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库1.2-1.5米怎么找:WDG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7:22
 1.从技术掌握角度看,WDG对于普通的农药企业来讲确实属于一个技术壁垒,相对其他剂型短时间内不容易能很熟练的掌握.国内的企业能生产也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而且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工业技术"含量不高的挤压法,工业设备跟不上也是一个遗憾。也许这也是跨国公司暗自得意的地方。(这点我赞成)
     2.从剂型特点看,WDG有自身优点,最明显一个还是含量高(我赞成),和其他剂型配方组分比较,比较环保(不大赞成),符合大的政策方向。但是所谓的WDG的普通技术指标具有优异性,我不是很赞同,这也只能说明配方做得好,不代表这个剂型具备悬浮率等技术指标的优异性。很多经时后的指标国内企业的产品还是不乐观的。(确实如此)
     3.从加工成本看,这个剂型很显然有很大争议。从最终使用效果来看和WP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差别,正如很多技术人员不理解花了大力气粉碎了再捏起来成粒子,加了水又要去烘干最终又要在水中崩开来.这个过程中追加了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设备投入,高助剂成本的追加,高能耗等等一系列的成本投入。顺便说一句我们的国人又把外观特点发挥到及致,喜欢"白皮肤"的颗粒剂,
殊不知乐坏多少助剂商(这句经典)!
    4.从清洁生产和使用的角度,WDG的特点是对施药者--农民安全,方便使用.可真正我们做技术从事生产的都知道,目前国内WDG生产完全清洁化生产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手动而不是自动,和拜耳动则1500万美圆的WDG生产线相比,我们的产品更多的是在
牺牲直接从事生产和研发的同仁们的健康为代价(国内有哪家不是这样的)的。说清洁生产的那肯定是不进车间的,即使在号称中国最好的WDG生产车间也是如此。一个形象的比喻WDG的清洁生产只不过方便了农民污染了工人而已。
   5.从市场推广角度,一个企业有了WDG,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的企业的技术水平。自己做出了别的企业做不出的新东西,当然很自信。同样市场部门对新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总是喜欢新东西去忽悠,这个就影响到企业的登记、研发、宣传,最终引起了农药界的热潮!

   所以适当的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一个新的剂型,分析其优缺点,这个很重要。这个品种有没有必要做成WDG,适不适合做成WDG,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不是一窝蜂的麻木跟上!

本次讨论源于技术论坛的各位坛友(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助剂销售人员,科研人员,这是继关于“进口农用表面活性剂助剂”的一些争论后的探讨)

如下讨论来自万客的一个帖子

    Jason103WDG真的那么好吗?首先加工成可湿粉,然后再造粒,而且收率很低(85%就很不错了),可是为什么大家都在一窝蜂的上这个东西呢?

liangbin9803 :WDG好处很多啊,比如含量高,悬浮率高,细度高,颗粒化使用方便少污染等等,药效上应比同级别的WP好。 如果用挤压造粒的话,收率还是可以的,因品种而已,有的可达90以上

小心有毒 : 楼主说的很对,都说WDG好,我就没看出好,加工费用高,环境污染大,工艺设备复杂,使用效果一般,我就没看出来WDG那个地方好???以苯醚甲环唑为例,加工成悬浮剂、水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相比,WDG成本得高出前两者1万每吨,效果还不好,甚至还差于前两者,为什么都一窝蜂的上WDG????

跟风炒作呗!!!

求是者 :我觉得WDG干制剂的较突出优点是理化性能相对稳定,便于携带计量。现在的水性制剂放个两年很多还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的多得是。起码WDG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都要好。加工时的环境污染可能是最大的诟病,这个现在上WDG设备环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能实现全封闭自动化操作,这个就不是问题了;药效上也是可以改进的,这个不是致命缺陷。每个制剂都有优缺点,不否认部分企业是跟风,但是WDG还是有充分的存在理由的

shina1986 : 全自动化的生产,不符合目前的中国国情。当前国内还摆脱不了车拉肩扛的生产模式,品种多,单产小,是不符合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形式的。WDG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好的剂型,大势所趋。未来3~5年,WDG会如雨后春笋一般。

  求是者:

冯奕淳 :我个人认为就含量比较高\对用药者有一定的好处,不过这种好处是建立在价格之上的.我个人认为和WP没什么两样,价格还很高,只是形势上的环保,不过这中国国情嘛.形势很重要.

