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百年的内容:制服(西装)对日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47:58

制服(西装)对日本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萨苏

 

虽说小时候做梦从过军吧,从上学就是文科,接着作IT,这辈子算是绝了当将军的念想。可造化弄人,没当兵,在日本工作的时候萨竟然捡个机会当了一回类似五星上将麦克啊瑟的角色。

其实这纯属夸张,只不过是我所在的美国公司收购了一家日本企业,需要有人去办理接收,名单上赫然有萨。把这事儿和国内的朋友一说,人家就开玩笑说萨这回当麦克啊瑟了——麦克啊瑟是二战后美国驻日本首任总督,最大的接收大员。

萨的工作和麦克啊瑟实在没什么共通之处,既不用抓战犯,也不用开议会,只不过是和这个公司原有的IT工程师一起,保证接收期间网络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已。进门看了两天,发现人家系统运行维护多年来自有一套规范,行之有效,有条不紊,贸然改变反而适得其反,于是萨干脆大度地当“甩手掌柜”。剩下的事情就是每天参加参加那些真正接收大员们组织的例会,自己轻松,人家也轻松。

说起来,这次接收进行得相当顺利,事情的关键在于日本公司上下对“麦克啊瑟”们非常配合,效率极高,感觉是到底当年投降过一次,对这种事情轻车熟路。这些日本雇员对于成为美国公司的一员,感受是自豪而担心,自豪,是因为日本战败后美国人做了二十多年占领军,弄得在日本人眼里高人一头,虽说自己不能变成美国人吧,可钻进美国公司沾沾美国气也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担心呢?日本人说一般日本企业是不开除人的,美国公司好像动不动就裁员……因为这种矛盾的心理,日本雇员们工作上“日三省吾身”,使接收进行得颇为顺利。

不过,日本和美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确给这种转变带来了若干插曲。

比如,这家公司每天早上要举行“朝礼”。什么是朝礼呢?就是上班了大家都先不开始工作,去会议室,照军训的做法立正站好,中间让开一块空地作司礼台。全体肃静,一名雇员(轮流值日)走上台子中央,与台下相互鞠躬之后,板起面孔大声朗诵两句类似“不成功则成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类的口号(根据皇历而不同),然后高呼:“诸君奋发努力啊!”底下全体立正,回答:“一定努力啊!”鼓掌……

这在日本雇员眼里基本属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仪式,因为每个日本公司都这样干,但看在我等未经日式教育的人眼里,每天一本正经来这么一回,大有精神受刺激之感,仿佛回到了幕府武士的年代。尤其是美国雇员的感受就更觉不可思议了,您能想象一帮美国佬这样每天早上规规矩矩地来立正,鞠躬,高呼口号么?看布什在伊拉克的录像,就是有军纪的美国大兵恐怕也做不到。

负责接收的正式大员是新任命的分部总监巴赫,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位老兄是德意志后裔。巴赫老兄是技术人员出身,继承了德国人善于机械的才能,也继承了德国人一丝不苟的轴脾气,让他也跟着站在这样的队伍里喊“一定努力啊!”实在让人难以想象。第一次看完这个仪式,巴赫就大摇其头,说这好像是对工作时间的浪费啊,建议这个仪式以后不要作了。

行。虽然是个建议,日本方面却非常认真地当作命令来执行了。内部开了个会,第二天开始,这个形式主义的“朝礼”就此寿终正寝。

但是,几天以后,一开会巴赫就苦笑,说那个玩意儿他们还在搞啊。什么玩意儿?就是“朝礼”呗。虽然全公司的“朝礼”没有了,代之而起的却是各个小部门每天早上开始作“晨会”了。形式也是大家一圈,低声说口号,然后又是:“诸君奋发努力啊!”底下全体立正,回答:“一定努力啊!”鼓掌……日本员工说习惯了,不开,好像总是没开始上班似的。

另一位负责接收的老大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说他一再表示过了,中午吃饭是大家的自由时间,请大家自便。可是到了吃饭时间,他一抬屁股去食堂,该部门的大小头目马上错落有致跟上来,到地方围着他坐下来,很“自由”地就排出座次来,分毫不差。而且每次吃饭属下绝对会比上司先吃完。据说,这也是日本公司的传统,体现的是什么“团队精神”,竟是自觉自愿,根深蒂固。害得这位只好每天中午借故上厕所,才能享受单独吃饭的一点轻松。

听得有趣,萨就想起来个二战后的一件事,说日本传统澡堂子都混浴,男女一个池子。日本投降后,美国人来了,说同学,这样不文明啊,对这个混浴提出了反对。日本方面一听这个要求,马上表示坚决改正。第二天,美国人来一看,就气乐了:分开,真的分开了。怎么分的?日本人在池子中间拉了条草绳,男左女右。这个是麦克啊瑟时代的真事儿。

说是说,负责接收的小组对于日方的配合还是给予很高评价的,毕竟人家诚心诚意地合作么。各部门的工作进展顺利。不料过了几天,总公司却派下来一个熟悉日本情况的调查组(公司内部称为“老虎队”)来找巴赫谈话,说是总公司监察部的指定信箱收到日方员工来信若干,对接收过程中降低日方员工地位,影响营业深表忧虑云云。

这边当然坚决否认:工资增加了15%,人员照旧,怎么会有“降低日方员工地位”的说法呢?调查组下去调查,才发现,各种意见都是月初开始传出的,而月初,其他一切正常,只是巴赫下达了一条造福员工的指令比较特殊些。

什么指令这么惹祸呢?

