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ohs2016:四川卢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3:04:56
【银币世界】 极具投资收藏价值-----四川卢比
ID编号:JD394189 ┊ 日期:03 7 2010 10:23PM ┊ 藏友:[督察080699]
您是本贴第2528个阅读者[加入我的收藏夹,方便查看]






【银币世界】 极具投资收藏价值-----四川卢比斑竹推荐贴
推荐斑竹:Danyang小桂
推荐时间:2010-3-8 7:45:45
推荐理由
华夏银币学习好帖——加精支持!
【精彩评论加分区】

精1楼 jianhui+20藏币(斑竹:西)IP:118.112.77.*Time:2010-3-8 11:44:38
我国西南藏区抵制卢比、改土归流、抗英保边的产“四川藏洋”是清末我物。它将英印卢比驱逐出境,最终打赢了一场中英货币战争。
最初铸行于1902年的“四川藏洋”,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
大清王朝进行的一系列悲壮的社会改革,多以失败告终,唯有在康巴藏区铸行“四川藏洋”,驱逐英印卢比,维护国家统一取得了成功。这段危亡自保、败中求胜的历史范例,如今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入侵“四川藏洋”的铸行,经历了“酝酿”、“仿铸”、“试铸”、“继铸”、“朝廷批准铸造”几个阶段。应该说,它是起于民间的智慧,最终“由下至上”完成的革新。
自1893年英印迫使西藏亚东开埠通商以后,英人在印度铸三钱二分重的银元,名为“卢比”,行销西藏。因其制造精美、成色稳定,并且大小适中便于携带, 因此很快占领了藏区货币市场,卢比一元,换藏币四十余枚,直到七八十枚。英印商人从而以高出银价数倍的比值换走藏区白银,使白银大量外流。驻藏大臣因循迟钝,无所作为,而川边商民反映强烈,川省封疆大吏和地方官员大声疾呼“印币亡边”,一面上奏朝廷,一面果断采取措施,抵御英印卢比。
头功最早提出自铸银币以抵制英印卢比的,是四川总督鹿传霖。1896年7月鹿传霖以“银价过低、制钱缺乏”为由,奏请建立银元局,于1898年开铸龙洋银元,使“川币始行于西藏”。但因龙洋尺寸较大,币值较高,不合藏区用币习惯,未能达到抵制卢比的功效。
最早采取行动,铸造适应藏区用币习惯的特制银币的,是雅州府分驻打箭炉(注:打箭炉即今康定)同知刘廷恕。刘以“印币亡边”为由,呈请四川总督,准备自铸银币以为抵制。但上司怕引进外交争端而没有同意。刘随后又两次呈请,终得上级默允,开始试铸与英印卢比大小相近,含银也是三钱二分的纯银币。刘廷恕于 1901年(光绪27年)在打箭炉用土法铸造正面为“炉关契”三字,背面有藏文和花纹围绕的“炉关契”银币,汉藏商民争相乐用。此为康区铸币之酝酿阶段。
全胜最早仿照英印卢比形制,铸造“四川卢比”的是四川省成都造币厂。该厂在铸造四川藏洋的过程中,经历了仿铸、正式铸行和续铸几个阶段。
仿铸:依现有史料记载,最早起于1902年(光绪28年)。铸造的地址为四川省成都造币厂。该厂于1887年成立,名为银元局,1904年改为铜元局,后又多次改名,四川解放后,由人民银行总行接管,曾铸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使用的银元。1957年撤销。
正式铸行:有一段先斩后奏的过程。1905年,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向清廷奏请,“试铸三二藏洋”,不过当时清廷想统一货币铸行权,铸大清金币、大清银币通行天下。因此,锡良的奏折令朝廷为难:如同意试铸,怕各地仿效,如不同意,必不能解决藏区货币流通,抵制印度卢比。所以财政处、户部在接到奏折之后,用心良苦,不仅没有斥责锡良等擅自私铸的“妄行”,还为其多方辩解,并申明:仅此一项,各地不得仿效。
从此“四川藏洋”由“地下”浮出水面,由地方“私仿铸币”,成为经朝廷正式批准铸行的、专在藏区流通的、名正言顺的中国货币。
续铸:赵尔丰在川边平定巴塘事变之后,大力推进改土归流,军需政用剧增,商贸随之繁盛。各方对藏洋的需要十分迫切。为此,赵于1908年上呈说:“去年臣与前督臣锡良商由四川造币厂依照卢比,铸造三二银币。一百万元送至关外,以为抵制,商民乐用。”
此后四川藏洋的铸造,进一步得到朝廷认可,由四川造币厂代川滇边藏区大量铸造。
四川藏洋的铸造发行,适应了当时川边藏区的经济、政治、军事需要,商民乐用,成为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力货币工具。卢比一时绝迹。从此,川边藏区四川藏洋成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币制已改,但康巴藏区仍然只通行藏洋。
留谜“四川藏洋”正式成为中国货币,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我认为,应该把它最早的铸行年代确定为1902年,因为更早的刘廷恕在康定土法铸造的“炉关契”,不算国家正规币厂所造。
1902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在成都造币厂仿英印卢比大小、轻重形制,正面将维多利亚像更换为光绪头像,背面去除英文卢比字样,另铸“四川省造”四字。含银量1元币为三钱二分,直径为30毫米,比如今的1元硬币略大。还有半元和四分之一元,直径分别为23.5毫米和19毫米。四川藏洋的尺寸符合藏区商民使用习惯,以后历经续铸和奏请朝廷正式铸行,形制未有丝毫改变。
至今有确凿的历史资料表明,如黄云鹏《四川财政录》,1902年成都造币厂铸造的三钱二分藏洋数量是230340
【版主评论回复区】 (*本网对确有鉴赏水平的会员不拘一格给予提升)

