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4鸭嘴兽:佛教的流行跟五胡乱华的大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1:55:37

佛教的流行跟五胡乱华的大关系   (作者:马汉)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

    西晋末年,政治上的混乱导致了十六国的大分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首先应该介绍一下五胡是哪五个少数民族。首先介绍匈奴族。匈奴自从呼韩邪单于降汉以来,一直和中国交往很密切,当时汉朝也用匈奴人帮助他们守卫边境。匈奴共分为五部,其中以刘姓为最显贵的姓氏。匈奴虽然对晋朝称臣,但是他们的传统五部政治体系依然存在,一旦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几十万匈奴人可以立刻变为军事组. 织。匈奴人居住塞内时间很久,被汉文化影响很深刻,所有的匈奴人都已经有了汉人的姓名,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但是匈奴的贵族知识层次已经很高,但是社会地位却很低,心中怀有不满。汉族地主对匈奴族老百姓的压迫也很沉重,有些地主家里拥有匈奴田客多至数千人。匈奴的失意贵族和匈奴贫苦老百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势力。羯族人高鼻深目多须,是入塞匈奴十九种中羌渠种的后裔,散居在上党郡。羯族人文化程度比较低,不识文字,姓用汉姓,名仍用本族名。羯族人和汉族人混居,深受汉族人压迫羯族人的首领石勒家中世代做部落小帅,算是一个小贵族。石勒仍然在汉族地主家做田客,可见其他下层羯族老百姓过的是个什么日子了。东胡鲜卑族世居辽东辽西塞外,东汉桓帝时,檀石槐建立起一个大国。檀石槐死后,部众离散。魏晋时,诸部大人中宇文氏、慕容氏、拓跋氏相继兴起。宇文部居辽东塞外,魏时宇文部最为强盛。后为慕容氏击败,宇文氏部族都投降了。慕容部在宇文部西,魏初,入居辽西郡。在司马懿进攻辽东公孙渊的时候,他们立有功劳,被封为义王,晋武帝又封其为鲜卑都督。在中原大乱的情况下,慕容氏大量接受了迁居过来的士族和流民,文化水平达到了汉族的水平。拓跋部居并州塞外,完全是游牧部落,文化最落后,西晋末大乱,始进入并州。慕容氏的皮肤比较洁白,又被称为白部鲜卑。氐是一向居住在中国西部的旧族,所居之地大概在现在的陕西等地。他们和汉族人关系更加密切,氐族的酋长都是很注重汉文化,他们的首领苻坚就很重视佛学和儒学。羌也是一向居住在中国西部的旧族。东汉以来,散居关中诸郡,与汉族人杂居,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羌族比较分散,所以实力不如其他几个,再加上他们受汉文化影响比较多,所以他们对汉族的破坏要比匈奴他们轻一些。根据战乱对社会生产的破坏,可以把十六国战乱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304年到公元352年,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破坏极其严重。主要的破坏者有刘渊的汉国(公元304年——公元318年),刘曜的前赵国(公元318年——公元329年),石勒的后赵国(公元319年——公元350年),冉闵的魏国(公元350年——公元252年)。首先介绍下刘渊的汉国,刘渊在晋武帝时期为匈奴左部都尉。公元304年,刘渊起兵自称汉王。由于刘渊建立的汉国是最早反晋的国家,一些被晋兵击败的军事组. 织纷纷前来归顺,刘渊实力大盛。这时候刘渊两次出兵进攻洛阳,但是都失败了,当时晋国已经衰弱不堪,是什么导致刘渊军总是被小股晋军击溃呢?主要是由于刘渊军很大一部分是汉族人组成的,他们一旦感觉局面不利,就不想在为匈奴人卖命了,四散逃命。所以刘渊的谋士鲜于修之所说“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所谓的晋气就是民意了。但是那帮腐朽的官僚可管不到这些,他们从来就没用想到要利用什么民意。公元311年,洛阳终于陷落。公元310年,刘渊就病死了,刘渊的儿子刘聪继承了皇位。在他的命令下,继续对洛阳进行围攻,洛阳终于在次年被刘曜攻占,晋怀帝被俘虏。刘聪命令手下大肆劫掠,洛阳在董卓的那次烧杀抢掠后,又一次惨遭蹂躏,魏晋两朝近百年的经营,又一次化为灰烬。

