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乐热水器新款图片: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5:17:58
从1999年起,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面对滾滾而来的白发浪潮,特别是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如何让老年人平安度过晚年,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严峻的社会课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

探寻养老新途径

  陆杰华 陕西省某村有位瘫痪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住儿子家由其抚养,却遭儿媳虐待,最后饿死,这是传统“养儿防老”模式下的悲剧。传统“养儿防老”模式,将老年人命运寄托在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人情伦理上已不可靠,最终真正能给老年人提供可靠依托的,还是得有正规化的制度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趋势。就我国而言,城市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迅速退化,逐渐失去了原有家庭子女的“反哺”功能。所以,寻找新的养老方式已成为城市快速转型和发展时期的一项尤为重要的任务。

  对于城市来说,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退休保障引发出“到底由谁来养老”的问题,靠企业?靠个人?靠国家?还是三者结合?

  虽然老年人群体具有个体间相似性而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群体,但它也会因各自情况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比如有些老年人除应给予一般的养老保险和福利待遇外,还可能是社会救助范围的对象,社会救助往往是极度困难的老年人“最后的社会安全网”。

  据统计,依照现在的趋势,25年后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可能会从现在的2000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

  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又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调整和变动,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

  通过对某市千名60岁以上老人调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职业、经济状态、婚姻状态、居住条件、生活来源、家庭关系、健康自评、ADL以及心理因素。在我国尊老的孝文化氛围里,老年人并不会因为自己的经济自给能力低而影响生活满意度,反而会因为得到子女的孝敬而感到自豪。事实上,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只要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多数有艰苦经历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条件是会满意的。在城市,很多家庭事实上已不可能再通过传统的子女供养或陪伴来完成养老任务。我认为:应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但是作为社会保险,如何才能建立起投保者与保险方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关键。至于养老资金所能承担的养老人数,我国养老问题的最终解决恐怕还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方面来解决,更可行的方法是将传统家庭养老和现代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体系。

“养老”要有多种选择

  伊密 给家庭养老以援助。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家庭养老的功能必须予以保护和扶持,家庭所能给予老年人的帮助和感受是养老机构无法替代的。发达国家仍有80%的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生活在家中。据上海资料反映:一些中年人因照顾年迈生病的父母,当事假超过一定天数时,除经济上蒙受很大损失外,不少人也因此下岗。我认为应建立“照料假”制度。对确因照料年迈父母,一年可享有10 20天假期,使老年人得到他最渴望的亲情照护。

  建立“直接转岗”制度。根据德国颁布的《护理保险法》及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可否在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安排上,试行鼓励下岗职工直接转入自己家中照顾老人,从法律上承认其为“正式的继续工作”方式,待遇享受同等行业标准。当发现有违规问题时就采取措施对其终止。这种做法也符合《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的原则。

  建立“间接式住房援助”制度。借鉴一些国家采用经济手段,鼓励、促成两代或几代人一起生活。其效果减轻了政府和社会负担,也符合老年人意愿,满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如日本给照料老人一起居住的购房家庭提供低息贷款;在挪威几代人同堂的大家庭可获得政府一笔特殊贷款等。这种做法也适用我国国情。多代人融合在一起的社区建设方式,大大优于房地产商建设的独立高级老年人住宅社区。要多建一些大多数老年人买得起,或大多数子女资助得起的住宅。

  应出台“老年住房设计标准”。目前有关部门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没有基本的建议或要求。可否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出台老年人居住房屋设计标准,实现《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中提出的“改善住房和环境设计,促进老年人独立生活”、“支持老年人继续融入其家庭和社区”。

  机构养老不宜作为首选方向。对于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有关部门必须有严格的评估体系,在收费标准上要分类对待。对于不属于政府救助的特困老年人,应按合理的市场价格收费。“老人护理院”应是我们建设“养老机构”的主流方向和重点实施项目。养老机构应以公开招标交给社会管理,政府负责监督、检查。这样,可改变我国很多非国家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价格高、服务质量差、不便管理等不良局面。新加坡、美国采用或改用这种方式后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我认为当老年人照料需求已构成社会问题时,政府的导向性作用和政策性倾斜,对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考虑出台更加有利的各项援助性政策。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王广州 通过何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解决养老问题?有学者利用“五普”数据,对未来50年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状况预测,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城镇社会统筹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影响,设计了几种推迟退休年龄的方案,进行静态比较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东北三省社会保障改革试点要实行个人账户制(即养老保险基金中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不被统筹账户占用),其根本的途径就是扩大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改革管理模式。

  有的学者主张建立收入保障(如工资、退休金、保险金、贫困救济金等)和服务保障(即通过服务设施和一系列服务手段使老年人经济收入转变为实际生活的需要)相结合,家庭保障模式和社会保障模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系列化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解决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及主要资金来源,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是依托社会保障体系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关键。作为最基本的养老金筹资方式,现收现付制与个人账户制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但并不能简单地由此分出谁优谁劣,不是由现收现付制完全转为个人账户制,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