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港口招聘信息:楞伽经【白话译文】(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42:45

    5无常品第三之一
 

  译文
  其时,佛对大慧菩萨说:今当为你等说意成身差别相,你等好好听著,认真思维观察。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意成身有三种,哪三种呢?谓入三昧乐意成身、觉法自性意成身、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诸修行者入初地後,渐次证得。
  大慧,如何是入三昧乐意成身?谓於三、四、五地入於三昧,离种种分别妄想,寂然不动,心海不起转识波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所现,本无所有,是名入三昧乐意成身;如何觉法自性成身?谓八地菩萨,了知诸法如梦、如幻,皆无有相,心转所依,住如幻三昧及其他无量三昧,能现自在神通,如花开放,速疾如意,如幻、如梦、如影、如像,非四大所造,形相又似四大所造,一切色相具足无些许缺欠,普入佛刹,达诸法性如幻梦不实,此谓觉法自性意成身;如何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谓至佛地,了达诸佛自证圣智境界,现各种相无须作意,如随意生自在无碍,是名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大慧,此三种意成身义当勤修学。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如世尊所说五无间业,是哪五种?如果作了此业,定堕阿鼻地狱。
  佛说:好好听着,当为你等讲说。
  大慧说:是的。
  佛对大慧说:五无间业者,所谓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怀恶逆心出佛身血。
  大慧,何谓众生母?亦即能引生贪爱之五蕴身,如生产、养育婴儿之母亲者;何谓众生父?所谓无明造业,生此受识名色六入之身者是。断除此痴爱生身之二根本者,名为杀父母;如何是杀阿罗汉?如惑眠伏於藏识中,微细不现,如鼠噬人,疮虽已愈,遇缘微发,究竟断此惑习,名杀阿罗汉;如何破和合僧?三宝中之僧乃五蕴和合之身,明了五蕴如幻不实,远离色受想行识五蕴异相和合成身之见,是名破和合僧;如何是恶心出佛身血?不明了五蕴诸法自相、共相悉是自心显现,虚幻不实,妄计有八识身,即有妄想觉知种种境界。觉境界者名为佛,以空、无相、愿三无漏智,断除八识妄觉污染,是名恶心出佛身血。大慧,以上所说是内五无间业,若有作此业者,迅即得自觉圣智,证得一乘道。
  又,大慧,今更为你等说外五无间,令你及诸菩萨闻是义後,於未来世不生疑惑。何谓外五无间呢?即各教中所说之五无间业,若有作此业者,不得三解脱,唯除佛菩萨及大声闻,见其作无间业者,为规劝诱导,令其除疑悔过,以神力变现其事,如阇王杀父,身生恶疾,晦过之後,终得解脱。此等皆是化现,非是实事,若有实造无间业者,则无现身得解脱之事。只有觉了自心所现之根身器界,离我、我所虚妄分别,方能证得解脱。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
  断除二根本,此则名为佛。
  弃除随眠诸惑,识破五蕴假身;
  断除此等诸惑,是名无间之业。
  原典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今当为汝说意成身①差别相,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意成身有三种。何者为三?谓入三昧乐意成身,觉法自性意成身,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诸修行者入初地②已,渐次证得。
  大慧,云何入三昧乐意成身?谓三、四、五地③入於三昧,离种种心寂然不动,心海不起,转识波浪,了境心现,皆无所有,是名入三昧乐慧成身;云何觉法自性意成身?谓八地中了法如幻,皆无有相,心转所依,住如幻定及三昧,能现无量自在神通,如花开敷,速疾如意,如幻、如梦、如影、如像,非四大造与造相似,一切色相具足庄严,普入佛刹了诸法性,是名觉法自性意成身;云何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谓了达诸佛自证法相,是名种类俱生意成身。大慧,三种身相当勤观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五无间业④。何者为五?若人作巳,堕阿鼻狱⑤。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
  佛告大慧:五无间者,所谓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怀恶逆心出佛身血。
  大慧,何者为众生母?谓引生爱与贪喜俱如母养育;何者为父?所谓无明令生六处聚落中故,断二根本名杀父母;云何杀阿罗汉?随眠为怨,如鼠毒发,究竟断彼,是故说名杀阿罗汉;云何破和合僧?谓诸蕴异相和合积聚,究竟断彼名为破僧;云何恶心出佛身血?谓八识身妄生思觉,见自心外自相、共相,以三解脱无漏恶心,究竟断彼八识身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大慧,是为内五无间。若有作者,无间即得现证实法。
  复次,大慧,今为汝说外五无间,令汝及余诸菩萨闻是义已,於未来世不生疑惑。云何外五无间?谓余教中所说无间,若有作者於三解脱不能现证,唯除如来诸大菩萨及大声闻,见其有造无间业者,为欲劝发令其改过,以神通力示同其事,寻即悔除证於解脱。此皆化现,非是实造,若有实造无间业者,终无现身而得解脱,唯除觉了自心所现身资所住,离我、我所分别执见过,方证解脱。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
  识了於境界,此则名为佛。
  随眠阿罗汉,蕴聚和合僧;
  断彼无余间,是名无间业。
  注释
  ①意成身:亦作「意生身」,见前注。
  ②初地:此指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即「欢喜地」,谓菩萨初得圣性,证人、法二空之理,生大欢喜心,故名。
  ③三、四、五地:此指菩萨十地中之第三[发光地]、第四[焰慧地]和第五[极难胜地]。
  ④五无间业:即感阿鼻地狱果报之业。造此种业有五种无间断之果报:一是趣果无间,自造业与受果报之间,无间隔生於他处;二者受苦无间,即受苦无间断;三者时无间,即受苦之时间无间断;四者命无间,受苦之命相续而无间断;五者形无间,阿鼻地狱广大无垠,无丝毫空隙处。
  ⑤阿鼻狱:也称「阿鼻地狱」。「阿鼻」译作无间,阿鼻狱即处於最底层之地狱。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诸佛体性。
  佛说:大慧,觉了人、法二无我,断除烦恼、所知二障,离分段、变易二生死,断现行、习气二烦恼,此即为诸佛体性。大慧,声闻、缘觉得此法後,亦得为佛,我以是义,但说一乘。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善知人、法二无我,断除烦恼、所知障,
  迷离分段、变易死,如是则名之曰如来。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以何密意说言,过去一切诸佛及百千本生之事,如说过去曾为顶生王、象鸟王、月光、妙眼仙人等等。
  佛说:大慧,如来依四平等秘密意,於大众中作如是说,我於过去作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等。何谓四平等?所谓字平等、语平等、身平等、法平等。何谓字平等?谓我名佛,一切如来亦名为佛,佛名无别是为字平等;何谓语平等?谓我作六十四种梵音声语,一切如来亦作此种种声语,迦陵频伽(鸟名)音声不变,是名语平等;何谓身平等?谓我与诸佛法身色相及种种随好无差别,为调伏众生故现种种形相,是名身平等;何谓法平等?谓我与诸佛皆同证得三十七种菩提分法,是名法平等。以上所说四平等义,是故我於大众中作如是说。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迦叶、拘留孙佛,拘那舍佛即是我,
  依四平等义,於大众中作如是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世尊所说,某夜成正等觉,乃至某夜当入于涅盘,於其中间不说一字,既无已说,亦无当说,也不说为佛说,依何密意作此说法?
  佛说:大慧,依二密意,作此说法。哪二种法?即自证法及本住法。如何是自证法?谓诸佛所证者,亦即我之所证,二者不增不减,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远离言说、分别、名字谙相。如何是本住法?谓诸法之本性,如金在矿石之中,本来自有,非外造作加工而有,法之本性亦然,本自有之,非因佛出世说之而有所增,亦不因佛不出世说之,而有所减。大意,譬如古旧城道,本来已有,不因今人行之始有,大慧,你以为如何?是行者作此城道及城中种种物吗?
 大意说:不是的。
 佛说:大慧,我及诸佛所证真如,常住法性也是这样,所以说言,自始成佛到最终证得涅盘,其间不说一字,既无已说,也无当说。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某夜成正觉,某夜入涅盘,
  於此之中间,不曾说一宇。
  以自证、本住二种法,作此密意说,
  我与诸如来,无有少差别。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诸佛体性。
  佛言:大慧,觉二无我,除二种障①,离二种死②,断二烦恼,是佛体性。大慧,声闻、缘觉得此法已,亦名为佛,我以是义但说一乘。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善知二无我,除二障二恼,
  及不思议死,是故名如来。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以何密意,於大乘中唱如是言:「我是过去一切诸佛及说百千本生之事,我於尔时作顶生王、大象、鹦鹉、月光、妙眼,如是等。」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依四平等秘密意故,於大众中作如是言,我於昔时作拘留孙佛、拘邱含牟尼佛、迦叶佛。云何为四?所谓字平等、语平等、身平等、法平等。云何字平等?谓我名佛,一切如来亦名为佛,佛名无别,是谓字等;云何语平等?谓我作六十四种梵音声语,一切如来亦应作此语,迦陵顿伽③梵音声性,不增不减,无有差别,是名语等;云何身平等?谓我与诸佛,法身色相及随形好等无差别,除为调伏种种众生,现随类身,是谓身平等;云何法平等?谓我与诸佛,皆同证得三十七种菩提分法④,是谓法等。是故如来应正等觉,於大众中作如是说。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依四平等故,为诸佛子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当入涅盘,於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亦不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语?
  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自证法及本住法。云何本住法?谓诸佛所证,我亦同证,不增不减,证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大慧,譬如有人行旷野中,见向古城平坦旧道,即便随入止息游戏。大慧,于汝意云何?彼作是道以及城中种种物耶?
  白言:不也。
  佛言:我及诸佛所证真如,常住法性亦复如是。是故说言始从成佛,乃至涅盘,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当说。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某夜成正觉,某夜般涅盘,
  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
  自证本住法,故作是密语,
  我及诸如来,无有少差别。
  注释
  ①二种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指以我执为主的诸烦恼,能障碍成就佛果;所知障指以法执为主的诸惑见,能障碍觉悟。
  ②二种死:一是「分段生死」,指诸有漏之业,烦恼障所感之三界六道果报,此为一切凡夫之生死;二是「不思议变易生死」,即由诸无漏业,依所知障所感之净土果报,此为阿罗汉以上之圣者之生死。
  ③迦陵频伽:又作「歌罗频伽」、「迦兰频伽」等,译为「好声」,鸟名。据传这种鸟出自雪山,在壳中即能鸣叫,其号优雅悦耳。
  ④三十七种菩提分法:亦称三十七道品,是达到觉悟,趣向涅盘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具体的可进一步分为「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法有无之相,令我及诸大菩萨知有无二见是虚妄故,痴速证得正等正觉。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说。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世间众生多堕落於二见之中,即有见、无见。因堕於二见故,出离解脱之想则非实际。
  何谓有见?谓实有因缘而生诸法,因之与缘并非不真实的;谓实有诸法从因缘生,并非无法从因缘生。大慧,这样说者,不了万法唯心所现。如何是无见?谓先计贪瞋痴诸法为有,後灭之为无,此即为无见。大慧,如若有人这样说「无有诸法,以不见诸物故」;又有人见如来、声闻、缘觉等无贪、瞋、痴之性,故执无见,此二种人,谁者为违背佛法?
  大慧说:那种先妄计贪、瞋、痴性为有,後又计无者,是破坏佛法者。
  佛说:善哉!善哉!你很理解我的提问。此人不但先妄执贪、瞋、痴为有,後又计无者,是违背、破坏佛法,也坏三乘圣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烦恼无性、无体,内外不可得,非异非不异,不可取著;声闻、缘觉、如来三乘本性解脱,无能缚及缚因,若有能缚及其缚因烦恼,则有所缚之众生,这种说法,显然是违背佛法的,先取烦恼为有,俊灭之为无者,则是破有为无相,依於此义,我作此说:宁可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若起空见,则是破坏佛法,因其堕入有无、自共相见解之中,不能了知诸法唯心所现。因不能了知诸法唯心所现,见有外法刹那生灭,无常展转,成差别蕴界处诸法相,相续流转,起後还灭,虚妄分别,离名字法,如此则是违背、破坏佛法。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心所行,
  净除此分别见,则得平等寂灭心。
  知贪爱诸境界,非是灭後方无,
  万法悉是真如,此圣贤之境界。
  本无而後生,生後还复灭,
  因缘生灭有无,此均不住如来实相界。
  法非佛生,亦非外道诸作者生,
  既从妄缘生起,本无何须更无之?
  谁以五蕴生之,既无何得破有为无?
  外道说有生法,妄想计有无。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
  诸法悉空寂,有无之见二俱离。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佛法宗趣之相,令我及诸大菩萨通达此义,不堕一切邪妄之见,速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等解说。
  大意说:是的。
  佛说:大慧,一切二乘及诸菩萨,有二种宗法相。哪二种呢?亦即宗趣法相与言说法相。宗趣法相者,谓自觉圣智所证实法,远离文字虚妄分别,入真法界,成就如来自觉地行,超诸世间妄想惑见,制伏邪魔外道,生智慧光,此是名宗趣法相。言说法相者,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於一异、有无等分别相,方便善巧随顺众生,令人於此法门中而得解脱,是名言说法相。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勤加修学。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说一切法有无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此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
  佛言:世间众生多堕二见,谓有见、无见。堕二见故,非出出想。
  云何有见?谓实有因缘而生诸法,非不实有,实有诸法从因缘生,非无法生。大慧,如是说者,则说无因。云何无见?谓知受贪瞋痴已,而妄计言无。大慧,及彼分别有相,而不受诸法有,复有知诸如来、声闻、缘觉,无贪、瞋、痴性而计为非有,此中谁为坏者?
  大慧白言:谓有贪、瞋、痴性後取於无,名为坏者。
  佛言:善哉!汝解我问,此人非止无贪、瞋、痴名为坏者,亦坏如来、声闻、缘觉。何以故?烦恼内外不可得故,体性非异非不异故。大慧,贪、瞋、痴性若内若外皆不可得,无体性故,无可取故,声闻、缘觉及以如来本性解脱,无有能缚及缚因故。大慧,若有能缚及以缚因,则有所缚,作如是说名为坏者,是为无有相,我依此义密意而说。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①。若起此见,名为坏者,堕自共见乐欲之中,不了诸法惟心所现,以不了故,见有外法刹那无常展转差别蕴界处相。相续流转起已还灭,虚妄分别,离文字相,亦成坏者。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所行,
  净除彼所行,平等心寂灭。
  不取於境界,非灭无所有,
  有真如妙物,如诸圣所行。
  本无而有生,生已而复灭,
  因缘有及无,彼非住我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非余众,
  能以缘成有,云何而得无?
  谁以缘成有,而复得言无?
  恶见说为生,妄想计有无。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
  观世悉空寂,有无二俱离。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世尊,惟愿为说宗趣之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达此义,不随一切众邪妄解,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一切二乘及诸菩萨,有二种宗法相。何等为二?谓宗趣法相,言说法相。宗趣法相者,谓自证殊胜之相,离於文字言说分别,入无漏界,成自地行,超过一切不正思觉,伏魔外道,生智慧光,是名宗趣法相。言说法相者,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於一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众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说法相。汝及诸菩萨当勤修学。
  注释
  ①增上慢:自认为已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如未得谓得,末证谓证。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讲说虚妄分别之相,此虚妄分别相是如何生的?是什么所生?是为什么而生的?是谁所生?为何名为虚妄分别?
  佛说:大慧,你为哀愍世间天人,而作此问,问得好!好好听著,认真思考,我当为你解说。
  大慧说:是的,世尊。
  佛言:大慧,一切众生不能了达外种种境,乃是自心虚妄分别所现,计著能取、所取,起各种分别,堕有、无之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心、心所法,相应而起,执著外道、世俗种种实我实法,所以称为虚妄分别。
  大慧对佛说:如果是这样,外道、世俗种种执著,於离有、无之性,起各种境相,那么,世尊,第一义谛也是这样,离妄想诸根、三种量及五分论等,世尊何故於外道、世俗种种义言起分别?而於第一义中却不言起分别呢?大概不至於世尊所说的违背道理吧?不然为什么一处言起,一不言起?世尊又说外道、世俗之虚妄分别,是堕有、无之见,如幻非实,分别世俗之见与第一义谛也是一样,有无相离,世尊怎么也於此生二边分别见呢?此说岂不堕於世间颠倒见吗?
  佛说:大慧,我不是说世俗法生妄想分别,第一义灭妄想分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应起於有、无分别,一切所见外法皆幻有实无,都是自心之所显现,只因愚痴凡夫虚妄分别自心,执著种种外境外法,所以才那么说,目的是使他了达一切外境外法皆是自心所现,断除我、我所及其他一切执著,弃除作者及所作法等恶因缘,觉了一切诸法唯是自心,转心、意、识,明解诸地,入如来境,舍离五法、三自性等分别见,所以我说虚妄分别相及种种执著乃是自心所现,如能如实了知其义,则可以得到解脱。
  其後,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说言,如我所说你及诸菩萨不应依语取义,世尊,何故不应依语取义?何谓语?何谓义?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
  大慧说:好的。
  佛说:所谓语者,乃是以妄想习气为因,以喉舌唇腭为缘,而发出种种声音、文字,相对谈说,是名为语。所谓义者,大菩萨静处独居,恒审思虑,思维观察,见人、法二空,趣向如来自证圣智境界,转诸习气恶见,在在处处修行胜相,至如来所证实法,是名为义。又,大菩萨应善知语、义,知其不一不异。若义异於语者,二者不相应,则语不应显义,但实际上语是显义的,如灯之照物。譬如有人持灯照物,後知此物是这样的,在这个地方,大菩萨也应这样看待语、义关系,因语言灯而入於义。但义非语,故不得言一。因此,大菩萨应因语入於离语言之自证境界。又,大慧,若有人於不生不灭等染净诸法,如言取义,计言说与义一者,是名建立:若认言语与义异者,是名诽谤,因其於彼起分别故,譬如所见种种幻事,此是愚夫见,非圣贤见。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若随言取义,虚妄建立诸法;
  因为计有实法,不免堕於地狱。
  五蕴中无我,亦非五蕴即是我;
  非如妄建立,亦非无所无。
  若像愚夫之妄分别,一切语义皆有实性;
  凡夫之所见,即为见真实。
  一切染净诸法,皆悉无自性;
  不像凡夫之所见,真实义不涉有无。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虚妄分别相,此虚妄分别,云何而生?是何所生?因何而生?谁之所生?何故名为虚妄分别?
  佛言:大慧,善战!善战!汝为哀愍世间天人而问此义,多所利益,多所安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一切众生於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著,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心、心所法,相应而起,执有外义种种可得,计着於我及以我所,是故名为虚妄分别。
  大慧白言:若如是者,外种种义,性离有、无,起诸见相,世尊第一义谛亦复如是,离诸根量宗因譬喻。世尊何故於种种义言起分别?第一义中不言起耶?将无世尊所言乖理?一处言起,一不言故。世尊又说虚妄分别,堕有、无见,譬如幻事,种种非实,分别亦尔,有无相离,云何而说堕二见耶?此说岂不堕於世见?
  佛言:大慧,分别不生不灭,何以故?不起有无分别相故,所见外法皆无有故,了唯自心之所现故,但以愚夫分别自心种种诸法,著种种相,而作是说,令知所见皆是自心,断我、我所一切见著,离作、所作诸恶因缘,觉唯心故,转其意乐,善明诸地,入佛境界,舍五法自性诸分别见,足故我说虚妄分别、执著种种自心所现,诸境界生,如实了知,则得解脱。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说言,如我所说,汝及诸菩萨不应依语而取其义。世尊,何故不应依语取义?云何为语?云何为义?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
  佛言:大慧,语者所谓分别习气而为其因,依於喉舌唇腭齿辅而出种种音声文字,相对谈说,是名为语。云何为义?菩萨摩诃萨住独一静处,以闻思修慧思惟观察,向涅盘道自证智境界转诸习气,行於诸地种种行相,是名为义。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於语、义,知语与义不一不异;义之与语,亦复如是。若义异语,则不应因语而显於义,而因语见义,如灯照色。大慧,譬如有人持灯照物,知此物如是在如是处。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因语言灯人言说自证境界。复次,大慧,若有於不生不灭自性涅盘三乘一乘五法诸心自性等中,如言取义,即堕建立及诽谤见,以异於彼起分别故,如见幻事计以为实,是愚夫见,非贤圣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若随言取义,建立於诸法;
  以彼建立故,死堕地狱中。
  蕴中无有我,非蕴即是我;
  不如彼分别,亦复非无有。
  如愚所分别,一切皆有性;
  若如彼所见,皆应见真实。
  一切染净法,悉皆无体性;
  不如彼所见,亦非无所有。

