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例假吃东西不长胖吗:理解“研究性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04:21
理解“研究性学习”
目标:
通过切身体验研究性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步骤:
导入情境
明确任务
分组探索
交流成果与评价
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研究性学习资源记录表
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说明:本活动以MiniQuest的方式来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我们尝试以MiniQuest的主要要素来分组设计学习活动,但是,在完成本活动学习时,各组除了理解本组所关注的要素外,还需综合考虑其它要素,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的相关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和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已经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但是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践经验表明,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活动,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就不可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兴起,给教师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尤其表现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掌控。由于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空间去探索,需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需要处理好教学节奏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问题、部分同学被边缘化问题……
1、导入情境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在研习案例的基础上进入研究情境。
教学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追求。下面的案例描述了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情境创设中所遇到的挑战。
赵老师是一位具有5年教龄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她积极热情,乐于接受新事物。近几年来,赵老师一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探索。在组织“电子板报设计”这一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课时,赵老师通过系列问题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亲历文字处理软件的作品制作历程。她提出研究性学习应该融入于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展活动。为了使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她向学生展示了自己感兴趣的“电子板报”样品,希望学生能在此情境中得到灵感,产生兴趣,更好的开展小组的电子作品设计。可是在情境实施过程中,教学情境并没有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这种情境太单纯,好像有被“轻视”的感觉,活动的氛围也不是很好,赵老师对此次教学情境的设计感到很失望。
进入 课程讨论区:模块四  讨论主题1,参与以下问题的讨论。
·   针对赵老师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她出谋划策,你会从哪些方面给她建议呢?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教学情境的创设呢?请参与网络课程平台的讨论,并记录下你的观点。
请你阅读下表4-1中几个研究性学习情境创设的案例,并写上自己的看法。
表4-1 情境创设案例研习记录表
标题
情境
看法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算法探究
以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和系列非洲饥饿儿童照片引入,引起学生关注和研究兴趣。以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为主题,开展以粮食为项目的探究活动。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中的算法探究
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研究防沉迷系统,再让学生以一名防沉迷系统设计者身份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系统如何设计更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归来呦,我的森林
从2006年春的云南安宁森林火灾引入,观看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进行森林火灾问题中的算法研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科学与智慧的结晶
神舟六号飞船从升空到返回过程的视频,引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从升空到返回过程的算法探究。
进入 课程讨论区:模块四  讨论主题2,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开设有关“梳理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讨论区,请参与讨论,结合你的具体体验,思考如下问题:
·   你认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行为有哪些?
·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应该有哪些?
·   研究性学习活动完成后,学习作品最好以什么形式进行评价?
【专家讲座】如何创设情境       点击进入教师讲评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从广义上说,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说,教学情境是由教学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等所构成的教学氛围,其中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内容,是“情”和“境”的融合。教学情境的类型包括:通过实物创设的情境;通过图像创设的情境;通过活动创设的情境;通过语言创设的情境;通过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创设的情境;通过“背景”创设的情境以及通过问题创设的情境。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来源的情境性,在真实情境下的充分体验和对困惑的感受,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事件的模拟,不同的情境将引出不同的问题,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情境性问题的来源非常开放,不同的人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中,也会以不同的视角理解学习的内容,情境又将随着研究的过程不断变化,随着问题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内容。
教学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追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把情境创设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则因为创设情境迷失了教学方向,创设出的情境形式化、假问题、缺乏真情、“猜谜式”情境、甚至完全是“电灌”情境。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体现学科特点;内涵问题;融入情感。
2、明确任务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确定探究任务,明确最终的探究成果。
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请仔细观摩下面《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算法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任务设置,并记录下对自己的启发。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算法探究》任务设置
(案例来源: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朱一军)
粮食安全是个复杂大系统,牵扯诸多因素,对高一学生有相当难度,更何况还要从中提炼算法。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后,根据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总结了“粮食与人口关系”“粮食与政策关系”“粮食短期预测与粮食进口方案关系”“粮食与土地资源关系”四个研究子项目,并提炼出相关算法。学生和教师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探究实践活动,为避免盲目,减少挫折,课前我作了大量准备。包括查找、分类有效资源并标明出处;提供官方粮食网站网址;确定子项目等。据资料,找出粮食问题的算法并据算法写出相应提示,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思维。提示如下:
1.“粮食与人口”算法问题
(1)人口增长和粮食增长有着什么关系?(2)如果假设人均400公斤为粮食消费的标准值,每年的粮食总量和人口总量满足什么关系,我们国家的粮食供给安全?(3)每年的粮食增长量和人口增长量可以测算,那么今年的人口总量、粮食总量与去年的人口总量、粮食总量有什么关系?(4)我们如果预测未来20年的粮食安全,必须预先知道一些什么参数值?选择什么样的变量去表示他们?(5)假设我们以今年2004年开始算,要预测未来二十年的粮食与人口问题,每年的方法是否一致?用什么模式比较好?(6)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输出什么)?
