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子后面需要装踢脚线:委婉的帝国主义赞歌———解读奥斯汀《劝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7:09:58
摘要与以往的作品不同,奥斯汀在其后期作品《劝导》中着力描写了一群特殊的人物———海军军官。他们因战争而发财,并晋升了官爵。根据小说的历史背景可得知,这群军官投入的是为争夺自身利益的海外侵略战争,他们代表的是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小说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群与这些军官相对立的人物,他们是以沃尔特先生为代表的贵族地主。这两派人物在性格以及政治地位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奥斯汀通过对这两派人物的一褒一贬,足以折射出她对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支持与赞扬。生活在英殖民主义扩张时期的奥斯汀,她无法逃避帝国主义思想的束缚。不过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她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对其进行赞扬。关键词海军军官贵族地主帝国主义赞扬《劝导》是奥斯汀在40岁后写的最后一部小说,比以前的作品写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劝导》描写了一个曲折多磨的爱情故事。许多评论家主要从女权主义、爱情和婚姻的角度来研读该小说。他们认为《劝导》代表着作者思想的成熟,同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出现感情战胜理性的小说。[1]笔者通过细读其小说,发现与其余几部小说迥然不同的在于《劝导》中着力描写了一群海军军官,而且连男主人公也是一名海军军官。在《劝导》中奥斯汀为何如此钟情于这群海军军官呢?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由沃尔特爵士的家史推出,是在1814年左右“:沃尔特·埃利奥特,一七六零年三月一日生……”“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出类拔萃的美男子,如今到了54岁仍然一表人才……”[2]当时欧洲联军对拿破仑战争已经宣告结束“,天下太平,有钱的海军军官就要回到岸上”。众所周知,这场战争是为争夺自身利益的海外侵略战争。换句话说,也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争霸。拿破仑曾把比利时、荷兰及意大利一部分合并为法国领土;他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以及派兵远征海地等。此外,当拿破仑征服一个国家时,便强迫被征服国家降低关税或干脆取消关税,以利于法国商品的倾销。同时,他也从被征服国家中夺取原料和财富。所有这一切极大地有利于法国的工商业发展。拿破仑还在被征服国家的学校中强制推行法语,加重人民的捐税,大量地征兵,用被征服国家的人力、物力来扩大他对欧洲的侵略。因此,当时资本主义英国担心法国强大后会与其争夺欧洲和海上霸权,就积极联合欧洲各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和势力,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之间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而《劝导》中描述的这群军官正是从这些战役中凯旋归来的胜利者。这些军官在战争中发了财,也因此而晋升了官爵,有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在奥斯汀的笔下,他们不仅拥有巨额的财富,较高的政治地位,同时他们的外貌,气质也受到了众人极大的赞赏。凯林奇大厦的房客克罗夫特将军是个“强健漂亮的男子汉,确实有点饱经风霜,但不是很严重,思想举止大有绅士风度……”。[2]就连起初对海军抱有歧视态度的沃尔特爵士在见到他之后也大加赞赏:“将军是那样和颜悦色,那样诚挚大方,这不可能不使沃尔特爵士受到感染……”“、克罗夫特将军是他见到的最漂亮的水兵”。[2]男主人公温特沃思是个典型的因战争而升官发财的人物。他以前是个副牧师,由于他的贫穷与卑贱的社会地位,在八年前未能和安妮结婚。八年后的温特沃思“在战争中发的财不小于两万镑。一下子就发了这么大一笔财”[2]并且魅力依然不减当年,颇具绅士风度。两位默斯格罗夫小姐对他都有爱慕之情。“温特沃思上校风度迷人,既不羞怯,也不拘谨。大家似乎一见如故……”“、默斯格罗夫一家及其亲属对温特沃思上校只有一个看法。这就是说,他随时随地都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2]查尔斯也称道“我生平从未见过比他更和悦的人”“我深信,温特沃思上校比海军里的哪个军官都更能出类拔萃。”[2]温特沃思的绅士风度还在小说的结尾中充分表现出来,他帮助史密斯夫人“获得了她丈夫在西印度群岛的那笔财产,替她写状子,做她的代理人,真是个无畏的男子汉和坚定的朋友”。[2]温特沃思在莱姆的好朋友哈维尔上校也是受到了奥斯汀的极度赞扬。“虽然在举止上比不上温特沃思上校,但却是个极有教养的人,他为人真挚热情,乐于助人”。小说在描述安妮及默斯格罗夫一家与哈维尔上校的交往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了哈维尔上校的为人———热情,真挚。对这群军官的外貌和性格的描述,可以看出他们都可称得上是奥斯汀眼中的“绅士”。在19世纪,人们一直在探询“什么样的人才是绅士?”虽然传统观念认为出身与地产决定了“绅士”的威望,但是对于奥斯汀来说,性格,举止才是判断的标准,并且个人的成就大大增加了筹码。