  译文
  此外,大慧,我当为你说智慧相,你及诸大菩萨,若善了知智慧之相,则能速得无上正等正觉。大慧,智慧有三种,即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何谓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愚计有计无,此是外道凡夫世间情见之智;何谓出世间智?如一切二乘人,计著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诸法自相、共相,不达法空,行断生死,希求涅盘,此是求出世解脱之智慧;何谓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相,不生不灭,非有非无,证得人、法二空,入如来地,此即是出世间上上智。
  大慧,还有三种智,谓知诸法自相、共相之智慧,知诸法生灭之智慧,知诸法不生不灭之智慧。又,大慧,言生灭堕有相无相、有因无因,此是识非智;达不生不灭,离有相无相、有因无因,这才是智;积集种子起现行相是识,无积集种子起现行相是智;执著境界相是识,不执著境界相是智;三事和合相应而生是识,不藉缘生,不因境起,无碍相应,性自神解是智;有所得相是识,无所得相是智。证自圣智所行境界者,觉诸境界悉皆无实,如镜中花、水中月,无出无人。
  此外,大慧,诸外道有九种转变见,所谓形转变、相转变、因转变、相应转变、见转变、生转变、物转变、缘明了转变、所作明了转变,此等是为九转变。一切外道依据这种见解,执有与无相互转变等种种说法。此中形转变者,因物体形相各别,譬如以金作各种物品、器具,环钏璎珞各不相同,形状各异,金之体性不变,一切法之转变也是这样。外道所说之种种转变,皆非一,亦非异,均只是妄想分别而已,一切诸法之转变,都应该这样去认识。譬如乳酪酒果之互相转变等,外道说此均有所变异,而实无有,若有若无一切诸法,都是自性之虚妄显现而已,并无真实之外物存在。认各种法为实有,有各种转变,此乃是愚迷凡夫,因妄想习气而起分别,实无有一法生,无有一法灭,就如梦幻所见各种色相,又如石女之生儿,本无有法,何得论於生灭转变?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道说四大造色,诸根生法及形相之种种转变;
  二乘人计有中阴渐续生阴,此悉是妄想而非明智之见。
  诸佛菩萨於缘起诸法及器间,不妄加分别;
  一切世间从缘起者,如乾闼婆城幻而不实。
  原典
  复次,大慧,我当为汝说智识相,汝及诸菩萨摩诃萨,若善了知智识之相,则能疾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智有三种,谓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愚计有、无法。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二乘着自、共相。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相,不生不灭,非有非无,证法无我,人如来地。
  大慧,复有三种智。谓知自相、共相智,知生灭智,知不生不灭智。复次,大慧,生灭是识,不生灭是智;堕相、无相及以有、无种种相因,是识;离相、无相及有、无因是智;有积集相是识,无积集相是智;着境界相是识,不著境界相是智;三和合相应生是识,无碍相应自性相是智;有得相是识,无得相是智;证自圣智所行境界,如水中月,不入不出故。
  复次,大慧,诸外道有九种转变见。所谓形转变、相转变、因转变、相应转变、见转变、生转变,物转变、缘明了转变、所作明了转变,是为九。一切外道因是见故,起有无转变论。此中形转变者,谓形别异见,譬如以金作庄严具,环钏璎珞种种不同,形状有殊,金体无异,一切法变亦复如是。诸余外道种种计著,皆非如是,亦非别异,但分别故,一切转变,如是应知,譬如孔酪酒果等热,外道言此皆有转变,而实无有。若有若无,自心所见,无外物故。如此皆是愚迷凡夫,从自分别习气而起,实无一法若生若灭,如因幻梦所见诸色,如石女儿说有生死。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形处时转变,大种及诸根;
  中有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诸佛不分别,缘起及世间;
  但诸缘世间,如乾闼婆城。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请如来为我等解说一切法深密义及解义相,令我及诸大菩萨善知此法,不堕依言取义之执著,离文字语言虚妄分别,入於一切诸佛国土,神通自在,觉慧善住,种种变化,光明照耀,譬如四大日月摩尼,自然而行,住於诸地,离种种分别见,善知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入如来位,普化群生,令知诸法虚妄不实,离有无之见,断生灭之执,不执著言说,转生胜处。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於一切法如言取义,种种执著,所谓相执著、缘执著、有非有执著、生非生执著、灭非灭执著、乘非乘执著、为无为执著、地地自相执著、自分别现证执著、外道宗有无品执著、三乘一乘执著。大慧,此种种执著,皆是凡愚众生,自妄想执著,如蚕作丝,而自缠缚,以此执著转教他人,则是缚他。大慧,此中实无密、非密相(密相即相续相),若有者,诸大菩萨则不能见诸法寂静无分别,若了达诸法唯心所现,实无外物,皆同无相,随顺观察,则能於有、无一切诸法悉见寂静。所以无有密缚、非密缚相,不但本无缚相,亦无有解,不见诸法实义的人,只是妄见缚与解而已,因为一切诸法若有若无,求其体性,均不可得。
  此外,大慧,愚痴凡夫有三种密缚,即贪瞋痴、爱来生富乐果报以及贪喜俱行。因有这三种密缚,使得诸众生於五趣生死轮回,相续不断。密缚若断,则无有密、非密相。又,大慧,若有执著根、境、识缘和合生起诸法,诸识密缚则次第生起。因有执著,则有密缚,若离三和(根、境、识)合识,得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则一切密缚皆悉不生。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本无实法妄作分别,是名为密缚;
  若知诸法本幻,诸密缚尽皆断除。
  凡愚不能了知诸法实相,随言而取义;
  譬如蚕吐丝,作茧以自缚。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如果像世尊所说的,由於自心虚妄分别种种诸法、非诸法本有自性,但是愚夫妄计执著而已,那岂不是既无众生杂染烦恼,也无圣人清净涅盘?
  佛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如你刚才所说的,凡愚众生所虚妄计著的一切诸法,实本无其自性,只是众生虚妄执著而已,但诸圣人以圣慧眼,能知见诸法之真实性相。
  大慧说:如果诸圣人以圣慧眼能见诸法真实性相,非天眼、肉眼所能知见,不同於凡人之虚妄分别之见,那么,诸凡夫如何依真实性相,以舍妄归真?世尊,因为诸凡夫不见诸法真实性相,而真实性相离於有无,所以无所谓颠倒不颠倒;圣人之见非如凡夫虚妄分别,然其见有真实性相,又不说真实性相是因缘非因缘,因此也是有所得,所以与凡夫之妄计性没有什么差别;若说三界凡夫不同圣界,或说圣界不同三界凡夫,这都将导致无穷之过失,若是如此,谁能了知诸法之真实性相?世尊,诸法性相自有,非由虚妄分别而有,为何世尊说诸法是虚妄分别而有呢?又,是何道理说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非如是有?再者,因何而说为令众生舍离分别,而说分别所见法相,无如是实法?世尊何故令众生离有无见,而又执著圣智境界,堕於有见,为何不说空如来藏,非心行处寂灭之法,而说圣智所行真实自性事?
  佛说:我非不说空如来藏寂静之法,堕於有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圣智所行真实自性相,并不与真空自性相违背,只为人生无始世来,计著有、无,於如实空法以如实不空圣智事说之,使众生听後,不生断常之怖畏,也能如所证实法,离迷惑妄想,入唯识真实性,知其所见并非别法,悟空、无相及无作三解脱门,得如实法性,了圣人境界,远离有、无一切执著。
  此外,大慧,大菩萨不应立一切诸法皆悉不生,因为一切法本来无有,彼宗因生相也悉本来无有;大慧,若说一切法不生,则自坏不生之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其所谓「生」,乃是有待而生的意思,若以此生义言不生,即是自坏不生义;又,所谓一切法不生者,此中包括世出世、常无常、生不生等,若言一切法不生,则此不生相自身也不生也;又,彼不生宗须借助於因、喻、合、结五分而成,故不能成立;又,彼不生宗,於有无法中皆不能建立,此宗即入一切法数中,因为有、无性相本来亦不生,既然如此,何处能立不生宗?所以,若立一切法不生宗,即是自坏不生义。因此,不应如此立宗,不应以五分论立宗,如此立宗有诸多过失,因为因之体性本来不生,於此之上更立不生宗,乃是展转为因,诸因异相,所以一切法体其性本来不生。不生既然是这样,所以一切法空无自性不应立宗。
  大慧,大菩萨应当说一切法如幻如梦,因为一切法体性皆离於有、无,一切法皆是迷惑妄想的产物,若说生与不生,愚痴凡夫则多堕於有无之见,而生惊怖,故不应立不生宗,以使愚夫免生惊怖,而远离大乘。
  此外,大慧,愚痴凡夫为无始虚伪所熏,恶习邪见之所迷惑,不能了知如实及言说法,计着心外境相,执著方便之说,不能修习清净真实离四句法。
  大慧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如世尊之所教诲。请为我等说如实之法及言说法,使我及诸大菩萨於此二法而得善巧,非外道及二乘之所能入。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有二种法,即言说法和如实法。言说法者,即为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种种方便教;如实法者,谓诸修行者,了达诸法唯心所现,离诸分别,不堕一异、俱不俱等分别执著。超越一切心识,於自觉圣智所证境界,离诸因缘及能、所取等各种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者,此即是如实法。此二种法,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勤加修学。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我说二种法,言说法与如实法;
  言说法开示凡夫,如实法为修行者所奉持。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惟愿如来为我解说於一切法深密义及解义相,令我及诸菩萨善知此法,不堕如言取义,深密执着,离文字语言虚妄分别,普人一切诸佛国土,力通自在,总持所印,觉慧善住,十无尽愿,以无功用种种变现,光明照耀如日月摩尼,地、水、火、风住於诸地,离分别见,知一切法如幻如梦,入如来位,普化众生,令知诸法虚妄不实,离有、无品,断生、灭执,不著言说,令转所依。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於一切法如言取义,执着深密,其数无量。所谓相执着、缘执着、有非有执著、生非生执著、灭非灭执着、乘非乘执着、为无为执著、地地自相执着、自分别现证执著、外道宗有无品执着,三乘一乘执着。大慧,此等密执有无量种,皆是凡愚自分别执而密执著。此诸分别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执著有、无,欲乐坚密。大慧,此中实无密、非密相,以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住寂静故,无分别故,若了诸法唯心所见,无有外物皆同无相,随顺观察於若有若无分别密执,悉见寂静,是故无有密、非密相。大慧,此中无缚亦无有解,不了实者见缚解耳。何以故?一切诸法若有若无,求其体性不可得故。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有三种密缚,谓贪恚痴及爱来生与贪喜俱。以此密缚令诸众生续生五趣①。密缚若断,是则无有密、非密相。复次,大慧,若有执著三和合缘,诸识密缚次第而起。有执着故,则有密缚。若见三解脱,离三和合识,一切诸密皆悉不生。
  其时,世尊重说颂言:
  不实妄分别,是名为密相;
  若能如实知,诸密网皆断。
  凡愚不能了,随言而取义;
  譬如蚕处茧,妄想自缠缚。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由种种心,分别诸法,非诸法有自性,此但妄计耳。世尊,若但妄计,无诸法者,染净诸法将无悉坏。
  佛言: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执,无有性相,然诸圣者,以圣慧眼,如实知见有诸法自性。
  大慧白言:若诸圣人以圣慧眼,如实知见有诸法自性,非天眼、肉眼,不同凡愚之所分别,云何凡愚得离分别?不能觉了诸圣法故。世尊,彼非颠倒非不颠倒。何以故?不见圣人所见法故,圣见远离有、无相故,圣亦不如凡所分别如量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彼亦见有诸法性相如妄执性而显现故,不说有因及无因故,堕於诸法性相见故。世尊,其余境界既不同此,如是则成无穷之失,孰能於法了知性相?世尊,诸法性相不因分别,云何而言以分别故而有诸法?世尊,分别相异,诸法相异,因不相似,云何诸法而由分别?复以何故凡愚分别不如是有,而作是言,为令众生舍分别故,说如分别所见法相无如是法。世尊,何故令诸众生离有,无见所执着法,而复执着圣智境界,堕於有见?何以故?不说寂静空无之法,而说圣智自性事故?
  佛言:大慧,我非不说寂静空法,堕於有见。何以故?已说圣智自性事故,我为众生无始时来计着於有,於寂静法以圣事说,令其闻已,不生恐怖,能如实证寂静空法,离惑乱相入唯识理,知其所见无有外法,悟三脱门②,获如实印,见法自性,了圣境界,远离有、无一切诸著。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不应成立一切诸法皆悉不生。何以故?一切法本无有故,及彼宗因生相故。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此言自坏,何以故?彼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即入一切法中不生,相亦不生故。又彼宗诸分而成故。又彼宗行、无法皆不生,此宗即入一切法中有、无相亦不生故,是故一切法不生,此宗自坏,不应如是立诸分多过故,展转因异相故,如不生,一切法空无自性亦如是。
  大慧,菩萨摩诃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见、不见故,一切皆是惑乱相故,除为愚夫而生恐怖。大慧,凡夫愚痴堕有无见,莫令於彼而尘惊恐,远离大乘。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分别之所幻感,不了如实及言说法,计心外相著方便说,不能修习清净真实离四句法。
  大慧白言:如是如是,诫如尊教。愿为我说如实之法及言说法,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於此二法而得善巧,非外道二乘之所能入。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谓言说法及如实法。言说法者,谓随众生心为说种种诸方便教;如实法者,谓修行者於心所现,离诸分别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于自圣智所行境界,离诸因缘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是名如实法。此二种法,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善修学。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我说二种法,言教及如实;
  教法示凡夫,实为修行者。
  注释
  ①五趣:亦称「五道」,即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人,五天。
  ②二脱门:即三解脱门,三涅盘门之异名,所谓空、无相、无作是也。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往昔曾说过,卢迦耶陀咒术词论,只能摄取世间财利,不能获得法利,不应亲近承事供养。世尊,何故作这种说法呢?
  佛说:大慧,卢迦耶陀所有词论,只是修饰文句,迷惑凡愚,随顺世间种种虚妄言说,既不如义,又不称理,不能证入真实境界,不能觉了一切诸法但是妄见,常堕二边,自失正道,并令他人也离於正道,轮回於诸恶趣之中,不得出离。为什么呢?因为不明了一切诸法但是妄心所现,执著外境,更增虚妄分别之见,所以我说世论文句,虽因喻庄严,只是欺诳愚痴凡夫,不能解脱众生生、老、病、死及烦恼、忧悲。
  大慧,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因广解众论,当时有一世论者的一个弟子现作龙身,去到帝释天宫,立一论宗并且说:侨尸迦(帝释之另称),我来与你辩论,你若辩不过我,我即毁掉你的千辐轮车,我若辩不过你,即以头相谢。说过这话之後,即以论法摧伏帝释,帝释当即於天中毁掉千辐轮车,并来到人间。大慧,世间言论因喻庄严,以文词惑众,帝释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因此,不应亲近承事供养,因它能作一切生死苦因。
  大慧,世论只说此身见闻觉知虚妄境界,其百千字句,後末之世分崩离析,分成多部,其源盖出於卢迦耶陀广说无量差别因相,悖於实理,又不自知是惑世法。
  其时,大慧说:世尊,若卢迦耶陀所造之论,种种文字,因喻庄严,执著自宗之见,非如实之法,如果这则称为外道者,那么世尊亦说世间之事,也以种种文词广为宣说,十方国土,一切天人,都来集会听佛说法,此亦非自智所证之法,如此说来,世尊所说岂不同於外道之法吗?
  佛说:大慧,我不说世论生灭法,我说诸法不来不去。大慧,所谓来者,亦即集生之义;所谓去者,亦即坏灭之义,不来不去,亦即不生不灭。大慧,我之所说不同外道堕妄想分别之中,因为我法远离外道所执之有、无之见,了达诸法唯自心之显现,无能取、所取,不生境相分别,入空、无相、无愿之门而得解脱。
  大慧,我回想起以前住於某处时,曾有一世论婆罗门来到我的住所,问我道:「瞿昙(亦即释迦),一切诸法是所作吗?」我当时回答说:「认为一切诸法是所作,这是初世论。」那婆罗门又问道:「一切诸法是非所作吗?」我回答道:「一切非所作是二世论。」他又问道:「一切是常呢,还是一切是无常?一切法生呢,还是不生?」我回答道:「说一切法常无常、生不生此是第六世论。」他又问道:「一切是一呢,还是异?一切俱呢,还是不俱?一切皆由种种因缘而受生吗?」我回答道:「此是第十一世论。」他又问道:「一切有记呢,还是无记?有我呢,还是无我?有此世呢,还是无此世?有解脱呢,还是无解脱?一切法是刹那生、刹那灭呢,还是非刹那生、刹那灭?虚空、涅盘及非择灭,是所作呢,还是非所作?有中阴呢,还是无中阴?」
  我当时回答道:「婆罗门,这些都是世论,非我所说,婆罗门,我说由於无始戏论、诸恶习气而生於三界,不能了达万法唯心而取著外法,而实无外法可得。」外道说我及根、境三和合生,我不这样说。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依妄念而起能、所分别,假施缘起,本无实体,这些非你等取着於我者之所能知。大慧,虚空、涅盘及非择灭此三无为法,但有三名称,本无体性,如何谈说作与非作昵?大慧,其时婆罗门又问道:「无明、爱、业为因缘故有三界流转呢,还是本无因缘?」我回答道:「此二种说法也是世论。」他又问道:「一切诸法皆入自相、共相吗?」我回答道:「此亦是世论,婆罗门,只要稍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都是世论。」
  大慧,其时那婆罗门又问我道:「一切外道所有词论,种种文句,因喻庄严,莫不皆从我法中出,此外,还有非世论法吗?」我回答道:「有的。但此种法与你之世论法不同,但为世人所接受。并不是说除世论法外,就没有种种文句。这种法也不是不依义说,但非如世论建立法。」他又问道:「岂有为世所接受之词论文句而非世论?」我答言道:「这种法也许是你及一切外道所不能理解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及诸外道法,都於外法而起妄想,虚妄执着,若能了达有、无等法,一切皆是自心之所变现,不生分别,不取外境,能於自住处,不起有、无妄念分别,此是如釆法,非你之世论法。婆罗门,略而言之,不论何时何处,若有心识流动,於生死而有所追求爱恋,有受、有触、有见、有住,取种种相,於爱於因等而生计著,此皆是世论,非是我法。」
  大慧,世论婆罗门这样问,我这样答,他并不问我宗如实之法,便默默地走开了,心中在想:沙门瞿昙,也不怎么样,说一切法无生、无相、无因、无缘,唯是自心分别所见,若能了达万法唯心,一切虚妄分别则不得生。大慧,你今也问我这样的问题,何故亲近诸世论者?此唯得财利,不得法利。
  大慧问道:世尊听说的财利,其义如何?
  佛说:善哉!你能为未来众生思维此义,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所谓财利者,亦即那些可触、可受、可取、可嗅等有形有相之物,使人起外境想,堕於有、无二边,增长贪爱忧悲、生老病死种种苦恼,我及诸佛称这些为财利,乃亲近世论之所擭得。何谓法利?法利者,了达万法唯心所现,见二无我,不取著於相,无有妄想分别,善知诸地,离心、意、识,具足修行十无尽愿,一切诸佛为其灌顶,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此是名法利,获此法利,不堕一切恶见戏论分别妄想,亦不堕常断、有无二边。大慧,外道世论使诸痴人堕於常、断等二边,以无因论,则起常见;以因坏灭,则起断见,我说不见生住异灭者名得法利。这就是财、法二利之区别,你及诸大菩萨对此应当勤加观察思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佛说涅盘,何等法是涅盘?而诸外道为何作种种分别?
  佛说:大慧,外道所说之种种涅盘,皆不随顺涅盘之相,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或有外道说,见法无常,不贪著境界,蕴界处灭,心、心所法等均不现前,不念过去、现在、未来种种境界,如灯尽,如种败,如火灭,诸取不起,分别不生,由此而起涅盘想。
  大慧,非以见灭坏分段生死为涅盘:或者以为人从「方」生,灭後还归入「方」,名为涅盘(方论者);或者以为离境界想犹如风止名为涅盘(风仙论者);或者以为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盘(如围陀论师);或者以为不起常、无常分别见名为涅盘(伊赊那论师);或者以为因不知诸法自心所现,故分别诸相而苦生,因此若能於相而起怖畏,以求无相,深生爱乐无相之想,此即为涅盘(如裸形论师);或者以为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过去、现在、未来有性不坏(如虚空、四大性),名为涅盘(毗世论师)。
  或者以为我、人、众生及寿者一切法无有坏灭名为涅盘(常见论师);更有外道,无有智慧,以为有自性及种种功能转变名为涅盘(女人眷属论师);或有外道以罪福俱尽为涅盘(苦行外道);或有外道以不由智慧,诸烦恼尽为涅盘(净眼论师):或有外道以大自在天真实能作众生生死者为涅盘(摩陀罗论师);或者以为众生展转相生,此即是因,此外更无他因,不知无明爱业才是根本,认为一切物灭後,复归於彼,名为涅盘(尼犍子论师)。
  或者以为二十五谛从冥而生,自然四德,证於真实道谛,是为涅盘(僧佉论师);或者以为摩醯首罗天为万物生因,堕四句见,执为涅盘(摩醯首罗论师);或者以为万物从自然生,则以自然为涅盘(自然论师);或者以明了二十五谛为涅盘(迦毗罗论师);或者以为,若能受六德令万民安乐,安乐之性即是涅盘;或者以为万物由时而生,时即是涅盘(时论师);或者以有性为涅盘;或者以无性为涅盘:或者以有、无二法为涅盘;或者以万物与涅盘无别为涅盘。
  大慧,又有不同以上诸外道所说的,以能了达万法唯是自心所现,不取外境,远离四句,住如实见,不堕二边,离能、所二取,住於圣智自证境界,悟二无我,离二烦恼,净二种障,於诸地勤加修行,後入於佛地,得如幻三昧,永超心、意、识,名为涅盘(此即如来真实涅盘〕。
  大慧,以上所言诸外道之种种虚妄计度,皆堕二边,作涅盘想,此既违正理,为智者所不齿;彼种种说,皆依自宗,而生妄想分别,违背正理,终不能有所成就,唯有使众生心意驰骋散乱,终无一个真实得涅盘者,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尽速远离。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一时说卢迦耶陀①咒术词论,但能摄取世间财利,不得法利,不应亲近承事供养。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佛言:大慧,卢迦耶陀所有词论,但饰文句,诳惑凡愚,随顺世间虚妄言说,不如於义,不称於理,不能赞入真实境界,不能觉了一切诸法,恒堕二边,自失正道;亦令他失轮回诸趣,永不出离。何以故?不了诸法唯心所见,执著外境增分别故。是故我说世论文句因喻庄严但诳愚夫,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等患。
  大慧,释提桓因②广解众论,自造诸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现作龙身诣释天宫,而立论宗作是要言,憍尸迦,我共汝论,汝若不如,我当破汝千辐之轮,我若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说是语已,即以论法摧伏帝释,坏千辐之轮,还来人间。大慧,世间言论因喻庄严,乃至能现龙形,以妙文词迷惑诸天及阿修罗③,令其执着生、灭等见,而况於人?是故,大慧,不应亲近承事供养,以彼能作生苦因故。
  大慧,世论唯说身觉境界,大慧,彼世论有百千字句,後末世中恶见乖离,邪众崩散,分成多部,各执自因。大慧,非余外道能立教法,唯卢迦耶以百千句,广说无量差别因相,非如实理,亦不自知足惑世法。
  尔时,大慧白言:世尊,若卢迦耶所造之论,种种文字因喻庄严,执苦自宗非如实法,名外道者;世尊亦说世间之事,谓以种种文句言词广说十方一切国上、天人等众,而来集会,非是自智所证之法,世尊亦同外道说耶?
  佛言:大慧,我非世间亦无来去,我说诸法不来不去。大慧,来者集生,去者坏灭,不来不去,此则名为不生不灭。大慧,我之所说,不同外道堕分别中,何以故?外法有、无,无所著故,了唯自心不见二取,不行相境,不生分别,入空、无相、无愿之门而得解脱故。
  大慧,我忆有时於一虚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至我所,遽问我言:「瞿昙④,一切是所作耶?」我时报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又问我言:「一切非所作耶?」我时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第六世论。」彼复问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皆由种种因缘而受生耶?」我时报言:「是第十一世论。」彼复问言:「一切有记耶?一切无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耶?无他世耶?有解脱耶?无解脱耶?是刹那耶?非刹那耶?虚空、涅盘及非择灭⑤是所作耶?非所作耶?有中有耶?无中有耶?」
  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皆是汝之世论,非我所说。婆罗门,我说因於无始戏论诸恶习气而生三有,不了唯是自心所见,而取外法,实无可得,如外道说,我及根、境三合生,我不如是。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依妄心,似能、所取,而说缘起,非汝及取著我者之所能测,大慧,虚空、涅盘及非择灭,但有三数本无体性,何况而说作与非作?」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无明爱业为因缘,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言此二亦是世论。」又问我言:「一切诸法皆入自相、共相耶?」我时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少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皆是世论。」
  大慧,尔时彼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是世论者不?一切外道所有论词,种种文句因喻庄严,莫不皆是从我法中出?」我报言:「有,非汝所许,非世不许,非不说种种文句义理相应、非不相应。」彼复问言:「岂有世许非世论耶?」我答言:「有,但非於汝及以一切外道能知,何以故?以於外法虚妄分别生执着故,若能了达有、无等法,一切皆是自心所见,不生分别,不取外境,於自处住,自处住者是不起义,不起於何,不起於分别。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而言之:随何处中心识往来死生求恋?若受、若见、若触、若住,取种种相,和合相续,於爱、於因而生计着,皆汝世论非是我法。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不问於我自宗实法,默然而去,作是念言:沙门瞿昙,无可尊重,说一切法无生、无相、无因、无缘,唯是自心分别所见,若能了此分别不生。大慧,汝今亦复问我是义,何故亲近诸世论者,唯得财利,不得法利?
  大慧白言:所言财法,是何等义?
  佛言:善战!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是义,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所言财者,可触、可受、可取、可味,令著外境,堕在二边,增长贪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及诸佛说名财利,亲近世论之所获得。云何法利?谓了法是心,见法无我,不取於相,无有分别,善知诸地,离心、意、识,一切诸佛,所共灌顶,具足受行,十无尽愿,於一切法悉得自在,是名法利。以是不堕一切诸见、戏论、分别、常断二边。大慧,外道世论令诸痴人堕在二边,谓常及断,受无因论,则起常见,以因坏灭,则生断见,我说不见生住灭者,名得法利。是名财,法二差别相,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勤观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涅盘,说何等法以为涅盘,而诸外道种种分别?
  佛言:大慧,如诸外道分别涅盘,皆不随顺涅盘之相,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或有外道言,见法无常,不贪境界,蕴界处灭,心、心所法不现在前,不念过、现、未来境界,如灯尽,如种败,如火灭。诸取不起,分别不生,起涅盘想。
  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盘;或谓至方名得涅盘,境界想离犹如风止;或谓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盘;或谓不起分别常、无常见名得涅盘。或有说言分别诸相发生於苦,而不能知自心所现,以不知故怖畏於相,以求无相,深生爱乐执为涅盘;或谓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盘想。
  或计我、人、众生,寿命及一切法无有坏灭,作涅盘想;复有外道,无有智慧,计有自性及以士夫求那转变作一切物以为涅盘;或有外道计福非福尽,或计不由智慧诸烦恼尽,或计自在是实作者以为涅盘;或谓众生展转相生,以此为因,更无异因,彼无智故不能觉了,以不了故执为涅盘;或计证於谛道虚妄分别以为涅盘;或计求那与求那者而共和合一性异性,俱及不俱执为涅盘;或计诸物从自然生,孔雀文彩棘针铦利,生宝之处出种种宝,如此等事是谁能作,即执自然以为涅盘。
  或谓能解二十五谛即得涅盘;或有说言能受六分,守护众生斯得涅盘;或有说言时生世间,时即涅盘;或执有物以为涅盘:或计无物以为涅盘;或有计著有物、无物为涅盘者;或计诸物与涅盘无别作涅盘想。
  大慧,复有异彼外道所说,以一切智大师子吼说,能了达唯心所现,不取外境,远离四句,住如实见,不堕二边,离能、所取,不入诸量,不着真实,住於圣智所现证法,悟二无我,离二烦恼,净二种障。转修诸地入於佛地,得如幻等诸大三昧,永超心、意及以意识,名得涅盘。
  大慧,彼诸外道虚妄计度,不如於理,智者所弃,皆堕二边,作涅盘想,於此无有,若住若出。大慧,彼诸外道皆依自宗而生妄觉,违背於理,无所成就,唯令心意驰散往来,一切无有得涅盘者,汝及诸菩萨宜应远离。
  注释
  ①卢迦耶陀:又作「路迦耶底迦」、「路迦耶」等,译为「顺世」,外道之一种,又称「世论」。
  ②释提桓因:又作「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等,帝释之异名,是位於须弥山顶之忉利天之主。为人时好布施,对乞於路旁之沙门、婆罗门常施予饮食、钱财等。
  ③阿修罗:又作「阿须罗」、「阿素罗」、「阿苏罗」等,意译为「非天」、亦即其果报似天而非天,是「天龙八部众」之一。
  ④瞿昙:乔达摩之旧称,亦称释迦、甘蔗、日种、舍夷,佛之姓也。
  ⑤非择灭:又称「非数灭」,佛教三无为法之一,意为非由智慧的拣择显示的寂灭。
 