2.“粮食与政策”算法问题
(1)粮食安全与政策的关系?例如:粮食充足、粮食不足、粮食严重不足的时候,政策上是否要考虑变化?(2)国家对粮食安全作了哪些预警机制?(3)当粮食不安全的时候,你觉得政策上分别怎样应对?(4)用什么样的算法模式来表示比较好?
3.“粮食短期预测与进口粮食”算法问题
(1)我们怎样预测?有哪些方式?你们选择哪一种方式来设计算法?(2)每年4月怎样将850个县抽样调查的粮食总量计算出来?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求累加和、求累乘积)?(3)我们用什么算法的哪种模式比较恰当?(4)在这个累加和或累乘积的问题中,每一次重复做的事情是什么?(5)控制变量怎样变化?(6)得到总值后,怎样计算进口量?
4.“粮食与土地资源”算法问题
(1)粮食和土地存在什么关系?(2)土地面临着哪些问题?土地上有哪些政策?(3)土地的减少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时(即粮食不安全)怎么办?(4)粮食土地不够怎么办?(5)荒地不够开垦怎么办?(6)这里可以应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模式?
整个研究性学习分三阶段完成,每班分成八组协作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关注到每个学生情况,也很难对每个同学做到准确评价。为此,我参考教材和课标,设计制作了《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手册》,发给每个小组。手册中包含“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和分工表”、“资源收集汇总表”、“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评议记录表”五类表格。要求学生在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完整过程的同时,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将每节课的活动内容记录下来,作为小组的成果以及评价的一个依据。
1.请你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参与过或观察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你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围绕“研究性学习”这一主题本身,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思考:
·   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   哪些学习内容适合于运用研究性的方法学习?
·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   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研究,避免表面现象?
·   研究性学习一般如何进行?
·   研究性学习与其它学习形式是一种替代还是补充?
2.对于你曾经参与或观察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你觉得这些研究性学习效果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在这些研究性学习课堂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请你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各要素对这些问题进行细化,将常见问题列在表4-2中。
表4-2 研究性学习课堂常见问题
基本要素
问题概述
情境
任务
过程
资源
成果
评价
3.针对上述六个基本要素分析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将主要问题集中分类,理解“研究性学习”中各要素的含义,分析具体应用中师生可能遇到的主要困惑,并寻求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专家讲座】研究性学习中的任务设置         点击进入教师讲评
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不能像过去那样拘泥于课堂上的45分钟,而是在一个单元的概念下设计学习活动,将割裂的学习课时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单元,强调进行单元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和时间的整体安排。在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确立学习的主题,综合筹划几节课、十几节课,以至几十节课的学习任务,把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各种类型教育技术和媒体组织在一个教学过程中。
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任务并非是随意确定的,而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
研究性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由4~6人组成。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当前任务中。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任务所要求的资源最好是单个学习者所不可能全部具有的,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凭个人很难实现任务目标。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小组结构与活动的设计。小组内需要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成员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知道小组中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以及每个人的进度;同时,可在小组间(或组内)进行评比竞争,让每个小组(或个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报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体会,由教师和各组代表评定各组(或个人)的成绩。
个人独立研究也是一种可行的组织形式,可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等方法进行。甚至可以以布置预习(或预先收集资料)和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结合课堂合作探究与课外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成果。
3、分组探索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围绕“研究性学习”的特定问题展开探究。
在步骤2中,通过教师和学伴的交流,确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研究性学习”课堂出现的特定问题进行探索,各个小组自行分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小组的分工一定要明确,小组成员要弄清自己承担的任务,而且分工要合理,使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对资料有所筛选,找出有用且便于使用的资源。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应该体验研究过程,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保存在“\我的学习档案袋\我的单元学习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中,文件名为“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之××”(如果你的小组在第1步中选择的是“情境”环节的问题,则文件名为“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之情境”,其他亦然)。该方案可以是Word文档形式的综述,也可以是演示文稿、简报等形式。
