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瓦茨基: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46:11

试析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   计算   能力     培养

摘  要: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计算。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低年级学生当前计算现状

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在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直接导致了计算错误,使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而这时很多教师和家长往往会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全如此,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低年级学生感知不准确  记忆不完整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感知事物比较笼统,学得快忘得也快。对刚学的知识也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和进位加,很多学生都知道当个位不够减的时候要到十位退1当做十后再减,可到了计算时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经常会忘记把退掉的1减去。同样,做进位加时,很多学生又会忘了进位。特别是加减混合题,他们感知差缺乏整体性,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忘加、漏写、运算符号看错、写反的现象就更多了,其实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感知不准确有直接关系。

2、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业完成了,就变成甩手掌柜,是对是错依赖家长的检查。而且,低年级学生做计算题时,多数习惯提笔就算,抄错数字或计算符号的现象很普遍。虽然我总对他们说,做完题要注意检查,但98%的学生都不会主动去检查,更不用说细致分析了。因此,看错题目、抄错题目,把数字看少了或看大了,记错了口诀等就常有出现。这种粗心做题的陋习以及做完题不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就造成计算正确率不断下降。

3、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  受不起挫折

我们都知道,现今社会人的心理素质越来越脆弱,小学生更如是。他们普遍都只能接受表扬,一丝的批评、一点的挫败都会让他们消沉、气馁。在日常的练习中,当他们算慢了,错多了,就很容易产生害怕、不耐烦、厌学的情绪,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他越想算好算快,就越紧张,一紧张就忙乱,一乱就更加不知怎样算,随便写或者就依赖数手指头了。容易放弃,缺乏韧性、娇宠等心理,导致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增加算错的机率。

4、“轻敌”引起的错误

许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越是聪明伶俐、成绩优异的学生,越是容易在计算部分出错。“好”学生的出错率反而会较高。其实归根结底是由于这部分学生“轻敌”思想造成的。这部分学生一般能力都比较强,接受知识也相对较快,受到的表扬也很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优越”的心理。对于一般的计算题,一般引不起他们足够的心理重视,再加上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用,因此计算出错是再所难免。

5计算教学出现不足,需要反思

(1)“多样化”变“形式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说:“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令我们老师觉得很新鲜,但也让我们产生了误解,觉得“现在计算教学一定要算法多样化,算法越多越能体现课改精神。”因此在计算教学时,我们就会不由得反复问:“还有什么算(想)法?”“还可以怎样算?”不自觉地硬逼着学生想破头,找出多种的算法,其实有些算法是越算越复杂的。同学们回答的算法是多种多样,但有必要吗?我就觉得是越描越黑,这样的计算教学是因为老师对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认识模糊了。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并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老师不必煞费苦心“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刻意引导学生寻求多种“低思维层次算法”。 虽然说,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片面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就可能让学生无可适从,多种算法变成无一算法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需要“多样化”,但更需要我们老师的点拨,统一一个“优化”算法。

(2)练习时间少了

在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却忘了自己的的主导作用。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互说说怎样算?”“你是怎么想的?”“真棒!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的声音中,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讨论交流,热热闹闹,同学的思维好像活跃了。但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却不知不觉少了。课堂上缺乏了必要的练习,使不少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得不到及时的深化巩固,导致计算容易出错,在练习时,或者是忘了进1,或者是忘了退1,该先算乘的,又变成先算加(减)了。计算错误率自然高。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如何改变学生计算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点尝试:

(一)严格要求  培养良好习惯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计算容易出错误的主要原因。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就数学方面来说,首先,我觉得就是书写要规范。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本身就是训练学生认真做题,认真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其次,要培养他们做题时的耐心,算后检查的学习习惯。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候,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导致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题目还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就容易出错了。要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让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由于马虎造成的错误,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能让学生产生“由于粗心做错的题,没事!下次仔细做就行了”的念头,要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计算时,要求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在日常的计算练习中,对做的好的,连续得满分的同学一定要奖励、加分,奖给小礼物、小红花等,让他们保持对计算的兴趣,有一种养成良好习惯的推动力。有奖必有罚,我个人认为,有时适当的惩罚也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抄错数字或写错符号的就要自罚等等。

(二)注重口算  持之以恒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我为了提高本班的口算能力,一直坚持课前堂堂练。就是让学生在课前2分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组织或听算,或自算,或互算等来进行口算练习。有时我亲自组织比赛算纸条—抢红旗,小组对答。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这是为了激发和保持他们的计算兴趣,促使他们能坚持下来,养成习惯。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

(三)强化识记  熟能生巧  

设法让低年级学生对四大表的掌握,达到熟练程度。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学会、熟记四表: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小九九乘法口诀表。如果学生把以上的四表掌握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的话,我们就敢肯定这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很强。但现在低年级学生对这四大表的记忆熟练程度很多达不到要求。尤其是进退位计算和小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三个表,它们是我们今后所有计算的基础,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得最多。很多学生因为对这两个表不熟练,导致计算慢,错得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地依赖了点手指头来算。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怎么能得到保证呢?因此,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把四表背熟,尽可能做到脱口而出。针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二年级的乘法口诀表,采用多种强化练习,背→默→练;课前口算卡片,比赛谁最快,做小老师相互对答等形式,帮助他们巩固提高。另外,我要求学生每人都要熟练地背给我听一次。也加强与家长沟通,要他们配合,在家每天督促自己的孩子背一到两遍,并协助我进行“在家10分钟口算练习”的活动。通过这样不断的强化练习,耳传目染,学生的计算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纠正教学误区  反思教学方法

首先,在新课标下,我们老师的教学经常会用到许多教具、课件来辅助,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图片对照等直观刺激下,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晰。但是,总是依靠直观教具来学习算理,容易让学生流连在直观形象的算理中,抽离不出来,面对抽象的算法,头脑一下子转不过来,计算反而变得慢了。实际上,学生的计算多数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因此我认为,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条桥梁,铺设一条道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其次,不能让计算的“多样化”变成“形式化”,注意总结“优化”。“多样化”是要我们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目的是创设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更要看实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要及时对“多样化”进行总结“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

最后,课堂教学要保证练习时间,并讲究练习形式。现在的计算教学多以情境引入,但情境的引入有时牵强附会,当从一番不着边际“信息”中引出算式,时间已经花了三分之一了。再加上又要强调算法的“多样化”,一来二往,练习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就没有机会给学生消化。就算你的课堂讲得精彩纷呈,都只是停留在脑中的一个表象,要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就不大可能了。所以,我们有必要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严格实行我校课堂教学“一三三一”教学模式,每节课至少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反馈练习中的问题,进行纠正。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方法和形成熟练的技能,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而所设计的练习也要注意有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错的内容,要多练。二年级的要多练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对计算顺序模糊的,就多练。如;3+4×5=     9-4×2=  这种类型的计算题。练习形式则要花点心思去设计,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除了趣味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计算算欲望。如:“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找朋友”、“投篮”、“钓鱼”、“做小老师”、“抽奖”、“抢夺红旗”等等。既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我注意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重视错例对症下药。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2011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