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息肉怎么检查什么:[决战2008]你所不知道的马英九[专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50:53

[决战2008]你所不知道的马英九[专辑]



蒋经国评他「是没有缺陷的年轻人」。高行健誉他「是一位文学评论家的市长」。龙应台论他「具有成為政治家的潜力」。金溥聪看他「私下相处,有时幽默得有些调皮」。妻子笑他「实在看不出帅在哪裡」。女儿写他「每天一回家,就一头栽进书房」他是台湾多次民意调查中“最美的政治人物”。
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是2008年国民党夺回台湾政权的关键。

他,就是马英九


姓名

马英九的名字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是源自於族谱,「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继起」,「九」则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


家训:
黄金非宝书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座右铭 :
1.    以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偽;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语)。
2.    待人以诚,治事以敬。
3.    中途不退出、半途不休息、成绩不退步(马英九前传P24)
4.    要反毒、要肃贪、要狱政革新(马英九前传P31)
5.    不送礼、不收礼、不赴宴(马英九前传P31)
6.    黄金非宝书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马英九前传P63)
7.    以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偽;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马英九前传P66)
8.    向柴契尔夫人自我介绍说:「首相阁下,我是一个来自拥有七百五十亿美元外匯存底却不知道怎麼用的中华民国台湾。」(马英九前传P189)
9.    负责大陆政策的人,若偷偷地在第三地与中共接触、谈判,是非常不适宜的。(马英九前传P254)
10.    我虽不是民选的,但我的政党是要靠选票来执政的。(马英九前传 P255)
11.    临渊履薄、戒慎恐惧(马英九前传P268)
12.    案不论大小,有证据就办;不但要拍苍蝇,而且要打老虎(马英九前传 P274)
13.    不必贪瀆、不敢贪瀆、不愿贪瀆、不能贪瀆(马英九前传P276)
14.    贪瀆和贿选是毁灭政治的两大杀手,民眾深恶痛绝,检调人员应该以积「功德」的心情,认真查察,以澄清吏治。(马英九前传P277)
15.    行贿一定有罪,送礼可能违法,自首通通无罪(马英九前传P277)
16.    贪污不一定要判重刑,最重要的是要能抓得到(马英九前传P277)
17.    公正、认真、主动、有效、全面、持续(马英九前传P277)
18.    缉毒工作是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的事(马英九前传P284)
19.    婚后我们经济情况不佳,因此既未度蜜月,也买不起新家具,我们用一张接收来的长椅当沙发,客厅中用乾净的旧轮胎中间塞椅垫叠起来当椅子,床就是两张没有床架的床垫摆在地板上,倒也组成了一个温暖的窝。(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132)
20.    我要到陆委会接任副主委工作,是很早就做的决定。越有挑战性,我斗志越高,我是有使命感的人,给我什麼舞台,我都会演好,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大陆政策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让资源流失。(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222)
21.    我是在做事情,不是在挑位子。(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222)
22.    如何给社会大眾一个公正的司法,是民眾的希望,也是个人的一项挑战。(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241)
23.    希望社会大眾对大多数奉公守法的检调人员给予鼓励,不要因為个案就对所有执法者都带著异样的眼光。(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241)
24.    在公车上踩到别人的脚都要道歉了,何况是二二八这样惨痛的歷史悲剧。(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245)
25.    党内有人出走,是因為党未能与金权划清界线,国民党一定要有决心在选举时不买票、不送礼,建立一个免於金钱污染的社会。(吞舟之鱼—马英九评传P247 )
小马三不哲学:
有原则不乱,有计画不忙,有预算不穷。

童年的志愿:
火车司机、交通警察。
最喜爱的电影:
原乡人、六壮士、霸王别姬、阿甘正传。

最喜欢的音乐:
天鹅湖。

最爱唱的老歌:
Jamaica Farewell (再见牙买加) 。

最常唱的国语歌曲:
少年的我、新鸳鸯蝴蝶梦。

最常唱的台语歌曲:
朋友情、针线情。

最常唱的西洋歌曲:
Yesterday (昨日)、500 Miles (离家五百哩) 。

最拿手的歌曲:
古月照今尘、爱拚才会赢。


马英九:保持少年的真诚坚信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7-7-30 17:49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马英九的不同之处,是在他55岁的时候,仍然保持了他年少时的真诚和坚信,以及几近于刻板的纯洁。


这个大人物的前传是什么样的?

我们曾经通过许多途径寻找一个人,他叫曾一豪,是传记《马英九前传》和《少年马英九》的作者,因为他为了寻找马英九的成长密码,曾经采访70多个人。台湾新闻界的朋友竟然都说现在找不到他了,而曾一豪,是一个化名。这是一个有点神秘的悬疑,现在我们可以找到的,是曾一豪先生的《少年马英九》。

说句老实话,看完这本名人传记,我一点也不觉得受到感动,或者任何鼓舞。

这样的好孩子和好学生,在盛产少年天才的中国,并不算什么奇迹。至于品格上的纯净,我想,大多数成年人都有一段那样纯净和理想主义的未成年岁月,虽然终究要被阅历颠覆。

让我惊讶的是,马英九的不同之处,是在他55岁的时候,仍然保持了他年少时的真诚和坚信,以及几近于刻板的纯洁。以至于他的同窗们尽管与他政见不同,仍承认现在的他,保有了少年时期的本色。

可以理解台湾流行的把他比郭靖,或者云州大儒侠,甚或哈里•波特之类,他确实是被命运的各种巧合成全的一个人,在虚构中这样的人物会出演一段传奇、成为一个英雄。

他有幸降生在一个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父母组成的家庭,虽然并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一个大家都很清贫的年代,他的环境至少可以保证父母给他严厉的鞭策和完整的教化,顺利的成长道路保护了他温文的个性。
他有他的调皮和不驯,也有青春期的青涩萌动,譬如会偷偷尝试吸烟的滋味,会在高中的时候偷偷参加家庭舞会学跳交谊舞,也会组织自己的社交小圈子“YC社”找女生出游,顺便秀自己的那手好吉他,甚至会和很多小男生一样,开始撰写宏篇巨制的武侠小说……只是他的调皮和蛊惑有限,没有超过家庭教养可以允许的界限。

他的家庭出身以及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对自己所处的体制真心诚意地深信不疑,而免于加入1970年代激愤抗争、颠沛流离的一群。因为他努力成就的学养,以及对国民党意识形态的捍卫,他在学成之后直接进入体制的核心层面,成为高层刻意扶持和栽培的种子选手。他并不能完全适应官场逻辑,当他在权力角逐中日渐边缘化、地位逐渐下滑的时候,一个拥抱群众的政治时代来临了。当游戏规则和政治运作变得透明,当民意成为成败的最重要砝码,他重新成为偶像。

