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池渊平板电脑:经济危机下婚姻被过时 婚姻不再是人生必经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2:34
经济危机下婚姻被过时 婚姻不再是人生必经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eyanghua  发布时间:2010-11-29 20:32:04    最后更新:2010-11-29 20:35:04   本作品所属分类:未分类 复制TrackBack地址|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mainContent p{margin:auto;white-space:normal;}#mainContent font{line-height:150%;}#mainContent h1{font-size:32px;font-weight:bolder; font-size-adjust:1.2em; white-space:normal;line-height:150%;}#mainContent h2{font-size:24px;font-weight:bolder; font-size-adjust:1.2em; white-space:normal;line-height:150%;}#mainContent h3{font-size:18px;font-weight:bolder; font-size-adjust:1.2em; white-space:normal;line-height:150%;}

  

  美国《时代》杂志联合皮尤调查中心最近公布一份调查显示,50年来,美国人越来越晚婚,结婚率越来越低,认为婚姻不再是人生必经阶段的人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美国人仍然尊重并渴望婚姻。

  

  

  ●美国人认为婚姻不再是人生必经阶段

  ●无奈之下选择门当户对、先成家后立业

  美国《时代》杂志1978年发起了一项关于婚姻观的调查,28%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婚姻已过时。30多年后的今天,《时代》联合皮尤调查中心再次发起大规模调查,探寻现代婚姻和新美国家庭的现状。调查显示,如今39%的美国人认为婚姻正变得过时,它不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今天,美国人不再为了性、生儿育女、事业成功,或者找个人来陪等原因而结婚。几十年来,结婚的美国人少了,认为婚姻过时的人多了,但他们仍然渴望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

  威廉王子要结婚了。80后的父母亲们很感概:原来已经一代人了!他们年轻的时候,见证了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如今,他们又看着自己的孩子步入婚姻殿堂。威廉王子对婚姻的选择和态度反映了西方社会两代人婚姻观的变化。

  1981年,英国王储查尔斯和平民王妃戴安娜的童话式婚礼震撼世界,可惜王子公主并没有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随之而来的是丑闻、离异,以及最终的死亡和举世同悲。有此前车之鉴,当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威廉长大成人、开始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做出了与父亲不尽相同的选择。威廉王子最近宣布与来自中产家庭的平民女孩凯瑟琳·米德尔顿订婚。米德尔顿比威廉大6个月,两人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经历多年的恋爱长跑后仍保持着稳定的感情。虽然米德尔顿并非王族贵胄出身,但她将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大学学历的王后,从这个角度看,她和威廉王子的结合是平等的。在这对新人身上,人们看到了过去几十年来西方社会经历的婚姻变革。

  从调查数据上看,威廉王子的大部分同龄人并没有像他那样步入婚姻生活。上世纪60年代,接近70%的美国成年人已经结婚,那时威廉王子的母亲戴安娜王妃还没有出生;然而50年后的今天,仅有一半的成年人结婚,婚外生子的比率则翻了8倍。50年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结婚;2008年,这个比例仅为26%。今天,64%的美国大学毕业生与爱人走上红毯,而这么做的高中毕业生只有48%。短短几十年间、仅仅两代人的光景,婚姻,这个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如何不发人深省?

  今年秋天,美国《时代》杂志联合皮尤研究中心发起了一个全美范围内的调查,探寻现代婚姻和新美国家庭的现状。调查希望解决以下几个疑问:人们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追求什么?人们为什么要结婚?

  《时代》杂志给出的调查结论是这样的:婚姻,无论从社会层面、精神层面,还是象征意义来说,已经不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今天,美国人不再为了性、生儿育女、事业成功,或者找个人来陪等原因而结婚。尽管如此,美国人仍然渴望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

  数说美国式婚姻

  1.婚姻过时了吗?