    6无常品第三之余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如来、应、正等觉(应供、正等觉均是佛之尊号)自觉性,令我及诸大菩萨得此善巧,自悟、悟他。
  佛说:大慧,我将就你所问的,为你及诸大菩萨解说。
  大慧说:好的,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是作法呢,还是非作法?是果呢,还是因?是相或是所相?是说还是所说?是觉或是所觉?如是等等,是一或是异?
  佛说:大慧,如来、应供、正等觉既非是作法,亦不是非作法,非果亦非因,非相亦非所相,非说亦非所说,非觉亦非所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说都有过失。大慧,若如来是作法,则是无常,若如来是无常,一切作法应是如来,这是我及诸佛都不能同意的;若如来非是作法,则无有体性,那么,一切修行悉皆无益,如同兔角、石女之儿,因不是作法之因所成的缘故;若如来非因非果,则非相非所相,亦即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非说非所说,则言超四句。夫随文句者,则随世间而有言说,若超四句而唯有言说,则如石女儿。大慧,石女儿者,唯有言说,不堕四句,以不堕四句故,不可度量,一切智者,应如此知如来一切句义。
  大慧,如我所说,诸法无我,因为诸法中无有我性,故说诸法无我,不是诸法中无有「自身之性」,如来之义,也是这样,如来无蕴界处生死之性,不是没有法身常住自性。大慧,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非牛无牛自性、马无马自性,一切诸法也是这样,无有诸法自相,而非没有法身常住之性,此中道理,非凡愚之所能知。为什么呢?因为愚痴凡夫执著於虚妄分别。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也是这样,无法之自相,非无如来法身常住之性。
  大慧,如来与「五蕴」法非异非不异,若不异者,则如来应是无常,因为「五蕴」都是所作法;若异者,正如牛之双角,既异又不异,互相似,故不异,长短各不同,则异。如牛右角异於左角,左角异於右角,长短色相各不相同。但双角又不异,因为同是牛之角。如来与蕴界处非异非不异也是这样。
  大慧,如来者,依解脱而立言,如来与解说也是既非异又非不异。若异者,如来则如色相,同属无常;若不异者,则一切修行者均无差别,但实际上差别很大,因此二者非不异。与此相类似,如来觉智法身与所知之蕴界处,非异非不异;因为如来与「五蕴」诸法非异非不异,故如来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蕴非异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因此,如来真实法身,超出见闻觉知一切心量,唯有言说,无生无灭,犹如虚空。大慧,虚空非作非所作。因为虚空非作非所作,所以远离一切攀缘;因为远离一切攀缘,所以它超越一切妄想戏论;此超越一切妄想戏论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正等觉之体。所谓正等觉者,则是永离一切诸根境界。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如来、应、正等觉自觉性,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佛言:如汝所问,当为汝说。
  大慧言:唯。
  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为作非作?为果为因?为相所相?为说所说?为觉所觉?如是等异不异?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作非非作,非果非因,非相非所相,非说非所说,非觉非所觉,何以故?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作,则是无常,若是无常,一切作法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不忍可。若非作法,则无体性,所修方便悉空无益,同于兔角、石女之子,非作因成故。若非因非果,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超过四句。言四句者,但随世间而有言说。若超过四句,惟有言说,则如石女儿。大慧,石女儿者,惟有言说,不堕四句,以不堕故,不可度量,诸有智者,应如是知如来所有一切句义。
  大慧,如我所说,诸法无我,以诸法中无有我性,故说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如来句义应知亦然。大慧,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非无自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自相,而非有即有,非诸凡愚之所能知,何故不知?以分别故。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悉亦如是。
  大慧,如来与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者,应是无常,五蕴诸法是所作故。若异者,如牛二角有异不异,互相似故不异,长短别故有异,如牛右角异左,左角异右,长短不同,色相各别。然亦不异,如於蕴於界处等。一切法亦如是。
  大慧,如来者依解脱说,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如来便与色相相应,色相相应即是无常;苦不异,修行者见应无差别,然有差别,故非不异。如是智与所知,非异非不异,若非异非不异,则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蕴非异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以是义故,超过一切量,超一切量故,惟有言说,惟有言说故,则无有生,无有生故,则无有灭,无有灭故,则如虚空。大慧,虚空非作非所作,非作非所作故,远离攀缘,远离攀缘故,出过一切诸戏论法,出过一切诸戏论法,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正等觉体,正等觉者,永离一切诸根境界。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佛经中多有说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之异名者,请世尊为我等解说,不生不灭者,则是无法,如何却说即是如来异名?正如世尊所说过的,言一切诸法不生不灭,此则是堕有、无之见。世尊,若法不生,则无可取著,诸法皆无,谁是如来?请世尊为我等宣说。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我说如来是不生不灭之异名,非即是无法,亦非如你所说堕有、无见。我说无生即是如来觉法自性,意成法身之异号。但此不生不灭之义,凡愚外道、声闻、缘觉乃至七地菩萨皆不能了知。大慧,譬如帝释、虚空乃至手足,一一物各有多名,并非多名而有多体,亦非无体。大慧,我也是这样,於此娑婆世界(即堪忍世界)有无数无量百千名号,诸愚痴凡夫虽然闻说其名号,但不知是如来的异名,其中或有知者,如普导、如佛、如导师、如胜导、如梵王……如无灭、如无生、如性空、如真如、如实性、如法界、如涅盘、如佛性、如寂灭,……如是等满无数无量百千名号。称谓不同,然其体性唯一,无有增减,此间及余世界中,有利根者,能知如来法身随众生心现,如月现水中,实无去来。但诸凡夫堕二边见,不能如实了知,虽也承事供养,但不了名义,执著言说,昧於如来真实法身,而谓不生不灭同於无法,不知佛之种种名号乃随众生心现,如因陀罗释揭罗(帝释异名)等,以信言教,昧於真实,於诸法中随言取义。愚痴凡夫更是这样说:义如言说,二者无异,为什么呢?因为义无体性。这种人不知言语音声无有体性,所以说言说即义,无别自体。大慧,此种人不知言说有生灭,而义无生灭。
  大慧,一切言说堕於名字,而义则不堕名字,因为义离有、无,不受生,无身相。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只以方便说教显真实义。大慧,若人说法堕文字言教者,是虚诳说,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真实性离於文字。所以,大慧,佛经中说,我与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为什么这样呢?一切诸法性相离於文字,亦非不随真实之义,故假分别说以显义。大慧,若不说者,教法则坏,教法若坏,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三乘圣人均无,那么,谁说法?为谁说?所以,大慧,大菩萨应当不著文字,随机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心欲根机不同而方便说法,令其了达诸法乃是自心所现,无外境界,舍二分别,转灭妄识,并非藉言教成立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处。
  大慧,大菩萨应依於义,莫依於文字。依文字者,堕於恶见,执著自宗,而起言说,不能了达一切法相文字章句,既自损坏,亦坏他人,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真实义,通达一切法相文字章句,则不但能使自己得无相乐,还能使他人安住大乘;若能使他人安住於大乘,则得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之所摄受;若得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之所报受,则能摄受一切众生;若摄受一切众生,则能摄受一切正法;若能摄受一切正法,则不断佛种;若不断佛种,则得生胜妙处。大慧,大菩萨得生胜炒处,欲令众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详见注释③)力现种种像,随众生之根机,说真实法。真实法者,离文字,无别异去来,一切戏论悉皆息灭。所以,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执著於语言文字,因为一切真实之法离於语言文字。
  大慧,譬如有人以手指指物,小儿观指不观物,愚痴凡夫也是这样,随语言文字而起执著,乃至终生不能舍弃文字之「指」,而取真实义。大慧,譬如婴儿,应吃熟食,有人不知,而让其吃生食,则得疾病。不生不灭法门也是这样,不以方便善巧修行,则不能入此法门,所以应当善於方便修行,莫随语言文字而生执著,如不观於物而观指端。
  大慧,真实义者,离诸妄想,寂静微妙,由此而得涅盘;言说者,与妄想合,而流转生死。大慧,实义者,从多闻得,多闻而得其义,非善於言说。善其义者,不随顺一切外道恶见,非但自己不随顺,而且也使别人不堕恶见,这才是真正的多闻善义。应当亲近善求义者,与此相反之执语言文字者,应速远离。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经中分别摄取不生不灭,言此即是如来异名。世尊,愿为我说,不生不灭,此即无法,云何说是如来异名?如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当知此则堕有无见。世尊,若法不生,则不可取,无有少法,谁是如来?惟愿世尊为我宣说。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我说如来,非是无法,亦非摄取不生不灭,亦非待缘,亦非无义,我说无生即是如来意生法身别异之名,一切外道、声闻、独觉、七地菩萨不了其义。大慧,譬如帝释地及虚空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多名。非名多而有多体,亦非无体。大慧,我亦如是,於此娑婆世界①,有三阿僧祇②百千名号,诸凡愚人虽闻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其中或有人知如来者,知无师者,知导师者,知胜导者,知普导者,知是佛者,……如是等满足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於此及余世界中,有能知我如水中月,不入不出,但诸凡愚心没二边,不能解了,然亦并重承事供养,而不善解名字句义,执著言教,昧於真实,谓无生,无灭是无体性,不知是佛差别名号。如因陀罗释揭罗等,以信言教,昧於真实,於一切法,如言取义,彼诸凡愚作如是言,义说无异,何以故?义无体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谓言即义,无别义体。大意,彼人愚痴,不知言说是生是灭,义不生灭。
  大慧,一切言说堕於文字,义则不堕,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惟除不堕於文字者。大慧,若入说法堕文字者,是虚诳说,何以故?诸法自性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经中说,我与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离文字故,非不随义而分别说。大慧,若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断者,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总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不著文字,随宜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烦恼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演,令知诸法自心所见,无外境界,舍二分别,转心意识,非为成立圣自证处。
  大慧,菩萨摩诃萨随於义,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堕於恶见,执着自宗,而起言说,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辞章句,即自损坏,亦坏於他,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文辞句义悉皆通达,则能令自身受无相乐,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则得一切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若得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则能摄受一切众生;若能摄受一切众生,则能摄受一切正法;若能摄受一切正法,则不断佛种;若不断佛种,则得胜妙处。大慧,菩萨摩诃萨生胜妙处,欲令众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③力,现众色像,随其所宜,说真实法。真实法者,无异、无别、不来、不去,一切戏论皆悉息灭。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如言执着於义。何以故?真实之法,离文字故。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儿观指不观於物,愚痴凡夫亦复如是,随言说指而生执著,乃至尽命终不能舍文字之指,取第一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则发狂乱。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宜应善修方便,莫随言说而观指端。
  大慧,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盘因,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大慧,实义者从多闻得,多闻者谓善於义非善於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恶见,身自不随,亦令他不随,是则名曰於义多闻。欲求义者,应当亲近;与此相违著文字者,宜速远离。
  注释
  ①娑婆世界:亦称「堪忍世界」。堪忍,即堪忍苦难之意,佛教认为,此界苦难众多,住此界众生,须堪忍受种种苦难;另,堪忍还指菩萨为教化众生堪於忍受种种劳苦。
  ②阿僧祇:古印度数目名,一阿僧祇为一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意为无数。
  ③十自在:自在者,进退无碍之意。十种自在即是:一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二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各种三昧,而无障碍;三资具自在,菩萨以无量珍宝,严饰世界,清净无碍;四业自在,菩萨能随诸业,应时示现,无障无碍;五受生自在,菩萨能随其心念,於诸世界受生示现,无障无碍;六解自在,菩萨能示现种种色身,演说妙法,无障无碍;七愿自在,菩萨能随诸愿,於诸刹中应时出现,成正等觉,无障无碍;八神力自在、菩萨神通广大,威力无量,能於世界中随机示现,无障无碍;九法自在,菩萨得大辩才,广演无边法门,无障无碍;十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能於一念中现如来十力无畏,成正等觉,无障无碍,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又对佛说: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法门,不为奇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也说虚空、涅盘、非择灭三无为法不生不灭;外道说作者因缘生於世间,世尊也说无明爱业生诸世间,都是因缘而生,只是称谓不同罢了。世尊所说和外道所说之外因缘生法也是这样。所以,佛之所说与外道说无有差别。外道说时间、方位、虚空、微尘、四大种、大梵天、胜妙天(梵pradhana) 、大自在天、众生主等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若有若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灭,周流诸趣,自性常住,不生不灭,世尊分别所说诸法,虽稍有异,实际上外道多已说过。所以说,佛法同於外道法,若有不同,请佛为解说,为什么佛法胜於外道法?若无不同,外道即是如来,因为外道亦说不生、不灭。世尊常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如上面所说的,则应是有。
  佛说:大慧,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於外道所说之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区别在哪裏呢?外道计著一切诸法有实相性,不生、不灭,如来所说不堕有、无,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为什么非无?如幻影梦像,其影像非一无所有;为什么非有呢?影像实无自性,能所见取皆不可得,所以我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离有离无。若觉诸法唯是自心所见,住於自性,分别不生,世间一切诸法,皆悉寂静。妄想分别,是凡愚之所为,非圣贤也。
  大慧,妄心分别之不实境界,如乾闼婆城及幻化人,小儿见有乾闼婆城及众多商贾出入,妄心分别,言有其事,凡愚所见生与不生、有为无为也是这样,如幻人生,如幻人灭,幻人其实不生不灭。诸法也是这样,离於生灭。大慧,凡夫虚妄起生灭见,圣人不如是见。所谓虚妄者,不依真实义,而起颠倒见。颠倒见者,执著诸法有自性,不见诸法自性本寂静;不见诸法自性本寂,不能离於虚妄分别。所以,大慧,如来以其无相见胜於外道之有相之见。有相之见,以不生不灭为受生因,若无有相,则无有虚妄分别,寂静常住,则是涅盘。大慧,所谓涅盘者,依真实见,舍分别想,离心、心所法,获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我说此即是寂灭涅盘。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非为奇特。何以故?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涅盘及非数灭不生不灭;外道亦说作者因缘生於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生诸世间,俱是因缘,但名别耳,外物因缘亦复如是。是故,佛说与外道说无有差别。外道说言,徽尘、胜妙、自在、生主等如足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若有若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以其相不生、不灭,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分别虽稍变异,一切无非外道已说,是故佛法同於外道,若有不同,愿佛为演,有何所以佛说为胜?若无别异,外道即佛。以其亦说不生不灭故。世尊常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如向所说,是则应有。
  佛言: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何以故?外道所说,有实性相不生不变,我不如是堕有,无品,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云何非无?如幻梦色,种种见故。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见不见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若觉唯是自心所见,住於自性,分别不生,世间所作悉皆永息,分别者是凡愚事,非圣贤耳。
  大慧,妄心分别不实境界,如乾闼婆城,幻所作人。大慧,譬如小儿见乾闼婆城及以幻人商贾入出,迷心分别,言有实事,凡愚所见生与不生,有为无为,悉亦如是。如幻人生、如幻人灭,幻人其实不生、不灭。诸法亦尔,离於生灭。大慧,凡夫虚妄起生灭见,非诸圣人。言虚妄者,不如法性,起颠倒见。颠倒见者,执法有性,不见寂灭;不见寂灭故,不能远离虚妄分别。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是相见,相是生因,若无有相,则无分别,不生不灭则是涅盘。大慧,涅盘者,见如实处,舍离分别心、心所法,获於如来内证圣智。我说此是寂灭涅盘。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一切外道妄说无常,世尊也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不知此说是邪?是正?所说的无常,又有几种?
  佛说:大慧,外道说有七种无常,非是我法。哪七种呢?一者四大造色,作已还舍,是名无常;二者形处转变,是名无常,谓四大所造色之长短、大小变化无常;三者色即无常,亦即各种形色变化无常;四者转变无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迭相变化自然归灭,犹如乳变为酪,此种无常虽不可见,但在一切法中坏一切法;五者性无常;六者性无性无常;七者不生无常。
  此中,性、无性、无常者,指能造所造诸法虚妄不实,其相坏灭,大种自性,本来无起,无起即无灭,何有能造所造之实法言无常;不生无常者,指常与无常、有与无等,一切诸法皆无有起,乃至极小之微尘,也无所见,此即以不起名无常。其实,一切诸法,本来寂静,并非灭生名无常,不识於此,则堕外道无常义;所谓性无常者,此即於非常非无常处,妄生分别,亦即其立一无常之性,自不坏灭,但能坏灭诸法。若无此无常性坏灭诸法,诸法则终不坏灭,犹如以杖击瓦,以石打物,瓦、物坏而杖石不坏,外道所谓性无常说也是这样。大慧,现见无常性与所作法,并无异体,无能作、所作之差别,妄言此是无常性,彼是所作法,因为无差别的缘故。能作、所作应俱是常,故无有一无常之性,能令诸法坏灭而成於无。
  大慧,诸法坏灭实也有因,但此非凡愚之所能知。大慧,异因不应变生异果,若异因能生异果,则一切诸法应是互相转生,这样,此法彼法应无有差别,怎可以说诸法能转变互生呢?大慧,若有法无常性为能生因,应同所作法一样同属无常,既然自己也属无常,怎能生起诸法呢?所无常法皆应是常。大慧,若无常性住诸法中,应同诸法一样堕於三世,与色一样,过去已灭,未来不生,现在俱灭。一切外道计四大种性不坏,而所造色坏。但实际上,所造色即是四大种性和合而有,既然四大种性不坏,色亦应是不坏。
  大慧,三界之中一切诸法,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灭法,岂更别有无常之性,能生於物而自身不灭?始造即舍无常者(即外道所言之第一无常),非大种互造,大种其用各不相同,不能互造於色;亦非自造於色,因为大种性本自无生,不能独起以造於色。亦非共造,因四大种性自乖悖,如水火不相容,何能共造於色?因此,当知非是始造无常。形处转变无常者,此非所造坏,亦非所造坏,而是形状坏尔,亦即此种形处转变,只是其大小、长短形状之变更,非是能造所造体坏灭。持此种说法者堕於僧佉世论之中。色即是无常者,此谓所造色无常,非大种性无常,若大种性亦无常,则无世事,这样便堕入虚迦耶见中。因彼妄见诸法自相生,唯有言说,无自性相。转变无常者,指色质变异,非大种体变异,如金作种种器具,器具有变,而金体无改。
  大慧,如是等种种外道,虚妄分别,见无常性。他们认为,火虽能烧四大所造色,但不能烧四大自相,说如果火能烧四大自相,一切能造所造则皆俱断灭。大慧,我所说,不同於外道之常无常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外法皆是虚妄离於执取,三界唯是自心所现,不可妄分诸法自相,大种性不生不灭各种差别相,既非能造,亦非所造,能取、所取二种体性都是虚妄分别所生,了达诸法皆是自心所现,远离有、无二种分别见,不妄分别能造、所造。大慧,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诸法,都是自心,无有外法,非常、非无常,若不能了达於此,则堕恶见。大慧,一切外道不能如实知此三种法,依自妄想,而计言说,计常无常。大慧,此三种法所有方便语言分别,亦非凡愚所能了知。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刚产生出来又很快失灭,诸法之形状不断变化;
  执著色和物等各种无常,外道於此作种种分别。
  诸法各住自位无有坏灭,四大自性常住而不易;
  外道所持之各种说法,都是如此以说无常。
  那些外道众及种种说法,皆说大种性无生灭;
  大种性既然是常,那么谁是无常法?
  能取及所取皆是自心之显现,实无有我及我所。
  梵天等一切诸法,我说都是心之体现;
  如果离开了心,一切皆假相幻影了不可得。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妄说无常,世尊亦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未知此说是邪是正?所言无常复有几种?
  佛言:大慧,外道说有七种无常,非是我法。何等为七?谓有说始起即舍是名无常,生已不生,无常性故;有说形处变坏是名无常;有说色即无常;有说色之变异是名无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然归灭,犹如乳酪前後变异,虽不可见,然在法中坏一切法;有说物无常;有说物无物无常;有说不生无常,遍在一切诸法之中。
  其中物、无物、无常者,谓能造、所造其相坏灭,大种自性本来无起;不生无常者,谓常与无常,有无等法,如是一切皆无有起,乃至分析至於微尘,亦无所见,以不起故,说名无生,此是不生无常相。若不了此,则堕外道生无常义,有物无常义;有物无常者,谓於非常、非无常处,自生分别。其义云何?彼立无常自不灭坏,能坏诸法,若无无常坏一切法,法终不灭,成於无有,如杖槌瓦石能坏於物,而自不坏,此亦如是。大慧,现见无常与一切法,无有能作、所作差别,云此是无常,此是所作。无差别故,能作、所作应俱是常,不见有因,能令诸法成於无故。
  大慧,诸法坏灭实亦有因,但非凡愚之所能了。大慧,异因不应生於异果,若能生者,一切异法应并相生,彼法此法能生所生应无有别,现见有别,云何异因生於异果?大慧,若无常性是有法者,应同所作自是无常,自无常故,所无常法皆应是常。大慧,若无常性住诸法中,应同诸法堕於三世,与过去色同时已灭,未来不生,现在俱坏,一切外道计四大种体性不坏,色者即是大种差别,大种造色,离异不异故,其自性亦不坏灭。
  大慧,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灭相,岂更别有无常之性,能生於物而不灭耶?始造即舍无常者,非大种互造,大种以各别故;非自相造,以无异故;非复共造,以乖离故。当知非是始造无常。形状坏无常者,此非能造及所造坏,但形状坏。其义云何?谓分析色乃至微尘,但灭形状长短等见,不灭能造、所造色体,此见堕在数论之中。色即是无常者,谓此即是形状无常,非大种性,若大种性亦无常者,则无世事,无世事者,当知则堕卢迦耶见,以见一切法自相生,唯有言说故。转变无常者,谓色体变非大种变,譬如以金作庄严具,严具有变而金无改,此亦如是。
  大慧,如是等种种外道,虚妄分别,见无常性,彼作是说,火不能烧诸火自相,但各分散,若烧者,能造、所造则皆断灭。大慧,我说诸法非常无常,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说诸相故,大种性处种种差别不生、不灭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种体性一切皆从分别起故,如实而知二取性故,了达惟是自心现故,离外有、无二种见故,离有、无见则不分别能造、所造故。大慧,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诸法,惟是自心非常、非无常,不能了达堕於外道二边恶见。大慧,一切外道不能解了此三种法,依自分别而起言说,著无常性。大慧,此三种法所有语言分别境界,非诸凡愚之所能知。
  其时,世尊重说颂言:
  始造即使舍,形状有转变;
  色物等无常,外道妄分别。
  诸法无坏灭,诸大自性住;
  外道种种见,如是说无常。
  彼诸外道众,皆说不生灭;
  诸大性自常,谁是无常法?
  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
  二种从心现,无有我我所。
  梵天等诸法,我说惟是心;
  若离於心者,一切不可得。
 
