歌唱完了,福娘的舞也跳累了,三个人又相互饮酒后,也该是福娘作词的时候了。
  福娘的芳心已彻底被张时所俘虏了,略带羞涩地填作了一首《南乡子》,并轻启檀口玉唇唱到:
  闲傍药栏西,正是春光三月时。深紫浅红光照眼,依稀。有似西施醉枕敧。
  摘放胆瓶儿,冷艳幽光映酒卮。曾记古人题品语,祆知。今夜花王得艳妻。
  张时听了,心花怒放,随即也依韵和作了一首《南歌子》:
  暖日未斜西。正是迷花殢酒时。红药雕栏呈冷艳,依稀。花重枝柔厌半欹。
  相对耍猴儿,一捻幽芳劝酒巵,魏紫姚黄来觑看,方知。准拟今宵醉伴妻。

  一个是暗示着必然“今夜花王得艳妻。”一个心领神会的“准拟今宵醉伴妻。”我说张时,你小子行啊,挺艳福不浅的嘛。借牡丹意象的景语,从而使得自己真真的要切身体验一下什么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想来古人很有趣,这种感情的升华速度似乎也有点来得太超乎寻常了吧?可能是我无法理解那种一见倾心的感受。也许真的是只需要一场邂逅,一个眼神;一杯薄酒,一首诗词,就能成全这花好月圆。
  两人从此恩爱有加,过着举案齐眉的同居生活。然而,大凡美好的故事情节,都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变化。因为福娘是一名官妓,也一直没有机会从良。所以在数月之后的一天,建康太守突然差人来召唤福娘前往。原来是这个太守调职了,马上要去湖南做官。可能福娘以前就是这个太守的一个小蜜,象她这样的女子,再怎么才艺双绝,也终究只是一个身份低贱的歌妓。很简单,想求生存,必须委曲求全,这或许就是古时官僚和艺人之间更早的潜规则吧。
  没办法,衣食父母官自然是得罪不起的。于是,两人也只好是挥泪告别。临别的时候,张时望着福娘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不要把残缺的爱留在这里。在俩个人的世界里,不该有你。哦~~为什么道别离,又说什么在一起,如今虽然没有你,我还是我自己。”
  话说福娘走了,张时也只好回到了家乡洛阳。想着太守利用职权的便利,夺走了心上人,于是咬着牙,一时化悲痛为文章。经过一番寒窗苦读,张时赴京而考,居然科举高中了。五年之后,张时被任命湖南运干。运干是什么职务呢?那是负责替朝廷运使的一种官员。官职可能不大,但从中捞捞油水还是很肥的。张时的官船刚刚靠岸,忽然听见有人喊道:“逢辰,张公子!”这分明是在喊他。张时很纳闷,怎么刚来就有人认识我啊?于是带着疑惑上前去看,只见一个妇人,正坐在一船头上叫唤着他。这个妇人虽然衣衫平平,但很整洁。张时凑近再仔细一瞧,啊!?顿时惊呆了,原来是福娘。
  这真乃无巧不成书的,莫非这就是所谓的人生何处不相逢?当久违的目光再次交接,福娘再也忍不住了,急匆匆地投向了张时的怀中,两人不禁相拥而泣。是啊,多少的委屈,多少辛酸,还有多少的思念,一时无从说起,竟无语凝噎了。这个令人感动的相逢场面,让我想起了电视剧《红楼梦》里宝玉最后遇见史湘云的场景。那楚楚可怜的湘云站在船头,凄厉的朝宝玉喊道“爱哥哥救我!”这情形不多说,四个字,那是“催人泪下”。
  且说后来张时听福娘说才知道,原来那个太守因为得病而亡,他的儿子正准备把福娘送回建康的,没想到就遇上张时,所以就发生了有情人相逢的一幕,这也许就是冥冥中的天意。愿天下人终成眷属,这是人间多么美好的一句祝愿啊!好在我们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他们的结局还是很美好的。因为两个人虽然是经历了曲折的爱情风波,但最终是得以团圆,这也符合了人们心里最普遍的爱情审美观念。据说后来福娘也通过张时的关系落籍从良了,从此就安心的和张时相濡以沫,一直到白头。也许一份得之不易的爱情,在经历了曲折后,两个人会倍感珍惜。
  哎,可惜人世间的爱情,不可能都会以圆满而告终的。从古至今,曾有太多太多的人在他(她)们生命的弥留之际,仍旧会千遍万遍地默念着一个熟悉的名字,仍旧会傻傻天真地期待着一个美丽的梦幻。直至尘归于尘,土也归于土。于是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能读到他的这番洒脱,于是想迫不及待的要去读懂他心里的痛。他信命,结果也应了他自己的这句话。的确,林徽因只成了志摩灵魂的伴侣,更成了他胸口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才女徽因也只有含泪追忆而写下了:“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这个世界上,究竟还有多少人会抱憾终生?究竟还有多少人能保存着那份真?也许,我永远也不会得到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