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晨男人装高清:一对“戒毒夫妻”的劝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7:13
编辑怡爽文/来源: 新华网 新华微博
一对“戒毒夫妻”的劝说
——摘发两封震撼人心、催人深省的来信和来电
>>> 点击进入微博 论坛 发表您的看法
新华网记者黄庭满 姜春媛
39岁的阿强(化名)和42岁的阿平(化名)在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管理所里相识相爱,组建了一个新家庭,成为一对“戒毒夫妻”。18日,新华网播发调研稿《勇敢的自新:新华网记者走近戒毒所里的“特殊家庭”》后,广大网友纷纷对他们的“痛改前非”给予鼓励和祝福。
日前,这对“戒毒夫妻”给新华网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在“毒海”挣扎近20年的不堪经历、痛心悔悟以及重新走上正常人生路的渴望。同时他们还致电记者说:我们吸过毒,是特殊人群,原以为在社会上备受歧视,但没想到,全国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们,我们很感动,写这封信,想以亲身经历警示世人,也算作我们夫妻对社会的一点贡献。
这对“戒毒夫妻”的来信和来电,读来令人动容,听来震撼人心,催人深省。我们将来信和来电内容摘录如下,希望来自他们的亲身经历,能再次警醒人们,毒品对肌体、家庭、社会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要远离毒品;希望来自他们的亲身劝说,能使那些已跳进“毒海”的人尽早认清毒品危害,“回头是岸”;也希望那些为牟取暴利而“贩毒”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罪恶而赶紧悬崖勒马!
由阿强执笔的来信这样写道:
曾几时,我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19年前,我第一次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母亲为我流泪的双眼,为我对民警苦苦的哀求,仍清晰得犹如昨天。看到母亲的苍苍白发,我也曾一次次痛下决心:一定要戒毒!可是,却因为意志不够坚定等种种原因,我始终都没有抵御住毒品的诱惑,在“白色的烟雾“中醉生梦死,把自己要戒毒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在毒品的深渊中越滑越远,在毒品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19年来,我反复进入劳教所与戒毒所中间。终于,家人再也经不起失望,对我彻彻底底地绝望了。
扪心自问,19年,我为家人付出过什么?除了让年迈的母亲为我操心、劳累,我又让她老人家开心过一天吗?就算亲情是最坚固的堡垒,也一点点被毒品侵蚀,直到坍塌。
就这样,一个幸福而温暖的家被我无情、残忍地断送了!
2008年5月,命运为我开了一扇窗,在劳教所的民警介绍下,我来到了三水戒毒康复所这个改变并影响我一生的地方。在我无数次让亲人失望,在我以为再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家的时候,在三水戒毒康复所管理人员的帮助下,调解和缓和我同家人的关系,家里人重新接纳了我,并动员我的家人多支持和鼓励我,配合我的康复,让我树立了坚定的信念。
久违的亲情像一道斑斓的彩虹挂在了我灰色的天空,家人的温馨融融溢满了我的心间,我才深深领悟到:血浓于水。只有亲人才会在只有一线希望的时候都不会放弃自己!
三水戒毒康复所是我一个新的人生开始,通过学习、康复训练,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毒品对人的影响及成瘾原因,清楚毒品对人心理的成瘾原理。总结实际,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危环境中准确地辨认复吸的危险因素,对毒品说“不”。
最深深震撼我心灵的是“亲情的感召”那一课,如果不是三水戒毒康复所的管理人员的努力,我的家人又怎么会重新接纳我?如果不是三水戒毒康复所管理人员为我和家人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我增强康复的信念,我哪里来的勇气,走向新生?如今,在这里,技能培训让我学会了一技之长,我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劳动报酬。我才真正体会到“只有戒毒才有健康,只有健康才有幸福”的含义。
我想用我们的经历为还在吸毒的朋友们敲响警钟,吸毒不仅危害身心健康,还危害国家。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新演绎,我们真心希望还在“毒海”挣扎的朋友能尽早认清毒品的危害,悬崖勒马,为时不晚。
阿强和阿平还一起致电新华网记者,他们在电话中说:发出信后,觉得还有话想说。
阿强在来电中说:
我的实际经历证明:在“毒海”里翻腾没有赢家。近20年的吸毒经历让我和我的家庭备受伤害,钱财散尽,父母家人为我担惊受怕!毒品这东西真是不能沾染,一旦沾染,害人害己,危害社会,我们夫妻劝诫正在吸毒的人,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戒掉毒品,重新走上正常的人生路。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多学文化知识,绝对不沾染毒品。现在我最后悔的就是那次尝试,“一朝吸毒,终身戒毒”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我就是因为年轻时候,不懂事,吸了毒,现在后悔一辈子。
对于将来,我们夫妻一方面继续把戒毒坚持下去,同时打算先在这里好好生活,学习一些文化知识,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辜负公众对我们的关心;另一方面,我们不但自己不吸,还要在平时出去时候或者回家时,作为宣传员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帮助和劝诫更多的人戒毒。
阿平在来电中说: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年纪较大了,但得到了这么多鼓励,让我觉得,我们的人生还大有希望!今后,我们要好好生活,不辜负这么多人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还会成为戒毒义务宣传员,用我们的实际经历告诫更多的人:毒品这东西,真不能碰啊!
延伸阅读:
勇敢的自新:新华网记者对话戒毒康复所里的“特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