他并不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人。在他的前传当中,或许我们需要了解的只是那些转折和关键。

    父亲

父亲马鹤凌是马英九人生的基石。

马英九说:“父亲就像是理论家,母亲就像是实践家。”虽然在母亲的支持和爱护下成长,每天还督促他读古文、念唐诗,但是严厉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更为深远。

马鹤凌一路指点着独子的仕途,但毕竟两人个性相差太多,经常意见相左。例如马英九第一次竞选市长前,原本已经说过一百多次不会参选,未料马爸爸却禁不住媒体的纠缠,透露出将会说服儿子投入选战,从此大众有了成见,觉得马英九只是个听话的儿子,自己根本决定不了大事。后来马英九的表现可圈可点,也逐渐有了自己抉择上的坚持,不过到了2005年竞逐国民党主席,马爸爸再度在镜头前和儿子唱反调,媒体一阵错愕,但也都体贴马英九的处境,老先生事件又快速落幕。好在马英九顺利当选主席后,父亲也同感欣慰。

小时候学校教育恶补成风,不补习仿佛就跟不上时代,刚好马鹤凌的中学同学开了一家补习班,表示愿意让马家小孩免费补习,没想到马鹤凌毫不留情地说:“你不要害我的小孩!”父亲不拘泥于世俗的勇气,一直深印马英九的脑海。

马鹤凌的父亲幼孤失学,做学徒出身,经商致富后深感失学之痛,就捐出善款助学,以“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作为家训,劝人读书为善。马鹤凌在马英九7岁时将家训告知,1987年马英九出版的第一本博士论文上,首页即标着这句家训,令马鹤凌十分感动。

在马英九的年少时代,马鹤凌曾以曾国藩的“唯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送给儿子为座右铭。

马英九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毕业生。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校长由蒋介石兼任。还未毕业的马鹤凌,在新婚时就响应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成为“青年军”的一员。

马鹤凌不是为功利而追随国民党,而是终身信奉三民主义的理想而成为一名称职党工。抗战胜利后,他曾本着 “民生主义”理念,回到老家,召集家中佃农,把积欠的帐目全部烧毁。1949年,他在已经携家人逃到台湾后,竟然又只身返回大陆,劝说宋希濂率领他的12万部队到缅越边境去打游击。

正是因为基于理想行事,马鹤凌才会在官场玩不转,大多数时候都停在副职的位置上。他在担任国民党知青党部书记长、做青年工作的时候,曾经在校园举办“国会”改革探讨会,请资深“国代”、“立委”与学生对话,在学生中赢得好感,却在三个月内被撤换,成为“百日维新”。在赋闲后的低落情绪中,他却听到儿子说:“您的做法,让我在学校做人,抬得起头!”

24年后,马英九在“法务部长”任上因为查贿得罪权贵而下台,心中感慨万千,体会到父亲当年的苦涩心境。同样,他听到女儿说:“爸,想开点,您已经很幸运了,在古代这可是要杀头的!”

    名字

1950年,马英九出生于香港九龙。

但名字里的“九”,是父亲希望他以“九思”立身:“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也希望他的身体有“九如”的健康:“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

综观马英九的半生,不得不想起日本人的谚语:“名字是一个最短的咒语。”

“仕途”

作为一个品学兼优而政治上根正苗“蓝”的青年,马英九获得国民党高层的“加持”,如果连象征性的行为也一起算上,那么最早应该是在1968年考入大学之后的军训,“国防部长”蒋经国给学生代表马英九授枪,当时马已经是国民党员;在1974年2月,他获国民党中山奖学金得以出国留学的时候,也受到蒋经国接见。

学生时代的马英九显然不是保钓运动的领袖,但他后来的博士论文以及最重要的国际法学论著,都和钓鱼岛引发的主权争议有关。

在哈佛时期,马英九开始担任《波士顿通讯》主编,撰写大量文章,被国民党高层注意。马英九经常与左派辩论,而被视为“职业学生”(为国民党特务系统工作的学生),并被左派的哈佛学者不齿,甚至这个“政治上不正确”导致了他毕业延迟。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爱国”热情。

在他留美期间,台湾遭遇台美断交,以及岛内的“中坜事件”、“美丽岛事件”以及蒋氏父子的权力交接,台湾屡次面临冲击,笼罩在不安定的社会气氛中。在此期间,除了组织和参加抗议活动,马英九成为“不支薪的外交人员”,随时响应邀请,在各种场合积极为台湾在美的地位辩护游说。

1978年,马英九以“王绍陵”为笔名投稿到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勇者的证言—索忍尼辛(索尔仁尼琴)的哈佛演说及反应》,在报纸上连载三天,一时在岛内形成风靡之势,并且引起一连串讨论,《中央日报》社还把相关文章结集出版。这一次,蒋经国让幕僚查证作者的真名,这直接导致马在博士毕业后直通“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总统”英文秘书的位置。1987年,当蒋经国宣布台湾解除戒严,马恍悟“我们正在改写历史”,在那一段时间,他频繁接触外国记者,成为国民党对外宣传的主角。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於香港,1993年至1996年任中华民国法务部部长,后因故下臺。1998—2006年出任臺北市市长。马英九在2005年8月19日就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是继蒋经国、李登辉、连战之后的第四任党主席,亦為首位在非同额竞选中由党员直选產生者。妻子周美青,育有二女,马唯中、马元中。马英九目前是中国国民党中生代的代表人物,并被认為是中国国民党内最富群眾魅力的政治明星。2007年2月13日因在市长任内首长特别费的使用涉嫌贪污侵佔,遭到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起诉[1],马英九曾承诺若遭起诉即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职务,乃於同日依诺请辞党主席的职务并正式宣佈将参选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



生平

马英九祖籍湖南省湘潭县马家堰,出生於香港九龙广华医院,并在调景岭居住。父亲马鹤凌,在对日抗战时,曾参加青年军[3],最高公职為行政院青辅会处长(十二职等),退休前的职务是国民党中央考纪会副主委。母亲秦厚修曾任中央银行外匯局主任,家中育有五个子女,马英九是唯一的儿子。

他在一岁时随双亲搬来台湾,国中时就读台北大安初中,高中时就读台北市的建国中学,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旋服预备军官役,任职左营海军后勤司令部。1974年,考取中国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赴美国攻读法律,获得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及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马英九在哈佛时,课餘也兼任波士顿通讯的主编。列引几段马英九当时的文章

毕业后,马成為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并在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

进入政坛

1981年马英九回到台湾,步入政界发展,未经公职考试即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是蒋经国的英文翻译。1984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1986年通过甲等特考[5],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会主委兼大陆委员会(陆委会)工作会报执行秘书,1990年任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马英九不仅升任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还当选国民党不分区国大代表。

另有五件事,是比较不為外人所知的:

