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息肉手术后怎么做饭:钩端螺旋体病秘方(方2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16:39
钩端螺旋体病秘方
4.1 银翘白虎增液汤
【来源】米伯让,《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知母14~28克,生甘草10.5克,生地35克,粳米、金银花各17.5克,连翘19.5~35克,玄参35克,麦冬28克,鲜白茅根140克,生石膏28~70克。
【用法】每日1剂,若病不减,可继服1~2剂,或一日服2剂,病势即减。每剂加水800毫升,先煎白茅根,去渣,再入诸药,大火煮沸,慢火煎煮30分钟,过滤出300毫升,煎二次共6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分3次温服。
【功用】大清气分热,养阴解毒,壮水制火,预防出血。
【方解】本方是由白虎汤、增液汤加金银花、连翘、白茅根所组成。应用本方之原因,主要是根据本病伏暑证高热期病在气分阳明经证,随着机体强烈反应,导致气血两燔的机理,故决定预先选用气血两治之法,以制机体强烈反应偏盛偏热。故将大清气热,养阴和胃止血之白虎汤与增液通便、清血凉血之增液汤合用,再加甘凉保津利尿之白茅根,透热解毒之金银花、连翘以达壮水制火,预防出血之目的。方中石膏泻火透热;知母清热润燥;甘草、粳米益胃护津;玄参、麦冬、生地滋阴清热,生津润燥;金银花味甘微苦、性寒,有清血消炎、清热解毒,微有透表利尿之作用;连翘味苦,性平微寒,能清热消炎,活血化瘀;白茅根味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利尿止血之作用。诸药合用,具有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和预防病情转危之效用。本方配伍精当,扶正祛邪兼施,不失为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的良方。
【主治】秋温时疫,伏暑证(钩端螺旋体病)。
【加减】若舌质深红,暮热更甚,烦躁不安者加焦山栀14克,黄芩10.5克,丹皮、杭白芍各17.5克,以凉血解毒,清营透气,一般连服1~2剂,病势即退;若热结胃肠,腹痛胀满,大便二三日不下,或谵语者加芒硝、生大黄各10.5克,以增液通下,热随便解,但以大便通利为度;若舌苔黄厚,腹痛胀满不减,大便燥结,谵语,烦躁更甚者配服清热镇痉之紫雪丹,可根据病情轻重,酌加芒硝,生大黄适量,再加枳实17.5克,川厚朴14克。
【疗效】屡试屡效。本方曾用于钩端螺旋体病伏暑证高热患者657例,均治愈。
4.2 六一解毒汤
【来源】米伯让,《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滑石21克(包煎),生甘草3.5克,金银花、连翘、贯众各17.5克。
【用法】每日1剂,连服3日,1周后再服1剂。每剂加水600毫升,大火煮沸,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200毫升,水煎两次,两汁混合共400毫升,每服200毫升,一日2次,早晚饭前温服。
【功用】清暑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秋温时疫(钩端螺旋体病)。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佳效。
---------------------------------------------------------------------------------------------------
【钩端螺旋体:百度百科】
钩端螺旋体
百科名片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为严重,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目录
简介钩体革兰染色钩体的抵抗力致病性钩体的抗原致病性免疫性实验检查导致病症防治措施
简介
钩体革兰染色
钩体的抵抗力
致病性钩体的抗原
致病性
免疫性
实验检查
导致病症
防治措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0.1~0.2u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作快速旋转(见图16~2)。电镜下钩体为圆柱状结构,最外层是鞘膜,由  钩端螺旋体
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内为胞壁,再内为浆膜,在胞壁与浆膜之间有一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一侧。钩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钩体的胞壁成份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相似。
编辑本段钩体革兰染色
钩体革兰染色为阴性,不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把  钩端螺旋体
菌法染成褐色,但因银粒堆积,其螺旋不能显示出来。钩体是唯一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最适湿度8~30℃,ph7.2~7.5,常用柯索夫(korthoff )氏液培养基培养,生长缓慢,接种后3~4天开始繁殖,1~2周后,液体培养基呈半透明去雾状混浊生长。
编辑本段钩体的抵抗力
钩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致病螺旋体为强,在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这对本菌的传播有重要意义,该螺旋体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均较弱,56℃10分钟即可杀死,60℃只需10秒,对常用消毒剂如0.5%来苏、 0.1%石炭酸、1%漂白粉等敏感,10~30分钟可杀死,对青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编辑本段致病性钩体的抗原
致病性钩体的抗原组成比较复杂,与分型有关的抗原主要有两  钩端螺旋体导致病症