    现证品第四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後,於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惑,不堕於二乘及诸外道之中。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大菩萨至於六地、以及声闻、缘觉断三界烦恼生死,皆能人於灭尽定,七地菩萨不同於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二乘有烦恼生死可断,堕於能取、所取,不得诸法无差别相,以觉诸法种种异相入於灭尽定,所以不能念念恒入。大慧,八地菩萨无出入相,恒在三昧,同於声闻、缘觉诸心识灭,证於涅盘。自初地至六地菩萨,虽未尽灭诸心识,但已正观三界,一切唯心,离我、我所,不见外法。凡愚不觉,无始以来过恶虚伪习气所薰,於自心变现能取、所取之相,故起执着。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之涅盘,因诸佛之加持,不入於涅盘,若无诸佛加持,便不能化度一切众生,不能达於如来之地,亦即断绝如来种性。所以,如来为其示现无量难思议功德,使八地菩萨不生入涅盘想。声闻、缘觉耽著三昧之乐,所以於中生涅盘想。大慧,七地菩萨,善观心识,断我、我所诸妄想分别,见法无我,了达诸法之生灭、自共相,於法、义、辞、辩说融通无碍,於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足菩萨菩提分。
  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诸法自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於外道诸恶见中,所以才这么说。大慧,至实而论,并无有法或生或灭,也无菩萨诸地、三界往来,一切都是自心所见,而诸愚痴凡夫不能了知,因其不知,我及诸佛才作此方便说。大慧,声闻、缘觉至第八地,耽著於无生三昧,为其所醉,未能善了诸法唯心所见,为自、共相习气所薰,计著人、我二无我,生涅盘想,不见诸法本来寂灭。大慧,大菩萨虽达无生三昧乐境,本愿大悲,为化度一切众生,不入於涅盘,但非不起佛法正因,惟随於智慧如实修行,远离能取、所取境界,了达诸法唯是心现,於一切法不生分别,不执著於心识及心识外种种性相,如是入於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
  大慧,譬如人於梦中渡河,渡至河中便醒过来,发现身边并没有水,其时便想,刚才梦中所见是真?是妄?这实际上只是无始见闻觉知薰习不断,故堕有、无之念,只是心意识妄想显现而已。大慧,大菩萨也是这样,从初地到七地乃至第八地,得无分别见,了达一切诸法如梦、如幻,离能取、所取,了知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末证令证,离诸心识分别妄想,悟诸法不生、不灭之理。这是菩萨所得涅盘,非坏灭也。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已,於灭尽三昧①,心无所惑,不堕二乘外道错乱之中。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於六地及声闻、缘觉入於灭定,七地菩萨念念恒入,离一切法自性相故,非诸二乘。二乘有作,堕能、所取,不得诸法无差别相,了善、不善自相,共相,入於灭定,是故不能念念恒入。大慧,八地菩萨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分别想灭,始从初地乃至六地,观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识自分别起,离我、我所,不见外法种种诸相,凡愚不知,由无始来过恶薰习,由自心内变作能取、所取之相,而生执着。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涅盘,以诸佛力所加持故,於三味门不入湼盘,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众生,不能满足如来之地,亦即断绝如来种性。是故,诸佛为说如来不可思议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盘。声闻、缘觉著三昧乐,是故於中生涅盘想。大慧,七地菩萨善能观察心、意、意识、我、我所执,生法无我,若生若灭、自相共相,四无碍辩②善巧决定,於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菩提分法。
  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自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於外道诸恶见中,故如是说。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诸地次第三界往来,一切皆是自心所见,而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诸佛为如是说。大慧,声闻、缘觉至於菩萨第八地中,为三昧乐之所昏醉,未能善了惟心所见,自、共相习缠覆其心,着二无我,生涅盘觉,非寂灭慧。大慧,诸菩萨摩诃萨见於寂灭三昧乐门,即便忆念本愿大悲,具足修行十无尽句。是故,不即人於涅盘,以入涅盘不生果故,离能、所取故,了达惟心故,於一切法无分别故,不堕心意及以意识外法性相执着中故,然非不起於佛法正因,随智慧行如是起故得於如来自证地故。
  大慧,如人梦中方便度河,未度便觉,觉已思惟向之所见,为是真实?为是虚妄?复自念言,非实非妄。如是但是见闻觉知,曾所更事分别习气,堕有、无念,意识梦中所现耳。大慧,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始从初而至七地,乃至增进入於第八,得无分别见,一切法如梦幻等,离能、所取,见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未证令证,离心、意、意识妄分别想,获无生忍,此是菩萨所得涅盘,非灭坏也。大慧,第一义中无有次第,亦无相续,远离一切境界分别,此则名为寂灭之法。
  注释
  ①灭尽三昧:又作「灭尽定」、「灭受想定」,指心及心法一切俱亡之禅定,一般指证不还果以上之圣者,为假入涅盘之想而入此定。
  ②四无碍辩:亦作四无碍智、四无碍解,指菩萨说法之智慧辩才。就意业言,谓之解,就口业说,谓之辩。一者法无碍,二者义无碍,三者辞无碍,四者辩说无碍。
 