[3]这群军官既没有高贵的出身,也没有显示其身份地位的庄园。他们唯一拥有的是通过战争而得到的一大笔财产。显然他们是符合奥斯汀的“绅士”标准的。很明显,奥斯汀是提高了这些英帝国主义殖民者扩张代言人的社会地位。当然在小说中也有奥斯汀对海军军官们最为直接的表态。翻读奥斯汀的生平,发现她的一段感情生活与《劝导》惊人的相似———她曾拒绝了一段没有保障的感情,那男士回到了爱尔兰,两人天各一方。由此可见,安妮就是奥斯汀自己。安妮作为奥斯汀的代言人,在小说中安妮直白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海军军官的赞赏之情。在寻找凯林奇大厦合适的房客时,安妮表达了她的看法,“我想,海军为我们出了这么大的力,他们至少应该像其他人一样,有权享有任何家庭所能提供的一切舒适条件,一切优惠待遇。我们应该承认,水兵们艰苦奋斗,应该享受这些舒适条件”。[4]更为直白和圆满的是奥斯汀在小说接近尾声的时候,让安妮嫁给了温特沃思上校,这足以算是女作家给予海军军官的一个奖赏。虽然一旦打起仗来,安妮就会担惊受怕,但是“她为做一个水兵的妻子而感到自豪”。[4]在《劝导》中,奥斯汀同时还从另一角度描述了一群不容忽视的反面人物。他们与这群海军军官在政治地位与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是以沃尔特爵士为代表的贵族地主。沃尔特爵士是个挥霍无度、骄傲和自大的准男爵。“爱慕虚荣成了他的全部性格特征”。[4]由于他缺乏理智,挥霍,而未能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终失去了他身份地位的象征———凯林奇大厦。他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觉得美貌仅次于他的爵位。在他的化妆室里放了好几面镜子。多得让克罗夫特将军感到不舒服。“摆这么多的镜子!喔,上帝!你说什么也躲不开自己的影子。于是我找索菲来帮忙,很快就把镜子搬走了。现在我就舒服多了,角落里有面小镜子刮脸用,还有个大家伙我从不挨近……”[4]虽然是否注重仪表是衡量是否是“绅士”的一部分,就连克罗夫特将军也感叹道“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一个真正的绅士”,[4]但是沃尔特爵士的过分注重反倒让人觉得他不是个什么真正的“绅士”,而是个虚伪和爱慕虚荣的人物。沃尔特爵士同时还极度地反感海军军官,一是觉得他们本是出身卑贱的人,却通过战争得到了他们的祖先都未曾想到过的高官厚禄;二是觉得他们比其他人老得快。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沃尔特爵士的绅士标准,也是当时的传统标准。无疑反映出了他的虚伪,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虚荣心,他反对出身卑贱的温特沃思对安妮的追求,并极力阻止安妮与“低贱的伙伴”史密斯夫人交往,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低三下四地去巴结达尔林普子爵母女。一个腐朽没落的贵族地产阶级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威廉·埃利奥特是沃尔特爵士的侄子。由于沃尔特爵士没有儿子,威廉·埃利奥特便成为假定继承人,同时并希望能娶其长女伊丽莎白为妻。可威廉·埃利奥特一心向往发财,不惜把家族的荣誉视为粪土,娶了一个“出身低贱的阔女人”。当他意识到准男爵的价值的时候,便决定与沃尔特爵士一家重归于好,并想娶安妮为妻。史密斯先生及夫人对他如同亲人一般,但在他们处于危难时,他却忘恩负义。可见威廉·埃利奥特简直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势利小人。查尔斯·默斯格罗夫是厄泼克劳斯庄园的继承人。他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和妻子吵架,唯一的乐趣就是打猎并继承庄园,继续过着他那悠闲自得的日子。这群贵族地主们要么骄傲自大、爱慕虚荣;要么忘恩负义、冷酷“绅士”们比起来简直是相形见绌。从这两派人物的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奥斯汀一贬一褒的态度。奥斯汀巧妙地刻画出了两派人物,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阶层———以海军军官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势力和以沃尔特爵士为代表的贵族地主。奥斯汀主要从政治地位,外貌性格方面对这两派人物进行了形象鲜明的刻画,同时也透露出她对海军军官的赞赏之情,并通过她的代言人———安妮的言语与行动更加明确地表达出女作家对他们肯定的态度。通过人物的塑造和褒贬,流露出奥斯汀对海军军官们赞扬的背后隐藏着她强烈的帝国主义思想;也透露出生活在英殖民扩张时期的奥斯汀对帝国主义扩张政策支持和赞扬的态度。虽然很多评论家认为奥斯汀的作品大都涉及的是爱情与婚姻,但是生活在英殖民扩张时期的她也是无法逃脱帝国主义思想的。根据后殖民理论先驱者安东尼·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整个西方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文化。这种领导权通过各种社会渠道诱导人们形成一种一致的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让人们的思想统一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5]生活在那样的文化背景下,奥斯汀存有帝国主义思想也就不是件新鲜的事情了。只不过她采取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作家不同,她将自己对帝国主义扩张的态度,巧妙地潜藏在她的一些描绘看似平淡无奇的情感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