在配套光盘中,给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表4-3是对光盘资源的简单说明,请你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有选择地阅读。
表4-3  研究性学习光盘参考资源说明
文献标题
简要说明
试论研究性学习
这一组文献主要是描述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特征与内涵,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
关于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的构想
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及其由来
WebQuest—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PBL的设计研究
关于专题学习网站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谈网络中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这组文献主要描述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的情境创设、任务设计和过程设计等内容。
中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
基于网络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浅谈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的方法指导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创建
这组文献主要介绍如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创建相应的学习资源。
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
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
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源索引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中的常见问题
这组文献主要是介绍如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组织并汇报研究成果,以及在成果汇报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成果交流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一个误区追求成果展示
试论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
学习新课标 尝试新教学
这组文献主要是描述如何在不同学科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为不同学科教师提供应用参考。
新课标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新课标下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例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校园网络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实施与优化效应
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物理课程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探讨
小学体育探究性学习研究
浅谈高中环境化学研究型课程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究
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指导策略
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鸟类》(中学生物,课时:1节课)
这是一组学科教师应用研究性学习组织教学活动的案例或案例片断。
《我看东北发展》(中学文科综合,课时:3周)
《小蜜蜂的家》(中学理科综合,课时:3周)
《圆柱、圆锥、圆台(一)》(高一数学——立体几何)
(注:上述资料见配套光盘。)
如果你在完成本活动的学习以后,还希望对研究性学习有更多的了解,建议你可以再阅读一些参考书目或网站。
(1) 参考书目:
·   张人红编译.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   叶平.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   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美)约翰·宾著,张仁铎译.研究性学习——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教参系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专题网站
·   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
·   大连教育网-研究性学习栏目:http://www.foredu.com.cn/yjxxx/
·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网:http://resch.jscsedu.com/
·   扬子一中研究性学习园地:http://www.yzyz.cn/teaweb/investigative_study/
·   华南师大附中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http://library.hsfz.net.cn/article/
·   探索新教育—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http://www.yj.pte.sh.cn/
·   长春48中学 研究性学习网站:http://www.kcedu.com/ts_48z/index.htm
·   人大附中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http://www.rdfz.com/yanxue/gywm.htm
在学习中,你可能会查阅到更多的“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源,请你把搜集的相关资源记录在表4-4中,并简单描述其内容。
表4-4 研究性学习资源记录表
资源列表
内容简述
各小组成员要贡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组内交流讨论,归纳思考,共同提炼问题的解决策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你可以借助表4-5,将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研究性学习相关内容时的主要观点与想法记录下来。
表4-5 小组讨论记录
研讨主题
研讨成员
研讨日期
年      月      日
记录人
组员一
姓  名
发表意见
组员二
姓  名
发表意见
组员三
姓  名
发表意见
组员四
姓  名
发表意见
达成共识
备  注
【专家讲座】学习支架、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源配置
4、分组探索
【专家讲座】学习支架、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源配置