    如来无常品第五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为常为无常?
  佛说: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为什么呢?因为说如来常与无常俱有过失。为什么说如来常与无常俱有过失呢?大慧,若如来是常者,则同外道以神我是能作,为能作常;若如来是无常者,则同世间诸有为所作法,有相所相,毕竟坏灭而成於无,但如来法身实无断灭。大慧,一切所作法如瓶衣等物,皆是无常,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则如来与瓶衣等物一样终归坏灭,所修福慧庄严皆空无益;同时,诸所作有为法也应皆是如来,因为同是作因生。所以,如来非常、非无常。又,大慧,如来非是常,若如来是常者,应如虚空等,不待因而成。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为什么呢?因为虚空离常与无常,不堕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四句过,不可言说。此外,如来非是常,若是常者,则是不生,如同兔、马、鱼、蛇等角,本来无生。
  此外,大慧,以别义之故,也得无常。为什么?若以离念明智证真常法而言,因证智是常,如来也是常,所以又应说如来是常。大慧,诸佛如来内证圣智,恒常清净不变,其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如,法体不易,遍於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不是空无,仅是愚痴凡夫不能了知而已。大慧,所谓如来者,乃是以清净智慧内证法性而得其名,非以心意识蕴界处诸法妄习得名。一切三界皆从虚妄分别而生,如来不从虚妄分别生。大慧,若有生死、涅盘二妄分别,则有常与无常,如来所证无生,无二法故,所以如来非常非无常。大慧,只要一有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因此,应当断除二妄分别,不可堕二边见。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为常为无常?
  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俱有过故。云何有过?大慧,若如来常者,有能作过,一切外道说能作常;若无常者,有所作过,同於诸蕴为相所相,毕竟断灭而成无有,然佛如来实非断灭。大慧,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是无常,是则如来有无常过,所修福智悉空无益;又诸作法应是如来,无异因故。是故,如来非常、非无常。复次,大慧,如来非常。若是常者,应如虚空不待因成。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何以故?离常无常,若一若异,俱不俱等诸过失故。复次,大慧,如来非常,若是常者,则是不生,同於兔、马、鱼、蛇等角。
  复次,大慧,以别义故,亦得言常。何以故?谓以现智证常法故。证智是常,如来亦常。大慧,诸佛如来所证法性、法住、法位,如来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易,在於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非是空无,然非凡愚之所能知。大慧,夫如来者,以清净慧内证法性而得其名,非以心,意、意识,蕴界处法妄习得名。一切三界皆从虚妄分别而生,如来不从妄分别生。大慧,若有於二,有常无常,如来无二,证一切法无生相故,是故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少有言说分别生,即有常无常过,是故应除二分别觉,勿令少在。
 
