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战2107 ed2k:丹麦B:九伟人,斯拉夫人,哈布斯堡王朝,北海油田,哥本哈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5:54

丹麦B:九伟人,斯拉夫人,哈布斯堡王朝,北海油田,哥本哈根  

2011-06-28 17:37:29|  分类: 丹麦 介绍

       丹麦的自助餐。         丹麦的自助餐。        厄勒海峡大桥(Oresund Bridge),连接了现代的丹麦和瑞典==连接欧洲与北欧五国。       厄勒海峡大桥(Oresund Bridge)卫星图:丹麦一侧是海底隧道,利于海上通航。
       丹麦(红色),既属于欧盟国家,又属于申根国家,还属于欧元区。       在上一篇关于丹麦的博文介绍过:起源于丹麦-瑞典-挪威的日耳曼人=“蛮族”,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通常系指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文艺复兴的一千年(约5-15世纪),被称为“中世纪”。    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仍然有着当时的“普世价值”,亦即骑士精神或“骑士道”(日本的译法)。    其中,最著名的骑士英雄有九位,史称“九伟人”。
       九伟人         英语=Nine Worthies          法语=Neuf Preux        德语=Neun Gute Helden       意大利语=Nove Prodi        日语=九偉人               中文=没有统一的译名       欧洲中世纪的所谓“九伟人”是欧洲神话传说或《圣经》和历史故事中出现的九位英雄。在中世纪欧洲,这九位英雄体现了“骑士道精神”。    九伟人包括“基督教之前三位,《圣经》旧约三位,基督教时代三位”,如下:        基督教之前的三位       1. 赫克托尔(Hector):《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王子,智慧与勇敢集于一身的统帅。       2.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马其顿国王,当时已知的整个世界的征服者。       3. 凯撒(Julius Caesar):共和制罗马帝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名字成为“皇帝”的代名词。       《圣经》旧约的三位       4. 约书亚(Joshua):在《约书亚记》中摩西的继承人,公元前1400年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迦南地区。       5. 大卫(David):在《撒母耳记》《列王记》中,公元前1000年以色列王国第二位国王,史称大卫王。       6. 犹大·马加比(Judas Maccabeus):《圣经》次经《马加比记》中公元前2世纪为犹太人独立而战的首领。       基督教时代的三位       7. 亚瑟王(King Arthur):英国传说中的基督教徒,5-6世纪反抗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的骑士首领。       8. 查理大帝(Charlemagne):8世纪法兰克国王,巨大的版图分成三份,成为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前身。       9. 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第一次十字军的法兰克王子,生前是英雄,死后被神化的骑士。        九伟人中,除了亚瑟王之外,都是征服者。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和艺术领域,他们成为各国共同的模范和典型人物。虽然他们九人都是男性,但是围绕他们衍生出的“九个故事集合”中不乏著名的女性英雄。       九伟人或多或少都有“王子”的身份,但是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他们的道德典范,他们胸怀韬略的将才或帅才,他们的作战勇敢和杰出的贡献。九伟人的故事经过欧洲各国世世代代的演绎,最后形成了“九个故事群”。       这个“故事群”的概念,很难解释。大体上类似于中国的“杨家将故事群”“岳飞抗金故事群”一样:亦真亦假,妇孺皆知,影响深远。不述。       德国,科隆旧市政厅的“九伟人”雕塑群。        斯拉夫人               欧洲的主要人种有三大种群: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地中海孕育了拉丁人(希腊罗马人等),波罗的海孕育了日耳曼人(英法德奥和北欧五国等)。       但是,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DNA 检测正在进行中,尚未得到公认的结论。       斯拉夫人都说斯拉夫语系的语言,种族特性类似。他们在欧洲和世界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世界斯拉夫人的分布图:绿色是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国家,浅绿是斯拉夫人占10% 以上的国家。
       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一般认为,斯拉夫人分成三大部分:
       1. 绿色=东斯拉夫(East Slavic):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2. 浅绿=西斯拉夫(West Slavic):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3. 墨绿=南斯拉夫(South Slavic): 斯洛文尼亚人(Slovenes)、克罗地亚人(Croats)、塞尔维亚人(Serbs)、保加利亚人(Bulgarians)、马其顿人(Macedonians)、波斯尼亚人(Bosniaks)、黑山人(Montenegrins)。注:这里的马其顿人不是希腊时代的马其顿人。        在上一个关于丹麦的博文中,我们曾经简明扼要地介绍过:       公元前12世纪后的欧洲是希腊罗马人的天下:希腊罗马的疆域,一直扩张到中东和埃及。       公元5世纪开始,欧洲是灭亡了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的天下:日耳曼人起源于丹麦-瑞典-挪威地区。       公元18世纪开始,俄罗斯彼得大帝打败瑞典帝国之后,斯拉夫人开始成为欧洲历史的另一个强权和主角。       此前的斯拉夫人,在欧洲默默无闻,仅仅是历史的配角(还有很多欧洲部落和种族消失了或者被同化了)。
       欧洲的北部的地图:丹麦的位置,至关重要,扼守波罗的海海口,“兵家必争之地”。
       丹麦:图中的棕色岛群,恰好位于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争夺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二战中,军民人口伤亡比例最高的几个国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都是斯拉夫人的国家,其中伤亡比例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如下(数据来源德国《明镜》):       波兰          17.2%  (西斯拉夫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战前并入德国,所以伤亡比例不大)       苏联          14.2%  (系指前苏联,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等)       南斯拉夫   11.0%  (系指前南斯拉夫,包括现在的多个斯拉夫国家)       德国            8.8%       其他国家伤亡比例都不高:中国3.5%,法国1.9%,日本1.8%,英国0.8%,美国0.3%等(其余不述)。       也就是说,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之间的争斗,从彼得大帝与瑞典帝国之争,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瑞典王国与瑞典帝国
       1611-1718年=107年,瑞典王国被称为“瑞典帝国”(Swedish Empire)。这个“瑞典帝国”时期的瑞典王国包括今天的瑞典,芬兰,波罗的海三国,俄国的一部分(含彼得堡地区)和德国的一部分。 

