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啥不长胖:公务员饭碗究竟有多“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2:32:24

公务员饭碗究竟有多“铁”

作者:亢振洲 2011-2-21 11:27:02 发表于:博客中国

    公务员饭碗究竟有多“铁”

自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为什么公务员如此之热,我看除其待遇优厚、潜力巨大外,其难以动摇的“铁性”不能不说也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最近几年就发生了无数起公务员严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事件,但被清除出公务员队伍的人却很少,有的犯有严重错误,也最多给个记过或免职处分,降职和撤职的很少,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手头有两组数据:自1993年至2002年的10年中,全国共计处分公务员149929人,平均每年约1.5万人。2006年,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北京、福建、湖南、广西、西藏)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人数为8327人,其中开除的914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受处分人数为169人,其中开除36人。公务员法实施5年来,全国考试录用公务员62万名,与此同时,全国受到处分的公务员5万多名,被辞退的4778名。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受处分的公务员比例相当低,被辞退或开除的公务员更是微乎其微。须知,这些被辞退或被开除的公务员,很多是严重违法违纪,更多的本身就是贪官。至于因犯有错误而被辞退或犯有严重错误被开除的公务员,那简直是凤毛麟角,类似于稀有动物。

公务员只要还在公务员队列中,即使被免职甚至于降职,还可以享受公务员待遇,工资照发、福利照给,一般都不会受损;有的还可能易地、易时、易机重新做官,甚至晋升,其饭碗相比于任何行业都绝对结实。因此,公务员一般并不畏忌犯小错误,更不怕所谓的处分。记过怕什么?免职怕什么?原来是什么级别就拿什么工资,即使记大过、免职,也照样待遇不变,怕个鸟?即使受到降职处分,最多就是少拿一半级工资,每月不过几十块钱,能损失多少?因此,公务员饭碗之“铁”已经成为制约,甚至阻碍公务员尽职尽责、恪尽职守、踏实工作的最大障碍,好像只要自己不犯法犯罪,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谁也别想打破。

我们不妨看看今年以来发生的两个事件,就更能证明公务员饭碗之“铁”: 1月15日,江苏省审计厅、南通市审计局和海门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对“网曝海门审计局超标准接待”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当事人海门审计局局长施平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行政降职处分;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财政局经建股股长李华波伙同该县农村合作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徐德堂等人涉嫌采取伪造公章、私自开具支票、提供虚假对帐单等方式转移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存储资金9400万元。2月18日,鄱阳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对该案件负有领导责任的县财政局局长欧阳长青及分管领导程四喜两人予以免职。两个事件,一个是“在六个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规违纪行为”(联合调查组之语),一个是“对该案件负有领导责任”当事局长,竟然只给了个降职和免职处分,我们真的不知道犯什么样的错误或多么严重的罪行才够被辞退、被开除出公务员队伍的“资格”,反正,这个条件相当高,相当“严苛”!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按说,凡违反了以上九条,就不符合公务员的条件,就应该退出或者被清除出公务员队伍。但是,就目前讲,我们的公务员队伍纪律并不严明,奖惩并不严格,尤其是在公务员辞退、开除制度上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纪律严明、惩治严格,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保证公务员队伍廉洁的关键。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支思想作风过硬,道德品质优良,公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一切都是零。但就目前我们对公务员的处分、惩治和退出机制来讲,很难端正和严明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有很多公务员并不怕处分,尤其是一些官员更不怕处分。在他们眼里,处分不过风吹帽,只要有公务员的“铁饭碗”端着,碗里的肉一点都不会少。如此,怎么能引起到警诫、警示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已经打破了无数“铁饭碗”,这是改革的功绩之一。但是,就公务员的“铁饭碗”来说,非但没有被打破,而且越来越“铁”了,甚至已经被人誉为“金饭碗”。这不能不说是改革出现的问题之一。就以那些被处分的公务员来说,哪个人的饭碗有了豁口?牢实着呢,一点没有被打破。因此,要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廉洁、敬业和遵纪守法,保证它的纯洁性,就必须严格公务员条件、纪律,加大对犯错误公务员的惩处力度,严明公务员退出机制,让人人产生职业敬畏之心。不然,就很难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与敬业,污了公务员,甚至党和政府的形象。

 

2011-2-20