    刹那品第六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蕴、界、处诸法生灭之相,若诸法中无我,那么,是谁生谁灭?而诸凡夫依於生灭不求尽苦,不证涅盘。若无有我,谁知苦尽,谁证涅盘?
  佛说:大慧,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如来藏是一切善、不善法之因,故能遍造六道生死法。譬如伎儿能依咒术变现种种事物,离我、我所,如来藏遍造六道生死法,也是这样,离我、我所。因为不知如来藏无我,以根、鏖、识三缘和合而有诸法生起;外道不知如来藏无我,以神我为作者,为无始恶习所薰,名如来藏为藏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譬如大海,因风起浪,水相、波相相续不断。但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离於常与无常及我、我所:其余七识,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为缘,而生三界生死法。不了知色等一切诸法,乃自心所现,执著名相,起诸烦恼,造善恶业,感苦乐报,既从贪生,生後又生贪欲,如因及缘,流转生死,无解脱期。若爱取诸根灭,不相续生,除自心妄想分别,不生苦乐受,这种修行者,或得心和心所部不起之「灭定」,或得能离欲界惑障之四禅定,或入於四谛解脱。其时,便妄生得真解脱想,其实,尚未舍弃虚伪习气,未能转识成智,非真解脱。若无藏识,七识无依,习气亦灭,此乃真解脱。因为藏识是所依、所缘,其余诸识方得生。当然,此非外道二乘等修行者之境界,因为他们只见人无我,不达法无我,执苦於蕴界处诸法之自、共相。
  大慧,若能如实知见五法体相、三自性、二无我,转识成智,不为外道恶见所动,住於不为一切烦恼所动之不动地,了十种如幻三昧,为彼三昧力所持,任运修行不思议的佛法及自己的本愿力,不住於三昧乐境,获自觉圣智,远超二乘及诸外道,证十地圣人之道,意生法身,离於功用诸三昧行。所以,大慧,大菩萨欲得胜净微妙佛法者,汇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大慧,若无藏识之名,则无生灭,然而诸凡夫及圣人悉有生灭,所以一切修行者,虽见自住境地,住现法乐三昧,但不舍方便进趣佛地。
  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为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妄意起见,不能现证;如来现见此清净如来藏,如视掌中菴摩罗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诸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余七识共起诸法,使诸声闻得见法无我。大慧,我此为胜鬘夫人所说是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以及像你这样的净智菩萨所修行的境界,是依义菩萨所行之处,不是一切执着文字的外道二乘之所行处,所以你及诸大菩萨於如来藏藏识应当勤加观察,三慧备修,不要一听便以自足。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深绝微妙之如来藏,与意等七识一起;
  执著於阿赖耶识而有二种生死,了达藏识无我则远离生灭。
  为无始恶习所薰,就如诸法乃心之所显现;
  若能这样如实观察,一切境皆悉虚幻不实。
  如指指月,愚痴凡夫只观於指而不观月;
  计著於语言文字者,不能洞见真实之法。
  藏识受薰持种,如作伎者,
  未那执以为我,如和伎者。
  眼等五识取尘相资,犹如伴侣,
  意识虚妄了别,如观伎人。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说蕴界处生灭之相。若无有我,谁生谁灭?而诸凡夫依於生灭,不求尽苦,不证涅盘。
  佛言:大慧,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藏识。生於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住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余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为缘,和合而生,不了色等,自心所现,计著名相起苦乐受,名相缠缚,既从贪生,复生於贪。若因及所缘,诸趣根灭,不相续生,自慧分别苦乐受者,或得灭定,或得四禅①,或复善入诸谛解脱,便妄生於得解脱想,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中藏识之名,苦无藏识,七识则灭。何以故?因彼及所缘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了人无我性,於蕴界处取於自相及共相故。
  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诸法无我,随地次第而渐转灭,不为外道恶见所动,住不动地②得於十种三昧乐门,为三昧力诸佛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及本愿力,不住实际及三昧乐,独自证智,不与二乘诸外道共,得十圣种性道及意生智身,离於诸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胜法,应净如来藏藏识之名。大慧,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於勇猛精进。
  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於此分别现见,如观掌中菴摩勒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大慧,为胜鬘夫人说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与汝等比净智菩萨随顺义者所行之处,非是一切执著文字外道二乘所行处。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於如来藏藏识当勤观察,莫但闻已便生足想。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
  执著二种生,了知则迷离。
  无始习所薰,如像现於心;
  若能如实观,境相悉无有。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
  计著文字者,不见我真实。
  心如工技儿,意如和技者;
  五识为伴侣,妄想观技众。
  注释
  ①四禅:亦作「四禅定」、「四静虑」,是佛教的四种最基本的禅定,其特点是已离欲界之惑障,能生色界之四禅天。
  ②不动地:大乘菩萨十地之第八地。《华严经》、《仁王经》说菩萨十地。
  一欢喜地,悟人、法二无我,初证圣果,能益自他,生大欢喜。
  二离垢地,远离一切犯戒之烦恼,使身心无垢清净。
  三发光地,断除修惑,显发智慧之光。
  四焰慧地,成就精进波罗蜜,智慧增盛。
  五难胜地,使「俗智」与「真智」合而相应,达此极难。
  六现前地,成就智慧波罗蜜,生无分别智,使最胜般若现前。
  七远行地,发大悲心,远离二乘之自度。
  八不动地,作无相观,不为一切烦恼所动。
  九善慧地,具足十力,能遍行十方说法。
  十法云地,成就「大法智」,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讲解五法自性、二种无我差别之相,使我及诸大菩萨知此行相,渐修诸地,具足佛法,之後至於如来圣智自证境界。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所谓五法自性者,即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若善达五法自性、二种无我,入於如来自证境界者,则远离常断、有无等分别见,得现法乐甚深三昧。大慧,愚痴凡夫不能了达五法自性、二种无我,於自心所见外物,而起虚妄分别,非圣者境界。
  大慧说:如何是不能了达五法自性、二种无我,而起虚妄分别?
  佛说:大慧,愚痴凡夫不知「名」是假立,心随流动见有诸法,计著我及我所,执著於色等外法,覆障圣智,起贪、瞋、痴各种烦恼,造作诸业,如蚕作茧以自缚,堕於六道生死轮回之中,如汲水轮,循环不息;不知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现,而虚妄分别,不知离於能取、所取及生住灭,而妄心外缘,随顺自在,时、微尘、我等而生,随名相而流转。
  大慧,此中「相」者,亦即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所得者,名为声、香、味、触、法,所有这些我统统称之为「相」。所谓「分别」者,施设种种名号,显示种种差别相,称之为象、马、男、女等,因有此等名称,即有象、马、男、女等性相起,曰此是象、马,那是男、女,计著如此种种名相,是名「分别」。所谓「正智」者,亦即以正智观察,物无当名之实;名无得物之功,自性本无,故俱互为客,如此观察,则不起分别心识,亦即不堕常断等外道二乘境界,此是名「正智」。大慧,大菩萨以其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远离二边恶见,名相及识,相自不起,我说此法即名「如如」。
  大慧,大菩萨得入无相寂静境界,升欢喜地,离外道恶趣,入出世法中。此时,法相成熟,知一切法如幻如梦,证自觉圣智所行法门,离臆度妄想,如是逐渐增长至法云地;其时,三昧力具足,神通自在,功德圆满,成於如来。成如来後,为大悲本愿,如水中月普现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其身清净,毫无垢染,离诸心识,成就往昔十无尽愿。此即是大菩萨如实修行五法、入如如地所得境界。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三自性入五法中,是三自性各有自相吗?
  佛说:大慧,三自性、八识及二种无我,悉入於此五法中,其中,「名」与「相」是妄计所执自性;若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必带名相一并生起,如日与光,同时而有,是名缘起自性;「正智」、「如如」,非是作法,不可坏灭,是圆成实性。大慧,执着于自心所现分别法,差别有八种,以分别诸相,此皆是虚妄不实,只是虚妄计著而已。若能舍去人、法二种我执,二无我智即得生长。大慧,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证圣智诸境界,一切佛法也都摄入此五法中。
  此外,大慧,五法者,所谓相、名、分别、如如、正智。此中「相」者,即听见之「色」等诸法,形状各别,此是名为「相」;根据各种相状建立瓶、衣等名称,曰此是瓶,彼是衣等,此即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分别心、心法,此即是「分别」;其名其相毕竟无有,只是妄心展转虚妄分别,如是观察,乃至无有妄想觉知,是名「如如」。大慧,只有自性可得,余皆虚幻,所以诸佛随顺证入,如其实相,为诸众生开示讲演,若能如此随顺悟解,离於断常等二边分别,入自证圣智境界,非二乘外道之所能得,此则是「正智」。此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普摄一切佛法,大慧,汝等应以自智善巧通达,也劝他人,使其也通达,既已通达,心则不随名相流转。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名相等五法及遍计所执三自性,以及眼等八种识,
  人无我和法无我二种无我法,普摄一切大乘法。
  五法中的名、相及分别,为二种自性所摄,
  正智与如如二种法,则属於圆成实。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差别之相,我及诸菩萨摩诃萨,善知此已,渐修诸地,具诸佛法,至於自证之位。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五法自性诸识无我,所谓名、相、分别、正智、如如。若修行者,观察此法,人於如来自证境界,远离常断、有无等见,得现法乐甚深三昧。大慧,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诸识无我,於心所现,见有外物而起分别,非诸圣人。
  大慧白言:云何不了而起分别?
  佛言:大慧,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随流动见种种相,计我、我所,染著於色,覆障圣智,起贪、瞋、痴,造作诸业,如蚕作茧,妄想缠缚,堕於诸趣生死大海,如汲水轮,循环不绝,不知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见,妄分别起,离能、所取及生住灭,谓从自在时节微尘胜性而生,随名相流。
  大慧,此中相者,谓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意识得者,名之为声、香、味、触、法,如是等我说为相。分别者,设施众名,显示诸相,谓以象、马、步车、男女等名,而显其相,此事如是决定不异,是名分别。正智者,谓观其相,互为其客,识心不起、不断、不常,不堕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大慧,菩萨摩诃萨以其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远离损益二边恶见,名相及识本来不起,我说此法名为如如。
  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已,得无照现境,升欢喜地,离外道恶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一切法犹如幻等,证自圣智所行之法,离臆度见,如是次第乃至法云。至法云已,三昧诸力自在神通开放满足,成于如来。成如来已,为众生故,如水中月普现其身,随其欲乐而为说法,其身清净,离心意识,被弘誓甲,具足满十无尽愿,足名菩萨摩诃萨人於如如之所擭得。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为三性入五法中,为各有自相?
  佛言:大慧,三性、八识及二无我悉人五法,其中名及相是妄计性;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俱时而起,如日与光,是缘起性;正智如如不可坏故,是圆成性。大慧,於自心所现生执著时,有八种分别。起此差别相,皆是不实,唯妄计性。若能舍离二种我执,二无我智即得生长。大慧,声闻、绿觉、菩萨、如来自证圣智诸地位次,一切佛法悉皆摄入此五法中。
  复次,大慧,五法者,所谓相、名、分别、如如、正智。此中相者,谓所见色等,形状各别,是名为相;依彼诸相立瓶等名。此如是,此不异,是名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心,心所法,是名分别;彼名彼相毕竟无有,但是妄心展转分别,如是观察乃至觉灭,是名如如。大慧,真实决定究竟根本自性可得则如如相,我及诸佛随顺证人,如其实相,开示演说,若能於此随顺悟解,离断离常,不生分别,入自证处,出于外道二乘境界,是名正智。大慧,此五种法、三性、八识、二无我,一切佛法普皆摄尽。大慧,於此法中,汝应以自智善巧通达,亦劝他人,含其通达,通达此已,心则决定不随他转。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我法,普摄於大乘。
  名相及分别,二种自性摄,
  正智与如如,是则因成相。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经中说,过去、未来及现在诸佛如恒河沙,无量无数,应当如何对侍这种说法?是依如来所说,我随顺执取,还是另有他义?请世尊为我讲说。
  佛告诉大慧:不要依言说随顺执取。大慧,三世诸佛,非如恒河沙,为什么呢?如来殊胜无上,超诸世间,世间无物可以比拟。大慧,我说恒河沙,只为借此略作比喻而已,因为愚痴凡夫及诸外道,常常执著常与无常诸恶见,增长生死轮回,为使其厌离生死,故说佛容易成就也像恒河沙那样很容易遇到,众生可以得到佛之教化,如果说遇佛如遇优昙鉢花一样难,他便闻而怯步,不精进学佛,所以我说诸佛如恒河沙,无量无数。有时我又对信受佛法者说遇佛如同遇优昙钵花一样难。大慧,优昙钵花,过去不曾见过,现在也见到,将来也不会见到,如来则不论於过去、现在、未来部可以见到。因此,大慧,这样的譬喻,非说真实法。真实法者,内证圣智所行境界,世间无物可以比拟,非凡夫心识所见之相,故非愚痴凡夫之所能信受。
  大慧,如来法身,非诸心识所见之相,非是世间事物之所能比拟,但有时也以恒河沙作譬喻,此乃方便说,并不相矛盾。大慧,譬如恒河沙,为龟、鱼、象、马之所践踏,但并不因此而生分别,也不因此而生垢浊,诸佛之力,犹如恒河沙,外道龟鱼,竞相扰乱,而佛不起一念分别。为什么?诸佛如来大悲本愿,为诸众生普入三昧,皆得安乐,如恒河沙,无有爱憎等等分别。
  大慧,譬如恒河沙,是大地自性,劫尽大火,烧一切物,而其地性,丝毫不舍,常与火之大种并生。诸愚痴凡夫,说地被烧,而地实不能烧,因为火之大种,不离於地。大慧,如来法身,也是这样,如恒河沙,终不坏灭。大慧,譬如恒河沙,无数无量,如来光明,也是这样,为了成就无量众生,普照一切诸佛大会。大慧,譬如恒河沙,住沙自性,不更改变作它物,如来也是这样,於世间中不生不灭,断绝一切生灭之因。大慧,譬如恒河沙、取不见减少,放不见增多,诸佛也是这样,以方便智慧成熟众生,无增亦无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法身非是色身;大慧,若是色身,则有坏灭,因法身非是色身,所以无有坏灭;大慧,譬如恒河沙,如有人欲压其沙而得酥油,终不可得,因为沙中本无有油。大慧,如来也是这样,为众生烦恼所压,欲令其舍去自性法界、深心本愿,也不可得。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本来无烦恼,大悲本愿本来具足;大慧,譬如恒河沙,随水而流动,如来也是这样,随顺涅盘之流,所以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大慧,如来说法虽随顺涅盘之流,并无去来之义,若如来有去义,则应是无常,生死本际不可得知,既不可得知,如何说去?大慧,去来是断义,凡愚不知诸法随涅盘而无去来。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若生死本际不可得知,为何说言众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脱?
  佛说:大慧,无始虚伪过习因灭了,了知外境乃是自心所现,转一切分别妄想,是名解脱,并非断灭边,所以不得言无边也,无边际者,只是虚妄分别之异名尔。大慧,离开虚妄分别之心,无所谓众生,以佛法智慧观察,一切内外诸法,知与所知,悉皆寂灭。大慧,一切诸法只是自心分别所见,因不了知,於分别心起虚幻诸法,了知诸法是自心所见,则不妄生分别。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观察诸佛如来,譬如恒河之沙,
  不坏灭亦无来去,如此能见佛。
  譬如恒河之沙,离一切之过失,
  常常顺水而流,佛体也是这样。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经中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恒河沙,此当云何?为如言而受?为别有义?
  佛告大慧:勿如言受,大慧,三世诸佛非如恒沙,何以故?如来最胜超诸世间,无与等者非喻所及,唯以少分为其喻耳,我以凡愚诸外道等,心恒执著常与无常恶见,增长生死轮回,令其厌离,发胜希望,言佛易成,易可逢值;若言难遇如优昙华①,彼便退怯,不勤精进,是故我说如恒河沙;我复有时观受化者,说佛难值如优昙华。大慧,优昙鉢华,无有曾见、现见、当见,如来则有已、现、当见。大慧,如是譬喻非说自法,自法者内证圣智所行境界,世间无等过诸譬喻,一切凡愚不能信受。
  大慧,真实如来超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於中而立譬喻,然亦有时而为建立,言恒沙等,无有相违。大慧,譬如恒沙,龟、鱼、象、马之所践踏,不生分别,恒净无垢,如来圣智,如彼恒河,力通自在,以为其沙,外道龟,鱼竞来扰乱,而佛不起一念分别。何以故?以如来本愿,以三味乐普安众生,如恒河沙,无有爱憎,无分别故。
  大慧,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本性,恒与火大俱时生故,诸凡愚人,谓地被烧,而实不烧,火所因故。如来法身亦复如是,如恒河沙,终不坏灭。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为欲成就无量众生普一切诸佛大会。大慧,譬如恒沙,住沙自性,不更改变而作余物,如来亦尔,於世间中不生不灭,诸有生因,悉已断故。大慧,譬如恒沙,取不知减,投不见增,诸佛亦尔,以方便智成熟众生,无减无增,何以故?如来法身无有身故。大慧,以有身故,而有灭坏,法身无身,故无灭坏。大慧,譬如恒沙,虽苦压治,欲求酪油,终不可得,如来亦尔,虽为众生苦所压,乃至蠢动未尽涅盘,欲令舍於法界中,深心愿乐,亦不可得,何以故?具足成就大悲心故。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来亦尔,所有说法莫不随顺涅盘之流,以是说言诸佛如来如恒河沙。大慧,如来说法,不随於趣。趣是坏义,生死本际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说趣?大慧,趣义是断,凡愚莫知。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若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众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脱?
  佛言:大慧,无始虚伪过习因灭,了知外境自心所现,分别转依名为解脱,非灭坏也。是故,不得言无边际。大慧,无边际者,但是分别异名。大慧,离分别心无别众生,以智观察内外诸法,知与所知悉皆寂灭。大意,一切诸法唯是自心分别所见,不了知故,分别心起,了心则灭。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观察诸导师,譬如恒河沙,
  非坏亦非趣,是人能见佛。
  譬如恒河沙,悉离一切过,
  而恒随顺流,佛体亦如是。
  注释
  ①优昙华:又名「优昙钵华」,世称三千年开一次花,遇佛出世时始开,此处譬喻极难遇到。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哪种法名为刹那?
  佛说:好好听著,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所谓一切法者,亦即包括一切顺正理益自他之善法和逆正理损自他之不善法,有生灭之有为法和无生灭之无为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有染污之有漏法与无染污之无漏法,有执取之受法与无执取之无受法。大慧,要而言之,五取蕴法,以诸心识习气而得生长,愚痴凡夫於此而生虚妄分别,谓善与不善,此是刹那,圣人现证三昧乐境,是则名为善无漏法,此则非刹那。
  此外,大慧,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哪八识呢?即如来藏名藏识,以及末那、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其中,眼、耳、鼻、舌、身五识取尘,意识造善恶业相,展转差别,善恶业相,相续不断,五识身生,此五识身念念不住。此五识不觉诸法乃自心所现,取种种尘,随取随灭,即时第六识生起,意识与前五识一起,取於种种形相差别,刹那不住,我说这些名刹那法。
  大慧,如来藏名藏识,与前七识,俱名刹那。无漏习气,薰如来藏藏识,离念相应,即非刹那,此非愚痴凡夫、刹那论者之所能知,他们不知诸法有刹那、非刹那之分,以无漏真如同於诸有为法,堕於断常、生灭等见。大慧,五识身无自性,不能流转六道,亦不知苦乐,亦非涅盘因;如来藏是常,随其染净薰习转变,以作依持,能令诸识知苦乐,与因一起,若生若灭。愚痴凡夫为四种习气之所迷覆,不知如来藏是常,起刹那见。大慧,如来藏就如金、金刚佛骨舍利,甚是奇特,终不坏灭。若一切诸法均属刹那者,则圣人非圣,实际上,圣人则是圣人,如金、金刚等,虽经久远,其量不减,愚痴凡夫不知我方便说之真实义,以为一切诸法均是刹那生灭,其实,无漏习气非刹那也。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常说六波罗蜜若得满足,便成正觉,是哪六种波罗蜜?如何才是满足?
  佛说:大慧,波罗蜜者,差别有三。所谓世间波罗蜜、出世间波罗蜜和出世间上上波罗蜜。
  大慧,世间波罗蜜者,亦即诸愚痴凡夫执著於我、我所,执取二边,求三有身,贪著於色、声、香、味、触境,如此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得五神通世间之法,生於六欲梵世,是名世间波罗蜜。
  出世间波罗蜜者,如声闻、缘觉,欣趣涅盘,追求自我解脱,如此修行六度,是名出世间波罗蜜。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指大菩萨了知人、我二法唯是自心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常修行布施波罗蜜;於诸境界不起分别,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随顺修行持戒波罗蜜;知法性无苦,离诸瞋恼,随顺修行忍辱波罗蜜;时刻勤修,毫不懈怠,随顺修行精进波罗蜜;不生分别,不起外道之见,知法性常定,随顺修行禅定波罗蜜;以智慧观察不起妄心分别,不堕於二边之见,转染成净,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此是名出世间上上波罗蜜。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愿为我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何等诸法名有刹那?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一切法者,所谓善法、不善法,有为法①、无为法②,世间法③、出世间法④,有漏法⑤、无漏法⑥,有受法⑦、无受法⑧。大慧,举要言之,五取蕴法⑨以心、意、意识习气,为因而得增长,凡愚於此而生分别,谓善不善,圣人现证三昧乐住,是则名为善无漏法。
  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慧,彼五识身与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差别,相续不断,无异体生,生已即灭,不了於境自心所现,次第灭时别识生起,意识与彼五识共俱,取於种种差别形相,刹耶不住,我说此等名刹那法。
  大慧,如来藏名藏识,所与意等诸习气俱,是刹那法;无漏习气非是刹那法。此非凡愚刹那论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刹那、非刹那故,彼计无为同诸法坏,堕於断见。大慧,五识身非流转,不受苦乐非涅盘因,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有生灭,四种习气之所迷覆,而诸凡愚分别薰心,不能了知,起刹那见。大慧,如金、金刚佛之舍利,是奇特性,终不损坏,若证法有刹那者,圣应非圣,而彼圣人未曾非圣,如金、金刚,虽经劫住,称量不减,云何凡愚不解於我秘密之说,於一切法作刹那想?
  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说六波罗蜜⑩若得满足,便成正觉,何等为六?云何满足?
  佛言:大慧,波罗蜜者差别有三,所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大慧,世间波罗蜜者,诸凡愚者著我,我所,执取二边,求诸有身贪色等境,如是修行檀波罗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成就神通,生於梵世。
  大慧,出世间波罗蜜者,谓声闻、缘觉执着涅盘希求自乐,如是修习诸波罗蜜。
  大慧,出世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於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行檀波罗蜜;於诸境界不起分别,是则修行尸波罗蜜;即於不起分别之时,忍知能取、所取自性,是则名为羼提波罗蜜;初中後夜勤修匪懈,随顺实解不生分别,是则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不生分别,不起外道涅盘之见,是则名为禅波罗蜜;以智观察心无分别,不堕二边,转净所依,而不坏灭获於圣智内证境界,是则名为般若波罗蜜。  
  注释
  ①有为法:因缘造作曰「为」,由因缘而生诸法,有生有灭,皆是有为法,如色法、心法等。
  ②无为法:即无因缘造作之法,不生不灭如涅盘、虚空、非择灭三无为法。
  ③世间法: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一切有情之众生及无情物,均属世间法。
  ④出世间法:一切超出世间之法,如菩萨十地中自第四地起即属出世间法,其中第四、第五地为声闻法,第六地为缘觉法,第七地为菩萨法,八地以上属佛乘法。
  ⑤有漏法:「漏」即烦恼之别名,三界诸法均属有漏法。
  ⑥无漏法:「无漏」即离烦恼之清净法,如菩提、涅盘等。
  ⑦有受法:「受」者领纳之义,有受法即领纳所触之心法。
  ⑧无受法:即非领纳外境之法。
  ⑨五取蕴法:「取」者取着之义,五蕴即构成有情众生之「色、受、想、行、识」五要素,以取著烦恼而生,故名取蕴。
  ⑩六波罗蜜:「波罗蜜」意译为「度」或「到彼岸」,「六波罗蜜」是大乘佛教修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具体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7变化品第七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何故为阿罗汉授无上正等正觉记?何故又说有无涅盘法之众生,不能成佛?又何故说从初得佛道至涅盘不说一字?又何故说如来常无觉无观?又说佛事皆是应化而作?又说诸识刹那变现?又何故说金刚力士常随从护卫?何故既言有众生得涅盘,而却又说本际不可知?何故佛初成道时有诸魔扰乱事?何故旃遮婆罗门女曾谤於佛?何故佛曾有乞不到食,空鉢而回等事?世算既有这等业障,为何得成佛智?既得佛智成佛了,为何又不离此种种过失?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我为那些自以为证涅盘便是成佛之声闻方便说与之授记,目的是让其进修菩萨行。凡是有菩萨心、乐求声闻涅盘者,我令其舍是心而进修大乘,所以方便说与授记,而且是化身佛给应化的声闻授记,并不是法性佛所给的授记。大慧,给声闻授记是方便说。大慧,佛典所言佛与二乘无差别者,只就断除烦恼障说,非指所知障。断除所知障,要见法无我性时,才会清净。烦恼障者,只见人无我,只有舍离七转识,断除诸法障碍藏识习气等,才是究竟清净。
  大慧,我依本然常住之法故作此说,非与前佛所说有异,虽然语言平等,但言语生灭无有自性。大慧,如来正知,无有妄念,不待思虑然後为众生说法,如来久已断三界之一切见思烦恼、二种生死(即分段生死和不思议变易生死),断除烦恼、所知二种惑障。
  大慧,意及意识、眼识等七种识,以妄想习气为因,是刹那无常性,离无漏善,不能往来六道,如来藏性常,能持生死流转,是涅盘、苦乐之因,凡夫不知,妄著於空。
  大慧,化身佛方便现众生相,有金刚力士随侍卫护,非法身佛,法身佛离一切形相,二乘外道所不能知,离一切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智慧具足,不须金刚力士卫护。一切化身佛不从业生,非是真佛,然依真而起,也不离真佛。譬如陶匠以泥、水等而造器皿等,化身佛也是这样,众相具足而演说法,但不能自证圣智所行之境。又,大慧,愚痴凡夫见此身灭,不见未来生,故起断见,不知藏识念念流注,故起常见,自心妄分别想是其生死本际,所以说本际不可得。离开这种虚妄分别,即得解脱,四住烦恼俱断,远离一切过失。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何故授阿罗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故复说无般涅盘法众生得成佛道?又何故说从初得佛至般涅盘,於其中间不说一字?又言如来常在於定,无觉无观;又言佛事皆是化作;又言诸识刹那变坏;又言金刚神常随卫护,又言前际不可知,而说有般涅盘,又现有魔及以魔业,又有余报,谓旃遮婆罗门女孙陀利外道女,及空钵而还等事?世尊,既有如是业障,云何得成一切种智①?既已成於一切种智,云何不离如是诸过?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我为无余涅盘②界故,密勒令彼修菩萨行,此界他土有诸菩萨,心乐求於声闻涅盘,令舍是心进修大行,故作是说;又变化佛与化声闻而授记别,非法性佛。大慧,授声闻记是秘密说。大慧,佛与二乘无差别者,据断惑障③解脱一味,非谓智障④。智障要见法无我性,乃清净故。烦恼障者,见人无我,意识舍离,是时初断藏识习,灭法障解脱方得永净。
  大慧,我依本住法作是密语,非异前佛,後更有说,先具如是诸文字故。大慧,如来正知无有妄念,不待思虑,然後说法,如来久已断四种习⑤,离二种死,除二种障。
  大慧,意及意识眼识等七,习气为因,是刹那性,离无漏善,非流转法。大慧,如来藏者,生死流转及是涅盘苦乐之因,凡愚不知妄著於空。
  大慧,变化如来,金刚力士,常随卫护,非真实佛,真实如来离诸根量,二乘外道所不能知,住现法乐,成就智忍,不假金刚力士所护。一切化佛不从业生,非即是佛,亦非非佛,譬如陶师众事和合而有所作,化佛亦尔,众相具足而演说法,然不能说自证圣智所行之境。复次,大慧,诸凡愚人见六识灭,起於断见,不了藏识起於常见。大慧,自心分别是其本际,故不可得,离此分别,即得解脱,四种习断,离一切过。
  注释
 ①一切种智:《大智度论》所说的「三智」之一。「三智」者,一、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知一切法之总相,总相即空相;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亦即能从空入假,知诸法种种差别;三、一切种智,即佛智,能由空、假更入於「中」,了知诸法实相。
  ②无余涅盘:二种涅盘之一,与有余涅盘相对。所谓有余涅盘,指生死之因之惑业已断尽,但作为前世惑业造成的果报身还在;无余涅盘指生死之因果都尽,下再受生三界。
  ③惑障:即「烦恼障」,「二障」之一。二障者,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即是以我执为首的诸烦恼,能障涅盘。
  ④智障:即「所知障」。所知障即是以法执为首的诸烦恼,能障觉悟。
  ⑤四种习:即「四住烦恼」,三界见思之烦恼。一、欲界之一切见思烦恼,二、色界之一切见思烦恼,三、无色界之一切见思烦恼,四、三界之一切见思烦恼。
 