  2010年,2691名受访者中的39%认为,婚姻正变得过时。

  1978年,28%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婚姻已过时。

  2.平均结婚年龄

  2010年,美国男性结婚的平均年龄为28.2岁,女性结婚的平均年龄为26.2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男女结婚的平均年龄大约每10年增长1岁。

  3.结婚率

  1960年,72%的成年人步入婚姻生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有68%已经结婚。2008年,只有52%的成年人结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结婚率更暴跌至26%。

  4.“特殊”家庭

  86%的受访者认同单亲家庭是圆满的家庭;63%的人认为同性恋人也能养儿育女,组成一个正常家庭。2008年,41%的未婚妈妈生下没有父亲的孩子。

  5.教育程度

  2008年,结婚双方中有64%的人受过大学高等教育,48%的人高中毕业,两种学历的人数相差16%。而在1960年,这种学历差距只有4%。另外,38%学历较低的美国人认为,经济稳定是婚姻的重要基石。

  6.婚姻乐观程度

  尽管结婚率下降,67%的受访者仍然对婚姻的未来保乐观态度,这个比例可比积极看待教育和经济现状的人高多了。

  

  牟&泰茜 婚龄:66年  牟:“我们自高中就认识,我当时16岁,妻子15岁。我们一起经历了人生种种。现在我们感受的爱与年轻时的爱完全不同,这是一种成熟的 爱。当然,开始的时候因为两性相吸而走到一起,但现在我们的感情完全升华了。我的妻子每天每天都对我说:‘我今天有没有告诉你,我有多爱你?’”

  

  瑟亚泽&安妮  瑟亚泽:“我们年轻的时候在乔治亚州的老家认识,那时候我开着1956年产的福特车,没事就在她家的院子周围打转。她有时候会 上我的车聊天。有时候我们觉得互相喜欢,有时候又觉得那不是爱。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不懂什么是爱。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爱是分享,爱是给予,爱是妥 协。”

  

  索尔&格罗瑞娅  格罗瑞娅:“我是那种很容易坠入爱河的人。见到索尔的第二天,我就对闺蜜说‘我恋爱了’。但和索尔第一次约会之后,我又觉得那不是爱。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爱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当你慢慢了解一个人的时候,爱就悄无声息地滋长出来了。”

  

  穆瑞&艾瑟  艾瑟:“现在是我们最好的时光,但我们非常害怕失去对方,因为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地消失。所以我们更爱对方、更关心对方。有时候我的话说了一半,他就猜出另一半,就像会读心术一样。我们想法一样、穿的衣服一样。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为了寻找为爱情保鲜的秘诀,摄影师劳伦·弗雷施曼采访了几对婚龄超过50年的金婚夫妇,希望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是爱。

  四成美国人认为婚姻已过时,但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婚姻。美国人的结婚率和再婚率雄踞西方国家之首,他们认为,成功的婚姻是人生的最高荣誉勋章。

  《时代》在1978年发起的一份调查显示,28%的美国人认为婚姻制度正走向末路。随后,美国人见证了查尔斯和戴安娜的世纪婚礼,又看着他们走上离婚法 庭。美国人的家庭构成逐渐变成了一由对父母、三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以及包容性更强的“现代家庭”,除了一对父母、三个孩子外,它还包括领养了越南 婴儿的同性恋舅舅、认了外籍继子、娶了哥伦比亚女人作为第二任妻子的祖父。5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人对“家庭”的定义越来越灵活。皮尤调查数据显 示,86%的受访者认同单亲家庭也是美满家庭;63%的人认为同性恋人也能养儿育女,组成一个正常家庭。2008年,41%的美国未婚妈妈生下没有父亲的 孩子。

  50年来,美国人还目睹了许多名人夫妻的分分合合:10年前的莱温斯基性丑闻没有拆散貌合神离的克林顿夫妇;携手走过40年风雨 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却突然宣布离异,震惊全美,人们在反思:为什么这样一段具备了浪漫、美德、幸福等所有要素的完美婚姻也要以悲剧收场?为什么我们的 婚姻如此脆弱?