       第二次北方战争之后,瑞典帝国(Swedish Empire)鼎盛时期的地图。
       1397年,瑞典王国加入卡尔马同盟(Kalmar Union),与挪威王国一起,从属于丹麦王国之下。
       1523年,瑞典通过两年的“瑞典解放战争”(Swedish War of Liberation,1521-1523)脱离卡尔马同盟成为独立的瑞典王国:1523年6月6日瑞典国会选举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I of Sweden,1496-1560)为国王,6月6日成为瑞典国庆日。瓦萨王朝(House of Vasa)的头衔曾包括:
       瑞典国王(King of Sweden)                       芬兰大公(Grand Prince of Finland)
       波兰国王(King of Poland)                        立陶宛大公(Grand Prince of Lithuania)
       俄罗斯沙皇(Tsar of Russia)等等
       也就是说,瑞典帝国曾经灭亡或并吞或击败了波兰,沙俄,立陶宛,俄罗斯等国家。主要战争有四场:
       1563-1570年,第一次北方战争:瑞典vs 丹麦-挪威,波兰-立陶宛,吕贝克(Lueck)。
       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信仰新教的瑞典和丹麦-挪威,都参与了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1655-1661年,第二次北方战争:瑞典vs 丹麦-挪威,波兰-立陶宛,普鲁士,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
       1700-1721年,大北方战争:瑞典vs 丹麦-挪威,波兰-立陶宛,普鲁士,俄罗斯。

        前三场战争(First Northern War=第一次北方战争,Thirty Years' War=三十年战争,Second Northern War=第二次北方战争)中瑞典连续获胜,瑞典帝国在第二次北方战争后进入鼎盛时期,疆域如上图所示。
       第四场战争,大北方战争(Great Northern War)打了21年,俄罗斯的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2-1725,在位1682-1725=43年)打败了瑞典,从此瑞典不再是欧洲强权。俄罗斯沙皇王国成为新的欧洲强权,国名升格为俄罗斯帝国(Russian Empire),彼得大帝被元老院授予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的称号。
      