点击进入教师讲评
1、学习支架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这个建筑隐喻,伍德(Wood)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普利斯里(Pressly)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g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教师如何以助学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提供了指导,也对“学习支架”提出了意义明晰的需求说明。维果斯基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是学生需要“支架”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
总的来讲,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支架的形式灵活多样,根据任务、目的的不同,其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学习支架常见的形式有范例、问题、建议、图表(思维导图、时间线等)、向导等。除了这些可设计的支架外,支架还有更为随机的表现形式,如解释、对话、合作等。
2、研究性学习中的资源配置
学习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要素。从目前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分析,支持我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通常应该有三种不同的层次(叶平,2003):
·   预设学习资源: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或项目要求,由教师(或教师与学生共同)预先制作或设定的资源。其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为:预先制作的专题网页(如WebQuest预设资源网页);常规资源的表现形式则表现为:围绕研究问题或项目预先收集和编撰的文本、图片、视频剪辑和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   相关学习资源:围绕研究问题或项目,有确定搜索范围的相关资源。其网络资源表现形式为相关资源网站,如科学探索网、科普学习网、虚拟博物馆等;常规资源的表现形式为有关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和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相关内容。这种资源,通常可由教师推荐,或发动学生相互推荐。在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时,最好能对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作简要介绍。
·   泛在学习资源:即广泛存在的各种资源,它或者表现为整个互联网络的拥有信息资源,或者把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视为学习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包括狭义理解的信息资源,也涉及到技术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
在研究性学习中,通常可以要求学生首先根据预设资源和相关资源进行搜索和学习,然后逐步扩展到把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视为广泛的学习资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收集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这三类资源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常需要同时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在导入问题的准备阶段,可以利用“预设资源”迅速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情境的目的;而在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阶段,利用“相关资源”的导航指向,帮助学生尽快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同时鼓励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搜索工具,包括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或者采取社会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在“泛在资源”中主动获取更广泛更丰富的信息,培养搜集信息更高层次的能力。
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学阶段或者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较差时,教师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准备预设资源,指定一些相关资源;高中阶段或者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较强,可以仅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资源的索引,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利用泛在资源。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创设情境和在有限时间内要求学生使用和处理信息的需要,可以考虑多使用预设资源帮助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时间周期跨度长,应该更重视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
目前,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互联网络,特别是万维网(WWW)这个巨大的全球资源,为中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最强大的资源支持。从相关资源的用途分类,支持研究性学习的网站大体可分为:
①专题信息网站,如虚拟博物馆、网上图书馆、期刊网、科普网、历史网、军事网等等;
②互动学习网站,如各类研究性学习网等;
③社区交流活动网站,如各类学习论坛、网校等;
④教育教学资讯网站,如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网K12、人教网、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
⑤教育行政和政策网站,如教育部网站、各地教育信息网等。
同时,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和实验室等有关设施,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科技场馆、科研院所、风景名胜、文化遗址等,做出系统的调查和登记,挖掘资源潜力。此外,动员和依靠家长和社区成员共同努力提供资源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导师”,包括教师和其他人员。美国《丰富教学模式》实验中还把“导师”的范围扩大到家长和社区成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教师资源、还要利用学生同伴资源、领域专家资源、社区成员资源和网络中的人力资源等。