  皮尤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44%的30岁以下美国人认为婚姻已经过时,但《时代》解读,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人对婚姻失去信 心,他们对婚姻的期望远比对教育系统和经济情况的期望来得高。调查得出一个让人意外的结论:尽管四成美国人认为婚姻行将消亡,但大部分人仍然非常尊重并渴 望婚姻。美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大约七成美国人至少结婚一次。社会学家表示,美国的结婚率和再婚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当然,这也意味着,美国的 离婚率比大多数欧盟国家都高。

  美国人每年砸下大笔金钱投入到冗长的离婚官司中,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在婚姻中寻找幸福的步伐。《时 代》评论,美国人把“家”事看得与“国”事一样重要,他们毕生致力于追寻和创造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安德鲁·切林表示:“结 婚意味着昭告亲朋好友,你有一个成功的私人生活,这就像是人生中的最高荣誉勋章。”

  如今,美国人结婚强调‘门当户对’。50年前,医生喜欢向护士求婚;50年后,医生往往会和另一个医生结婚。女性越来越强势为婚姻家庭带来了巨变,美国三分之二的离婚都由女方提出。

  过去50年来,美国家庭结构中最深远的改变,也许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婚姻不平等。上世纪60年代,已婚人士的收入(家庭总收入除以家庭人口得到的平均 值)后比单身人士高出12%;到了2008年,这个收入差距增加到41%。换句话来说,经济情况宽裕、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人结婚的比例越来越高;或者说, 美国的已婚人士中,富有、学历高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的美国人流行晚婚,夫妻双方往往因为拥有不少共同点才走到一起。《时代》表示,美国 人越来越重视“门当户对”的概念,夫妻双方拥有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背景。50年前,医生通常向护士求婚,商人喜欢把秘书娶回家;甚至就在25年前, 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往往会与空姐结婚,而非专业人士。50年后的今天,医生喜欢找医生结婚,CEO则希望与另一名CEO组成一个强强联合的家庭。

  这种“门当户对”的观念伴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崛起而来。过去几十年来,美国的女性大学毕业生人数远超男性,她们毕业后要么从事秘书、护士等服务业,要么 成为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经济危机害惨了实体经济,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大批男性工人失业,越来越多的女性担当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另外,乘着美国制造业 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的东风,职业女性为家庭经济带来足以抵抗危机的稳定经济支持。

  家庭中男女地位的改变增加了婚姻的不确定性。经济独立 的妻子们不需要依赖丈夫的供养,也不必受到不快乐的婚姻束缚。据统计,美国三分之二的离婚是由妻子提出来的。而离婚原因则突显出女性不愿为婚姻牺牲个人追 求的趋势:除了像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那样,被丈夫劈腿导致婚姻破裂之外,更多女性提出离婚的理由,是不想继续为丈夫和家庭牺牲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个 人追求。美国前总统戈尔的妻子蒂珀就是个典型例子。蒂珀与戈尔之间并没有第三者插足,戈尔退休后仍积极活跃于环保舞台,蒂珀对此却没什么兴趣,夫妻长期聚 少离多,导致双方最终离婚。据悉,为了支持丈夫的政治事业,蒂珀已经牺牲退让了40年,在孩子长大成人后,60岁的她毅然决定与丈夫离婚,活出自己的人 生。

  50年前,美国人的观念是‘先成家、后立业’;50年后的今天,美国人认为‘先立业、后成家’才靠谱。仅去年1年间,美国男女的同居比率飙升了13%。社会学家把这个现象归咎于经济不景气。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化表现在许多细微之处,除了掌握离婚主动权外,连她们的身材也比丈夫“高人一等”。调查显示,1986年~2003年间,美国家庭 中妻子身高比丈夫高的比例上升了10%。纽约大学社会学家达尔顿·康莱说:“从绝对数字来看,女高男低型的夫妻只占很小一部分。但这个趋势已经打破了传统 的婚姻观念。除了身高外,越来越多的妻子年龄比丈夫大,这会对两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产生重要影响。”

  上世纪70年,只有四成妻子外出 工作;如今,61%的妻子是职业妇女。当时,不到一半的美国人认为双职工家庭是最好的婚姻模式;如今62%的人支持妻子工作。尽管如此,皮尤的调查显示,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仍然认为男人应该成为养家糊口的一方,持这种观点的男性多于女性。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则认为女性也应该为家庭做出可观的经济贡献。

  这种观念导致了年轻的美国男女不想太早步入结婚生活,他们希望读完大学,事业稳定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2010年,美国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8.2岁,女性则为26.1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结婚平均年龄每10年增长1岁。

  

  意大利米兰今年举办首届离婚交易会,前来咨询者众。

  