       斯堪的纳维亚与拜占庭的贸易路线
 
       公元862年以前,人类没有任何关于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的任何记载。
       公元862年开始,拜占庭帝国记载: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基辅罗斯,又称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即东罗马帝国)记载:862年瓦良格人(Varangians)建立了基辅罗斯。
       拜占庭帝国记载:“瓦良格人”是来自丹麦-斯堪的那维亚的诺曼人,他们南下建立了基辅罗斯,然后带领当地的斯拉夫人部落一直打到了君士坦丁堡,把自己的历史告诉了拜占庭帝国,被记载下来。
       当时,拜占庭帝国把作为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来自丹麦-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以及当地的斯拉夫部落(现在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祖先)等等“统统称为瓦良格人”。后来很多瓦良格人来到拜占庭帝国定居,由于他们骁勇善战,拜占庭帝国组建过瓦格良人卫队(俄罗斯也曾命名过瓦良格号巡洋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等)。
    拜占庭帝国和基辅罗斯之间,开始了大规模贸易,拜占庭帝国把基督教(东正教)也传入了基辅罗斯。
       公元907年,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签订了条约(Rus'-Byzantine Treaty,907)
       公元911年,双方签订了907 年条约的补充条约(Rus'-Byzantine Treaty,911)
       公元945,971,1045年,双方又签订过三次条约。
       根据条约,双方建立了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到拜占庭的贸易路线,又被称为“瓦良格人与希腊人的贸易路线”(trade route from the Varangians to the Greeks)。这些路线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

       瓦良格人与希腊人的贸易路线(trade route from the Varangians to the Greeks)。
       红色:伏尔加-里海路线。
       紫色:基辅-黑海路线。
       橙色:后来发展的路线。
       根据迄今为止无法证实的“历史传奇”说法:由于斯拉夫各个部落之间战争不断纷争不止,于是各个“罗斯”(Rus)邀请北方的先进文明的瓦良格人(即丹麦-瑞典-挪威人)前来进行统治。于是三个瓦格良人王子兄弟,自愿带来很多瓦良格人来到这里,这三个王子兄弟建立了三个治理很好的国家,两个弟弟死去后,大哥留里克(Riurik)把三个国家合成一个国家。
       所以这个朝代史称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
       历史学上,这段时期又称基辅罗斯(Kievan Rus)。事实上这段“建国历史”只是“传奇”,除了拜占庭帝国的记载,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佐证。历史的真相很可能是:几个诺曼人部落一边做强盗一边做贸易,南下占据了基辅周围,最后定都基辅。
       但是,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均把留里克的传奇历史作为本国历史的起源,右图就是1862年建造的俄罗斯千年纪念碑(Millennium of Russia )的留里克雕像。
       留里克(Riurik)是传奇式的第一位大公,在位862-879年。       留里克的继承人,第二位大公奥列格(Oleg of Novgorod,在位879-912年)率兵打下了基辅,然后打到君士坦丁堡,与更加先进文明的拜占庭帝国签订了条约,开始了贸易往来。
       留里克王朝的王室及其贵族的血统,几乎遗传到此后俄罗斯的各个王朝。根据这一事实,近年来开展的“留里克王朝DNA 工程”(Rurikid Dynasty DNA Project)已经证实:留里克王室及其亲属家族的起源不是斯拉夫人,而是属于当时的波罗的海-芬兰人(丹麦或者瑞典王国地区一带的人种)。
       留里克王朝862年建立的时间,也正是维京人从海上侵扰和殖民欧洲几乎所有沿海国家的时代。维京人也是一边做海盗一边做贸易。从前面的“瓦良格人与希腊人的贸易路线”(trade route from the Varangians to the Greeks)可以看到:
       第一,后来又出现了很多陆路贸易路线(橙色),基辅的作用大大降低,留里克王朝因此衰落。
       第二,蒙古人侵入了基辅罗斯,1237年蒙古人攻陷了基辅,留里克王朝就此结束了。
       所谓“留里克王朝”在862-1237年期间的计算方法,一般认为并不科学。这个王朝时而统一,时而分裂,即使分裂时期各个大小公国的统治者都是留里克王朝的成员,与下层的斯拉夫人没有关系。
       1237-1240年,在蒙古军队压力下,留里克王朝分崩离析。
       留里克王朝之后的几个历史时期,历史记载比较清楚:很多基辅罗斯的贵族和难民,为了躲避蒙古铁骑,逃到莫斯科,一个小镇。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公国,称为莫斯科大公国。       俄罗斯国家三次更名:
       莫斯科大公国(Grand Duchy of Moscow)1283-1547
       俄罗斯沙皇王国(Tsardom of Russia)1547-1721
       俄罗斯帝国(Russian Empire)1721-1917
 