    断食肉品第八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不食肉之功德和食肉之过失,使我及诸大菩萨知其义後,为未来、现在那些想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使他们舍弃肉欲,而求法味之乐,对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更相亲爱,视诸众生如同一子,住菩萨地,得无上正等正觉,或於二乘地暂时留住,最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世尊,路加耶陀等外道起有、无之见,执著断常,尚有邪禁,不许食肉,何况如来大悲,世人得解脱之所依靠,岂允许自己或他人食肉?善哉!世尊,大慈大悲,哀愍世间,视一切众生如同一子,请为解说食肉过失及不食肉功德,使我及诸菩萨等,听闻之後,恭敬奉行,并广为他人讲说。
  其时,世尊对大慧菩萨说:大慧,好好听著,我当为你等分别解说。大慧,一切肉有无量因缘,菩萨於中当生慈悲,不应噉食,我今为你等略作解说。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於生死中轮回不息,曾径互为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亲朋好友,其中或生三恶道中而为畜生、禽兽等,如何可食畜生、禽兽等肉?大慧,大菩萨观众生如同己身,一切肉类皆从有情众生而来,如何可食?大慧,恶鬼听我这么一说,尚且不敢再食肉,何况喜乐佛法之人?大慧,大菩萨於一切生处,观一切众生皆是亲属,乃至大慈大悲,视之如同一子,所以不应食一切肉。
  大慧,街坊市场诸卖肉人,为求利益,贩卖犬、马、牛、羊等肉,此等秽杂之物,如何可食?大慧,一切肉皆是精血污秽所成,求清净之人,如何可食?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皆悉恐惧,修慈心人,怎能食肉?大慧,猎人及屠夫,捕鱼网鸟等诸恶人,拘见之惊吠,兽见之则四处奔命,天空、陆地、水中的一切生物,若有见这等人者,全都会产生恐怖,视这种人如恶鬼,一见这等人来到,就认为是来杀他的,为了活命,全都远走高飞,食肉之人,也是这样,所以菩萨为修慈悲之行,不应食肉。
  大慧,食肉之人,身体恶臭,恶名远扬,贤圣善人,不敢同他亲近,所以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血肉之类,众仙人所不齿,诸圣贤所不食,所以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菩萨为护卫众生信心,令其於佛法不生诽谤,以慈悲故,不应食肉。
  大慧,若我弟子食肉,令诸世人全都讥毁之,都会这样说:为何沙门修清净之人,不食天仙所食之物,而同恶兽一样,酒肉满腹,游走世间,令诸众生咸生怖畏,坏清净行,失沙门道,所以应当知道,佛法之中无三昧邪戒,菩萨慈悲,为护卫众生,不令生食肉之心,不应食肉。大慧,如烧人肉,与烧其它生物之肉一样,其气味恶臭无比,如何於中而生食想?所以,一切修清净行者,不应食肉。
  大慧,诸善男子善女人於墓间、林下、寺院等处修清净行时,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修大乘行,如果食肉,则种种修行均受障碍,不得成就,所以菩萨欲自利利他,均不应食肉。大慧,食肉者见肉之形色,则已生贪滋味之心。一切众生犹如己身,如何见之而生食想?所以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食肉者,诸天神远而避之,口常恶臭,睡眠不安,醒後忧戚恐惧,夜叉恶鬼夺其精气,终日惶惶不安,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常被毒虫所咬,眼前之众生见之街尚避之不及,又何谈得上未来成就圣果?大慧,我常说凡所食者,当视同食亲子之肉,如何会允许弟子贪肉呢?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食肉则会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人圣者均不食肉,如何会允许弟子食肉?如果说我允许弟子食肉,此人是诽谤我。
  大慧,净美食者当是食粳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石蜜等等,这些是过去诸佛所允许的,也是我常说可以吃的食物。我种姓中诸善男子善女人,心怀净信,久植善根,於身家性命、珠宝钱财等不生贪著,慈怜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如同自身,唯许食诸圣人所应食者,其余的皆不允许。
  大慧,过去有王名狮子王,耽著於肉味,食种种肉,久而久之,遂至於食人肉,臣民不堪其苦,悉皆叛离,结果丢掉王位,受莫大苦恼。大慧,帝释处天王之位,因过去食肉,所余之恶习遂使他转生为鹰,它又追食於鸽,我当时为尸毗王,慈怜该鸽,便自割身上的肉喂鹰,以救鸽之性命。大慧,帝释所余之习气尚且使他转生为鹰,追食众生,何况其它无惭之常食肉者?当知食肉者自恼、恼他,所以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过去有一位国王,乘马打猎,马受惊後跑入山林之中,既无归路,又绝人烟,当时有一头母狮子,便与它同处,遂有丑行,且生了许多子女,最大的名叫班足,後来作王,统领七亿家众,由於食肉余习,非肉不食,起初食禽兽,後甚至於食人肉,所生男女,都是罗刹,其身转生,又生於狮子、虎、豹、豺、狼之中,欲求人身,终不可得,如此之人,又如何能出生死,得涅盘呢?
  大慧,食肉者有如此无量过失,所以断断不可食肉,不食肉者,能擭大功德,凡愚不知此中之利害关系,我今为你等开示演说,凡是肉者,都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是为了给人吃,如果人不食肉,也就没有杀生之事,所以食肉与杀生同罪。奇哉!世间贪著於肉食之人,人肉尚且取而食之,何况鸟兽之肉?以贪著於肉味,想方设法,编造种种罗网、捕具,四处安放,水中陆上之众生,均遭杀戮,即使自己不食,为了牟利,有的人也常作这种事。
  大慧,世上又有人,无有慈心,专行惨暴,与罗刹无异,若见众生之身丰盈强盛,便生肉想,说这可以吃。大慧,世上不管是自杀或他杀或不明死因之肉,均不应食,因此,我没有允许声闻可以食肉这种事。
  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於我法中出家,妄说戒律,乱我正法,诽谤於我,说我允许食肉,自己也曾食肉。大慧,我若允许声闻食肉,我则无有慈心,非是修观行之人,非是行头陀者,非是欣趣大乘者,如何劝诸善男子、善女人视诸众生如同己子,断一切肉呢?大慧,我於各处所说之十种不许、三种允许者,是为了使人渐进断肉,渐进修学,现在此经所说的,则是不管自杀、他杀,凡一切肉皆不应食。大慧,我过去不曾允许弟子食肉,现在也不允许,将来仍然不会允许。大慧,凡是肉,对於出家人来说,都是不净。
  大慧,若有愚痴之人,诽谤如来允许食肉,自己也曾食肉,当知此人是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恶道轮回之中,永不得出离。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於欲界味香诸食,怎会食不净之血肉呢?大慧,声闻、缘觉尚且只以法为食,何况如来?大慧,如来法身非杂食身,我已断除一切烦恼,已经洗净一切习气,已经成就慈悲、圆明种智,普观一切众生犹如己子,如何会允许声闻弟子食己子之肉,更不会有自己食肉这等事?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盒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薰,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於法味,於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竞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伽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著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世尊,具大慈悲,哀愍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诸菩萨等闻已奉行,广为他说。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一切诸肉有无量缘,菩萨於中当生悲愍,不应噉食,我今当为汝说其妙少分。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於中取之而食?大慧,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同於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大慧,诸罗刹等,闻我此说,尚应断肉,况乐法人?大慧,菩萨摩诃萨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
  大慧,衢路市肆诸卖肉人,或将犬、马、人、牛等肉,为求利故而眼鬻之,如是杂秽,云何可食?大慧,一切诸肉皆是精血污秽所成,求清净人,云何取食?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大慧,譬如猎师及旃陀罗①捕鱼网鸟诸恶人等,狗见惊吠,兽见奔走,空飞水陆一切众生,若有见之,咸作是念,此人气息犹如罗刹,今来至此,必当杀我,为护命故,悉皆走避。食肉之人,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为修慈行,不应食肉。
  大慧,夫食肉者,身体臭秽,恶名流布,贤圣善人,不用亲狎,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菩萨为护众生信心,令於佛法不生讥谤,以慈愍故,不应食肉。
  大慧,若我弟子贪噉於肉,令诸世人悉怀讥谤而作是言:云何沙门修清净行人,弃舍天仙所食之味,犹如恶兽食肉满腹,游行世间,令诸众生悉怀惊怖,坏清净行,失沙门道,是故当知佛法之中,无调伏行,菩萨慈愍,为护众生不舍生於如是之心,不应食肉。大慧,如烧人肉,其气臭秽,与烧余肉,等无差别,云何於中有食不食?是故一切清净者,不应食肉。
  大慧,诸善男女,塚间树下,阿兰若②处,寂静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欲利自他,不应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见其形色,则已生於贪滋味心,菩萨慈念,一切众生犹如己身,云何见之,而作食想?是故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恒被诸虫之所唼食,不能於食,深生厌离。大慧,我常说言,凡所食噉作子肉想,余食尚然,云何而听弟子食肉?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耶?若言许食,此人谤我。
  大慧!净美食者,应知则是粳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石蜜,如是等类,此是过去诸佛所许,我所称说,我种姓中善男女心怀净信,久植善根,於身命财不生贪著,慈憨一切犹如己身,如是之人之所应食,非诸恶习虎狼性者心所爱重。
  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王,耽著肉味,食种种肉,如是不已,遂至食人,臣民不堪,悉皆离叛,亡失国位,受大苦恼。大慧,释提桓因处天王位,以於过去食肉,余习变身,为鹰而逐於鸽,我时作王,名尸毗,憨念其鸽,自割身肉,以代其命。大慧,帝释余习,尚恼众生,况余无惭常食肉者?当知食肉自恼、恼他,是故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昔有一王,乘马游猎,马惊奔逸,入於山险,既无归路,又绝人居,有牝师子,与同游处,遂行丑行,生诸子息,其最长者,名曰班足,後得作王,领七亿家,食肉余习,非肉不食,初食禽兽,後乃至人,所生男女,悉是罗刹,转此身已,复生师子、豺、狼、虎、豹、雕、鹫等中,欲求人身,终不可得,况出生死涅盘之道?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奇哉!世间贪著肉味,於人身肉尚取食之,况於鸟兽有不食者?以食味故,广设方便,置罗网罟,处处安施,水陆飞行,皆被杀害,设自不食,为贪价值,而作是事。
  大慧,世复有人心无慈愍,专行惨暴,犹如罗刹,若见众生其身充盛,便生肉想,言此可食。大慧,世无有肉非是自杀,亦非他杀,心不疑杀而可食者,以是义故,我许声闻食如是肉。
  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於我法中而为出家,妄说毗尼③,坏乱正法,诽谤於我,言听 肉,亦自曾食。大慧,我若听许声闻食肉,我则非是住慈心者、修观行者、行头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劝善男子及善女人於诸众生生一子想,断一切肉?大慧,我於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大慧,凡是肉食,於出家人悉是不净。
  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於凡夫段食,况食血肉不净之食?大慧,声闻、缘觉及诸菩萨街尚法食,岂况如来法身非杂食身?大慧,我已断除一切烦恼,我已洗涤一切习气,我已善择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观众生犹如一子,云何而许声闻弟子食於子肉,何况自食?作是说者,无有是处。
  注释
 ①旃陀罗:又作「旃荼罗」、译为屠夫、亦即以屠宰为业者。男曰「旃陀罗」,女曰「旃陀利」。
  ②阿兰若:又作「阿兰那」、「阿练若」、「阿蔺若迦」等,意为无诤声,修空寂行者乐居之处,寺院之总称。
  ③毗尼:又作「毗奈耶」、「毗那耶」等,律藏之梵名,佛教经、律、论三藏之一,佛所说的戒律。
 
