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墨迹图片:明[佚名]千秋绝艳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59:57



多福老人欢迎您
http://qwp43.360doc.com
*国外油画 *国内油画 *精致工笔 *风景人物 *雕塑奇石 工艺精品 视频电影 学习笔记
明[佚名]千秋绝艳图
2011-11-29

《千秋绝艳图》
【说明】 长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代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佚名,
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一首。画中人物相对独立,或坐或立,神态万千,通过飘逸的裙摆,招展的披帛,将人物统一联系在一起。但人物面部略显雷同,皆为鹅蛋圆脸,长眉细眼,个性不强。
明[佚名]千秋绝艳图 编辑/雨浓










《罗汉图》
【说明】 明 吴彬 绢本,设色,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

《罗汉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282.3厘米
吴彬工于人物、佛像,长于山水。其山水布置,绝不摹古,笔墨出奇;所画佛像人物形状诡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尤善白描,脱唐宋规格,笔端秀雅,常用篆款,性格耿直,为人清正。吴彬是明代后期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的人物画,笔法严谨,有细密和粗劲厚重两种面貌,风格新奇,自成一家。此幅《罗汉图》不囿古法,每出新奇,形成独自的风格特点。

《涅磐图》明 吴彬 绢本设色 纵400.2厘米 横208.4厘米 日本圣福寺藏
《涅磐图》表现佛祖圆寂涅磐的场景。佛祖衣纹用线粗重,穿插自然有势,粗重的衣纹之间饰以数种细纹,衣服的整体描写尚属工细。弟子及其他人物,则用粗线处理。弟子的面部表情虔诚,表达出作者对佛的虔诚和敬意。整幅作品用笔拙厚而不板滞,有一定的装饰趣味。 众多佛门弟子、道家神仙、精怪鬼异及凡界男女,纷纷前来吊唁。神情或悲恸,或穆然,或惊诧,与佛祖平和安详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

《张卿子像》明 曾鲸 绢本设色 纵111.4厘米 横36.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张卿子像》是天启二年(1622)画家为杭州著名医学家张卿子所画的肖像。画面上没有任何景物、道具的陪衬与点缀,只画张卿子面带微笑,手捻胡须,略侧着身躯,似正缓步行走。人物的身体比例适当,情态端庄自然,其宁静、坦荡、和善的性格特征得到了精彩的表现。这幅肖像是曾鲸传世作品中的精品。在这幅画上,画家着力于人物面部的刻划,既注重墨骨,又借鉴西洋画法,用多层烘染体现面部的凹凸,使脸部具有了较强的体积感,并富有质感。人物的身体结构清晰,比例适度,动作自然,衣纹线条垂长而方折多变,坚劲挺拔,又用淡青色贴着墨色线条稍加渲染,使墨线更显劲健生动,笔墨趣味浓厚。

《麻姑献寿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73.2厘米 横9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麻姑献寿图》又题《女仙图》。“麻姑献寿”是传统绘画特别是民间年画的常见题材。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麻姑是神话人物,晋代葛洪《神仙传》说她是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此画描写麻姑和侍女二人,均面相端庄美丽。麻姑一手执仙杖,杖端系有盛灵芝酒的宝葫芦,另一手执玉盘。衣纹用线钩勒粗简方折,而衣上带图案的银白色花纹却描绘得极工细匀整,既素雅又华丽,显示出人物的非凡身份和在祝寿的特定情境中对寿者(西王母)的尊敬和虔诚。麻姑身后的侍女双手捧花瓶,瓶插雪白的梅花和红艳的山茶花,与麻姑面向一致,目视前方,神情专注。

《对镜仕女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对镜仕女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此画设色清淡,笔法劲健圆润。衣纹笔法纯用中锋,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富有节奏感,使人感受到一种韵律美。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

《授徒图》明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国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授徒图》中人物的密与背景的疏形成对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富于真实感,产生了很强的视觉效果。人物形象夸张,身体的线条圆转,但并不讲究比例,这反映了文人绘画脱略形似的审美意识,虽不求形似,但夸张的形象却更加传神,绝无令人生厌的媚态。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芭蕉美人图》明 姜隐 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得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此图绘一貌美女子于葱茏苍翠的芭蕉旁,等同伴来弈棋。人物神情淡然而清纯,姿容娇媚,与画面的清淡敷色很是协调。

《錦雉圖軸》
【说明】 明 佚名 长卷,绢本,设色,纵:99.8厘米,横:92.9厘米。 中国遼寧省博物館
《锦雉图》轴,该图中主要刻画了雌、雄两只锦雉,还刻画了杂花丛中的两只小鸟。石间秋葵盛开,野菊怒放,生机勃勃。
《锦雉图》得五代黄筌一路画风的沾溉,充满富丽堂皇之气,亦如南宋院体画家般讲究“格法”(“格”指自然之理,“法”指自然之数,即能师法自然、以形写神)。从锦雉俯仰、鸟嘴闭合、禽鸟相逐、丛花竞放、片石遥对的画面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画家已直探造化之功。
《锦雉图》赏析:
《锦雉图》作品用笔力避轻重、曲直出现太大反差,线条细匀、稳健,造型准确,表现出物象的丰富姿态和蓬勃生机。如秋葵、野菊的枝梗、花瓣、叶片刻画一丝不苟,神采焕然。画家画鸟强调动感:雄雉低颈翘尾,似在觅食;雌雉曲项向天,仿佛唱高歌;花丛中的两只小鸟也姿态各异。此作花鸟掩映、动静结合,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花之造型别具匠心:远景野菊长梗如竹,团花似锦,呈仰视之态,有外拓之势;近景则缀以几丛秋葵,似补白,不会让人感觉画面虚空。为使锦雉更有依托,画家对角取势,在左下方与右上方各置片石,形如太湖石。作品用笔重拙,以水墨皴染,“棱角峭硬,如虬虎将踊”(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画家又在石缝中添加了几束花卉,增强了画面的活泼情趣。
《锦雉图》构图饱满,左下方与右上方用石头呼应,左上方与右下方以花来呼应,给人以视觉的完整感和内敛感。锦雉在画中居于突出位置,把观众的眼光吸引到画中物象上。雄雉翘起尾巴,斜穿画面,打破了画面的呆板与沉寂。此作五彩纷披,但又协调统一。雉冠的花青与雉眼周围的胭脂,雉身的白、黧与爪脚的朱砂,枝叶的粉绿与花瓣的粉黄(另有酡红、鹅黄等颜色的花瓣)相互映衬。雄雉的白羽毛与赭石渲染的山石、地面形成了明与暗的对比。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