       俄罗斯国家三次更名的原因:
       第一次:莫斯科大公国
       这个公国延续了264年,领土扩张如右图所示。留里克王朝的最年幼的王子之一,丹尼尔(Daniel of Moscow,1261-1303)当时被封在莫斯科。基辅罗斯的主教亚历克修斯(Alexius,1296-1378),在1354年拜访了拜占庭之后被授权为“莫斯科与所有俄罗斯的都主教”(Metropolitan of Moscow and all Russia),他1354年之后来到莫斯科辅佐这个小公国:亚历克修斯曾经被金帐汗国的大汗召见,医治大汗的妻子的疾病。
       这位拜占庭帝国册封的都主教,亚历克修斯,“成功地说服蒙古大汗不要攻击莫斯科”。从此莫斯科大公国逐步对四周的小公国侵略扩张,发展起来。留里克王朝由此延续下来。
       第二次:俄罗斯沙皇王国
       大公国更改为沙皇王国名称的原因:当时的国王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成功打败蒙古金帐汗国。
       第三次:俄罗斯帝国
       沙皇王国更改为帝国名称的原因:当时的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成功打败瑞典帝国。       从此,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在欧洲大陆的争夺战争一直不断,直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与他的儿子》(Ivan the Terrible and His Son Ivan on November 16th, 1581),作者列宾(Ilya Yefimovich Repin,1844-1930)。
       留里克王朝君主,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1530-1584)是俄罗斯的第一个沙皇,他将俄罗斯的领土扩大了405万平方公里。他不断发动战争,脾气暴躁,有一次向他的儿子发火时,他用手杖失手打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他首倡的暴政,独裁和扩张主义政策长期影响着俄罗斯的历史,一直延续到20世纪”。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Morning of Execution of Streltsy),作者Vasily Surikov(1848-1916)。
       近卫军(又称射击军)是伊凡雷帝创建的,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彼得大帝登基时,射击军发展到5.5万人,其中莫斯科地区即有2.25万人。登基时的彼得大帝,年仅十岁,所以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Sophia Alekseyevna,1657-1704)摄政长达6年(1682-1689)。1689年彼得亲政后,把他的政敌,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关进了修道院。
       近卫军是终身制和世袭制,他们暗中支持索菲亚,反对彼得大帝的军队改革。1698年,近卫军趁着彼得大帝出国,发动了著名的“射击军起义”,彼得大帝闻讯赶回国内镇压叛乱,处决了大批射击军,“方法包括车裂,火刑等残酷方式并且把很多尸体悬挂在关押索菲娅的修道院附近”。后来其余的射击军部队在彼得大帝的领土扩张战争中表现优异,对打败瑞典帝国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支部队被彼得大帝逐步解散或者编组进其他的正规部队。
       上图描述了处决起义的近卫军的清晨,军人家属们围着囚车,悲痛欲绝的情景。