种:一种是表现抗原(p抗原),另一种是内部抗原(s抗原);前者存在于螺旋体的表面,为蛋白质多糖的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体分型的依据;而后者存在于螺旋体的内部,是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为钩体分群的依据。目前全世界已发现20个血清群,200多个血清型,我国至少发现了18个血清群,70多个血清型。
编辑本段致病性
致病物质
1.溶血毒素:不耐热,对氧稳定,具有类似磷脂酶的作用,能使细胞膜溶解,当注入小羊体内时,可使小羊出现贫血、出血坏死、肝肿大与黄疸、血尿等。
2.细胞毒因子:在试管内对哺乳动物细胞有致细胞病变作用,小鼠脑内接种1~2小时后出现肌肉痉挛,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3.内毒素样物质;其性质不同于一般细菌的内毒素,但也能使动物发热,引起炎症和坏死。
此外,钩体在宿主体内的代谢产物如有毒脂类以及某些酶类:如脂酶、脱氢酶、萘酰氨酶、三油酸脂酶、脲酶等,可损害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升高,引起广泛出血,对肾也有损害,可致血尿、蛋白尿等。
致病过程及临床类型
钩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广泛流行。钩体在肾小管中生长繁殖,从尿中排出。肾长期带菌的鼠和猪是钩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猪、鼠的尿污染的水源、稻田、小溪、塘水等称为疫水,人在参加田间运动、防洪、捕鱼等接触疫水时,由于钩体有较强的侵袭力,能穿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时,钩体可经消化道粘膜进入人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此外,钩体还可经吸血昆虫传播。
人群普通对钩体易感,但发病率高低与接触疫水的机会和机体免疫力有关。以农民、支农外来人员、饲养员及农村青少年发病率较高。钩体病主要有在多雨、鼠类等动物活动频繁的夏、秋季节流行,这时节环境被钩体污染严重,加这农忙,人们与疫水接触机会多。
钩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机体,约在局部经7~10天潜伏期,然后进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早期钩体败血症。在此期间,由于钩体及其释放的毒性产物的作用,出现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钩体在血中约存在一个月左右,随后钩体侵入肝、脾、肾、肺、心、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由于钩体的菌型、毒力、数量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力强弱不同,病程发展和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临床上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流感伤寒型:是早期钩体败血症的症状,临床表现如流感,症状较轻,一般内脏损害也较轻。
2.黄疸出血型:除发热、恶寒、全身痛处还有出血、黄疸及肝肾损害症状。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损害有关,即钩体毒性物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全身器官,主要是肝、脾、肾点状出血或瘀斑,表现为便血及肘细胞损伤,出现黄疸。
3.肺出血型:有出血性肺炎症状,如胸闷、咳嗽、咯血、紫绀等,病情凶险,常死于大咯血,死亡率高。
此外,尚有脑膜脑炎型,肾功能衰竭型,胃肠炎型等,均表现相应器官损害的症状;部分病人还可能出现恢复期并发症,如眼葡萄膜炎、脑动脉炎、失明、瘫痪等,可能是由于变态反应所致。
钩体菌型与钩体临床分型无固定关系,临床分型随病情发展也可变动。
编辑本段免疫性
感染早期机体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杀灭钩体,但作用不强。感染1~2周后血中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具有调理、凝集和溶解钩体,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特异性抗体出现后可迅速清除血中钩体,一般7~10天可把器官中的钩体清除,但肾脏中钩体受抗体影响较小,维持时间长。故尿中可较长时间(数周~数年)排菌。
钩体隐性感染或病后可获得对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作用不大。
编辑本段实验检查
病原学检查
发病一周内取血液,第二周以后取尿,有脑膜炎型症状者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1.显微镜检查直接镜检:取抗凝血1000转/分、离心10分钟,除去血细胞;血浆再以10000转/分,离心40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染色镜检:涂片后用Fontana镀银染色镜检。另外,还可用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查。
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血液数滴接种于柯氏(Korthoff)培养基(4.5~5ml),每份标本接种2~3管,于30℃培养5天,每隔3~5天,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一次。如有钩体生长,再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菌液作鉴定,阴性者至少培养30~40天,仍未查到才能报告。尿液标本一般需浓缩(离心)后培养,培养时需加抑菌剂如5-氟尿嘧啶等;也可将标本接种于豚鼠腹腔进行分离。
血清学试验
一般在病初及发病2~3周各采血一次进行下列试验。
1.显微镜凝集试验
