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550对二氧化硅改性:阳光通关 微笑服务——东莞海关创先争优强服务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5:09

阳光通关 微笑服务(创先争优进行时)

——东莞海关创先争优强服务纪实

本报记者 杜 榕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9日   18 版)

  核心阅读

  凡是到过东莞海关业务现场的人,都会对那里繁忙的景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天要审核报关单1万多份,征收税款1300多万元,验放通关车辆2000多部。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冬,外勤作业和海上缉私关员都要坚持室外作业,经受日晒雨淋、奔波劳累,甚至要经受海上风浪和走私分子威胁的生死考验……东莞,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城市,拥有5万多家企业,年生产总值4000多亿元,每年进出口达1200多亿美元。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处在窗口服务一线的东莞海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履行着海关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随着广东东莞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出口货物量急剧攀升,隶属于黄埔海关的东莞海关已成为全国业务量最大、监管任务最重的海关之一,把守着国家大门,履行着监管、征税、缉私、统计等职能。

  针对这种情况,黄埔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刘广平直言:“东莞海关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优化海关监管服务,努力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头。”

  这支队伍紧紧围绕“优化监管服务,促进科学发展”,把提高通关效率、帮扶企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摆在首要位置,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排头兵——不久前,东莞海关入选“广东省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为广东省3个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之一;今年“七一”前夕,东莞海关机关党委又分别被评为“全国海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 打造通关“高速路”

  365天“不间断通关”

  当今世界,进出口企业对海关通关速度的要求与日俱增,在东莞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东莞海关多次扩建通关场所、增加一线人员,但在1年前,车辆平均通关时间仍长达4.4小时,车场外排队等候过关的货柜车“长龙”蜿蜒数公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益。

  时至今日,这番景象已经不复存在。这里面究竟存在怎样的玄机和秘诀?东莞海关给出了答案:走科技创新道路,进行彻底的通关变革。

  没有规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东莞海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科技攻关小组,经过8个月的艰苦攻关,智能化通关改革取得圆满成功:通过采用电子车牌、电子关锁、GPS等先进技术,建立电子化通道,实现了识别车辆、比对信息、选择查验等一系列程序的自动化,通关时间从原来的4.4小时缩短至18分钟。

  这项改革被称作“打造了一条‘通关高速公路’”,获得了广东省科技一等奖,受到广泛赞誉。

  此外,为了确保通关顺畅,东莞海关还在业务现场实施、24小时预约,实行全年365天“不间断通关”。去年大年三十晚上,爱铭电子有限公司进口的生产材料因故未能按时报关,情急之下,公司负责人试着与东莞海关取得联系,他万万没有想到,海关第一时间安排两名业务熟练的关员返回岗位,连夜验放货物。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为此,东莞海关共收到企业感谢信119封,351人次受到表扬。

  为了让通关速度快些、再快些,东莞海关人顾不上品味成功的喜悦,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改革和创新中,率先试行分类通关,率先开出海关第一本电子账册,率先实现企业、外经、海关三方联网,率先推广加工贸易流程再造。如今,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海关的备案、变更和核销手续,进出的货物被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让帮扶成为“惯性”

  有共度时艰,也有日常关爱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帮人要帮在心坎上。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东莞海关积极转变观念,在优化海关监管的同时,把帮扶企业当作自己的职责,努力在服务企业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作为“加工贸易之都”的东莞遭受重创,出路在哪里?

  外销疲软,只有扩大内销,才能拓展生存空间。要扩大内销,就必须变革传统监管模式。东莞海关立即组成12个小分队,进行万家企业大走访,撰写了《企业内销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调整内销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及时出台的《帮扶企业发展八条措施》,简化单证审核,创造出“集中申报、预归类预审价”新模式;参与举办内销博览会,主动当好“推销员”,有效地帮助12000多家企业打开了国内市场、拓展了生存空间……

  “我们不会忘记,是海关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很多企业老板动情地说。去年,东莞市内销总额突破2000亿,占广东全省的1/5,千万家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帮扶企业不仅体现在共度时艰上,更体现在日常监管中的优质服务上。东莞海关定期开展“送服务、送政策到企业”活动,每年举办100多场政策宣讲会、咨询会、企业座谈会,走访企业和现场调研200多次;推广“阳光通关”,开展“微笑服务”,努力缩短审批流程,兑现服务承诺,创建“群众满意窗口”,被评为“全国海关政务公开示范点”;建立与地方政府联席会议、与外商联络小组协调会、外商投资企业集中服务日活动“三个平台”,开辟业务咨询服务、特约联络员、关长专用信封“三个沟通渠道”;开设“12360”海关服务热线,并选派优秀党员业务骨干担任“海关事务协调员”,创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

  □ “组合拳”助力转型

  创新“四个就地转”新模式

  经过30多年超常规发展,在创造“东莞奇迹”的同时,东莞面临着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

  东莞建永数码厂是一家音响加工企业,转型前公司负责人李建福忧心忡忡。按照原来的监管政策,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停产数月进行清算,这样,工厂无法开工,合同无法履行,工人生活没有着落……

  面临同样问题的企业还有很多,针对这种情况,东莞海关认真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关于“广东省内海关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上要走在前头”的要求,实行“企业、设备、料件、合同”四个就地转,创立了“不停产转型升级”新模式,妥善解决了企业的问题。

  这一全新转型模式的实施,让公司可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办理转型手续,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生产车间”到“企业法人”的“华丽变身”。仅去年,东莞市就有1000多家来料加工企业从不停产转型新模式中受益。

  实施“四个就地转”只是东莞海关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诸多创新举措中的其中一项。作为加工贸易监管的主战场,东莞海关大力实施8大类36项具体措施,着力在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优化“三方联网”、探索“电子围网”区域管理、实行“属地管理”、推动加工贸易就地转型和梯度转移、优化加工贸易内销和外发加工办事流程、支持保税贸易发展、推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推动“两仓合一”等方面下功夫,连续出招、攻坚克难,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去年,东莞市有1250家来料加工企业成功转型,新增外资企业研发机构150个,自主品牌278个,在东莞海关的助力之下,实现了由“制造”向“创造”的成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