    * 在担任第一局副局长任内,马英九有机会阅读到给总统的陈情信。当时一位在绿岛的叛乱犯陈明忠,希望能够获得保外就医。马英九看到了,决定协助他,最后让他获得假释出狱,而他与陈明忠互不相识。
    * 当年吕秀莲入狱,马英九曾安排在哈佛的老师孔杰荣与出外就医的吕秀莲在三军总医院的会客室见面。
    * 当年蒋经国决心改革国会,提出「充实中央民代机构方案」,许多人建议设立「大陆代表制」。马英九為此,两度赴蒋经国寓所,陈述反对设立大陆代表制的理由,蒋经国皆笑答「不需设」。后来,蒋经国推翻设立大陆代表制的构想,并為此公开称自己是「台湾人」。[6]
    * 1992年6月,马英九赴柏克莱参加有关两岸关係的座谈会,对岸传话愿意安排马英九与汪道涵私下会晤,马英九拒绝了。
    *1980年,马英九负责草拟「国家统一纲领」。当时极受瞩目的一项,就是谈中国统一的时机与方式。马英九建议的文字是「中国的统一,其时机与方式,首应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意愿,并维护其安全与福祉,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的原则下,分阶段逐步达成。」后来「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的「意愿」被改成「权益与福祉」。

1993年连战出任行政院院长,马英九受邀出任法务部部长,但由於对地方上黑金势力的打击。撼动国民党长年来经营的人脉基础,曾经有人指责「这样做是杀鸡儆猴,但不必连猴子也杀掉吧。」连战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直至李登辉在1996年总统大选获胜后,由於新党及民进党开始合流,故决定暂时以连战续任行政院长。在一次与民意代表的座谈中,有人表示支持连战续任的条件中马英九下臺是其中一个。结},1996年,马英九转任為行政院政务委员。此点有著「纵放囚犯」还是「给予改过自新机会」的争议。

翌年,连战内阁饱受白案等政治风雨,马英九提出「辞官退选」声明,不参选1998年台北市市长选举,在程序争议下(在截止日期后月餘提出申请),取得政治大学法律系的专任教职,并表示以后专心教育,不涉足政事,并声明表示不参与台北市长选举的言论多达两百餘次[6][8],但是不久之后的1998年,经多人劝进与其父马鹤凌的劝说,马参加台北市市长选举国民党内初选,当时马被党内认為是唯一有希望击败寻求连任的陈水扁的强棒。结果马在国民党初选中胜出,而成為该届台北市市长国民党籍候选人。

1998年的台北市长选战,主要候选人為民主进步党籍、寻求连任市长的陈水扁,中国国民党籍、时為卸任政务官的马英九,以及新党籍的前立法委员王建煊。最后,马英九以51.13%的得票率击败陈水扁(得票率45.91%)、王建煊(得票率2.97%)等对手而获得胜选。竞选过程中,曾有人认為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对该党候选人马英九支持的态度并不明确,甚至认為李登辉暗助陈水扁,而其癥结在於马英九「外省人」的出身。在选前最后数天,李登辉在造势大会上高举马英九手臂,称马英九為「新台湾人」,此举被认為对马的选情有所助益。

竞选市长连任

虽然马英九在当选市长之后不久,即宣佈将争取连任,但在2002年臺北市市长选举前,仍然有传闻指马英九可能不参选以备角逐2004年的总统选举。然而马英九仍然参选市长,并宣佈要以「不一样的方式」来打这场选战,因此选举方式著重於发表政见,举行各种与市民的讨论会等,其竞选对手民主进步党所推派的候选人李应元也著重於政见发表,此次选举被部分人士称為台湾近年来选举中,极少见纯粹用政见来争取选民认同的高格调选举。

选举期间李应元阵营曾多次用「香港脚」、「特首」等名词,在媒体刻意曲解下,成為影射马英九不在台湾出生,不「爱台湾」等字眼攻击,甚至由艺人朱约信(艺名猪头皮)创作一首歌「台北一隻狗」,直接攻击马英九是狗。陈水扁总统為李应元助选时,甚至说出「马英九见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次数比见我这个总统还多」(事实上,马英九见董建华的次数只有数次。)然而马英九都以微笑,「谢谢指教」做為回应。最后,马英九成功把选战转化為马英九与以陈水扁為首的民进党中央的对决,把李应元边缘化。结果马英九最后以64.11%的得票率压倒性地击败民进党籍候选人李应元(得票率35.89%)获得连任。

党主席选举

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结束后,就出现一些新闻报导马英九与国民党中央出现矛盾。马英九做為臺北市长,不赞成採取体制之外的诸如发动群眾集会游行之类的活动来抗议选举结果,而当时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则实际参与抗争,两人於此事之看法,显有不同。马市长鉴於选后延续数日的大规模示威,以及滋生的衝突事件有碍社会秩序,在对抗议群眾的诉求表达同情之餘,仍决定动用警力予以驱散。

同年6月,则出现了所谓「马家军」的传闻,马英九市府团队内多人公开宣佈将参选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这被认為是為马英九2008年总统大选铺路。对此马英九本人虽然否认,大多数人却还是认為马英九有意参选总统,而这在亲民党和国民党内部都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许多泛蓝的地方首长和立法委员都公开支持马英九,但是亲民党内也有宋楚瑜将被取代的忧虑。而国民党的本土派成员则更希望看到未来马英九和王金平共治,而非马英九独揽大权。

2005年,马英九与王金平相继宣佈竞选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2005年4月4日,在中视陈文茜主持的「文茜小妹大」节目中的访谈表示,如果他在党主席选举中胜利,他希望与王金平共治国民党。2005年7月16日,在国民党党员直接投票的党主席选举中,投票率达50.17%,马英九以72%对王金平28%,37万对14万的悬掛差距票数。顺利当选国民党第六任党主席。不过因為党主席选举过程中,两方阵营互控贿选,真相不明。马竞选团队更暗批王金平是黑金[38],王金平除要求马英九对此事道歉外,也迟迟不愿接受副主席等职位。论者认為国民党将因此在选后陷入长期的隐性分裂,「王(连)、马分治」而非共治。8月19日,在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交接仪式大会上,马英九与连战做了正式的党主席交接,从此正式履行党主席的职责。2006年3月19日至3月29日,以国民党主席身份第一次访问美国。在访美期间受到美国官方高规格的招待,并以英文在美国政府许多重要机构演说,演说其间与谢长廷良性的互动,深受台湾大多数人民的赞赏,最特别的是马英九访美期间,美国许多政要主动与马英九会面,这和陈水扁访美时积极要求见美国政要而未果,有著极大的不同,马英九此次访美期间其表现受国际媒体肯定,也通过了美国政府的考验,研究中美关係的学者相信[来源请求],此行让马入主2008中华民国总统的胜算大幅增加。