5、交流成果与评价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和其他小组学伴分享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自己的探究行为进行自评。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我们每个小组都形成了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现在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思路、过程、结论、成果以及有价值的资源与其他小组共享。
通过全班的交流,我们对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各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拷贝给其他小组,形成一个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的完整作品,以供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我们通过MiniQuest方式学习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你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满意吗?你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评价表(表4-6)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表4-6 研究性学习评价表
分值
内容
表达
组织
陈述
4
思考深刻,解决了问题
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问题解决思路或方法上有创新
引用了大量的资源
内容准确
没有拼写、语法和标点错误
用词贴切
信息组织清晰、重点突出、思想深刻
用逻辑图的方式构建信息,以支持问题解决
运用多媒体阐明了要点
格式规范,有利于内容的阅读
陈述能吸引听众的注意
陈述组织严密,安排恰当
3
思考深刻,解决了问题
较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问题解决思路或方法上有一些创新
有与主题相关的清晰的目标
引用了一些资源
内容准确
很少的(1-3个)拼写、语法和标点错误
用词恰当
信息支持挑战(或问题)的解决
运用多媒体阐明了要点
格式恰当,有利于内容的阅读
陈述能吸引听众的注意
陈述组织严密
2
解决了问题
对解决问题没有清晰的目标
问题解决思路或方法上没有创新
引用了有限的几个资源
有一些事实性错误或矛盾
较少的(3-5个)拼写、语法和标点错误
词语的应用水平较低
项目有焦点,但是有时候偏离主题
信息似乎有一个图示,但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图示前后不一致
信息组织松散
运用多媒体阐明了要点,但是组织松散
格式与内容不相适合
陈述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
陈述组织松散
1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没有清晰的目标
引用了很少的资源
有重大的事实性错误和错误性的解释与理解
有5个以上的拼写、语法和标点错误
词语的运用很贫乏
内容没有聚焦,很随意
信息不能支持挑战(或问题)的解决
信息没有明显的图示
陈述很马虎或者不完整
过度使用多媒体或者没有利用多媒体进行陈述
格式不利于内容的呈现
陈述组织不清晰
【专家讲座】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学术界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是基于项目的学习。也有人用问题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来描述,并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和主线,通过问题促进学习者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并开展探究思考。在前面的相关模块中,我们已经涉及了与问题化学习相关的诸多内容,并且在本模块中运用MiniQuest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时,已经体现了问题化学习的思想,因此,这里不再展开探讨问题化学习。下面着重介绍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1.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含义
项目一般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为了实现与现实相关联的特定目标,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任务,以便群体间可以相互合作,并有效组织和利用相关资源,从而创造出特定产品或提供服务,包括物质产品、创意、简报、发明或建议等多种形式。把项目应用于教学领域,则形成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所谓基于项目的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立足于开发一个产品或一项创造,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其学习情境真实而具体,学习内容综合而开放,学习途径多样而协同,学习手段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收获多面而有个性。
一般而言,基于项目的学习流程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项目有六个构成要素,基于项目的学习也就是要围绕项目的六个构成要素进行教学设计。六个要素分别是:
目标:项目所关联的学习目标;
角色:学生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
对象:在项目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所服务的个体或群体;
情境:项目实施的背景或环境等;
产品:项目的最终成果;
标准:评价项目成果的标准。
2.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比较
这两种类型的研究性学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之间有很多共同点:
·   让学生处在真实的任务中;
·   开放性的任务或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或答案;
·   项目和问题要能模拟专业情境;
·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促进者;
·   需要学生长期以小组形式工作;
·   鼓励学生多方寻求信息;
·   强调真实性和基于绩效的评价;
·   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方法。
区别在于二者开展学习的思路是各具特色的:
基于项目的学习:起点是一件最终的产品或者是头脑中的一个制品;产品的创造通常会引发出需要学生解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使用产品模式,并且模仿真实世界产品生产的过程 ;学生需要呈现或者使用他们自己制造出的产品;最终的产品是学习的驱动力;在创造产品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基于问题的学习:起点是解决一个问题或学习一个问题;问题被设计在一个情境中或者个案研究中;为了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问题经常是不明确的;使用探究模式;学生需要呈现的是问题解决过程的结论,而不必制造出一个产品。问题是学习的驱动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一般不需要过多地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性学习的差异,而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升学习者的协作学习与研究学习能力,并帮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恰当评价。
