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爱情住在柏林:龙华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12:25
百科名片
   龙华会
龙华会无国界、无党派、无帮派、无教派之分。凡是天下行好之人都一律相待,只要你心诚,心中有上天,信仰者都收、都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怎样才能修成佛祖、神仙、回天见母。龙华会是上天六万年开天辟地时注定的。为了下三界的稳定,世界的平安,人心向善,教人学好、行好、作好事、不造孽,少造多修。定三阳,管理乾坤不乱,三次差上佛下世渡人真修、元灵归原位听封,永住天盘伴,不下世,不轮转。上天第一次差青阳下世渡人、传道。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太上老君,他当时发扬光大的是道教功法.
目录
简介历史传说大肚弥勒佛由来传承与发展
编辑本段简介
龙华会浴佛节
龙华会浴佛节的时间在农历四月初八,此日也是弥勒佛的生日。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唐代刘长卿也留下诗句:“支公去已久,寂寞龙华会。”
编辑本段历史传说
据传,弥勒佛本来是释迎牟尼的弟子,但他先于其师而入灭,上升到兜率天内院(后称“弥勒净土”)作“补处菩萨”,即“未来佛”。弥勒佛入灭之时,释迦牟尼佛曾“受记(预言)”,说他要在兜率天住四千年(相当于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下生补登佛位。下生之后,将在龙华树下得道成佛。其后,弥勒将遵循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华林园里的龙华树下三番说法,度脱上、中、下三种根基的众生——这就是佛教寺院传统的龙华会的“渊源”。
编辑本段大肚弥勒佛由来
弥勒佛本来的塑像是眼观鼻、鼻观心,摒绝情欲,超凡脱俗,一副庄严法相。中世以后,怎么变成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了呢?其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说是五代后梁时,有一个叫契此的胖大和尚,言语无常,面带笑容,常背一只口袋在街上游逛。他行为怪异,能预测风云;天要下雨的时候便预先穿湿布鞋,夭晴时则穿木屐。他常常把口袋里的东西统统倒出来叫人看,知人祸福,每言必中,人称“布袋和尚”。
《梁高僧传》、《五灯会元》、《二浙名贤录》等还作了这样的记载,说这位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是1100余年前浙江宁波奉化人。家住长汀,由农民张重大抚养成人,后在奉化大桥镇岳林寺出家。这位和尚不守戒律,常携一布袋流动化缘……。蒋氏的远祖蒋宗霸(摩诃居士)曾拜他为师,跟随他云游三年。梁贞明三年(917年),布袋和尚坐于岳林寺东廊的磐石上圆寂,肉身葬在封山(锦屏山)的中塔寺。圆寂时他曾留下偈语: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人们从偈语中悟出:
噢,他啊,原来就是弥勒的化身!
编辑本段传承与发展
说是五代后梁时,有一个叫契此的胖大和尚,言语无常,面带笑容,常背一只口袋在街上游逛。他行为怪异,能预测风云;天要下雨的时候便预先穿湿布鞋,夭晴时则穿木屐。他常常把口袋里的东西统统倒出来叫人看,知人祸福,每言必中,人称“布袋和尚”。
《梁高僧传》、《五灯会元》、《二浙名贤录》等还作了这样的记载,说这位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是1100余年前浙江宁波奉化人。家住长汀,由农民张重大抚养成人,后在奉化大桥镇岳林寺出家。这位和尚不守戒律,常携一布袋流动化缘……。蒋氏的远祖蒋宗霸(摩诃居士)曾拜他为师,跟随他云游三年。梁贞明三年(917年),布袋和尚坐于岳林寺东廊的磐石上圆寂,肉身葬在封山(锦屏山)的中塔寺。圆寂时他曾留下偈语: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人们从偈语中悟出:
噢,他啊,原来就是弥勒的化身!
相传北宋时,才把他大肚笑脸的形象塑为弥勒全身。……后来的人们又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大肚弥勒佛不断地进行改造:如在大肚弥勒的身边塑几个和他戏耍的小儿,称“五子戏弥勒”,不孕的妇女常向他祈求子嗣,这也就是所谓“送子弥勒”。
……时至今日,大肚弥勒佛的小塑像还常被人们置于案头几上,用以迎合国人的中庸隐忍处世哲学,消释生活中的怨怒忧愤。有人以效弥勒作下“至理名言”: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声,风平浪静。
当然,人们更不会忘记天王殿挂在弥勒佛身旁那副令人寻味的处世联对: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记得八十年代的有一天,全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来奉化溪口,见雪窦寺正在修复,提议建造弥勒殿,当即获传山长老的赞同;台湾某法师到雪窦寺朝拜,闻此消息,主动承担费用。现在,在奉化雪窦寺的大雄宝殿前新建了全国独有的弥勒殿。殿前竖起了一块石碑,上刻佛教“五大名山”,“大慈弥勒菩萨应迹圣地。”殿内有弥勒大佛一尊,重3.5吨,高3.6米,纯铜铸成,耗资17万元。计划还将塑造一千尊千姿百态的小弥勒围坐四壁,千尊弥勒,济济一堂……到那时:
四大名山添昆仲,弥勒道场雪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