许多人认為马英九是国民党的希望,甚至猜测倘由马英九而非连战、宋楚瑜参与2004年总统选举,国民党可能取回执政权。但是也有一些看法认為省籍情结是马英九参选总统的罩门,例如陈水扁即曾揶揄马英九是「香港脚,走香港路」,马英九对此加以反驳,指出自己是「台湾製造﹑香港交货」,并多次强调省籍情结对他个人非常不公平。在200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前,他被认為仅在台湾北部具有影响力,且到南部就相当艰困,但在党主席选举中他却在全国得票均赢过对手,已进一步打破传言。但党主席选举毕竟為国民党之家务事,其对於全国、各政党倾向的民眾之影响力仍有待观察及考验。

2005年三合一选举选前,马英九表示国民党倘若不能在台湾本岛夺得过半县市,他将辞去党主席的职位,而促使泛蓝团结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取得总数23席中的14席。部分评论家表示:这是马彰显个人魅力之决定战役,也奠定其在蓝营内无法撼动的共主地位,而同时亦宣告宋楚瑜及连战时代已然谢幕。此次选举过后,外界一度认為马英九成為泛蓝阵营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的总统候选人乃十拿九稳之事。但是,马英九在市长特别费案爆发、被检察官侯宽仁依贪污罪起诉之后,他的2008竞选前景逐渐变得不如之前地被外界看好。

市长特别费事件

    主条目:市长特别费事件

    * 在民进党市议员质询时均统一口径说「欢迎调查」「清清白白」「帐目清楚」。
    * 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查缉黑金行动中心检察官侯宽仁,2006年11月14日為台北市长特别费一案中疑点,传讯马英九,当晚即传出台北市政府特别费有使用他人发票报帐之情事。
    * 2006年11月18日马英九公开表示,决定将8年来等於入私帐的1500万元全部捐出,并已先行捐出600万。

此举是否表示马英九承认公款入私帐确有违法之虞,各界有不同解读。但审计部稍后表明,特别费原则上本就应匯入帐户,盖减少行政成本之故。且司法院长翁岳生、前高雄市长谢长廷也都是将特别费匯入帐户。因此之后特别费案的争议,就在於「是否有用於公务」及「若有剩餘是否应缴回」等法律歧见。

    *市府员工余文宣称收集发票一事均為其个人所為,马市长及其他市府主管并不知情,并独自担起所有的责任。部份媒体质疑余文為秘书室主任為市长室大总管马英九焉有不知之理,但其他媒体也认為,台北市长日理万机,不太可能花时间去了解此等会计细节。更何况余文所為是以大面额之发票代替数张小额发票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马英九没有动机為了下属的便宜行事来负担法律风险。至於马英九本人,在律师的授意下不对此事发言避免无谓争议。
    *2007年2月13日,高等法院检察署正式宣佈特别费案侦查终结,以「诈术之实施,使会计人员陷於错误而為特别费之给付,其领得之特别费经查计有一千一百多万元并未支出使用於公务,主观上有不法之意图」,认為马英九触犯贪污治罪条例,诈领新台币约1117万元,起诉马英九与市长室前秘书长余文。傍晚,马英九宣佈辞去国民党党主席职务,并且正式决定参选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25]。晚上,国民党召开中常会特别会议后表示不会接受他的请辞。
    * 一般认為,特别费案重击马英九长期在媒体塑造下的清廉形象。
    * 台南地检署认定台南市长许添财与前副市长许阳明在特别费案上,认定特别费是制度瑕疵问题 [39],从不同法律见解作出与马英九特别费案不同的解释与处分。
    *许多泛蓝人士认為,若以南检的标準来检视马英九特支费案,则马英九并不会被起诉;许添财则表示,他不会被起诉的原因是特支费完全公款公用,以南检的标準,马英九还是会被起诉[26]。许多泛绿人士批评,比较国务机要费案及特别费案时可以发现,检调明显优待马英九。
    *另外在侯仁宽起诉书中,遍查马英九所有户头,并没有发现任何有关选举经费的帐款。此案又延烧出选举经费的问题。2007年3月20日民进党籍立委蔡啟芳举行记者会,指出香港《信报》2月15日报导,马英九选台北市长时,曾收受力霸集团王又曾透过王金世英在美国安利银行(OmniBank)给的两百万美元(约六千万台币)政治献金。文中蔡汉勋又写道,「有关马英九在一九九四年的『弃学从政』转折中,当年放弃政大副教授专职而投入台北市长选战时,坊间便曾盛传过『前后十七次公开拒绝参选首都市长而急转弯』的马英九,係因王又曾透过其妻王金世英在美安利银行(OmniBank)金援两百万美元所致。此举证诸於去年也有『蒐购亲民党』之举,显见传闻似非电洞来风,这彷彿也正是王家吃定国民党之所在,间接暗示马英九在力霸财经风暴猝发后刻意视而不见之所由。」「设若这传闻中的『两百万美元』被王公开证实為真,则其对国民党的政治效应必比大海啸更為惊涛骇浪,恐会使得马英九之政治生涯完全灭顶罢」。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罗智强傍晚严正否认,表示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动。然而,蔡啟芳宣称这只不过是给马英九的「开胃菜」。

2008年总统大选

2007年5月2日,被中国国民党提名為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的总统候选人

马英九最新之本土论述《原乡精神》新书摘要



第四波移民压迫第七波移民

现在的民进党的各种政治口号,包括省籍衝突、外来政权、去蒋化等,其实是民进党自认為代表第4波移民,利用并改写第5代日本殖民压迫的歷史,利用与第6代移民的旧歷史矛盾,进行少数人為求私利与掌权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基本上已违反了已进入第7波移民新世代的共同利益。摘要◎杨渡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台湾史,我们会有更宏观的歷史视野。而「台湾意识」与「台湾人」也因此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就台湾本身言,它是原住民族的居住地,然而一如美洲印地安人的命运在大航海时代改变一样,台湾原住民(不管平埔或山地)的命运自此改观。台湾的关键性地理位置与移民者的不断加入,让台湾成為另一个面貌。

这就回到最初的问题:什麼是台湾?什麼是「本土」?如果「本土」所代表的是「原来的台湾」,那现在的闽南语、客家话、普通话都是外来语,不管是荷兰、西班牙、郑成功、清朝、日本、国民党、民进党,全部都是「外来政权」。如果「外来政权」应该退出,所有汉族该退出台湾,这样的台湾,还剩下什麼?

什麼叫「台湾人」?要在台湾住多久,才能算「台湾人」?是要从明朝算起,还是清朝算起?或者,像谢雪红,她的父亲移民来台湾当佃农,她就是外省人的后代,她能算「台湾人」吗?如果一九四九年随国民政府大撤退移民来台湾的人,已经在台湾生下第四代的儿孙,都不能称為台湾人,什麼叫「台湾人」?