  公元316年,长安被攻占,晋愍帝被俘虏,晋朝残余的文武百官也一同被抓,次年被杀害。长安被攻占,西晋基本上算是灭亡了。西晋的灭亡可以说是司马氏集团内部的腐败直接导致的,也是各个民族在融合中产生了很多矛盾的总爆发,其间被很多野心家利用了,但是最终受苦的确是老百姓。在东汉末年的大分裂后,老百姓迫切的希望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所以表现为对晋朝统治阶级的一而再的忍让,这种忍让最终酿成比东汉末年更为惨重的大混乱,中原关中地区几乎十室九空,惨不忍睹。公元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靳准杀刘粲,自称汉天王。刘曜自称皇帝,攻靳准,石勒攻汉国都平阳,靳准死,石勒攻入平阳。公元319年,刘曜定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石勒也自称赵王(后赵)。此后开始了,两个赵国的战乱。石勒占地比刘曜多,兵势也比较强大。刘曜在西晋灭亡后,知道反晋的口号已经不再实用了,所以他才改了汉国的国号为赵,改祭冒顿单于、刘渊。公元325年,两军在洛阳大战,刘曜军两次惊溃,这是刘曜感觉到汉族人是不能信任的,他改用石勒的办法,建立起来以匈奴为基础的胡人国家。公元328年刘曜石勒又在洛阳大战,刘曜兵败被擒。次年,石勒灭前赵,杀刘曜儿子以及宗室王公数千人,匈奴的屠各种人几乎被杀绝。后赵的石勒出身贫苦,在长期的困难的锻炼下,石勒很有勇略。石勒利用汉族人中的低级士族对晋朝的痛恨,大量招募低级士族为己所用,主要谋士张宾就是一位。石勒重视低级士族,用他们杀高级士族,这对于西晋的高级士族的腐朽没落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石勒骁勇善战加上张宾的运筹帷幄,当时横扫北方。公元314年,石勒杀王浚。公元318年,石勒攻走刘琨。公元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公元328年,石勒杀刘曜,灭赵国。公元330年,石勒称皇帝。这时的后赵和南边的东晋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石勒提倡经学,宣扬佛教,但是这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胡人和汉人的矛盾,汉族的士大夫不会真正听命于他的。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夺取大权,杀掉石勒的子孙。石虎是一个著名的暴君,他穷极淫乐,大兴土木,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而290 年晋武帝司马炎死,白痴皇帝晋惠帝即位。第二年,热闹的八王之乱(实为十三王之乱)就开锣登场,随后刘渊带领着匈奴席卷中原地区,逼着司马氏的后人跑到江东建了个东晋小朝迁。而北方羯、鲜卑、氐、羌这些血性民族象草原上发现孤羊的群狼一样,一起冲上来赶赴这次征服大餐。

  从此过去的中原乐土深陷于无尽的战火动乱之中,百姓困苦、礼乐废驰,晚上睡去不知道自己还有无可能吃到明天的早餐。这时主张业报轮回的佛教正好派上了用场,因果循还的教理恰符合当时人们今生为苦,冀望来世的生活体验,而“普渡众生、慈悲为怀”为受苦而绝望的汉族百姓提供了心里慰藉。 碰巧,当时的少民政权的皇帝们也苦于汉族民众的反抗意识太强,宣扬佛教正可以让汉族百姓傻乎乎地觉得以后可以到来世讨说法,而不再纠缠于今生中的得失,这当然有利于他们的统治。以此为契机,佛教大传的世俗条件均已具备,终于要迎来他在中国传法的“黄金时代”了。
佛教的流行跟五胡乱华的大关系

   
  佛教虽然在汉代就进入中国,但与中国本土文化冲突太过严重,与儒道名教的观点完全不同,因此直到西晋末年,汉族政权都有汉人不得出家为僧的禁令东晋五胡因为自己不是中华人,而佛教是胡教,为消灭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以及瓦解他们反抗残暴统治的信心,所以推行佛教,如羯族建立的赵,北魏初期的鲜卑皇帝都大力推行佛教,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北魏太武帝因为崔浩告诉他鲜卑也是出于黄帝,而不是胡人,所以他才下定决心灭佛的,北周的武帝灭佛,也是因为认定自己是华夏人,而非蛮夷,请看这段:

  武帝道:“佛道在中夏已呈泛滥,缁衣之众、黄老之徒高达数百万,夺我大周百姓竟达半数之多!这些僧侣又多系年轻力壮之人,捐六亲者,不能为家尽人父、人夫、人子之责;舍礼义者,不能为国尽人臣、人民、人丁之职!致百姓黎民无耕地之夫、无养老之子;国家朝廷也无御敌报国之兵!一旦强敌入侵之日,国破家亡之际,何禅能克敌?何佛能御国?何经又能救民于水火、抵异邦之铁蹄、挡强盗之杀掠?诸如种种,何来慈悲?何言仁善?又如何敢称普救万民众生?”

  武帝声音渐高,情绪也开始激愤起来。

  等行这时也站起身来,大声辩道:“陛下,若天下万民皆来信佛,中外南北处处向善,人人友爱平等,事事圆融和顺,众生度尽,皆升极乐。不抗敌而敌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御土而土自富饶丰登。有何不好?”

  武帝哈哈大笑:“这一番胡话,只怕连你自己也信不大过!竟说什么教化之功?根本就是蛊惑虚妄之术!”

  洪遵道:“陛下,佛教佛教乃胡人所创之教。陛下本是胡人,莫非要毁掉祖宗之教?”

  武帝厉声道:“朕不是胡人!”

  等行问道:“陛下不是胡人,莫非是汉人不成?”

  武帝道:“朕是华夏人!”

  在唐朝,唐太宗认为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六三七年(贞观十一年),他下敕规定道先佛后。佛徒大不满意,纷纷到阙下上表反对道士位在僧尼之上。唐朝廷要尊祖,先道后佛,本无不可,佛徒法琳面对唐太宗说,陛下之李出鲜卑拓跋达阇,与陇西之李无关,劝唐大宗自认是阴山贵种的子孙,不要承认老聃的李姓,因老聃是牧母所生。这是多么卑劣的思想。僧徒都无耻地自以为是释迦贵种,不能展居道后,誓死要力争首位,这是甘心做天竺僧奴仆的心理。

  在南北朝大动乱时期,少民政权解除汉人政权的禁令,强迫汉人信仰佛教,用佛教从思想上俘虏中国人作佛奴:生活、礼仪、思想完全与天竺佛徒同化,他们甚至自称为佛子释种,不认自己是中国人。寺院有自己的法律(僧律),有自己的武装(僧兵),有自己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不受国家律令的约束,一个寺院等于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佛国或佛刹(土)。但对于文化先对先进,社会相对安定的政权来说,佛国愈多,对政治统一的威胁愈大。同时,即使对于自认为是华夏族的少民政权,也发生了文化观念的严重冲突。因此他们也主张废除佛教,拆毁寺院。但是这些已经印度化的佛教徒,则针对政权的废佛运动,进行各种方式的敌对活动,总是突破朝廷的一切措施,求得自己发达的机会。以所谓“空寂、无争”为教义的佛教,反抗朝廷的斗争是很坚决的,因为僧徒要保持寄生动物的生活,必然全力护卫自己的佛国。

  周武帝灭北齐,召集齐境大僧五百余人到宫中,宣布废佛教,令僧徒还俗,并允许僧众辩论。一个名叫慧远的僧徒,与周武帝往返辩驳,最后理屈辞穷,拿出所谓阿鼻地狱这个法宝来恐吓论敌。周武帝灭佛坚决,回答说,只要百姓得乐,我也愿意受地狱之苦。

  在那个时代,民众一方面不免受佛教诱骗,但是由于还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少民政权归宗华夏的运动,导致传统华夏文化理性的回归,也使民众开始仇恨佛教。五一五年,北魏冀州一个觉悟的和尚法庆聚众起兵,专毁寺庙,斩僧尼,法庆利用民愤来发动战事,足见佛教早为广大民众所唾弃。五胡乱华与华夏民族的血泪史 民族英雄冉闵


        胡人的暴行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西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山...... 