请仔细观摩下面《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算法探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评价过程,并结合其前面的任务设置材料,在阅读时请仔细思考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配置以及学习支架设计情况,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算法探究》实施和评价过程
(案例来源: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朱一军)
整个研究过程被定为三课时。
1.第一课时
以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和系列非洲饥饿儿童照片引入,引起学生关注和研究兴趣。以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为主题,开展以粮食为项目的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关于粮食问题的研究目标,总结以下四大研究子项目:
(1)探究“粮食与人口关系子项目”的算法问题。(2)探究“粮食与政策关系子项目”的算法问题。(3)探究“粮食短期预测与粮食进口方案关系子项目”的算法问题。(4)探究“粮食与土地资源关系子项目”的算法问题。
全班分A、B、C、D四大组,每大组分两小组。各小组成员据研究目的要求,先定性思考,提出研究思路,然后分工协作,网上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寻找中国所面临粮食问题的诸多因素,并找出解决方法。过程中教师提供“支持学习且与研究目标关联的资源”,如有关粮食问题的网址和资料。
2.第二课时
分小组整理、归纳、总结已有资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流程图描述相应的算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及时“提供用以指导学生认识问题或直接导致问题产生的启示性支持性背景”,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第三课时
以组为单位交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并展示解决问题的算法。组织学生学习算法流程,讨论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提出优化或改进意见;组织并指导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自评和互评工作。
在平台的后面的 作业区,请分析《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中的算法探究》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资源配置以及学习支架设计情况,体会它们应用的目的,并评价它们的使用效果,将思考结果填写在表4-7中,上传到 作业区。
过程阶段
学习支架以及资源配置
使用效果
理由
导入问题的准备阶段
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阶段
总结、评价、展示阶段
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目标:
运用研究性学习知识,为自己的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用VCT呈现此方案。
步骤:
观摩研究性学习案例
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共享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观摩研究性学习案例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通过研读案例,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过程。
在上一个活动中,我们主要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内涵与过程要素,在目前的中小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既被看成是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也被看作是学生成长的一门必修课程。模块3中案例《网络我做主》所设计的五个专题(无所不能的网络、神奇的电子地图、揭开QQ的面纱、在网上安个家、开放虚拟的世界)都是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我们再结合案例《中国濒危动物探究》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过程。该案例是小学信息科技老师组织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快速浏览这一案例,注意分析本案例中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学习目标的实现等情况,通过思考案例中的主要优点与不足,为自己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积累经验。
案例4-2  中国濒危动物探究(小学信息科技)
(来源:http://www.psfshl.pudong-edu.sh.cn/fsblog/user1/1/archives/2006/1374.html,作者:王斌华,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
项目名称:中国濒危动物探究
课    时: 8课时
学生基础:
1.三年级学生。
2.具有基本的文字输入、网络浏览、文字处理等技能。
3.曾经历过两次项目学习的学习实践,分别是《城市与花》、《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已基本适应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项目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信息科技学科中的技术内容,提高应用能力。
2.了解濒危动物的概念,导致濒危的原因和提出保护方法,培养保护意识。
3.提高问题的分析、解决,自主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资料搜集、信息处理的能力。
重难点:
1.问题的分析。
2.信息处理。
教学资源:
1.电子阅览室、传统图书阅览室等资料收集、录入和整理场所。
2.教学资源网站。(http://www.psfshl.pudong-edu.sh.cn/it/files/animal/index.htm)
3.博客网络学习交流平台。(http://www.psfshl.pudong-edu.sh.cn/studentblog/)
4.过程评价平台。(http://www.psfshl.pudong-edu.sh.cn/it/gcpj/)
项目简介:
开展这个项目,通过让学生分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濒危动物,一方面让学生将本学期学习的信息科技学科知识、技能进行实际的应用,提高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进行信息的浏览、搜集、整理分析以及小报制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从普遍存在的信息课上关注技术转为关注内容,了解濒危动物的概念,分析动物灭绝的原因,提出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的意识,促进其资料搜集、信息处理和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和方法,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理念下项目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兴趣分组