原来,我所在这家公司,有一条在商务世界很得人心的传统,就是上班的时候大家都穿休闲服(只要不穿比基尼就可以),女同事在桌上放盆花或者家人偶像照片之类也属鼓励范畴,按照巴赫等公司老人的看法,这种叫做casual的风格,代表了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最是可以收买人心。至少在中国,很多员工对公司这种宽松的传统感到愉快自在,以至有跳槽了又因为这个跑回来的。对于老板来说,真是惠而不费的好政策。

于是,自从走进新接收的这家公司,看到一片压抑的蓝灰黑色蚂蚁群(日本公司职员传统衣着是颜色庄重的西服),巴赫老大就琢磨着尽快把这条好处落实给日本的新员工,让他们也能自由一点,上班舒服一点,为美帝国主义做事也能更积极一些不是?

谁知道,这条要求下达后,却好像比要求男女澡堂子重新合起来还不好执行。开会时听了这条要求,公司内的日本员工,除了“哈伊”以外没什么表示。后来想起来,当时日方员工们大多表情哀婉,宛然二战时受难的犹太人。

巴赫反复询问:“大家对此还有什么疑问?”却是如泥牛入海,无人答腔。

既然这样,巴赫耸耸肩膀,看来日本人就是这个习惯,对好事也不作出热烈表示的。

实际上他的理解满拧:日本人的习惯是绝不给上司当面提反对意见,所以日本开会“大家对此还有什么疑问?”99%和“散会”是同义词。

第二天上班一看,还都是蓝色灰色黑色蚂蚁。

巴赫奇怪了,是不是我说的他们没搞明白呢?于是给大家发电邮,重申政策。

第三天再看,依然是蓝色灰色黑色蚂蚁,只不过日本员工一致地把领带摘了。

于是巴赫再发电邮给大家,好心好意地解释:Casual 不是穿西服不打领带的意思,是大家可以穿各种休闲的衣服,比如牛仔啦,T恤啦,夹克啦。

第四天,日本员工终于穿得多种多样地来上班了,不过……那表情绝对和“自由”“舒服”搭不上界,反而显得士气低落,连来公司谈业务的客户,都少了很多。

巴赫这两天也觉得气氛有点儿不对,正准备问问呢。

调查结果证明,正是这个想让大家舒服自由一点儿的指令惹了祸,引发了日方员工的强烈反弹。弄明白这件事,萨不由得感叹,让日本人脱西服,这感觉怎么跟清军入关时候那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样呢?

调查组把结果通知接收小组,巴赫这边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些委屈,问我们:你们看得明白这个报告么?日本人就这样喜欢穿西服?难道他们不知道比尔·盖茨在他们公司里面也是Casual么?说完气哼哼带着大家去找调查组的组长谈话去了。

哎,你不懂日本的文化啊。检查组的组长,这位在日本干了多年的老大听完巴赫的话说。于是给巴赫上了一堂日本的服装艺术课。您老兄久在美国不知道啊,日本是个等级分明的国家,能不能穿西装反映的是工作属于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公司职员,都以穿西装,头发理成“三七头”(头顶分缝左边头发 30%,右边70%)为标准装束。但如果是地位和收入都比较低的售货员,产业工人等等,就不必如此穿着了,用咱们话说,Casual。这家日本公司的员工都属于白领,你让他们不穿西服改穿便服,日本人不以为你是要让他舒服自由,反而认为你是要降低他们的地位了。那感觉就是“辛辛苦苦干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当然要抗议了。同样,在接待业务伙伴的时候,穿便服也让日方人员感到自己地位比对方低,有些丢人。这就是日本员工都反对这项“德政”的原因。调查的时候,甚至有日本员工带了些悲怆地表示,为了表示公司易主之后一切正常,他现在都是出门的时候穿西服打领带,到了公司找厕所换成便装,下班的时候再换回来,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觉得放心。

这回轮到巴赫把大下巴砸到桌面上了。

巴赫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一面检讨自己没有灵活适应当地文化,一面再次顽强地介绍在办公室穿便服的好处,坚执这是国际大公司的时髦风格。

说了半个钟头,看看日方员工,又是除了“哈伊”以外没什么表示。也许巴赫是把他们都说通了,但这种日本式的暧昧的意见表达方式让巴赫大有“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之感,思前想后,终于决定还是不冒险了。

第二天,公司向所有员工发布邮件,宣布:着装的指令已经发出,不能变更。 嘿,这巴赫还真轴啊。 但是,补充了一句:如果您愿意,也可以把西服作为休闲装的一种来穿。

于是皆大欢喜,第二天,公司又恢复了黑色,蓝色,灰色蚂蚁的热闹场面,只是蚂蚁们看起来个个精神活泼。

这件事过去,我才开始注意一下日本人的穿着,说来有趣,这一注意,就发现不仅是西服,天下最喜欢穿制式服装的大概也就是日本人了。无论是铁路的乘务员还是指挥交通的保安,日本人只要一穿上制服就会两眼发亮,自信十足。仿佛制服代表着他们属于一个高贵的阶层。也许,对日本人来说,面子和习惯的重要性,是远远胜过舒适和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