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穿wtaps buds:斯大林靠什么驱除了托洛斯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0:04

 

这是一本奇书,托洛茨基因此而死。

在政治斗争中落败后,托洛茨基流亡海外,在墨西哥,他几次躲过追杀,这也让本书迟迟未能完成。终于,刺客利用帮他找资料的机会接近了他,并用鹤嘴锄砍入他的脑袋,手稿因此被鲜血浸透。

重新整理这些文稿非常艰难,但认真读下去,就会明白本书为什么会让政敌胆战心惊。

在前苏联历史中,托洛茨基与斯大林是有趣的两个人,托洛茨基理论修养极高,是前苏联红军创始人,威信一度与列宁不相上下,但他不善社交,给人以孤傲的印象。而斯大林威信不高,性格暴烈,喜欢树敌,同侪颇有怨言,为了不被他怨恨,大家又不得不主动和他往来。

两个人的PK,托洛茨基离奇地输掉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劣币驱除了良币?自己究竟错在哪?

托洛茨基的结论是:在创业阶段,制度往往因人设,因为有列宁这样的天才,故制度多围绕他而运转,但制度一旦被确定下来,如后继者不是伟人,那么,制度很可能成为野心家的工具,从制度为人服务,转而成了人为制度服务。

斯大林不是天才,但他最适合这个制度,他是制度的骄子。他不善写作,也不善演讲,工作成绩平平,但博弈各方都能接受他,大家认为他没什么政治资本,性格简单,容易被操纵,结果却是,斯大林没成为任何人的棋子,反而是别人成了他的棋子。

为什么斯大林能最终胜出?托洛茨基盘点了他的成长史,他出生在极端贫困的家庭中,从小经常遭到打骂,长大后在教会学校饱受摧残,这让仇恨深深地嵌入了他的性格中,使他成了一个精于分析他人行为动机的高手;在灵魂深处,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只相信实力,明白如何用恐惧来驱使他人。

受伤的人格最适合有缺陷的制度安排,因为规则有漏洞,给竞争留下了太多“盘外招”的空间,这便成了人与人之间底线的比拼,底线高者有所不为,有些手段怎么也不肯使出来,结果往往败给底线低的人。

托洛茨基败了,败在底线太高,然而,失败却让他发现了制度的罅隙,他预言前苏联将因此而走向失败,但这就是历史的吊诡:当集体正不自知地奔向悲剧时,清醒者的喊叫往往不能拯救众生,反而将自己也赔了进去。托洛茨基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他没能摆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