版主1楼 督察080699IP:111.178.15.*Time:2010-3-7 22:24:15

四川卢比,又称四川藏洋,是中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银币。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像铸造在货币上,也是中国唯一广泛流通过的帝王像银币。它是中国与英国之间货币战的产物,四川卢比是为驱逐英国东印度公司铸造的印度卢比而仿印度卢比铸造的,正面为大清光绪皇帝侧面像,背面为花纹环绕着的“四川省造”四个汉字,中央有一横花或立花,花纹与印度卢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与印度卢比一致。从光绪28年(1902年)起到1957年止的半个多世纪中,大量的四川卢比流通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洲及其邻近西藏的藏族聚居区。
版主2楼 督察080699IP:111.178.15.*Time:2010-3-7 22:24:44
四川卢比面值分一卢比(重三钱二分)、二分之一卢比(重一钱六分)、四分之一卢比(重八分)三种。四川卢比从光绪28年到民国五年(1916年)在成都铸造,民国十九年(1930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康定铸造。我们把四川卢比的铸造分为四个时期和四类。
1.光绪28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第一期;
2.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五年为第二期;
3.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第三期;
4.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第四期。
版主3楼 督察080699IP:111.178.15.*Time:2010-3-7 22:25:46
四川卢比的含银成色悬殊很大,高的90%;低的只有10%。所以,泉友们将含银在九成左右的分作一类;七、八成的分作二类;五、六成的分作三类;五成以下的由于显出铜色,便分作四类红藏洋了。
四川卢比一卢比的类别大概区别如下:
一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分为有衣领和无衣领,背面“四”字中间为两点,“四”字右上端有三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或横花。其中无领立花的版别较少,但是有领横花和有领立花右上端有一酷似蝴蝶花叶的属更加稀少的版别。一类各种版别铸造量约1000万枚。
二类卢比:正面光绪像有衣领稍胖,背面“四”子中间为两点,花纹比一类略粗,“四”字右端有一片叶或无叶,中央有一立花,二类四川卢比的铸造量约980万枚。
三类卢比:正面光绪像已变形,有衣领,背驼或方头,背面“四”字中间为八字,花纹比较粗糙,中央为一立花,铸造量约430万枚。
四类卢比:也就是红藏洋类,正面光绪像有衣领,头像粗陋,俗称“红脸藏洋”,背面“四”子中间为八字,花纹粗糙。
四川卢比一卢比的总铸造量为2550到2750万枚左右;二分之一卢比约13万枚左右;四分之一约12万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卢比只在成都铸造。
红藏洋还有一种打印藏洋,是理圹喇嘛寺(长青春科耳寺)在红藏洋上打上印记,以一类或二类卢比强行升值流通的结果,其中印戳打在正面光绪面部的红藏洋较少。
版主4楼 督察080699IP:111.178.15.*Time:2010-3-7 22:26:22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24日康定解放。1958年4月1日,甘孜州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全州禁止金银流通的布告,因为自然损耗和熔化,加之藏民有化银制作饰品的习惯,当时市面上流通的四川卢比只有200万枚左右。从1958年7月1日到12月30日起,人民银行对四川卢比给予收兑,只收兑一期、二期含银量高的四川卢比,收兑总量约100万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德阳市支行原总经济师、钱币学会会长张策刚先生回忆,自己从六十到八十年代在甘孜州人民银行工作时,收兑的四川卢比达几十万枚。综上所述,现存世的四川卢比已大大少见。
由于四川卢比的铸模、工艺质量等的差异,又是由成都、康定两个造币厂在不同时期的铸造,四川卢比的版别,仅差别明显的就达五十多种。近年来国外和港、台钱币收藏家、投资机构对四川卢比情有独钟,研究、收藏、投资已走在我们的前面,并在逐步批量收货。但在国内还未引起泉友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一枚一期的有领立花四川卢比价格仅仅才一百三十元人民币,而一枚唐军长正面相价钱要一百六十元。几年前唐军长价钱二、三十元时,一期四川卢比的价钱就四十元了。现在就是版别较少的无领立花价格也仅仅才八、九百元人民币。现在的它正是一片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是金矿、油田、原始绩优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四川卢比的历史、文物、经济、收藏价值还远远没有真正体现,正待我们去发现、探索、研究、开发、投资、收藏,使之体现真正的价值。(《收藏参考》孙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