是目前常用的方法,用标准株或当地常见菌侏作抗原,分别与病人不同稀释度的血清混合,在37℃作用2小时,然后滴片作暗视野显微检查。若待检血清中有某型抗体存在,则在同型抗原孔中可见钩体凝集成团,形如小蜘蛛,一般病人凝集效价在1:400以上或晚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效价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2.间接凝集试验将钩体属特异性抗原吸附于载体上成为具有钩体属特异性的颗粒抗原,常用的载体有绵羊红细胞、活性炭、乳胶颗粒等,这些抗原致敏的颗粒在玻片上与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作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此法敏感性差,但快速简便,尤其是炭凝集及乳胶凝集试验,适于基层医疗单位作钩体病的辅助诊断。
另外,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等血清学方法亦可用于诊断。
编辑本段导致病症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一种。
钩端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有两个种,其中问号钩体(Leptospirainterroans)是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分为18个血清群,群之下又有160多个血清型,其中波摩拿群(L.pomona)、犬群(L.canicola)、塔拉索夫群(L.tarassovi)、黄疸出血群(L.icterohemorrhaiae)、流感伤寒群(L.rippotyphosa)七日热群(L.hebdomadis)是家畜的重要病原菌。有些畜群同时可感染几种血清群和血清型。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国也有发生,沿海和长江以南各省较为常见。
钩端螺旋体的自然宿主主要是鼠类动物,、也是某些群的主要宿主。钩体由病畜和带菌者的尿中排出体外,通过粘膜或受伤的上皮表面侵入畜体,鼻腔、咽喉、口腔和食道的粘膜以及眼结膜常是感染的门户。病猪的临诊表现不一,成年猪往往不出现或有轻微症状,但当爆发本病时则发生、和。仔猪的主要症状是黄疸、高烧,死亡不常见。病猪往往是长期带菌者和排菌者。牛的症状可分为最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型。最急性型常发生于怀孕牛,发病突然,高烧,粘膜深度黄染。亚急性型多发生于泌乳牛,病期约两周,很少死亡。但产奶量减少,牛奶变红,或有血凝块;可见黄疸。慢性型病期可延长到2个月以上,多数无明显症状。犊牛的症状是高烧、黄疸和血尿,俗称犊牛血尿病,死亡率高。马属动物一般不出现症状,以亚临诊感染较为常见,急性病例出现短期高烧,接着出现黄疸,溶血性贫血和粘膜小点出血。有的马前期虽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周期性眼炎。犬可由黄疸出血群菌引起发病,呈现高烧、黄疸等,在出现症状后几小时到几天内死亡。也可由犬群菌引起,黄疸不常见,舌和口腔粘膜有溃疡和坏死区,少尿,最后常因尿毒血症死亡。猫一般不出现症状。羊较少患本病。
可用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或荧光抗体法进行诊断。也可采用钩端螺旋体分离法进行确诊。在病的急性期采血,或在急性期之后2周采尿接种幼龄豚鼠或直接培养,可检验钩端螺旋体。取死畜肝、肾切片,用镀银法染色镜检也是一种检验方法。早期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最好。对带菌和排菌动物可用硫酸链霉素治疗。接种菌苗是常用的预防方法。灭鼠也是切断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第一,避免犬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饲料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或2%氢氧化钠,或3%来苏儿消毒。
第二,驱鼠、灭鼠。
第三,严禁饲喂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第四,对较大的犬群每年进行1次检疫,发现病犬及可疑感染犬,应及时隔离。青霉素、链霉素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早期应用,效果更好。但必须连续治疗3~5天,才能起到消除肾脏内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第五,采取药物预防。目前,我国尚无犬用钩端螺旋体菌苗,国内外有与其他疫苗结合的多联苗,可给犬预防接种,但菌苗必须包括当地主要流行菌型。如无菌苗,可在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预防,即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土霉素 0.75~1.5克)或四环素(按1~1.5毫克/千克体重),连喂7天,可控制犬的感染。
第六,饲养病犬的人员,不要再与健犬接触。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http://www.hellopet.com.cn/pethospital/quanbingzhenduanyuzhiliao-13.htm
开放分类:微生物,科学,动物,钩体,钩端螺旋体
我来完善 “钩端螺旋体”相关词条:
变形杆菌莱姆病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原虫立克次氏体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杆菌
变形杆菌莱姆病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原虫立克次氏体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布氏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双球菌沙门氏菌皮肤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