教师一上课,先请学生收听一段从电台中录下的音频进行引入:“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种动物绝种;20世纪以前,地球上大约每4年有一种动物绝种;现在每年约有4万种生物绝迹。近150年来,鸟类灭绝了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其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而且这种速度仍有增无减。”学生听后很有感触,请学生交流感受,很自然的引出濒危动物这个概念,并请学生说出知道的或主观认为的濒危动物,由教师辅助对其进行分类。
然后教师出示了濒危动物名称的资源网页((http://www.psfshl.pudong-edu.sh.cn/it/files/animal/RESOURCES.htm),学生浏览了解,并按纲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类,将喜欢同一类型濒危动物的学生按4人左右的规模随机分组,并重新安排座位,让小组成员坐在一起,方便合作交流,由于学校提供了可以临时拼装的多媒体电脑教室环境,小组的交流更加方便。
小组确定后,各小组从提供的教学资源网页中确定所选纲目中的具体研究动物,为了后续研究的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掌握一种研究方法,建议学生只选择1~2种动物进行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如三(1)班学生的讨论结果是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数量、特征、食物、生活习性、濒临灭绝的原因、如何保护。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
这节课的最后,教师指导各小组讨论并填写电子表格中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细化研究角度和内容,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开始互相沟通和了解,他们通过对研究内容的讨论和确定,明确和形成了共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自然而然地初步形成了学习团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小组名称:
小组成员:
组长:
研究内容:
学习分工:
第2课时——资料收集计划准备工作、引入过程评价
本节课的任务主要让学生学习多途径搜集资料的方法,并学习使用过程评价平台对项目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教师上课后,先请各小组对上节课的学习分工进行回顾,并引出资料搜集途径的全班讨论:“本节课我们就要开始研究我们上节课确定的内容,由于我们现在对这些研究内容还不了解,可以通过学习各种资料来进行熟悉,这些资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呢?”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将其记录在电脑上并投影给全班,同时教师对这些途径进行一定的整理引导,很快,在发挥全班同学的聪明才智下,确定了一些资料搜集的途径:网络搜索、书籍、调查、咨询、电视、录像、现场查看、报纸、杂志。
各小组根据全班讨论的结果,结合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和可利用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的资料搜集途径,并补充输入上节课的表格中,对表格编辑的知识、技能进行应用巩固。
完成后,教师对过程评价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要注重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让学生学习使用过程评价的平台,并对项目学习第1、2两节课的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指标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并输入了过程评价平台。
第3~5课时——资料收集
这3节课主要用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筛选。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在课外通过电视、录像、报纸、杂志、书籍、调查等途径进行收集,在课上进行资料的交流、录入、整理、筛选,并组织学生到学校的阅览室通过书籍这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在技术方面,教给学生网上下载资料的方法、博客使用方法、资料整理、筛选的技巧等,同时辅助各个小组成员学会分工、协调组内各自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在资料收集的第3节课上,教师提醒各小组在交流了资料后,确定哪些资料是可用的,哪些方面的资料还欠缺,是否完成了预期资料收集的目标,并分工对未达到目标的内容继续查找,在作品制作之前必须完成这项工作,如果有必要,可以课后继续查找,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通过整个过程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筛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也越来越熟悉了。
对于这个环节的过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多途径资料收集,信息的量和信息的品质,以及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第6课时——作品制作
学生小组交流,在对所研究的濒危动物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归纳,要求各小组利用学过的电脑知识技能,选择合适的软件,将研究内容制作成作品用于展示。
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辅助各小组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技术问题,指导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发挥各自的特长,通过这个应用实践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引导学生注重作品内容,加深对研究内容的了解。
作品初步完成后,首先进行小组内的评价交流,并对其进行完善,教师布置下节课交流展示内容,各组进行准备。过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分工合作能力,操作技能和作品内容、表现力,形式主要是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
第7、8课时——项目学习展示和小结
教师上课后对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说明:各小组到讲台上向全班学生先进行作品的展示,一边演示作品内容,一边介绍所研究的内容;听完介绍后,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关于研究内容进行提问,由展示的小组成员进行回答,每个小组可以接受3个问题的提问;之后,由展示小组的成员交流本次项目学习的感受,包括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可以举一些活动过程中的案例;每个小组展示的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在展示的过程中,所有未展示的小组必需认真听讲。
各小组非常积极进行展示,大部分小组都很成功,最有挑战性的就是回答问题阶段,表现出大部分小组对研究内容很了解外,也存在部分小组成员还不够熟悉,有的小组看到其他小组成员在不能回答问题的尴尬,马上开始补充。在交流学习感受时,很多学生讲到的不仅是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也感到与同学一起合作的重要性。