  米勒尔女士推出的离婚蛋糕,让伤心人苦中作乐。

  

  离婚派对庆祝气球。

  除了越来越晚婚外,适婚男女的学历也发生巨大变化。过去20年来,高中毕业生较早踏入社会,他们往往比大学毕业生更早获得结婚的经济基础,高中学历的新 郎新娘人数也比大学毕业生多。然而1990年之后的短短10年间,30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结婚的人数远远超过高中毕业生。50年前,结婚对于一名高中辍学 生和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没什么差别,但现在,人们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却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婚姻。社会学家康莱表示:“对大学毕业生来说,结婚是人生 中的重要计划,但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来说,结婚是人生的唯一计划。”

  过去,结婚是年轻人宣告独立的时刻,是走向成熟的分界线;现 在,结婚是人们筑起人生大楼添加的最后一块砖。用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解释,就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的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切林认为:“大学生倾向于学 业、工作稳定之后再考虑结婚,而学历较低的人则等到经济允许的时候结婚。”然而,美国的经济和就业现状让学历不高的年轻人无法获得理想的收入,更不用说为 婚姻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了。切林说:“不少高中毕业的男女急着结婚,但不急着买房。”

  也许这解释了为什么在2009年—2010年短短 一年内,美国同居情侣的人数激增13%。美国的人口普查专家惊异于这个增长速度,甚至对调查数据重新核查了一遍。他们认为,经济衰退使得年轻男女的收入减 少,他们不得不合伙租房减少日常开支。根据皮尤的调查显示,低学历的年轻人更渴望步入婚姻生活,他们也更希望配偶负责养家。

  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它的接收度更大了。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人认为同居是个坏主意。高学历的年轻人同居是为了试婚,他们倾向于先结婚后生孩子;低学历的年轻人同居是为了结婚,他们往往会先生孩子后结婚。

  那么,同居在美国有可能取代婚姻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同居的形式已经在欧洲大行其道,男女双方像夫妻一样在一起生活,共同抚养孩子,但他们把对方称 为“伴侣”(partner),而非“妻子”或“丈夫”。许多人的同居时间比婚姻维持得还长久。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建立美满的家庭仍是他们最 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他们追寻的“美国梦”。正如威廉王子为未婚妻米德尔顿带上母亲戴安娜的订婚戒指那样,并不是所有的婚姻旧传统都会过时。

  分手快乐 离婚派对正流行

  英国:百货“离婚礼物清单”

  离婚的时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失去了人生的一切。现在,你至少可以请亲友帮忙买回一部分生活必需品。借着登陆日的东风,今年1月,英国老牌的连锁百货公 司丹本汉(Debenham)推出了“离婚礼品单”服务项目。其本意和传统的结婚礼品单一样。结婚礼品单由新人在商店注册,开列希望收到的礼品。亲友共同 解囊,帮助新人置家。离婚礼品单将包括床单、毛巾、家电、锅碗瓢盆等各种生活必需品。

  美国:离婚派对 蛋糕气球齐上阵

  离婚派对在美国成了潮流。有了派对,自然不能少了蛋糕。去年年底,萨塞克斯的米勒尔女士推出离婚蛋糕,引起一片轰动。米勒尔说,别说我是赚昧心钱,有人 就是想站在屋顶上向全世界高呼“总算离婚了”;有人庆幸人生中一个动荡、痛苦的时段终于结束了;有人会将离婚看作一个反思的机会特别纪念。此外,气球、分 手贺卡等离婚派对用品也抢滩庞大的分手市场,买得非常火爆。

  意大利:离婚交易会 一条龙服务

  今年5月,意大利在米兰 举办了该国历史上首次离婚展,专家们提供各种离婚建议,包括怎样打离婚诉讼官司,怎样为重获自由举办庆祝派对等等。展会现场有律师、房地产经纪人、离婚规 划师、父亲血缘测试中心以及约会机构等。展览馆内还设有离婚纪念礼物商店,供离异人士的家人、朋友为他们选购贴心礼物,以庆祝新生活的开始。专家们还给刚 离婚的人士出主意,以帮助他们接受新单身生活的挑战,并告诉他们如何通过婚介机构找到一个新的对象,怎样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包括买个新的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