       1880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沿河两岸的俄罗斯军队在展示军容。
       从彼得大帝开始,俄罗斯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欧洲的强权之一。
       但是,如前所述,俄罗斯帝国的王室和很多贵族,都是来自丹麦-瑞典-挪威的诺曼人或瓦良格人。
       此外,俄罗斯的王室也与很多欧洲王室通婚,这些通婚的欧洲王室也是源自丹麦-瑞典-挪威的日耳曼人。
       例如,俄罗斯历史上“只有两个大帝”:       彼得大帝(如前所述,俄罗斯的沙皇都属于丹麦-斯堪迪纳维亚半岛的瓦良格人血统)       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1729-1796,在位1762-1796=34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原名为Sophia Augusta Frederica ,她是德意志的House of Ascania王朝的王族,Principality of Anhalt-Zerbst 公爵的女儿。她的两个堂弟,分别成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1746-1792,在位1771-1792),卡尔十三世(Karl XIII,1748-1818,1809-1818=瑞典国王,1814-1818=挪威国王)。他们都是日耳曼人,叶卡捷琳娜大帝还以优惠政策,向俄罗斯大量移民德国人,开拓俄罗斯的荒地。
       又如,俄罗斯帝国的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在位1894-1917)的母亲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Maria Feodorovna)是丹麦的德格玛公主(Dagmar of Denmark,1847-1928);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Alexandra Fedorovna,1872-1918)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的女儿:如前所述,英国王室也拥有日耳曼血统。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是欧洲的一段历史,类似的现象在中国没有出现过。       荷马,维吉尔,均为西方“四大诗人”之列。       根据“希腊最伟大诗人”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Iliad)和“罗马最伟大诗人”维吉尔(Virgil)的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的记述: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正是被希腊大军攻陷的特洛伊城的王子,维纳斯女神的儿子埃涅阿斯(Aeneas)。       后来,罗马人把埃涅阿斯尊崇为祖先和神明,罗马人也特别崇拜维纳斯等特洛伊战争中站在特洛伊方面的神明。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陷入中世纪的混乱时代。       中世纪推崇的“九伟人”之一是凯撒大帝(右图)。       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前100-前44)是罗马帝国最善战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家族是罗马帝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有时称为尤里乌斯家族(Julius),有时称为凯撒家族。       这个凯撒家族自称是埃涅阿斯的后裔,即维纳斯的后代。       中世纪,起源于瑞士的一个贵族家族自称是凯撒大帝家族的直系后裔,家族名叫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但是,只有显赫的出身,也不能形成权威。       哈布斯堡王朝的真正的奠基者是这个家族出身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他的职务和业绩:       1477:他的岳父去世,他继承勃艮第和荷兰。       1493-1519:他父亲去世,他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493-1519:他父亲去世,他继承奥地利大公       1498:他的儿子腓力一世(Philip I of Castile)与西班牙帝国的王储和未来的女王胡安娜(Joanna of Castile)结婚,这桩婚姻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西班牙帝国的起始。       从此以后,哈布斯堡王朝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王朝(王室):同时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和西班牙帝国(EmpireSpanish Empire)等地,他们的子孙通过联姻,几乎与欧洲所有的王室成为亲戚。       1547年米尔伯格战役(Battle of Muhlberg)之后的哈布斯堡王朝:占据了大约半个欧洲。       此外,通过与各国王室的联姻关系,哈布斯堡王朝取得过丹麦,英格兰,克罗地亚,波西米亚(捷克),匈牙利,葡萄牙,勃艮第(Burgundy),斯洛文尼亚,德意志等王国或公国的国王称号。       哈布斯堡王朝的“理论基础”是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的欧洲南部的神话。       哈布斯堡王朝的自称的祖先是罗马帝国的英雄,中世纪的“九伟人”之一,凯撒大帝。       哈布斯堡王朝,显示了早期的欧洲统一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已经扩展到世界范围。       哈布斯堡王朝,主要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联姻,进行合并和统一。       哈布斯堡王朝,延续了一千年(公元10-20世纪),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时代,达到巅峰。        现在,世界各国的发达程度的对比,也是通过人类发展指数,而不是比较军事力量。       下面是联合国的三大人类发展指数: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五国,各项指标都名列世界前茅。 

       世界教育指数(Education index),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之一(教育指数,GDP指数和预期寿命)。
       丹麦的第三期教育(第3期の教育,tertiary education,third stage、third level、post-secondary education)的水平位居世界第四位。第三期教育系指小学,中学(中等技术)教育之后的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其中:绿色为高,红色为中,黄色为低。注:中国处于高水平(绿色)的第三档次。

       世界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之一(教育指数,GDP指数和预期寿命)。
       粉红=80岁以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法国,意大利,冰岛等)。
       紫色=77.5-80(丹麦,美国,韩国,台湾,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挪威,芬兰等)。
       深蓝=75-77.5岁(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利比亚,沙特阿拉伯,波兰,捷克,古巴,巴拿马等)。
       青蓝=72.5-75岁(中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土耳其,泰国,马来西亚等)。
       浅蓝=70-72.5岁(巴西,越南,印尼,摩洛哥,伊朗,埃及,叙利亚,罗马尼亚等)。
       深绿=67.5-70岁(印度,伊拉克,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浅绿=65-67.5岁(俄罗斯等)。
       黄色=60岁以下,黑色为40岁以下。

       GDP 指数(GDP index)。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之一(教育指数,GDP指数和预期寿命)。
       GDP = private consumption + gross investment + government spending +(exports -- imports)       1600年的欧洲地图。中国明朝的万历二十八年(44年后,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600年,丹麦王国仍然是欧洲北部的大国。中欧的奥地利,西欧的西班牙,德国很多大小公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等均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法国与东边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是两个联盟的欧洲强权。英国和意大利尚未统一。       400年过去了,这张地图中,很多国家消失了,很多国家新生了。历史,就是这样。       1600年,欧洲和世界发生的大事包括:       1600年,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首次公演,《威尼斯商人》出版发行。       1600年7月2日,80年战争(Eighty Years' War=1568–1648)即荷兰独立战争的Battle of Nieuwpoort 战役。       1600年12月31日,英国正式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向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大规模扩张开始。        北海油田        北海油田,在欧洲的北海地区(North Sea)。具体的位置:英国和挪威,丹麦之间,欧洲北部的       专属经济区(Exclusive Economic Zone)。       北海油田是五国共有的油气资源:       英国:绿色       挪威:蓝色       丹麦:红色       德国:墨绿       荷兰:浅蓝       右图是北海的油气资源位置示意图:       绿色=海上石油       红色=海上天然气       所谓“北海油田”的储藏量至今没有确定的说法:不断开采又不断发现,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个海上油田气田。        此外,勘探和开采的领域持续向北方延伸。        例如,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是维京海盗在公元9 世纪抢占的岛屿,公元14 世纪并入丹麦王国。现在这个岛屿的周围海域,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是尚未正式开采。       属于丹麦的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是维京海盗在公元9 世纪抢占的岛屿。       除了油气资源以外,丹麦还大力发展风能:世界最大的风能公司维斯塔斯(Vestas)成立于1945年,1979年开始生产风力发电机。现在占有世界风力发电机市场的三分之一。       这家丹麦公司的简况:2010年的全球员工23,250 人,营业额69.2 亿欧元。
       丹麦的风力发电场。