(项目过程中的资料请参见:“福山学生博客  http://www.psfshl.pudong-edu.sh.cn/studentblog ”)
教学反思:
这次项目学习作为本学期信息科技学科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一项学习活动,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针对一些平时掌握较好的学生起到了复习巩固、提高应用的作用,对平时掌握欠缺的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弥补了平时的不足。
通过对濒危动物的研究,了解了自己所研究动物的各个方面,通过最后的展示交流,也对其它的濒危动物有了了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对内容的关注程度加强了,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关注技术忽视内容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技术是为学习内容服务的,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组内成员不团结而影响项目学习开展的情形,有的小组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认识到了其重要性,有的小组始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导致了项目学习的不成功,但他们也意识到了失败的原因。
过程评价在整个过程中作用不仅起到了对学习表现进行记录的作用,还起到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学习的目的,但这次的指标还不够细化,以后需进一步进行分解,让学生更加明确。
整个过程的设计,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这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研究内容,他们不再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对于这些学生,以后在这方面,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设计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用到了博客等新技术,这些是他们信息科技课上未曾学习过的,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学习技术,这是本次项目学习的有益尝试,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应用水平是同步提高的,虽然没有以往技术教学那样系统地进行使用方法的学习,但却非常有效。这次项目学习中,在资料收集阶段,虽然有3节课的时间,但还是比较紧张,除了部分小组在课外进行资料收集,完全依靠上课时间进行的,时间普遍不够,以后需进一步鼓励学生课外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要更加关注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 学员将结合前面学习的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运用相应的设计模板为自己的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已经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并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现在请你结合在模块3规划的主题单元,选择其中的一个专题,设计一则研究性学习方案,你可以参照表4-8提供的模板来设计,如果要应用模板,你需要对模板进行适当修改,使其更符合项目设计的需要;也可直接在步骤3中所要求的VCT模板上设计。
表4-8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研究性学习的标题】(主题单元中的专题名称)
【研究任务名称】
【小组成员】
【任务完成期限】
【情境】
例: 目前,仅美国就有100多种濒危动物,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递增。由于采取了援救措施和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一些动物已经不在濒危动物名单里了。本单元,我们将研究这些濒危动物的生活环境,并就如何增加这些濒危动物的数量提出一些建议。
【任务】
例: 为了防止一种动物灭绝,我和我的团队接受了这样一个任务:在美国的一块荒地建立一个动物避难所,这个避难所必须给动物保持野性的自由,而且要让他们在200英亩的空间里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做出一份如何运作该避难所、确定资金来源和确保动物安全的最佳方案。
【活动和过程】
例: 动物
从濒危动物名单里挑选出一种动物
研究这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饮食需要和是否为食肉动物
研究这种动物为什么会变为濒危动物
决定什么措施可以帮助这种动物繁衍
避难所
决定在避难所内使用何种护栏来圈住这些动物
决定避难所能容纳多少只这种动物
决定在避难所内怎样才能使这些动物保持健康
决定设计和建造避难所的资料来源
团队
必须团结合作
在动物的选择、避难所的设计和最终的产品上等方面团队必须保持一致意见
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全力以赴
在项目结束时,要进行组内的互评
最终的产品
描绘出我们的动物避难所
一份小册子或者陈述,包含:我们选择的这种动物的信息、提议的避难所和避难所如何帮助这种动物脱离濒危
【资源列表】
例:
动物学书籍、百科全书、动物园和建筑学相关资源
分类杂志
【评价】
例:
王娟同学与其他成员团结合作,她自觉参与并竭尽全力工作,她总愿意进行各种尝试。
李强没有真正参与进该项目,尽管团队试图吸引他参与,但是他从未真正参与进来,也没有完成他自己的任务。
赵小丽是避难所设计的最大贡献者,她能够把团队的思想转换为真实的提议。
【结论】
例: 尽管在美国仍有大量的动物属于濒危动物,但是了解人们正致力于帮助这些动物繁荣并帮助他们离开濒危动物名单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该项目,我能够从濒危动物名单中评价一种动物,并讨论能够让它脱离濒危的方法。我研究了这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环境健康、是否为食肉动物等,并研究了适合这种动物的相应要素。此外,我和我的团队在一起合作地很好,我们描绘出了避难所的样子。
享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说明:在这个步骤中,学员将交流讨论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并分享设计的经验和体会。
1. 组内展示各自的设计作品,交流心得体会,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2、推选代表:推选小组内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作品,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3、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推选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作品。
4、修订完善:请大家围绕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对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5、请你把修订过的研究性学习设计作品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或培训平台的作业发布区,供大家交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