歷史无法回头,我们唯有放大视野,从全球化的大歷史,移民人口大迁徙的过程,寻找当前「台湾人」形成的歷史,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移民潮產生衝突与融合

总体来看,台湾经歷过「七波移民潮」。现在台湾的本土与文化的形成,是这移民大歷史的一部分。
......

去中国化就等於是忘本

无可置疑,这一波移民带来最重要的影响,不仅是让光復后的台湾,重回中国文化与经济圈,五○年代的冷战体制,让台湾划入资本主义阵营,进入长时期的戒严体制。更有趣的对比毋寧是虽然国民政府带来戒严体制,却也带来胡适、雷震、殷海光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及以「自由中国」為代表的思潮。要知道日据时代台湾的反抗运动大体祇有两种性质,其一是民族主义(如台湾民眾党),其二是社会主义(如文化协会、农民组合),自由主义的思想,最多祇能说反映在议会请愿运动,但微弱不堪。
......

别让民进党压迫新移民

现在被挑动的「族群矛盾」「省籍衝突」,从移民群体的本质上来看,是民进党利用两波移民间的权力矛盾。也就是清朝时候的移民,跟国民政府时代移民者的矛盾。所谓第四波和第六波移民之间的矛盾。而即使是第四波的清朝移民,也包括了闽客的矛盾、漳泉械斗。讲白一点,现在民进党所谈的「本土化」祇是「福佬沙文主义」,它还未摆脱对客家文化的漠视与歧视,更不必说对其它文化的尊重与平等对待。
......

去中国化就等於是忘本

无可置疑,这一波移民带来最重要的影响,不仅是让光復后的台湾,重回中国文化与经济圈,五○年代的冷战体制,让台湾划入资本主义阵营,进入长时期的戒严体制。更有趣的对比毋寧是虽然国民政府带来戒严体制,却也带来胡适、雷震、殷海光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及以「自由中国」為代表的思潮。要知道日据时代台湾的反抗运动大体祇有两种性质,其一是民族主义(如台湾民眾党),其二是社会主义(如文化协会、农民组合),自由主义的思想,最多祇能说反映在议会请愿运动,但微弱不堪。
......

别让民进党压迫新移民

现在被挑动的「族群矛盾」「省籍衝突」,从移民群体的本质上来看,是民进党利用两波移民间的权力矛盾。也就是清朝时候的移民,跟国民政府时代移民者的矛盾。所谓第四波和第六波移民之间的矛盾。而即使是第四波的清朝移民,也包括了闽客的矛盾、漳泉械斗。讲白一点,现在民进党所谈的「本土化」祇是「福佬沙文主义」,它还未摆脱对客家文化的漠视与歧视,更不必说对其它文化的尊重与平等对待。

预测马英九2008年能否当选台湾“总统”?(李守力)






伤官   偏财   日元   食神
乾造:庚寅   癸未   己酉   辛未  (寅卯空)


起运:命主于出生后8年7个月又14天6小时起运
交运:命主于公历1959年2月27日20时交运

正官  偏官  正印  偏印  劫财  比肩  伤官  食神  
大运: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09岁  19岁  29岁  39岁  49岁  59岁  69岁  79岁  
始于: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2019  2029  
流年:己亥  己酉  己未  己巳  己卯  己丑  己亥  己酉  
庚子  庚戌  庚申  庚午  庚辰  庚寅  庚子  庚戌  
辛丑  辛亥  辛酉  辛未  辛巳  辛卯  辛丑  辛亥  
壬寅  壬子  壬戌  壬申  壬午  壬辰  壬寅  壬子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丙午  丙辰  丙寅  丙子  丙戌  丙申  丙午  丙辰  
丁未  丁巳  丁卯  丁丑  丁亥  丁酉  丁未  丁巳  
戊申  戊午  戊辰  戊寅  戊子  戊戌  戊申  戊午  
止于:1968  1978  1988  1998  2008  2018  2028  2038  



马英九八字分析:

日元己土,生于小暑后5天,未中丁火用事。命局多伤食财星,虽地支有两根不能算身强,仍取火土印比帮身为喜用。

伤食能够通根透出,是高学历的标志,加上命主前两旬大运是甲申、乙酉,伤食得地通根,所以学历高至哈佛大学的博士。同时,也因为有伤食泄秀,日主英华外发,所以外形相当朗俊。

29岁(1979-1988)入丙戌运,天干正印生身、地支寅戌拱午火、日主也通根,是很好的运程,所以仕版连登。该运的1984年蒋经国力排众议,破格提拔年仅34岁的马英九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人称马英九为“坐直升机上来的国民党新贵”。


39岁(1989-1998)入丁亥运,财星通根,地支寅亥、亥未皆合木,用神受制,在交运的前年1988年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后,马英九被调离“总统府”,后又降级专任“陆委会副主委”,作为职责的一部分,马英九当时的工作包括常在媒体上照本宣科地念“陆委会”声明。戊寅年(1998),天干比劫帮身,是喜用的流年,所以当选台北市长,但仍受陈水扁掣肘。只因官星结党,用神受制也,官耗身,为官不顺。

1999年入戊子大运(1999-2008),天干戊土扶身,但地支子水穿害日主之根未土。所以半吉半凶。戊子运是北方水财运,恐因财受牵制也。

马英九乐善好施,从1999年到2006年,马英九在八年台北市市长任内共捐款6809.491万元新台币(约折合1625万元人民币)。捐款主要用於公益、学术、慈善、文化及教育等。这些长期捐款的事实,在2006年11月被台北市政府公开证实。台北市副市长金溥聪指出,台北市市长这个职务的特别费(相当于职务津贴)每个月十七万馀新台币,八年下来约一千五百万新台币,但马英九的捐款总数,远超过他支领的市长特别费。

2007年2月13日,因遭特别费案起诉,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何故?

