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肥效果最显著:教师流动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5:38:53
教师流动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的思考与对策

 

 

     近几年由于生源的变化及2000年以来国家取消大中专毕业生统分政策后,我市教师队伍的流动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向外流动方面
1、骨干教师频频外调。据初步统计,从2001年至今6年内,调沿海等大城市18人,平均每年3人;调长沙35人,平均每年约6人;调常德32人,平均每年约5人;调外县17人,平均每年约3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作需要的,有随夫随妻的,有投亲靠友的等等,但主要还是"人往高处走"的思想在起支配作用。劝说工作没少做,但留是留不住的。
2、党政机关长期借用。近几年,教育系统每年都有10多人借出或安排做中心工作。因为教育系统人员素质、水平相对较高,借用人员工资由财政统发,借用后不用发工资,而且相关福利还要由原单位发。借用单位是管你的部门,你不给面子是不行的。
3、不听劝阻,自谋职业和辞职者众多。如05年自谋职业人员8人,06年又有10人,多年累计至今共有60多人。从01年至今6年中辞职累计也有15人,平均每年约2.5人。分析其原因,福利因素影响或是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一个方面,但主要还是学校缺乏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
4、考研不归。从2001年至今,共17人考研,平均每年约3人,所有考研者至今一个未回。当然,国家有政策研究生可重新高就,但这些学成者报效家乡的愿望并不是强烈的,本市也没有优惠政策吸引。仅举一例,如职业中专有一名教师研究生毕业后,就被澧县一中高薪高优留住,其妻(在我市另一所学校工作)不到一年就被破例调入澧县城关一小。
5、改行之多。经统计6年内改行人员共有26人,平均每年约4人。部分原因是专业思想不牢固,认为教书没有多大前途,所以改行。
以上所有外流人员,几乎清一色是教育的中坚力量,平均每年都有30多人。

二、内部流动方面
1、层层拔高。因为生源高峰期从小学流向初中,初中流向高中。在高中教师满足不了需要时,高中就拔初中的教师,初中空缺了就拔小学的教师。这几年,年复一年,已无人可拔了。
2、农村教师大量进城。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大多数调动教师还是确因工作需要和被照顾的干部家属及子女;但也有一些不良因素存在,例如:首先是条子压人,其次是多方说情,再次是死磨硬缠,最后不行,个别不文明者甚至拍桌子、骂人。
3、向重点挤压。这主要体现在一中、二中、新中等几个特殊学校。因为一中是重点,福利好;二中是市区,生活方便;新中是城乡结合部,交通方便。

三、外部流入方面
1、每年引进应往届本科生约20名左右,在前几年对缓解高中师资紧缺的压力起了重大作用,但随着高中生源下降,现在需求也呈下降趋势。
2、公招学科教师已显单一并趋饱和。由于从2001年至今每年都公开招聘10名左右的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大专生,现此2科已出现饱和现象,而且每年由于公招方案不能尽早确定致使公招的时间都滞后,所招教师基本上都是矮子中选高子,质量、水平并不高,短期内难挑教学重担。
3、还"旧帐"、"老帐"偏多。
总体来说,这几年进人数量偏少,专业过窄,质量也偏低。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的一些不合理流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导致的结果:一是我市高考近几年在北大、清华2校的录取上没有突破;二是农村初中毕业生的成绩与城区的差距越拉越大;三是薄弱学校质量难以提升越拖越垮;四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如何防止教师非正常流动,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我个人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一、在外部引入方面,如果市委、市政府仍然每年给予教育系统30名左右的进人计划(此数可争取加大),可从下列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1、高中引进本科生比例下调,可占1/4左右,因为高中生源在下降。
2、公开招聘数、理、化等紧缺学科大专生可占1/4左右,因为农村初中急需。
3、公开招聘应往届大专师范生1/4左右,因为小学教师已出现断层;
4、回流和调入骨干教师1/4左右,因为优质师源流失严重。
在引进和公招师资时,我认为应该早动手、早计划、早安排,动作迟了,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农村紧缺学科师资和小学师资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其后果将难以想象。

二、在内部流动方面
1、停止拔高使用;
2、严格控制农村教师进城,特别是新聘大专生必须落实3-5年农村学校服务期;
3、按各级要求下决心选调一部分城市学校富余教师下乡,对没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在评中高、中一、小高职称问题上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在外流方面
可采取一"留"二"放"三"除"政策。所谓一"留",就是要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留住骨干教师;所谓"放",就是对那些非教学骨干、工勤人员可允许停薪留职,这样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可减少少数人钻营病休等方面的空档,以免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所谓"除"就是对那些长期外出不归,又不与原单位和教育局进行联系办理相关手续的人员,实行登报除名措施,以正教规。
总之,新进也好,外流也好,内管也好,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施,才能稳定教师队伍,才能提高师资水平。
当然,以上这些办法也不是万能的,但尝试一下是可以的。同时,必须保障经费投入,切实抓好在岗教师提高培训。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客观因素是一个方面,主观因素才是决定性的,一要靠领导班子坚强的决心,二要靠有一支敬业精神强、素质高的校长队伍;三要靠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四要靠全体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杨天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