    陀罗尼品第九

  译文
  其时,佛对大慧菩萨说:大慧,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为了护佑持此《楞伽经》者,皆为演说楞伽经咒,我今亦说此楞伽经咒,望你奸好受持。随後佛即说楞伽经咒……。
  大慧,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楞伽经咒,或为他人演说此楞伽经咒,当知此人不为一切人与非人及诸鬼神之所伤害,若有恶鬼神欲伤害於人,即念诵此楞伽径咒一百八遍,其时恶鬼等即迅速离去。大慧,我也为你演说陀罗尼咒,其时佛即说咒曰……。
  大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陀罗尼咒,或为他人演说,就不为一切天龙、夜叉、人、非人等诸恶鬼神之所伤害,我为制止诸恶电神,故说此神咒,若有人受持读诵此咒文句,即得名受持读诵此《楞伽经》。
    原典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为欲拥护持此经者,皆为演说楞伽经咒,我今亦说,汝当受持。即说咒曰……。
  大慧,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此陀罗尼咒,当知此人不为一切人与非人、诸鬼神等之所得便;若复有人卒中於恶,为其诵念一百八遍,即时恶鬼疾走而去。大慧,我更为汝说陀罗尼。即说咒曰……。
  大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恃读诵,为他解说此陀罗尼,不为一切天龙、夜叉、人、非人等诸恶鬼神之所得便,我为禁止诸罗刹故,说此神咒,若持此咒,则为受持人《楞伽经》,一切文句,悉已具足。
 
    偈颂品第十之一

  译文
  其时,世尊为了重宣此《楞伽经》中深广义理,乃重说颂曰:
  诸法皆不真实,都是从虚妄分别而生;
  若能了悟分别识空,则知诸法本来寂灭。
  由於虚妄分别,因此而有诸识生,
  阿赖耶识及诸转识,如海起波浪。
  …………
  虚妄分别所见外境,即是遍计所执自性;
  由此虚妄计度,缘起自性生。
  邪妄见有外境外法,其实只是自心之所现;
  依真实智慧正确观察,能取、所取皆悉断除。
  愚痴凡夫所分别之外境,实际上幻而非真;
  种种习气薰染於心,变现各种外境外法。
  断除能取、所取二边分别,智慧契入於真如;
  由此即生於无法相、不思议圣智所行境界。
  …………
  愿世尊开示佛灭後,谁能受此大法?
  大慧应知,佛灭後,
  未来世当会有,信受奉持我教法的人,
  於南印度国中,一名叫德比丘。
  其号为龙树,他能破斥空、有二宗;
  於世间中开显我的教法,是为无上大乘妙法。
  他能登上欢喜地,往生於净土中;
  众缘所示现的义理,说是有是无都是不对的。
  在不实的因缘中妄执实在而分别有、无;
  如此谓外道邪见,是远离我的教法。
  一切为令众生得度所立的名字,於生时常随逐;
  已习及现习,展转相共分别。
  但如来若不说假名,众生都会迷惑,无法入佛知见;
  为消除迷惑故,是故立名言。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修多罗中诸广义故而说偈言:
  诸法不坚固,皆从分别生;
  以分别即空,所分别非有。
  由虚妄分别,是则有识生,
  八九识①种种,如海众波浪。
  …………
  分别见外境,是妄计自性;
  由此虚妄计,缘起自性生。
  邪见诸外境,无境但是心;
  如理正观察,能所取皆灭。
  如愚所分别,外境实非有;
  习气扰浊心,似外境而转。
  已灭二分别,智契於真如;
  起於无影像,难思圣所行。
  …………
  愿说佛灭後,谁能受持此?
  大慧汝应知,善逝涅盘後,
  未来世当有,持於我法者,
  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众缘所起义,有无俱不可。
  缘中妄计物,分别於有无;
  如是外道见,远离於我法。
  一切法名字,生处常随逐;
  已习及现习,展转共分别。
  若不说於名,世间皆迷惑;
  为除迷惑故,是故立名言。
  注释
  ①八九识:第九识亦称「菴摩罗识」。《密严经》等经典以第九识为纯净识,有些经论又以真如为第九识。一般认为,第九识是识实性,不生不灭,毫无染垢;前七识皆有生灭,如众波浪;第八阿赖耶识亦染亦净,亦生灭亦不生灭。
 
    源流

  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楞伽经》原有大、中、小三部。大部者有十万颂之多,如《天皇三宝录》称:在于阗南遮俱盘国中,具有《楞伽》等十本大经,各十万颂;中部者,有三万六千颂,如中土之诸梵本皆称有三万六千偈;小部者,有二说:唐法藏之《入楞伽心玄义》说「小本千颂有余」(详见大正三十九·页四百三十);宋宝臣之《注大乘入楞伽经》称「略本四千颂」(详见《注大乘入楞伽经》卷一。大正三十·页四百三十四)。中土所译之四本,均取自小部。
  此经在唐代之前,似尚未引起佛教的特别注意,因此对它之注疏、诠释和研究不多见。但自唐之後,研究者日多,注疏、诠释此经的著述有十几部,现先把对此经之注疏及与此经有关的著述罗列於下:
  1《入楞伽心玄义》(一卷)唐·法藏撰 《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2《注大乘入楞伽经》(十卷)宋·宝臣注 《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八卷)明·宗泐、如圮同注 《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4《楞伽经注》(卷二及卷五,残缺)唐·智俨注 《续藏经》第一编,第九十一套,第二册
  5《楞伽师资记》(一卷)唐·净觉集
  6《楞伽经集注》(四卷)宋·正受集记 《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六套,第四册
  7《楞伽经纂》(四卷)宋·杨彦国纂 《续藏经》第一编,第九十一套,第二册
  8《楞伽经通义》(六卷)宋·善月述《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五套,第三册
  9 《楞伽经玄义》(一卷)明·智旭撰述 《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套,第一册
  10《楞伽经义疏》(九卷)明·智旭疏义
  11《楞伽经合辙》(八卷)明·通润述 《续藏径》第一编,第二十六套,第五册
  12《观楞伽经记》(八卷)明·德清笔记
  13《楞伽补遗》(一卷)明·德清撰
  14《楞伽经宗通》(八卷)明·曾凤仪宗通 《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六套,第三册、第四册
  15《楞伽经参订疏》 (八卷)明·广莫参订 《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七套,第一册
  16《楞伽经精解评林》(一卷)明·焦竑纂 《续藏经》第一编,第九十一套,第二册
  17《愣伽经心印》(一卷)净挺著 《续藏径》第一编,第五十九套,第二册
  18《楞伽经心印》(八卷)清·函是疏 《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七套,第一册、第二册
  此外,还一些散见於各种论著中对《楞伽经》某一思想的论述和阐释,如有关法相唯识的理论,散见於《唯识论》之中,这些於此不一一列举。
  在笔者所读过的《楞伽径》诸注疏、论著中,就义理而言,阐释较深入、透彻的,当推唐法藏所撰之《楞伽心玄义》。此《玄义》通过「教起所因」、「藏部所摄」、「显教差别」、「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释经题目」、「部类传译」、「义理分齐」、「随文解释」等「十门」,对《楞伽经》之思想旨趣、教义特色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剖析和较为深刻、准确的概括和归纳,对於人们之理解《楞伽经》颇有助益;另外,宋宗泐、如玘同注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及宋宝臣的《注大乘入楞伽经》,虽然有些解释与经文原意不尽相符,但援据该博,诠释细密,对于阅读此经也多有帮助。
 
    解说

  一部《楞伽经》所反复论述、阐释的,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後代研究《楞伽经》的高僧大德、佛子学人,也都认为,《楞伽径》之大要者,无出此「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那么,「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其具体蕴涵究竟是什么?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这是读《楞伽经》者首先应该把握的。
  所谓「三自性」,《解深密经》已有所论及,即是「妄计遍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具体地说,所谓「遍计所执自性」,亦即愚痴凡夫虚妄计度一切外境、外法为实有;所谓「依他起性」,即依他众缘而生起之一切诸法。此中之「他」,指「阿赖耶识」,为一切种子因,其余诸识为助缘,亦即认为一切诸法都足依「阿赖耶识」之因缘及其它诸识之助缘而生起者,此是「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者,亦称「法性」、「真如」,是世间一切有为法之真实体性。如果换一个角度说,即「遍计性」是妄有,「依他起性」是假有,「圆成实性」是实有。唯识学依此成立「外境非有」、「内识非无」之基本教义。
  「八识」者,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此是瑜珈行派及法相宗五位法中的心法,是能变现万法之识体,故亦称「三能变」。其中,第八之「阿赖耶识」为根本识,是产生前七识乃圣一切诸法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第七之「末耶识」亦称为「意」,其义即不停顿地思量、执著第八「阿赖耶识」为自我,并同「阿赖耶识」一起成为前六识产生的依据,因其具有依转「阿赖耶识」产生前六识之作用,故末那识的一个最重要功能,就是「转依」;前六识主要作用是依据「阿赖耶识」,通过第七之末那识,展转变现世间万法。
  「八识」於瑜伽行派的各种经典中都经常谈到,此《楞伽径》「八识」说的特点,在於把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与如来藏系的「如来藏」糅合、统一起来,明确指出「如来藏名藏识」,为无始恶习所薰,遍造一切诸法;此外,《楞伽经》还提出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为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亦即「如来藏藏识」具有染、净二重属性,由染的一面,生起虚妄分别的现象界,由净的一面,确立如来法身。与《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想相近。这种思想曾经对中国佛教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为後来的佛教学者留下了许多话题。
  至於人、法「二无我」,这本是空宗的基本思想,但《楞伽经》把它与法相唯识学的「八识」说联系起来,一方面於「八识」说「三相」,即「真相」、「业相」、「转相」,认为七转识及第八识的业相、转相可由修行之力,特别是通过人、法二空之观法而消灭,消灭了这「业相」、「转相」之当体,便是识海波浪的止息,此即是如来藏、真如、涅盘、法身。
  那么,此「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与「五法」之间究竟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经中大慧菩萨问佛曰:「世尊,为三自性入五法中?为各有自相?」佛回答说:「三自性、八识及二无我,悉入五法中。」「一切佛法悉皆摄入此五法中。」(《大乘入楞伽经》卷五)也就是说,把握「五法」,乃是读此《楞伽径》之关键所在。
  所谓「五法」者,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此中之所谓「相」者,亦即世间森罗之万象;「名」者,即诠释、称呼各种现象之名号;「分别」者,思量识别事理之谓,亦称「妄想」,指分别所变境像之能变心;「正智」者,亦即「圣智」,指能如实了知事抅相状之智慧;「如如」者,即是由「正智」而证得之真如。
  如果用较通俗、明白的话,此「五法」加以概括,亦即世间一切万有都是无有自性的幻相,都是假名安立,是愚痴凡夫妄想分别的产物,如果众生能远离此妄想分别之恶见,以正确之智慧去观察这种种名相,认识到一切诸法都是离常断、非有无的,以正确之智慧去认识和体证这种种现象背後之真实性相(「如如」),那么就可以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即经中屡屡言及的「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就「五法」说,其思想旨趣和理论落点在於以正确的智慧(「正智」)去契入「真如」(即「如如」),达到「自证圣智所行境界」。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大量地谈论法栢唯识理之《楞伽经》,後来对「教外别传」禅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据《楞伽师资记》及《五灯会元》等典籍记载,作为禅宗初祖的菩提达磨曾把《愣伽经》作为傅法立宗重要依据之一。唐净觉所撰的《楞伽师资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达磨对慧可说:「有《楞伽径》四卷(刘宋之四卷本),仁者依行,自然度脱。」(卷一。引自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在《五灯会元》中,也有一段与此相类似的记载:达磨对慧可说:「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卷一。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版,上册,第四十五页)与此相类之记载还有不少,如曰:「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然得度。」等。这些记述字眼有异,思想无殊,都说达磨把《楞伽经》传付给弟子,要他们依此经修行。
  那么,达磨何以会把本来影响并不大之《楞伽经》作为传法立宗之依据呢?这可以从《楞伽经》本身得到说明。《楞伽经》说:所谓五法自性等法门,其思想旨趣乃是离所行相,称真实义,入佛心境。正因为这样,四卷本之《楞伽径》统称四品之名为「一切佛语心」,盖此经实是诸佛所说之心法也。达磨禅法,注重「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其以《楞伽经》为依据,实是顺理成章之事,其所立禅宗後来曾有「佛心宗」、「楞伽宗」之称。可见,《楞伽经》所立之诸佛心法,实是达磨所以把《楞伽经》作为传法立宗依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就修行方法言,《楞伽经》之反对执著语言文字,主张随於义莫依於语,把圣智契合「如如」作为修行的最根本方法,把内自证境界作为佛教的第一义,这些都为後来之禅宗所接受和弘扬,所谓「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道由心悟」、「於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等等,实际上都是《楞伽经》「圣智自证」方法的光扬和张本。有此二端,《楞伽经》之成为达磨传法立宗的依据,乃是情理中事。
  赵宋之後,《楞伽经》之影响日渐扩大,降至明代,皇帝亲下圣谕:「以为《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实治心之法门。」(见大正三十九·页三百四十三)其时,儒典与佛乘并用,以《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发明?「心学」,视之为「迷途之日月,苦海之舟航」(详见大正三十·页四百二十五)。可见,《楞伽经》自唐宋之後,其影响已越出佛教界,成为与?「心学」相互发明,以「化成天下」的重要佛教典籍。
  到了近、现代,中国佛教承宋明佛学之潮流,继续呈现出一种交融汇合之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楞伽经》之会通、融摄性,对於现代佛教各流派的「融合」,也不无借鉴意义。
 
    附录

  楞伽经·序  
  摩罗山顶,最是巍峨庄严,楞伽城中,著实难往难入,此乃过去诸佛弘扬佛法之地,往昔诸圣修习圣行之所。该城城主,号罗婆那,乘花宫殿以拜谒世尊,奏妙音乐以祈求佛法,借摩罗山楞伽城无神通者不得入以表法,用如来藏自性清净第一义心以明宗。所宣说之《楞伽经》者,此乃诸佛心量之玄枢,众经妙理之精义,广借譬喻,以宣讲微妙之义理,所谓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破去来二边之见,除常断双重之执,以第一义谛真实之理,得最上之法门,体证诸法皆空,洞明境界如幻,辩析假名之分别,昭示生死即涅盘。借大慧之问法,世尊广宣佛法真谛。一百八句之问答,其义应实相而离世间,三十九门,均在破邪见而宣正法,揭示名与相俱是假号,弃分别妄想之迷惑,依真实智以契会真如,悟解缘起以归於微妙之理,境界之风平静之後,藏识之海方才澄明,三自性皆空,二无我俱泯,入於如来之藏,游三解脱之门。
  此《楞伽经》来自印度,至刘末元嘉年间,求那跋陀罗初译,然未得弘传;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菩提流支再译,但於义理多舛讹,我虔诚希望此经能够得到流传、弘扬,於久视元年,避暑箕峰,令於颖水三阳宫内,重出此经,用前二个译本及梵本进行对勘比照,重新译成七卷之《大乘入楞伽经》。三藏沙门于阗国僧人实叉难陀、大福先寺僧人复礼等诸此丘,均是一代高僧、大德,承续龙树理论之精义,发掘马鸣思想之奥蕴,精通戒慧,深谙心性,故能了达幽微,发挥奥旨,於长安四年编译完毕此《大乘入楞伽经》。请我为此经作序,我自觉於佛法见识疏浅,既不善言辩,又不明了大乘义理,但僧俗二界之盛情难却,故勉强为之,文词拙劣,於大乘之义理也多乖离,凡此均使我愈感惭愧。唯以此经义理之深奥微妙,最是稀有,所希望者是此经之译出,能破凡夫之愚暗,使传灯之句不绝,弘扬久远,使心性之义无尽。此经之题目及各品次序,列之於後。

  楞伽经·序  
  盖闻摩罗山顶,既最崇而最严,楞伽城中,实难往而难入。先佛弘宣之地,曩圣修行之所,爰有城主,号罗婆那,乘宫殿以谒尊颜,奏乐音而祈妙法,因曼峰以表兴,指藏海以明宗,所言《入楞伽经》者,斯乃诸佛心量之玄枢,群经理窟之幽旨,洞明深义,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绝去来之二途,离断常之双执,以第一义谛,得最上妙珍,体诸法之皆虚,知前境之如幻,混假名之分别,等生死与涅盘。大慧之问初陈,法王之旨斯发,一百八义应实相而离世间,三十九问破邪见而显正法。晓名相之并假,袪妄想之迷衿,依正智以会真如,悟缘起而归妙理,境风既息,识浪方澄,三自性皆空,二无我俱泯,入如来之藏,游解脱之门,原此经文,来自西国,至若元嘉建号,跋陀之译未弘,延昌纪年,流支之义乡舛。朕思肘付嘱,情切绍隆,以久视元年,岁次庚子,林钟纪律,炎帝司辰。於是避暑箕峰,观风颖水,三阳宫内,重出斯经,讨三本之要诠,成七卷之了教。
  三藏沙门于阗国僧实叉难陀大德,大福先寺僧复礼等,并各追安远,德契腾兰,袭龙树之芳猷,探马鸣之秘府,戒香与觉花齐馥,意珠共性月同圆,故能了达冲微,发挥奥赜,以长安四年正月十五日缮写云毕,自性匪薄,言谢珪璋。顾四辩而多惭,瞻一乘而罔测,难违缁俗之请,强申翰墨之文,词拙理乖,弥增愧恧,伏以,此经微妙最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