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翻我衣柜:【观察评论】美国要克制“塑造”世界的冲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3:04:39
2011.11.28

资料图:美国海军环太平洋演习中的美军航母编队。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究竟意味着更安全,还是更不安全?这是一个关系21世纪国际关系体系变革方向的大问题。透过种种国际热点问题,能够观察到对这个大问题的不同看法。

  美俄有关反导问题的较量就是一个新例。在俄方看来,在反导对话与合作过程中,美国“必须以明确的法律基础来保障俄方安全”。尽管这种要求并不过分,但美方显然不想做出这样的承诺。

  美国对俄罗斯政治体制、价值观以及改革道路多有质疑,认为俄罗斯在诸多方面出现“倒退”。但是,一个与西方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能够按照西方的路径走下去吗?在这方面,俄罗斯有过教训。基于对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品格”的把握,俄罗斯在规划发展道路、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应有的“个性”。反导系统的启动、运作以及部署等,都和美国及其盟友的“不安全感”联系在一起。

  曾几何时,安全感的缺失是导致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靠强大核武库找到脆弱的“恐怖平衡”。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演进,但美国并没有找到安全感。除去恐怖主义威胁等现实因素,这种不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对自身绝对优势地位的追求和对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发展道路一元化的迷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某些国家,才能铲除对美国仇视和威胁,这种思维方式在近年来美国外交尤其是反恐方面多有表现,其对美国政治信誉的损害以及地区局势的冲击有目共睹。

  1944年12月,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曾发表过一篇重要社论,后来被一些美国学者用来解读冷战发生的原因。那篇社论的核心观点就是,美国承担着改造世界、使世界更美好的历史重任,而美国的“力量与不容置疑的意愿已经紧紧地系结在了一起”。

  今天的世界与冷战前夜全然不同。新兴大国的崛起成为推动世界格局朝向多极化演变的重要力量。它们可能“长得”不像西方,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可能会让西方有些不舒服,但它们通过与西方在经济贸易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促进了共同发展。世界和平与繁荣并不取决这些国家是不是变得更像美国,而在于它们能否沿着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走得更远。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需要一个为各国广泛接受的认知框架,其前提是相互尊重、包容合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假想敌”,更不是 “塑造”世界的冲动。

  轰动一时的“历史终结论”之所以不得不草草收场,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偏执于人为制造“趋同”来建立世界安全格局,某种意义上也是制造“冷战”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