       民族英雄冉闵

  西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纷乱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冉闵的父亲冉瞻就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义军。乞活义军是西晋末至东普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流民武装集团的一支,抗击胡族,为生存而战。冉瞻在一次作战时为羯赵俘虏,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赵国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谵,见当时十一二岁的冉闵聪明伶俐,石勒就将小冉闵认作干孙子,为他改名叫石闵,并一手将他带大。

  仇人的强大使冉闵只有将仇恨深埋心底,强忍内心悲痛讨石勒欢心。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在羯赵与鲜卑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逐渐成为羯赵帝国的高级将领。西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西元350年正月,石闵宣布复姓冉闵,杀死羯赵皇帝石鉴,同时杀死石虎的38个孙子,尽灭石氏,一举灭掉了残暴不可一世的羯赵帝国。其后冉闵即皇帝位,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下令邺都城门大开,凡”六夷” (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 一夜之间,方圆几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老窝的羯胡及六夷外族,推车挑担,拼命往外跑。

  冉闵意识到这些胡族终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始终是中原战乱不绝的祸根,便颁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

  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统统杀绝。

  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组成联军连番围攻冉魏政权。面对胡族联军的疯狂反扑冉闵沉着应战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 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凶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凶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 羯族与凶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认冉闵为干孙子的石勒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十一二岁时由他带大的小孩,会有一天再复姓冉闵,灭绝整个羯族,把他的子子孙孙杀的干干净净,一个都不留。

  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

  西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鲜卑族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乘机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被鲜卑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最终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鲜卑国主慕容俊嘲讽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乎 !”慕容俊大怒,斩冉闵于遏陉山。史书记载,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鲜卑大军追击、屠杀,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评论

  现在的历史文献对五胡乱华绝口不提,只是笼统的称为两晋南北朝,历史界只承认胡族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却不承认汉族人建立的四个政权,其中就包括冉魏政权,不承认冉闵的皇帝身份,理由是起兵反叛羯赵的冉闵是谋反篡位,不如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东晋“正统”。

  近代有些人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说不清冉闵杀胡的原因,一味破口大骂冉闵是屠夫、破坏民族融合,是历史的罪人,胡说什么本来汉人与当时的胡族彼此学习,各胡向往中国文化,汉人也向胡人学习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

  如果没有冉闵的“杀胡令”,没有他号召汉人复仇,驱逐各胡出中原。以后会是什么样?几百万白种胡族在中原繁殖上千万人口后必然向南方拓展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取代,最终整个中国都被这些白种胡族彻底占据。汉族人最终的命运会怎样?看看今天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贱民就知道了。

  羯赵帝国在其建立之初就注定了灭亡的命运。因为羯赵的统治者是一群来自西域的“杂胡”——羯人,就算他们是昭武九姓中的一大姓,也仅仅是异域胡人而已,如果不是中原天下大乱,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这帮凶神恶煞、臭气冲天的家伙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而且,这些羯胡几乎个个都有恶霸习气,三十年来,饱受凌辱,时刻在死亡恐惧中生活的汉人,对这些身穿奇装异服、令人生憎的羯人怨入骨髓,一旦仇恨的盖子揭开,肯定会倾尽宿怨。
  两晋时代,华夏文化因为还没有“佛化”,汉人血液中仍澎湃着尚武、复仇的血性,怯懦、容让和退缩还未成为文化传统中的主要沉淀,因此,一旦当汉人寻找到翻身的机会,曾经做为被压迫民族的莫大屈辱一下子得到了渲泄,他们所暴发出的毁灭力量也必定令人瞠目结舌——就这样,羯族统治者三十年的残暴在历史极短的瞬间内遭到了灭族的报应,一个民族就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了两宋,华夏文化的“佛化”基本完成,女真人灭亡(赵氏篡夺柴氏周政权而建立)北宋,占领了中原,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富庶、“正统”的南宋政权除了称臣纳供之外,丝毫看不出一丁点的血性,到是屠杀民族英雄岳飞的时候毫不手软,“果敢坚毅”之极。

  到了明末,满洲人用“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剃发令”征服了汉族人,可到了清末,反而倒有汉族人为了剪辫子而发疯、自杀的。

  日本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认为对中国人只要对其使用屠杀威吓就可以征服,变成驯顺的奴仆,所以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比赛、三光政策......这都是汉族人血性消退,怯懦、容让和退缩酿成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