小心有毒 : WDG的很多产品两年以后也比较差,比如崩解性、悬浮率等,相反,现在很多微乳剂、水乳剂、水悬浮剂放置两年没有问题的,所以,物理稳定性不是WDG的优点。
如果非要讲WDG的优点,楼上讲的我认同两点:含量较高,便于携带。但这些优点,可湿性粉剂也都具备……

 求是者 :呵呵,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我原来看到的拿过来做环境毒性和残留实验的水乳,微乳,还有水悬浮剂,每年至少两百个吧,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基本上国内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有,质量好的很少啊,每次做毒性实验的时候水乳和水悬都是要摇匀,加水分层快,微乳剂要好一些,出问题的相对少,但是稀释后不透明的也不少。
    在质量问题上,不得不说杭州拜耳和先正达等国内外企拿过来的要相对好一些
    其实这个都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绝对地说就是剂型的优缺点,呵呵,当然没有好的质量表现出来,所谓的优点也不复存在。
        
    我想国内助剂研发,制剂加工设备及工艺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制剂工作者水平的提高这三者能完美结合,制剂的各种优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被体现出来的
    或许我看问题的视角还比较窄,所以大家多谈谈看法,共同学习。

新安 :不是什么品种都适合wdg的,无论从品种本身性质和药效上,对于附加价值高的且适合做的农药品种,个人感觉可以考虑wdg。从乳油和粉剂转到水性化和颗粒化,这属于国家的一种导向。对资本家来说,肯定是愿意做成本相对低的乳油和粉剂了

 小心有毒 :有些中小企业做的微乳剂水乳剂和水悬浮剂的确不咋样,我也见过,但如果让这些企业来做WDG,我相信同样不行啊,不能说他们做微乳、水乳和水悬浮不好,就让他们来做WDG就可以???没道理吧。

   当然,对于一种新剂型,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对待,不能胡乱吹捧,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概否定。比如微乳剂,国内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的人讲:微乳剂稳定性好,效果也好;反对的人讲:微乳剂极性溶剂加的多,对环境不利。实际上说的都有道理,有些品种的微乳剂必须要加极性溶剂,对环境不太好,可是还有一些品种的微乳剂用的极性溶剂很少,甚至不加,效果也的确不错,这类微乳剂就可以推广。

对于水分散粒剂,个人感觉,像新安说的,对于某些高附加值的品种,可以制成WDG,但对于大部分普通大路货品种,没有必要都做成WDG。另外,必须关注WDG的效果,尤其是茎叶处理的除草剂。

 liangbin9803 :这个还是要替农民想想,使用时无粉尘,在容器中附着物少,处理方便,用量少,剂量方便等等

 Jason103 :呵呵,赵德老兄对wdg也是深恶痛绝啊,车间操作也不好弄,全凭感觉,一不在跟前,就容易出错,去哪里找灵活一点的工人呐~~~~~~

新安 :我觉得送药效的样品和做质检的样品还是不一样啊,做药效含量够就可以了,急于送样,这也许是药效试验单位看到的。个人感觉市面上有些产品也有不少不合格的产品,有些还是大公司的产品。不好说

atao_178 :同意 新安 的观点,应该是国家的导向,如果单从企业角度自身考虑,还是愿意做乳油等低成本剂型。

alcohol :1.从技术掌握角度看,WDG对于普通的农药企业来讲确实属于一个技术壁垒,相对其他剂型短时间内不容易能很熟练的掌握.国内的企业能生产也是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而且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工业技术"含量不高的挤压法,工业设备跟不上也是一个遗憾.也许这也是跨国公司暗自得意的地方。
     2.从剂型特点看,WDG有自身优点,最明显一个还是含量高,和其他剂型配方组分比较,比较环保,符合大的政策方向.但是所谓的WDG的普通技术指标具有优异性,我不是很赞同,这也只能说明配方做得好,不代表这个剂型具备悬浮率等技术指标的优异性。很多经时后的指标国内企业的产品还是不乐观的。
     3.从加工成本看,这个剂型很显然有很大争议.从最终使用效果来看和WP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差别,正如很多技术人员不理解花了大力气粉碎了再捏起来成粒子,加了水又要去烘干最终又要在水中崩开来.这个过程中追加了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设备投入,高助剂成本的追加,高能耗等等一系列的成本投入.顺便说一句我们的国人又把外观特点发挥到及致,喜欢"白皮肤"的颗粒剂,殊不知乐坏多少助剂商!
    4.从清洁生产和使用的角度,WDG的特点是对施药者--农民安全,方便使用.可真正我们做技术从事生产的都知道,目前国内WDG生产完全清洁化生产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手动而不是自动,和拜耳动则1500万美圆的WDG生产线相比,我们的产品更多的是在牺牲直接从事生产和研发的同仁们的健康为代价的.说清洁生产的那肯定是不进车间的,即使在号称中国最好的WDG生产车间也是如此.一个形象的比喻WDG的清洁生产只不过方便了农民污染了工人而已.
   5.从市场推广角度,一个企业有了WDG,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的企业的技术水平.自己做出了别的企业做不出的新东西,当然很自信。同样市场部门对新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总是喜欢新东西去忽悠,这个就影响到企业的登记、研发、宣传,最终引起了农药界的热潮!

   所以适当的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一个新的剂型,分析其优缺点,这个很重要。这个品种有没有必要做成WDG,适不适合做成WDG,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不是一窝蜂的麻木跟上!

转载自曹工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