2007年丁亥,丁为偏印,用神透出,被月干癸水偏才忌神(陈水扁)克伤,运在子水,癸水通根,忌神可谓得势,在马英九被起诉的况下,陈水扁二度高歌“送君珠泪滴”,似乎意在曲外。但是根据命理能量守恒定律,子水偏才已经落空(捐款尽故),陈水扁与司法的黑哨终会被揭露,所以马英九未来会反败为胜(5月15日左右)。

59岁以后入己丑大运(2009-2018),干支皆土来帮身,十年最好的大运,当能求得更高的发展。此运因马英九的德行感召,会提前感应到2007年年底和2008年,即使2008年和2009年都是岁运并临年,殊不知君子吉,小人凶也。2008岁运戊子双双克制癸未,陈水扁遭起诉,2009岁运己丑冲克癸未,陈水扁接受法律的制裁。

马英九和连战的差别 (陈文茜)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7-7-30 18:00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陈文茜:连战和马英九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连战看起来好像很远离民意,但是他好像比马英九能掌握状况。连战看起来像公子哥,好像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自己亲自去处理,但是结果都能够掌握得很好!他是专管大事,不管小事。马英九看起来比连战勤勉很多,从早到晚每天工作17个小时,可又专管小事。任何大事马英九都不进入状况。他们两个是完全相反的类型。他们俩看起来,一个在媒体上表现很好,一个在媒体上表现很平凡。可是连战是深度思考的人,马英九是表面思考的人。

连战很能服众,用自己的诚恳把这些政治精英收揽得很好,连战再不喜欢马英九,可他当党主席的时候都对马英九礼遇有加。连战的度量很大,马英九度量却很小,和所有政治上有权力的人都敌对,任何一个光芒盖过他的人,或不是百分之百效忠的,马英九就和你维持安全距离,所以他的核心团队就集国民党饭桶之大全。大家都骂马英九团队很糟,其实那是马英九格局的问题。
其实马英九的幕僚也未必很糟,可他的风格会使得他的幕僚变得很糟。因为他一听见别人对他批评他就皱眉头翻脸。

连战能够接受别人批评,像我们经常批评国民党,我们对国民党的决策有意见的时候,他就把我们找去谈。连战看到有国民党“立委”去护航财团,像台湾高铁,他就从党中央下令不准那么做,如果有反弹,连战就想办法一个个去解除掉。马英九则是不敢表态,党里有人反对,他就躲起来,两个人完全不同的风格。
所以我觉得多数人在看马英九和连战的时候,都会觉得马英九比连战对眼,但看的次数多了,就会觉得马英九不耐看了。

连战在2000年出来选“总统”的时候,大家看他觉得他很差,凭什么当领导者。但是到2004年再出来选“总统”,评价就很高,到他落选以后去大陆访问,他的评价就更高。

在马英九当党主席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怀念连战。连战就像一坛陈年绍兴一样,马英九像烈酒,一喝就会翻掉。(笑)

马英九是少见的具有高度明星魅力的政治人物,可是我觉得他的政治明星魅力和他的政治能力的落差就像中国的贫富差距一样大,简直是不能想象。怎么会有一个外表那么帅的人,脑袋那么不聪明?(笑)

从史学观点谈马英九之性格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7-7-30 18:04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马英九因其独特的「圣人」性格,一度被看作台湾政坛的道德标桿,整个泛蓝阵营亦对其寄予厚望。然而,「圣人」非「圣王」,从史学观点来看,这种性格会让他的从政之路充满凶险和变量。因為在充斥著权谋算计的现实政客江湖,「君子」往往是孤立和被动的。

楔子

我和马先生认识,应该是他做法务部长的时候,因為我与他是邻居;早上他到兴隆公园慢跑,我出门遇见他,都会叫他一声部长好。我有这样的印象,大约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至於再早,便是他到密西根大学演讲,我在那裡做学生,也就是台上台下的讲者与听眾关係罢了。当然,他是非常有风采的,到哪裡都是焦点。



我与马先生的父亲,鹤凌先生的交往,比较正式。我主持台北市孙文学会,有活动就请他支持;他也很愿意跟我讲讲古。后来,便时常到他忠孝东路的办公室坐坐,也参加他筹办的一些活动;例如世界华人统一促进会等等。我很尊敬马老先生,看见别人进进出出都喊他马伯伯;这样当然容易拉近关係,不过我以為对於尊敬的长者,不应该轻易的拉关係;我都是称呼他马先生,从第一次见面一直到最后。马老先生跟我几乎无话不谈,关於马先生的瞭解,可以说有相当部分是从他那裡,侧面建立的。

圣人马英九

马老先生讲儿子,自然要比他人深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跟我说「我要马英九作圣人,他从小我就教他要作圣人」。对於这个话,我非常震撼。

在这个混乱的世界裡,圣人难做。非但圣人难作,好人也难作;即便要做好人,好人的定义也难掌握。圣人两个字,只出现在传统的歷史或者国文教科书裡。中国歷史上,能够定位為圣人的只有几个人;并且那几个人之所以成為圣人,主要是政治原因的配合而非道德人格的实践。圣人是一种虚无飘渺的理想,是一种头衔;背后隐藏著政府施之於人民的文化谋略。至於说,视圣人理想為真实,并且对於自己的后代,发愿要教导出一位圣人,是非常特别的一件事情。因此,我认為要瞭解马英九先生,先瞭解马老先生对他的期待,是一个重要关键点。老先生故去后,看见马先生难过的说他愿意下辈子再做他的儿子。我想,这一段教育过程与教育理想——对於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肯定与憧憬,应该在两人间產生过特殊的共鸣。马氏父子间的关係,大概真正是介於师徒父子之间罢。

关於马先生的圣人性格,我有一个奇特的记忆。记得十餘年前,我刚从美国回来。一天晚上,我穿著短裤拖鞋,到巷子裡吃麵。远远看见马先生运动完回来,我们彼此看见但是眼神还没有直接接触,他忽然掉头走了;我有很长的时间想不通这个问题。直到几年前,我对一位天主教的老太太讲这件事,那位善良的老太太对我的疑惑反倒不解。她皱著眉头对我说,「那是因為马英九怕你不好意思」。是如此麼?一个人能够如此细緻敏锐而替他人著想,那的确是圣人了。那时已经近五十岁的马先生是这样想的吗?这件事又让我想起,我十四岁时候的一件事情。

我初中时期,是再兴中学的篮球代表队员。有一次,在公卖局球场和其它学校赛球。我们输了,下半场队长叫我们做各种小动作犯规。我非常地不高兴,在场上跟队长吵起来。我说这种球我不打,我们乾脆输给人家算了。队长跟我大吵,说我观念不正确。我的观念不正确吗?现在,当我的心回到那个已经拆掉的球场上,回到那个和人吵架不肯做坏事的十四岁男孩身上时,我还是有一点激动。我的观念不正确吗?那麼正确的观念是什麼呢?我只知道,為了公平正义替别人著想,寧可输球给别人;那一点点的激动叫做善良,叫做道德。但是,那是我十四岁时候的事。当年近五十岁的马先生替我的衣衫不整著想,是这样的心理吗?他今天还是这样的心理吗?我还记得马老先生说要马先生作圣人时候的眼神和表情,那样的自然与自信。事实上,这是马英九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好像总在他的身上,可以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影子。只是回顾这些身影,总难免有一点伤感。也许马英九真的是圣人罢。

圣人之路与圣王之路

如果马英九真的具有圣人性格,我便有一些话要讲。说这些话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是要得罪许多人,包括马先生在内的。但是,也没有办法;大约这就是另一种性格,一种江湖人的性格吧。

