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 有梦不觉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领导班子建设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6: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重要的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怎样使领导班子建设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怎样塑造担当构建和谐社会重任的领导团队?它关系到各级领导班子能否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指挥部,能否激发各级干部更加积极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确保不会半途而废或南辕北辙。这个问题是一个宏观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也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只侧重于研究所提出的一些特殊性要求和问题。

    一、建设和谐社会对领导班子建设的新要求

    首先,建和谐社会需要自身和谐的领导班子。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的和谐是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和谐。领导班子是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领导班子自身不和谐,也难以承担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社会要和谐,党必须先和谐,班子必须先和谐。领导班子的和谐又包含有班子整体的和谐、班子内各成员之间的和谐、班子与上下级之间的和谐、班子与社会其它各方面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班子自身的和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领导班子自身的和谐建设。
    现在诸多社会不和谐,某种程度上也与领导班子的不和谐密切相关。例如:班子内部的不和谐,一种突出表现是部分领导班子不团结。班子成员之间闹不团结,不顾大局,领导干部之间争权夺利,争你高我低,班子一盘散沙,离心离德,丧失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肩负起领导重任。团结的、干实事的班子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班子。还有一种是班子内部不民主。“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一个人决定重大问题,违背客观规律,既不科学决策,也不民主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和腐败屡屡发生。一些班子成员为个人的升迁,盲目追求政绩,不按发展规律办事,大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制造泡沫政绩,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不和谐。这些都是构成不和谐的因素。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党内要和谐,必须按党章办事,使各级领导班子在党的各种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行动。
    其次,要使社会充满活力,领导班子首先应当充满活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它要求我们的党也必须是充满活力的党。党的活力,班子的活力体现在党的先进性上,体现在班子内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的发挥上,也体现在广大党员参与党的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增强党的活力,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实行党内民主,不仅要有班子内部的民主,而要有全体党员的民主,它集中体现为全体党员享有“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党员及时、完全地了解党内事务,使党员在纪律约束的范围内享有言论自由、参与议政的权利,使党员拥有通过民主选举选择领导班子成员的权利,使党员能够对其他党员包括党的干部拥有监督的权利。党内民主发展了,党就有了活力,就能有力地推动社会民主的发展,从而推动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发展。
    有活力,也表现在班子具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上。任何时候党内都有矛盾,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在于自身有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内有了民主的机制,有了活力,也同时就具备了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地处理领导班子与方方面面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对外也要和谐,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能够恰当地、和谐地处理与国家政权、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这种和谐要求我们党以及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它要求必须按执政党执政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处理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使各种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各级领导班子要能够依据正确、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及时、有效地制定出治国之道、理政之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推动社会发展,从而解决好党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问题。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使党成为广泛联系群众的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获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执政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解决好党和群众关系的和谐问题。党没有越出法律之外活动的权力,也没有随意更改乃至破坏国家法律的权力,党必须在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解决好党和法律关系的和谐问题。只要我们党实现了党群、党社和党法之间的和谐关系,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顺利得多,能够取得决定性的成效。
    影响到党建设和谐社会、公正公平执政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执政党的廉洁问题。当前,中国共产党实际上也正遭受腐败的威胁,腐败问题成为党自身不和谐的最大噪音,反腐败斗争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一个高频话题。建和谐社会要求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廉洁的党,把我们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廉洁的领导班子。在1989年时,邓小平就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如果党内的腐败高发状态得不到遏制、腐败不能消除,何以安抚民心,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党的廉洁问题首先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廉洁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所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形成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并使之取得决定性胜利。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廉洁自律,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四,领导班子要具有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成功建设和谐社会,除了一般应当具备的能力之外,自然还需要领导班子有与建设和谐社会相关的能力。

    一是要有社会整合力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对以“如何有效整合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各种力量良性互动”为首的诸多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党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力。在当代中国,党的整合力尽管复杂多样,但概括起来,应该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力、政治沟通力、文化导向力、利益协调力等能力。它们相互联结,有机统一,从多维层次上共同促进着整合功能的整体实现,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这是一种能力的集群,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维护公平与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着力点放在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上。

    二是要有凝聚力和亲和力,能够凝聚民心
    必须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继承,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特点和规律,加以改进,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也要善于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收到实际的成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始终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群众,不能脱离实际,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最高标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

    三是要有总揽全局的统筹力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社会。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社会矛盾的产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往往此消彼长、互为因果,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解决各种矛盾创造条件。同时,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也不能一腿长、一腿短。

    四是要有化解矛盾、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突出。迫切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提高正确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要建立健全矛盾疏导化解机制,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要注重科学民主决策,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注重政策落实,依法化解矛盾。尤其要防止因为处置不当或者官僚主义作风,造成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强疏导,就要对于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要主动听取,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办理,切实保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诉求。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建立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处置有效的应急机制。

    五是要有改革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要坚持宏观、中观、微观改革并驾齐驱,坚持把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摆在突出位置。不仅要坚持科技创新,而且要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实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通过改革发展,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智慧充分发挥,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有了基础和前提。

    二、努力建设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领导班子

    首先,要有和谐观念。
    和谐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各级领导班子任重道远。必须顺应形势,找准工作着力点,努力推进领导班子的和谐建设。要增强和谐观念。人与人要和谐、人与社会要和谐、人与自然也要和谐,班子内部要和谐、班子外部也要和谐。要坚持用和谐观指导领导班子建设。
    其次,要有促进和谐的工作机制。
    建设和谐的领导班子,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建立一种促使“和谐”的运行机制。让机制能够发挥调节、矫治的自组织作用,使领导班子在和谐的最佳状态下工作。
    一是班子内要有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决策机制。以规范克服班子内部生活和决策行为的随意性。用规范保证班子内部运行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二是要有体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约束机制。
要建立符合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的科学清晰的目标责任体系,将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地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方面的指标都要尽量分解、量化,分解到班子、分解到人。用目标约束来保证各级领导班子的行为不能偏离和谐社会的要求。在这一体系中,要建立起和谐社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要用目标衡量业绩是否突出,用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奖励或调整的依据。
    三是要强化群众监督机制。
    执政就是行使公共权力。既然是“公共”权力,它的本性就要求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接受监督,让公众可以了解和掌控公共权力的运行。和谐社会更要求有政治上层建筑的和谐。所以,必须使公共权力的运行更加透明和受到约束,建设清正廉洁、群众满意的领导班子。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党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强化民主监督,和谐大厦应该是阳光灿烂、空气新鲜的大厦。
    要完善监督控制机制。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控制机制完善的社会。有权必有责,用权必受监督,有多大权力就要接受多大监督,建设和谐领导班子,对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用权的监督。要加强群众对班子用权情况和班子政绩的话语权的权重。上级机关对下级班子的监督要建立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之上,才是可靠的,也才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要建立预警调处机制。和谐社会是能够及时发现不和谐因素的社会。要对领导班子建设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要注意问题的苗头,采取提早介入的措施,及时进行调处。要把领导班子中各种不和谐的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消灭在萌芽状态,要通过预警分析、组织调处等方式,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和谐的工作状态。
    第三,要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导向。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就是坚持执政党的民本思想,以增强敏锐的民情感知能力,以民心为轴,民意为度来调控和决定班子如何用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行各项改革和决策时首先考虑群众的意愿,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特别是着重维护和发展困难群体的利益,同时也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问题,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决策起来必须慎之又慎。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要把和谐的时代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要时时刻刻考虑和谐、事事处处促进和谐,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