       丹麦的风力发电场。       丹麦的风力发电场。
       丹麦和哥本哈根风光
       丹麦,北欧五国之一。       政体    君主立宪制       君主    玛格丽特二世(Margrethe II,生于1940-至今,在位1972年-至今=在位已经39年)       面积    43,075 平方公里(世界第132 位)       人口    556 万人(世界第111 位)       密度    每平方公里129 人(世界第88 位)       GDP    人均$56,147 美元(2010年估算)       民族    丹麦人(Danes)90.1%,外国人9.9%       首都    哥本哈根(Copenhagen)       丹麦王国实行混合市场资本主义经济( mixed market capitalist economy)和福利国家制度,与挪威和瑞典既有历史上的紧密联系也有现代政治经济制度的共通性。加上芬兰和冰岛,称为北欧五国。事实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属于同一类型国家。不述。       公元前1.25 万年,这个地区在开始出现人类定居。       公元前3900 年,这里出现了农业。       公元前500年-公元1 世纪,这里的人类开始向南移民。当时属于罗马前铁器时代(Pre-Roman Iron Age)。       公元1-400 年,这里开始与罗马帝国贸易和战争:发现了罗马帝国的钱币,历史记载了战争。       公元5 世纪开始,这里的日耳曼人迁徙到欧洲各地,灭亡了罗马帝国。       700 年左右,丹麦出现了最早的城镇。       8-11世纪,丹麦进入海盗时代:维京时代(Viking Age)。       13-14世纪,丹麦进入中世纪。       1397 年“世界最伟大女性之一”玛格丽特一世(Margaret I of Denmark)统一了丹麦-瑞典-挪威:卡尔马同盟(Kalmar Union)。同盟延续125 年后,瑞典退出同盟,后来瑞典又反复加入或退出与丹麦-挪威的同盟。       1814 年,在维也纳会议(Congress of Vienna)上卡尔马同盟正式解体。丹麦成为独立国家至今。
      丹麦王国领土的最北端,格雷嫩角(Grenen)。       阿马林堡宫(Amalienborg Palace),丹麦王室的冬宫。       阿马林堡宫前的皇家卫队。       克里斯蒂安堡宫(Christiansborg Palace),丹麦议会所在地。        新国王广场(King's New Square)。        哥本哈根歌剧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       哥本哈根歌剧院(Copenhagen Opera House)。        皇家丹麦剧院(Royal Danish Theatre)。      2005-2009 年建造的现代住宅区,Sluseholmen Canal District 运河住宅区:在八个人工岛上建造了1,350 套公寓,这八个人工岛由人造运河隔离开。总建筑面积13.5 万平方米,平均每套公寓100 平方米。
       哥本哈根的建筑。       哥本哈根的垃圾焚烧场与发电厂,位于哥本哈根西郊。       丹麦的现代化住宅建筑。       丹麦的现代化住宅建筑。       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塑。       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塑。       哥本哈根,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雕像(Hans Christian Andersen by August Saabye)。        附:       厄勒海峡大桥的其他照片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桥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与尺寸。

       海底隧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与尺寸。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的雄姿。 

       厄勒海峡大桥(Oresund Bridge)的桥梁结构近景。

       厄勒海峡大桥鸟瞰。

       厄勒海峡大桥海底隧道。
       厄勒海峡大桥。
       丹麦的国界,就在厄勒海峡大桥上。
       厄勒海峡大桥的中间是一个人工岛:设计独特新颖。

       厄勒海峡大桥,黄昏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