圣人显然和圣王不同;虽然都有一个圣字,在意义内涵上却南辕北辙。圣人是修养上的道德虚幻人物,圣王是事功上的政治神话人物。圣人的出现,是对於圣人这种理想有憧憬;而个人的,始终如一的对道德理想奉献下的结果。圣王的出现,则是顺应现实政治要求,而集体的,绝对谋略的经营造神运动的结果。简单的讲,圣人是道德人物,圣王是政治人物。在西方基督教的系统下,圣人非但是道德人物,还是宗教人物,其性格和统属范畴问题,就更清楚了。

马老先生说要把马英九教养成一个圣人,如果他对於圣人和圣王的定义没有弄清楚,那是他对於中国歷史的一些名词有误解。如果他很明白圣人和圣王不同,而把马英九教养成圣人,又把他投入圣王事业;那对於马英九的安排就是很奇特的事情了。因為圣人仅存在於道德与宗教事业中;在政治事业裡,并没有圣人的地位。

圣王是大家捧出来的,是追随於圣王周围的既得利益者捧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圣王的光环可以延续,而使得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可以延续。但是,在中国歷史上,当圣王的名号与事跡由在位者技巧的予以散佈之后,常常令读书人与老百姓信以為真。错把圣王当成圣人,错把谋略的结果当成了道德的成绩。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第五》)他说的实际上是圣王,而不是圣人。这个道理中国读书人没有弄清楚,便使自己的价值观打了结,弄到痛苦不堪。而这种痛苦不堪有其必然性,因為弄不清楚圣人与圣王,正是圣王之术的一部分。老子又说「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他就是要人民弄不清楚;而圣人与圣王的弄不清楚,正是圣王之术的菁华-我作圣王,你们做圣人;我讲谋略,你们讲道德。这个国王做得多麼容易舒服。

当圣人遇见大人与小人

因此,显而易见的,圣王是一种政治人物,圣人是一种道德人物;这两种人的领域与发挥空间完全不同。圣人出现在政治圈裡,之所以总是有人掣肘,其原因可以用社会结构来解释。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顏渊》)《论语》中的小人并不是今日所谓的坏人,而是社会上的一般民眾。居於上位的人,在道德与行事风格上,都会影响下面的人。这种说法并没有错,因為在物理上来讲,重(质)量小的物质必然受重(质)量大的物质吸引。但是孔子的话很约略,而忽略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而技术问题常常是成败的关键,就好像军事行為上,若是只重战略而轻战术,那就如同纸上谈兵一样。孔子对於政治的上下关係中,有一部份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官僚系统。

官僚系统是圣王可以统御,而圣人束手无策的一群社会菁英。如果我们把君子定义為领袖,小人定义為人民,而把官僚体系暂且以大人称呼之,(虽然并不是非常合辙)这种君子、大人、小人的关係,清楚的说明了圣人之所以难在政治上有所发挥的原因。大人是夹在君子与小人之间的人物,无论君主政体或是民主政体,官僚系统都是执行者;而君子的意志要通过官僚而得以实现。如果官僚的利益与统治者不能一致,政治的运作必定困难。这是权力的分配问题,也是权力相互制衡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下对上制衡必然是相对的制衡,而不是绝对的制衡。如果这种制衡具决定性,则君主与官僚的分界就没有了,而形成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因此,在避免与应付这种局面的出现。上位者必须拥有施行法外暴力的魄力。这种魄力的拥有与暴力的施行,便是圣王做得到,而圣人做不到的事情。

回到今日民主体制,政治资源完全由政党分配的情况下。所谓君子、大人、小人的权宜分类,有了新局面。大人除了官僚系统外,还加上了民代系统。如果还是以歷史的观念来看,官僚系统是文臣,民代系统是武将。官僚系统仍然是执行者,但是民代系统却代替了军人,是為政党打天下,而得到执政权、维持执政权的封疆大吏,他们也拥有君子、大人、小人概念中的大人身份;并且政党轮替的战争是由他们衝锋陷阵,是由他们在地方而中央的逐次选举战役中获胜而造成。他们的利益必须顾及,必须对他们施以法外的恩惠。这一点,又是圣王作得到,而圣人做不到的事情。

现代的新式大人——民代系统,与传统大人极為不同的一点,是他们在组织内因為贡献大而权利大,他们是完全不必屈服於君子的大人。

民主政治真的是政党间的战争吗?这是个观察角度的问题。我认為民主政治是政党与人民的战争,人民是战争的真实对像;通过选举,一块块的瓜分选民;人民是猎物,政党是猎人。谁的猎物最多,便得以执政。这裡面,所谓的封疆大吏,所谓的猎人,就是民代。民代是一种可以与人民直接有对话的大人,他们的权力基础也就建立在这种直接对话的机会上面。既然可以直接对话,加上媒体的配合,他们就可以操弄舆论。而舆论便是民代的武器,是他们捕获选民的一张网。舆论几乎与选票同义,而选票是今日政党政治下,政治人物的一切。这裡面权力的分配更细緻,更具有相对性了;这就是民主政治的真正运作情形。然而接受这种观念,而运用这种观念,又是圣王作得到,而圣人做不到的事情-因為圣王能屈能伸,能屈於人下;而圣人坚持理想,不肯屈服。



再谈新式的大人系统

民主政治,是从民间选出精英份子参与层层政府的施政活动,而不让首长与官僚体系独揽行政的一种政治运作模式。1民选两个字,常常被人认為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所在。然而,民主政治的真正特色与玄机,是在由民选而產生的精英那两个字上。更準确的说,是在精英那两个字的定义上。到底什麼是民间精英;谁才是精英。

社会上的精英人物,即是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社会是一个金字塔,除了有上下之分外,它还是一个上小下大的结构。理论上,因為教育普及,这个金字塔会越来越接近菱形,中间突起的部分即是所谓中產阶级。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中下层人民在数量上永远超过上层社会。这个数字问题,使得上层社会的精英,相对的不容易出头,因為认同他们為精英的选民少;而中下阶层的精英容易出头,因為认同他们為精英的选民;不但多,还是整个人口结构中的绝大多数。

在民主运作中,精英的定义是很明显的。这也是民意代表中,為什麼以知识分子姿态出现,而赢得选民青睞的人比例那样少,而越往基层的选举,其比例更是绝对偏低的原因所在。这不是选民素质问题,这是社会结构与民主制度的游戏规则问题。所谓的人民,在选举与民主的数量意义上,当解释為中下阶层老百姓。在选举定义上,知识分子完全可以被忽视,而不算是人民!(事实上,在专制社会中,他们也同样可以完全被忽视。)中下阶层选出来的精英人数眾多,代表了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的意见与慾望,构成所谓新式的大人系统。这一批新式的民代大人,是可以压制官僚大人,而真正抬头挺胸的立足於君子与小人之间的人物。忽视他们在民主制度中的代表性,忽视他们的利益,忽视他们在政党战争中出生入死的汗马功劳,忽视他们是政党得以执政的封疆大吏,他们便会毫不留情的打击君子;因為现代君子的权力由民代系统巩固,而非由官僚系统巩固。

新式的大人系统,在中国歷史上出现不过百年。这个系统是民主政治的权力基础,也是上位君子的权力基础;而其特徵是中下层社会力量与价值观的爆发。我们通常痛骂在上位者有白手套,替之行使权力,而不愿意去想像民意代表反向的是地方势力的白手套,替之行使权力。民主政治在运作上越纯熟的国家,可以说便是把这个系统包装得越完美、越有经验的国家而已。这个道理,是圣王明白但是不会承认的事情,因為不承认,是政治人物必须具备的基本包装行為。但是对於「君子远庖厨」的圣人而言,这种道理恐怕难以被接受。因為,圣人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高贵的、古老的、有点令人伤感的意识型态。



后记

孙中山是我佩服的一个人,我佩服他的勇气。他敢於向两千年的帝制观念挑战(自秦代始),敢於向四千年的朝代观念挑战(自夏代始)。然而,孙中山挑战的是一种制度,一种并不有利於大多数人的制度。我也很佩服马英九先生,佩服他的道德勇气(坚持便是勇气)。然而,我也必须说,马先生挑战的不是制度,而是人性;(道德并非人性,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感慨的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色才是先天人性,好德是后天教化。)他的标準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标準。因此,在现实的君子、大人、小人互动中,怕是会吃尽大人的苦头,而根本谈不到什麼君子之德下及小人的问题了。2

1.事实上,我总以為民主政治是地方首长与中央首长,配合议会夹击官僚体系的一种政治模式;因為首长虽然管理官僚,但是他也是民选。民选的首长与民选的代表,根本是站在同一权力基础上面。所以,即便议会看来制衡官员,事实上首长是一种两面倒的人物。他的资源大,也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这种两面倒也有相当的困难度,也可能造成為难之处。

2.至於马先生的圣人性格可以改变吗?最近有很多人劝他要改变,我对这个问题持保留态度。第一,如果他是圣人,他不会改变。第二,他如果决定要改变,而没有与大人系统有良好的沟通,而获致其瞭解与拥护;这种个性与作风上的轻易改变,在政治上是危险的。君不见,唐朝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的形容麼?政治是一种险恶的行业,盼马先生与爱护他的人三思三思。

王天保,本名王大智,台湾孙文研究会理事长。

马英九是不是台独?
本文由 广南子 在 2007-7-30 18:09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石之瑜  (•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虽然一些国民党退休领导怀疑说,即将担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会倒向台独,不过众所周知的是,马英九向来表示自己反台独。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与台独没有关系。事实上,台独势力的起伏与他未来的前途,显然是息息相关。所以,尽管剖析马英九的报道已经汗牛充栋,但到现在说不清马英九到底是什么位置,故仍值得继续再论。

首先必须认清,因为有台独,而且台独不断壮大,马英九才得以表达反台独的立场。有趣的是,正因为他表示反台独,所以过去马英九从来不必担心两岸会因他发生战争,于是他可以进一步表态自己反共,则他就理所当然反对与中共所统治的大陆统一。更因为他反共、反统一,让他可以在台湾内部争取到原属民进党的一些选票。简言之,台独是马英九自我定位的参照点,从对台独的立场出发,他技巧地设计了一套防身论述,让他可以左右逢源。

以反共理由来反对统一

马英九以反共作为理由来反对统一不是秘密,奇怪的是,同样不主张统一的连战,却比他更容易为北京接受,也不像他受到国民党退休领导阶层的怀疑。道理在于,连战没有与大陆对抗的需要,相反的,恰恰由于连战过去曾几度为了仕途,勉强依附李登辉而压抑自己情感,被迫表现出对大陆的敌对,如今强烈希望有所弥补,自然情有可原。所以他屡次开诚布公、真心诚意地对中国人的身份表达热切的认同。

同时,连战面临退休,不再在政坛上仰人鼻息,故而无须算计,不必表演,可完全随性而为,不在乎台独势力会怎么诋毁他。这样宽阔的天空,无尽的视野,乃是力争上游的马英九望尘莫及的。这是为什么连战能大方表态自己是中国人,马英九只愿意强调自己是新台湾人,不谈中国人,否则就会影响到他反共立场的信用度。已经从反共立场解放出来对抗台独的老国民党员,看到他对中国保持距离的矜持姿态,备受讽刺,并视为背叛。

马英九秉持的,可以说正是老国民党后期所走的路线,大家私下戏称之为“革新保台”,也就是又反台独,又反共,当时反映出的现实是,反攻大陆已经无望。与今天所不同的是,台独在蒋经国晚期仍受压制,最多还只能在海外活动,所以蒋经国的反共对台独而言没有好处。即使他最后在面临国民党必须台湾化的压力,而不得不解严时,还利用开放探亲来牵制台独。而当前马英九的处境却是身在台独主政之下,故马英九反不反台独对大局毫无影响。既然台独主政者对大陆的敌意强烈,以致马英九拼命反共的结果,反而与台北当局所推动的台独难以分辨。

为何他反台独没有用?

老国民党面临的最大限制,是对两岸关系缺乏一套积极进取的思想。所谓革新保台,就是不愿与大陆发生关系,不愿看到大陆上的变化,也就没有对北京政策环境的理解。其结果,乃是耳熟能详的所谓“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这些视角上的局限,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的马英九几乎都继承下来。相形之下,台独受国际局势影响,追求不到和平台独,目前暂时退而求其次,追求和平拒统。这和革新保台方向很接近,只不过,马英九称现状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台独称之为“中华民国是台湾”。

无论如何,马英九的反共已证实能扩大支持他与国民党的群众基础,其原因在于,大陆各界对他有意识有系统地表演反共立场,颇为批评,使得他的反共姿态在效果上与台独政策取向一致,所以民进党选民对他逐渐松懈警戒,在陈水扁明显缺乏执政能力的背景下,有的投票给民进党的选民便愿意接受他。过去反共的蒋氏父子是台独的死敌,今天反共的马英九却成台独盟友,这对国民党与台独都很讽刺,但对马英九的选举极有帮助,故目前意气风发的他,绝不会轻易改弦更张。

民进党的台独与马英九的反台独,就这样奇妙地接合。如果当初没有台独势力嘲弄并歧视他的身份,他也不会发展出这样的因应策略;而如果没有北京涉台各界对他的质疑,他的策略也不会因为看来形成与中共的强力对抗,则自然便不至于在台湾取得如此成功。今天台独势力与北京官方都对马英九疑惧,然而马英九这种既能代表独派又能代表统派的突变身份,正是他们共同催生的变种。中间选民开始支持他,可能正是因为喜欢他能在统独问题上迎合各方,实际又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